地理說課稿

時間:2025-03-19 08:47:26 地理說課稿 我要投稿

有關地理說課稿集合5篇

  作為一名老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地理說課稿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地理說課稿集合5篇

地理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多民族的大家庭》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八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三節的內容。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主要從疆域、人口和民族三個方面認識我國的國情,本節教材內容主要圍繞我國的民族構成狀況、主要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特點及民族分布而展開。從教材結構上看本節課既第二節眾多人口的延伸和擴展,又為以后深入地學習民族奠定了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結合對教材的分析,我制定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教學讓學生知道我國民族的基本構成,初步了解一些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特點,掌握我國民族分布的特點和民族政策。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運用圖片等資料,說明我國民族的概況,從而提高學生對我國國情的認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感悟我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大家庭 , 激發學生對民族大家庭的熱愛之情,樹立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維護祖國統一的正確觀點。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我國的民族構成,分布特點及民族政策;

  教學難點:主要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特點。

  二、說學情

  對于八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基本的地理知識和地理技能有了一定積累,但學生對少數民族知識了解較少,民族觀念不強,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還有待提高。這一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有強烈的好奇心,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因此教學過程中盡量多采用直觀方法。

  三、說教法

  1.讀圖分析法。在教學過程中采取讀圖分析的方法,幫助學生回憶、總結、提高。讀圖方法的掌握對以后的學習至關重要。對于地理原理和教學重難點,運用多媒體及圖表輔助,分析講解,予以突破。

  2.自主探究合作。教材內容形式多種多樣,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圖像觀察思考、活動探究訓練、信息查詢、閱讀討論等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從而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

  四、說學法

  本節課教學總的思路是以知識結構為線索,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通過師生問答,把教師的認知結構轉化為學生的認知結構。整個教學過程我將圍繞“我國的民族構成狀況、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特點及分布特點。”這一主線來組織教學。通過構建三大問題情景、兩次合作討論來完成。

  (一)導入

  通過提出問題的形式進行導入,即,我國共有五個自治區,有哪五個自治區呢?為什么要在設置這些自治區呢?然后播放影片《愛我中華》,導入新課。

  設置問題的目的在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激起他們急于探求結果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新授

  1.56個民族

  結合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圍繞我國各民族人口數量圖進行觀察分析。通過讀圖,讓學生回答下列問題:

  (1)我國有56個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哪個民族?(漢族約占全國總人口的92%,55個少數民族約占8%)

  (2)人口超過400萬的少數民族有哪幾個民族?通過讀圖,是學生掌握閱讀和使用地理圖表的基本技能。接下來讓學生分組討論各自家鄉都有哪些少數民族,在討論中、在小組合作交流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學習完主要內容后,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完成課本活動題1:聯系世界地理學過的知識比較我國和日本、美國民族構成的異同?這樣處理可使條理清晰,知識點明確,結合現實生活,增強了直觀效果,還可以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培養了學生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并展示資料的能力。

  在祖國溫暖的大家庭里,各民族無論大小,一律平等,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豐富多采的文化藝術和傳統體育活動,大多民族還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通過多媒體展示幾個民族的文字,是學生能夠認識一些民族的文字的字樣,這樣可以擴大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讓學生們看了課本17頁各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和文化傳統的圖片,讓學生猜一猜分別反映的是哪個少數民族的活動。再結合圖片對這些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進行解說,這是蒙古族集體舞,這是傣族潑水節的風俗習慣,這是瑤族長鼓舞,這是蒙古族的摔交,這是壯族人民的傳統民居。同時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還知道哪些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和文化傳統?讓同學們相互討論然后補充說明。這樣可以引導和啟發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地課堂氣氛,大大增強教學的實踐性和活動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讓學生從感性上去了解這些民族文化瑰寶,它們是祖國燦爛文化的組成部分,也是各民族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

  2.民族的分布

  結合我國各民族分布地圖,先設置有梯度的問題讓學生思考,然后再讓學生合作討論,最后我做歸納總結,這樣既可訓練學生發散思維,又能訓練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梯度問題如下:

  (1)漢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

  (2)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

  (3)哪些省區居住的少數民族比較多?

  (4)我國民族分布有什么特點?

  這樣處理的作用有二:一是突出重點,層層設問,各個擊破,學生容易理解記憶。二是突出了地理學科的特點,即從地圖中獲取知識,在地圖中消化理解知識。

  通過自主學習、小組討論,學生可得知問題答案,教師進行歸納總結:(1)漢族遍布全國各地,以東部和中部最為集中,少數民族分布相對分散;(2)各少數民族組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在少數民族聚居區中,也有漢族人口分布;(3)內蒙、新疆、西藏、云南、廣西等省區居住的少數民族比較多;(4)我國民族的分布呈現“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

  接下來指導學生閱讀課本19頁的表格并設置問題組織學生搶答。問題如下:

  (1)我國人口最多和最少的少數民族分別是什么民族?人口各為多少?

  (2)哪個少數民族散居各地?

  (3)少數民族最多的省區在哪里?

  在搶答的基礎上,指導學生用歌謠總結答案:蒙回藏維苗,土滿彝記牢。壯族人最多,珞巴人最少。

  散居各地者,唯獨數回族。民族數最多,云南獨占鰲。

  通過閱讀圖表進行搶答的方式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了解少數民族的人口狀況,培養閱讀使用地理圖表、獲取信息和歸納知識的能力,滲透學法指導,樹立各民族一律平等的觀念,學習我國的民族政策奠定基礎。

  3.民族政策

  讓學生思考相關問題:1.少數民族聚居區分布在內地還是邊疆?2.因為漢族人口眾多,是否可以要求其它55少數民族必須放棄本民族的文化傳統而遵從漢族?然后我再總結出我國民族政策的重要性,針對上述問題講解相關民族政策。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間能夠和諧相處共同發展,得益于我國開放的民族政策。這樣結合現實社會,了解民族政策,學生容易理解記憶。還可以讓學生樹立民族意識,增強民族情感和愛國熱情,最終達到教學目的。

  (三)鞏固練習

  自主活動:讓學生了解本班級中哪些同學是少數民族?他們的祖籍在哪里?并請他們介紹自己民族的風俗習慣和生活變化。

  討論:以“我國民族"大雜居 小聚居"的分布特點,會對地區經濟發展和文化交融帶來哪些好處”為題展開討論。

  通過以上的自主活動和討論達到鞏固練習、拓展深化本節所學知識的目的。

  (四)小結

  為了回顧知識,強化記憶,我通過設置梯度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自行歸納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問題如下:

  1.你學了什么?

  2.你的體驗是什么?

  3.你掌握了什么?

  六、說板書設計

  1.收集資料法。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如:報刊雜志、因特網等搜集與學習內容相關的材料。

  2.自主合作學習。通過引導學生讀、思、議,以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讀:培養學生閱讀地圖的習慣和能力;思:通過教師提問啟發,學生積極思考達到學習的要求;議:學生圍繞教師的質疑,展開討論,進一步理解知識。

地理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專家、評委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東北地區的地理位置與自然環境》(第一課時), 所選教材為湘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于本節課,我將以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為思路,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與學法、說教學設計及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談談我對這節課的教學設想。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東北地區的地理位置與自然環境》是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級下冊第六章第一節內容,是中國區域地理學習的第一節,因此在學習方法上顯得非常重要,教學中要想方設法在激發學生探究興趣的基礎上,構建學生認識中國區域地理的“模”。一方面,這是在學習了中國四大地理區域差異的基礎上,對東北地區的進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為學習東北地區的人口與城市分布、產業分布等知識奠定了基礎,是進一步研究的工具性內容。鑒于這種認識,我認為,本節課不僅有著廣泛的實際應用,而且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2.教材處理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用課程標準取代教學大綱,實際上就隱含著教師要用教材而非教教材。教師不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是教材的開發者和研究者。因此,我在教材處理時,根據學生情況和教學實際,靈活地使用教材,問題設計注意緊扣課標,一般問題和重點問題采用不同的自學要求和自學方法。

  3.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以及新課程標準和教學指導,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通過讀圖了解東北地區的位置、范圍;

  ②使學生明確中國區域地理的學習方法。

  (2)過程與方法:

  運用地圖,能夠準確描述東北地區的地理位置特征(主要是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并簡要評價其優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進一步了解祖國各地自然環境的差異,通過了解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組建與運用,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和為建設富強美麗祖國勤奮學習的責任感。

  4.教學重難點與難點

  為了充分體現標準要求及本節中心內容,確定本節的教學重點難點為:

  教學重點:運用地圖,能夠準確描述東北地區的地理位置(主要是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并簡要評價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對本區域地理位置重要性的評價。

  5.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地圖冊、多媒體課件,課前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

  二、說學情

  從認知狀況來說,學生已具備了對世界區域地理、中國四大地理區域、地理環境的知識與方法儲備,具備了一定的自我分析本部分內容的能力,這為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打下了基礎。但是對于學生來講評價本區的地理位置是一項新內容,也是需要思維含量較多的內容。本區域自然環境的學習方法與世界區域地理、中國四大地理區域地理的有一定的不同。從心理特征來說,八年級的學生的思維能力從經驗型逐步向邏輯型發展,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隨之較快發展,但同時,這一階段的學生還具有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表揚、肯定的特點。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這些特點,一方面多運用直觀生動的多媒體,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同時,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發表見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說教法

  1、“先學后教、當堂訓練”:

  主要環節包括先學、后教、小結、當堂訓練、拓展教學等階段。這種教法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如培養學生閱讀課本的能力和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2、計算機輔助教學:

  利用計算機制作的地理課件,將文字、圖形等媒體綜合在一起,創設直觀性與探索性相結合的教學情境,以強化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 說學法

  學生根據自學提綱采用讀書、讀圖、小組合作、探究、歸納等多種方法來學習,促使學生積極思維,在主動的學習中獲得知識,形成能力,變“學會”為“會學”,從而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

  五、說教學過程

  新課標指出,地理教學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學習的活動,是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過程,是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為了高效、有序地進行教學,本節課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經過剪輯的電視片《闖關東》,導入本節課的學習,教師提出問題:關東在哪兒?進入第一部分《東北地區的地理位置》的學習,同時展示三江平原、長北山天池、東北地區鄉村冬季景觀、大興安嶺森林景觀等反映東北地區地理特色的景觀圖片,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積極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節課的學習中來。

  (二)展示學習目標

  新課順利導入后,利用多媒體展示學習目標,通過有針對性的'導讀,增強重點和難點、喚起學生的注意,以調動學生知識儲備,調整學生思維指向,作好目標實施的心理準備。

  (三) “先學”階段

  1、地理位置:(展示自學指導一)

  看課本P24圖6-1東北地區在中國的位置”、圖6-2“東北地區的范圍及行政區劃”及第一自然段, 思考:

  (1)說出東北地區在中國的大致位置、范圍,找出其鄰國、鄰省(區)和瀕臨的海洋。

  (2)東北地區南北跨越多少緯度?主要位于哪一個溫度帶?(舉例說明)。

  (3)估算遼東半島與山東半島之間的最近距離。

  學生圍繞思考題認真自讀課文,特別強調圖文對照,相關知識點在圖上得到落實,獨立思考,對能在課本上找到答案的,找出來圈點勾畫注上標記。

  學生根據自學指導自學時,教師要關注全體學生的自學動態,及時了解學生自學情況,走下講臺,進行巡視,小聲個別詢問,掌握學生的自學速度,及時通報信息,對讀書解題快的同學給予表揚,對學有困難的同學給予鼓勵,必要時作適當的指導。同時了解學生在自學中的問題,對其進行梳理歸類,分清是個別性的還是普遍性的,以使“后教”有針對性,對普遍有疑難的問題,教師適當再給一段時間,讓學生在小組內展開討論,力求解決,對還難以解決的做出標記,以待“后教”中解決。

  【設計意圖】

  這樣的問題設計是根據“課標”和“教學指導”的要求,從實際出發,引導學生通過讀圖來了解東北地區的地理位置,讓學生從中感悟到運用地圖是認識區域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這樣能夠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力求精講多練,鍛煉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運用地圖認識區域地理位置:(展示自學指導二)

  默讀課本P25閱讀材料“運用地圖認識區域地理位置”思考回答:

  (1)地理位置一般分為絕對位置和相對位置兩種,經緯度位置是---?相對位置是指-?據此讀P25圖6-3、圖6-4,判端哪一副圖表示的是絕對位置,哪一副圖表示的是相對位置?

  (2)地理位置對生產生活、經濟發展、交通運輸等都有重要影響。比較日本、中國、蒙古海陸位置的差異,舉例說明海陸位置對這三個國家的影響。

  (3)比較東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海南島緯度位置差異,簡要說明緯度位置對這三個區域農業生產的重要影響。

  (4)簡要評價東北地區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設計意圖】

  通過上述活動,引導學生了解地理事物或現象的位置有絕對位置和相對位置兩種,而地理位置對生產生活、經濟發展、交通運輸等方面的重要影響,運用地圖簡要評價東北地區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引導學生進一步掌握認識和評價區域地理位置的方法,使學生經歷一個“感悟方法-知道方法-運用方法-習得方法”的完整過程,真正形成能力。

  (四)“后教”階段

  “后教”是全面檢查學生自學成果的過程,更是幫助學生斷疑釋惑的過程。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要求學生,對照自學思考題逐一當堂解答,凡是學生能解決的,就讓他們自己解決,對于全班性的共性問題,需要老師引導、點撥的問題,老師應充分點撥講透,這將是本節的難點,使學生真正掌握知識、形成技能與方法,增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 當堂訓練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基本把握了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與所要掌握的方法,此時,他們急于尋找一塊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體驗成功,于是我把學生導入第三環節,完成練習冊P18-19頁第一、二題內容。

  要求學生獨立、認真、快節奏的當堂完成,教師不做任何輔導,對學生訓練中的一些不良習慣進行提示糾正。

  這種練習側重培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記憶、理解及初步運用的能力;從中找出哪些學生在哪些目標上還沒有達到要求,從而及時發現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做到“堂堂清”,不給學生課外負擔。

  (六)小結歸納,拓展深化

  小結歸納不僅僅是知識的簡單羅列,而是優化認知結構,完善知識體系,進而形成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學習的過程、方法、體驗等方面進行歸納,我設計了這么三個問題:

  ①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方法?

  ②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③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對區域地理的學習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你還有什么困惑?說給同學們,讓我們再進一步。

  六、說板書設計

  本節我將采用重點式的板書,將教材內容中最關鍵的知識加以概況、列成提綱,這種板書,條理清晰,重點一目了然。

  七、補充說明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是我校正在實施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特別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如培養學生讀圖能力和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講授中特別注意 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學習習慣有一定的要求,平時應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地理說課稿 篇3

各位領導、各位前輩,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中國的氣候第一課時:氣溫。我將從教材解讀,教學目標,學情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等五個環節來進行。如能得到各位專家、前輩的指點,不勝感激!

  教材解讀:

  本章教材主要是介紹中國的自然環境特征:地形、氣候、河流;本節主要介紹中國的氣候特征--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季風性氣候顯著,多特殊天氣。認識我國的氣溫的分布特點是學習了解我國氣候特征及探討其影響因素的的重要基礎,湘教版教材在這節內容的結構組織上,主要是分為四個部分:正文(即對我國冬夏氣溫的一個概括:我國冬季南北氣溫差異大,南方溫暖,而越往北氣溫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溫。)、氣溫圖(一月份和七月份平均氣溫圖)、兩個活動題(氣溫圖的判讀和討論夏季南北溫差小的原因)和一段閱讀材料(探討冬季南北溫差大的原因)。教材對于能力的訓練是有計劃有步驟的和具有較大的開放性的。

  根據新課程標準:"能夠運用資料說出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響因素"。因此,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教材進行重新整合,引導學生通過已有的氣溫資料地圖來認識我國氣溫分布規律,近一步探究影響我國氣溫分布規律的主要因素。

  學生始終是教學的主體是新的課程標準重要理念之一。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認知規律等實際出發,在這里我就學生現狀作一些分析:

  學情分析

  針對學生在七年級已經學習了世界的氣候,知道氣溫和降水是反映氣候特征的兩個主要因素。具備了解氣候相應的初步基礎知識,擁有一定的氣候圖判讀能力以及從地圖中提取,分析,歸納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學生在七年級學習的是大尺度空間的氣候分布,學生能夠從生活周圍體驗到的感性認識還不直觀。

  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對于教材的整合和學生實際情況的分析,我把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我國冬夏兩季的氣溫分布特點。本節的教學難點則是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的主要因素;結合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基于對課程標準理念的落實及教學內容等實際情況確定本節課的教學三維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夠從實際生活出發,通過閱讀等溫線分布圖,概括出我國冬,夏氣溫分布特點,了解氣溫對于生活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掌握閱讀和分析等溫線分布圖的方法,培養學生獲得和處理地圖信息的能力。通過新舊知識間的相互聯系,學會利用已有資料和知識簡單分析地理現象。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的學習態度。

  教學方法

  為了使教學更能貼近學生的實際,更好地實現以上教學目標;在學習本節內容時抓住"指導學生學法,重視學習過程"這個核心來設計整個教學過程。我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讀圖比較法,集體討論法,自主探究法等教法;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則采取了合作學習法和總結反思法。

  在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和學生實際,我選擇了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通過多媒體的展示可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課堂效率。

  根據以上對于課程標準的把握和教材結構、學生特點、教學策略的分析以及更好地將教學目標實現,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本課采用情景導入法。

  寒假了,許多同學打算利用假期的時間到全國各地游覽一番,領略一下祖國各地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有的同學想到有這北極村之稱的漠河鎮去。有的同學想想著飛到天涯海角海南省,感受一下三亞的碧海藍天,沙灘椰林還有五指山區的黎村苗寨民族風情

  聽說漠河和海南的氣溫和孝感都不一樣,有的同學說冬季的時候漠河比孝感要冷的多,而海南比孝感要溫暖。同學們在準備行李的時候犯愁了:該準備那些衣物合適呢?

  學生在此會和情景產生共鳴:那里的氣溫究竟和孝感有哪些區別呢?又該準備那些衣物合適?

  設計思路:通過引入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外出旅游時該如何選擇衣物"來創設一個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景。營造出活潑、愉快的課堂氛圍,同時為后面的教學設置一個懸念,學生帶著懸念來探討、分析我國的氣溫特點。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也是基于新課程 "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的課程理念。

  (二)、讀圖比較,認識規律

  指導學生讀圖分析圖2-14,并且用多媒體展示出一月份平均氣溫圖的投影,同時在投影上標出漠河和海口的位置,配上兩地同一時間的景觀圖片,引導學生讀一月份氣溫圖探討其特點并完成以下幾個問題:

  ① 一月份0°C等溫線主要穿過了那些地區?(指導學生動手在地圖冊上將0攝氏度等溫線畫出來,以訓練學生的讀圖能力,加深印象)

  ② 一月份,我國黑龍江省北端的漠河鎮氣溫是多少攝氏度?

  ③ 一月份,我國海南海口市氣溫是多少攝氏度?

  ④ 計算一月份的時候漠河和海口的氣溫相差多少攝氏度?

  學生通過讀圖分析、計算:

  一月份我國0°C等溫線和秦嶺--淮河一線重合,在秦嶺--淮河一線以北,氣溫在0攝氏度一下。在秦嶺--淮河一線以南,氣溫在0攝氏度以上。黑龍江漠河鎮的氣溫在零下三十二攝氏度一下,而海南省海口市的氣溫在十六攝氏度以上。南北氣溫相差四十多攝氏度,逐步在老師的指導下總結出我國冬季氣溫的分布特點:冬季南北氣溫差異大,南方溫暖,而越往北氣溫越低。

  學生掌握冬季氣溫分布規律后,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夏季的氣溫分布規律,通過對于我國7月份平均氣溫圖的判讀分析,掌握我國夏季氣溫分布特點:南北普遍高溫。并且最低氣溫在青藏高原。

  設計思路:

  通過多媒體的展示,加強學生的對我國南北氣溫差異的的感性認識,也激發了學生探究我國南北氣溫差異的興趣,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1月等溫線分布圖,使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目標更加明確,通過問題驅動試的學習,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意識,分析夏季氣溫分布特點時,則突出了學習的遞進式;而對于冬夏兩季影響氣溫分布特點的因素分析是本節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主要是通過讀圖探究形式來引導學生。

  (三)、主動探究、合作學習

  首先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相互探討,每一位小組指定一位學生最后總結概述討論的結果,在討論的通過多媒體展示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必要的素材: "①冬至日太陽光照圖,②冬至日三地太陽高度、晝長時間表",逐步地提出這樣幾個問題:"①三地的緯度有什么不同?②隨著緯度的變化太陽高度和晝長是怎樣變化的?③太陽高度的大小和白晝的長短對于我國氣溫有何影響?"然后讓學生簡單的列出一個冬至日三地太陽高度、白晝時長數據表格:

  學生通過分析討論,老師將各小組分析的觀點進行加工,概括使學生對于導致我國冬季氣溫南北差異大的原因理解更趨于合理:

  ① 冬至日的時候,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那么北半球緯度越高,太陽高度角就越小,吸收的熱量也越少。② 緯度越高,晝長越短,吸收的熱量也越少。

  老師繼續引導學生:導致我國冬季南北氣溫差異大,南方溫暖北方寒冷除了緯度位置以外,還有其它的因素嗎?冬季的時候,我們在聽CCTV天氣預報的時候經常會聽到來自某某地方的冷空氣?

  學生會不約而同地回答:西伯利亞

  老師展示出冬季風示意圖,學生讀圖:

  ① 冬季風影響我國的先后順序是這么樣?

  ② 冬季風在往南移動的過程中會受到那些因素的阻擋?(在冬季風示意圖上重疊中國的地形圖)

  學生可以進行分析討論:影響我國的冬季風主要來自西伯利亞地區,我國北方地區更加臨近冬季風的源地,寒冷的冬季風加劇了我國北方地區的嚴寒,而冬季風在翻越了重重山嶺南下時,風力不斷減弱,所以冬季我國黑龍江北部低溫可以可達零下三十攝氏度甚至零下四十多攝氏度。而海南一月份平均氣溫則在16攝氏度左右。

  設計思路:

  通過學生的主動合作試學習,分析了我國冬夏兩季的氣溫分布規律,學生對于我國的氣溫分布規律有一個較為客觀的認識,體驗到了通過主動合作學習獲取知識的樂趣、成就感,也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主動提出問題--為什么冬季南北差異氣溫大,而夏季全國普遍高溫呢?老師在此因勢利導--讓學生自主探究其原因。由于在探討原因的時候,內容比較抽象,學生理解時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合作探究的同時,正確地引導學生的討論方向,提出的思考問題遵循遞進式的原則,逐步深入。

地理說課稿 篇4

  一、地理“說課”的內涵、要求與評價

  (一)說課的內涵及作用

  1、說課——是指教師在規定時間內,面對同行或評委,系統地說出對某一節課的教學設計及理論依具的一種科研活動,一般包括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怎么教、怎么學)五個方面。

  2、說課的作用:

  (1)說課能最大限度地展現出教師在備課中的思維過程;

  (2)能夠展現出教師對課程標準、教材、教參編寫圖意及基本要求的理解程度;

  (3)能夠展現出教師對學生現代教育理論.教學方法的掌握情況;

  (4)能夠展現出教師對學生現有知識結構和能力水平的了解程度;

  (5)能夠展現出教師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

  (6)能夠展現出教師扎實的教學基本功。

  (7)說課可以幫助教師提高對備課、上課的理性認識,促進教師自覺地研究教育、教學理論,研究大綱、教材,使教師由經驗型向理論型轉變。所以,說課是提高廣大教師素質的有效途徑,已引起眾多專家學者的高度重視。

  (二)說課的內容

  1、說課與上課的區別:

  上課主要是體現備課后的操作過程,重點是解決教什么 、如何教的問題;

  而說課則主要是體現在備課的思維過程,重點是不僅要解決教什么,如何教,更重要的是說清為什么這樣做,有什么理論依據,說課的重點在于“說理”。

  2、說課的一般程序:

  (1)說教材

  ①說教材的地位與作用。主要是介紹這段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了哪部分知識基礎上進行的;是前面所學的那些知識的應用,又是后面學習哪些知識的基礎;它在整個知識系統中所處的地位;

  ② 說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時確定的該課教學所要達到的目標。。

  ③說教材重、難點的確定。

  教材重點的確定依據要從教材內容、教學目標、學生的基礎和年齡等方面來說明。

  教學難點的依據,要從造成學生難懂的原因來說明。學生難懂得原因,一種是教材內容較深或概念比較抽象;一種是學生缺乏這方面的感性認識或基礎知識。有時難點和教學重點重合,如果難點屬于教材內容的次要部分,則要說出教學時對難點的突破辦法,占用時間等。

  ④說教材處理。

  教材處理是指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教學內容(包括知識、技能、方法、觀點等),由書面文字形式加工、轉化為課堂教學“導”的形式的創造性行為。說教材處理應說教材內容的取舍和重點的選擇,說出如何依據教學目的的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確定哪些內容應總結概括,哪些內容需解釋發揮,哪里需詳講,哪里需略講,以及這樣處理的理由等。教材處理是否恰當,是教師教學能力和水平的綜合反映。在教材處理過程中,要體現教師駕馭教材的能力,要有創造性,既不要迷信教材,又要符合教學各方面的具體要求。

  (2)說教學方法

  ①說教法選擇及其依據。教法的選擇,一要考慮能否取得最佳效果,二要考慮師生的勞動付出是否最少。選擇教法時,一定要遵循教有方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一般一節課以一、二種教法為主,穿插滲透其他教法。教學中只有“一法為主,多法配合”,才能使教學生動有趣。一旦確定了教學方法,就應該介紹為什么采用這種方法,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通過什么途徑有效運用這些教學方法,預計達到什么樣的效果。運用此教法應注意哪些問題,自己的`改進意見和創新是什么等。

  ②說教學手段及其依據。教學手段是指教具的選擇及其使用方法。選擇教學手段時,要考慮到目的性、實用性、可操作性、新穎性。教具的選擇一忌過多、使用過頻,使課堂教學變成教具的展覽;二忌教學手段過簡,不能反映地理課的特點;三忌教學手段流于形式,對教學重點、難點的突破不能起幫助作用。說選擇教學手段的依據,一般從教學目標、教材內容、學生年齡、學校設備、主要教具的功能等方面做出解釋。

  (3)說學法指導

  學法就是學生學習地理知識與技能的方法。學法指導就是通過教學,將指導學生學會什么樣的學習方法?培養哪種能力?學生學習時,可能會出現哪幾種思維結果,有哪些思維定勢需要克服,如何使學生真正變成學習的主人,讓學生不僅學會,而且會學。科學的學法的指導,是智能發展目標得以實施的重要途徑。

  地理課的學法,主要包括學習地理感性知識的觀察方法,掌握地理理性知識的邏輯方法,再現與保持的記憶方法、學習地理圖表技能的方法和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等。學法指導的依據,可以從說課的智能發展目標、學生基礎和年齡特征,教學選擇與教學手段等方法說明。

  (4)說教學程序

  ①說教學思路設計及其依據。

  教學思路主要包括各教學環節的時序安排及其內部結構。這是說課更為具體的內容。合理排教學程序、優化教學流程,是教學成功的基本保證。說教學程序設計,一般先說課型,確定課型后,再說明準備安排哪些教學環節,各環節的進行步驟、主要內容等。

  如導言設計,這樣導如有什么好處,效果如何;先說內容分幾個段落?各段落講、讀、練的安排設計,如何提問和組織討論,如何促進學生積極思維,分段落的教學如何形成高潮,高潮以后如何“調節”?各教學環節之間如何過渡?最后又怎樣結束等。整個教學思路要層次分明,富有啟發性,教學結構力求優化,能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②說各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并聯系教材內容、學生基礎和教學方法等說出依據。

  ③說板書設計及其依據。說板書設計,主要介紹這堂課的板書類型是綱要式,圖解式,還是表解式等?什么時候板書?具體內容是什么?如何使用黑板?如何使用彩色粉筆等等?板書設計要注意地理知識的科學性與系統性,文字要準確、精練、醒目。好的板書內容能系統反映教師講授的主要內容和教學思路,并借此啟迪學生的學習思路,是接通師生思路的“媒介”。板書接通了全部信息的關鍵點,是全課的綱要,見板書而知其教學內容和功效。板書設計也是教師基本功的一項反映教師素質和能力。說課前應將板書設計好,說課時展示給觀眾。說依據可聯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師本身特點等加以解釋。

地理說課稿 篇5

  我說課的題目是《地球的宇宙環境》,它選自湘教版必修一第一單元第一節,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是第2課時“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我說課主要有以下幾個內容。

  一 教材分析

  本節課內容是在學習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多層次的天體系統基礎上,從地球在宇宙天體系統中的地位和行星特點這兩個角度去認識地球的普通性,而地球的特殊性表現在地球上具有生命物質,生命物質存在的條件是三個“金鎖鏈條件”。

  二 學情分析

  城市的學生通過電視、電影等科幻影片了解到一些有關宇宙的零碎知識,甚至對一些科幻情節(像外星人阿凡達)信以為真,他們對有關宇宙中生命存在的形式和條件等知識充滿了幻想、好奇、渴望,本節課我將通過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探究為什么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普通而特殊的行星。

  三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利用資料證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質的原因。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閱讀“太陽系模式圖”,歸納八大行星繞日公轉的共同特點來佐證地球是一顆普通的行星。

  ○2.運用相關學科知識,從溫度、水、大氣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質的條件,逆推地球上能形成生命的原因。并以小組討論的形式,提出在宇宙中尋找外星人的依據。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了解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樹立宇宙是物質的科學宇宙觀。破除迷信,反對邪教。

  ○2.通過科幻影片中外星人的探討活動,一方面激發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體驗自主、合作、創新探究過程和團隊意識。另一方面,培育珍惜、愛護人類共同的家園――“只有一個地球”的意識,增強關注人類未來生存空間的責任感。

  ○3.通過認識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確立任何事物發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觀點。

  (教師過渡:通過對教學目標的分析,根據教材和授課對象的特點,確定本節的教學重難點為)

  4。教學重點: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條件及原因。

  5。 教學難點: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師過渡:那么運用哪些方法和手段才能夠更好的解決教學重難點內容呢?接下來我說說教法選擇及學法指導)

  四 說教法和學法

  1。 說教法

  教無定法,應“以學定法”,這是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的體現。以此為出發點,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特征,本節課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小組合作學習:通過五個學習活動揭示地球上生命物質存在的“金鎖鏈條件”以及日地距離、地球體積質量大小、公轉自轉的周期的長短對“金鎖鏈條件”形成的影響。

  (2)、情境教學法:展示太陽系運動示意圖,讓學生從地球的形狀、運動特征分析得出地球是一顆普通的行星。

  2、 說學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本節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滲透學法:

  (1)、圖表探究:學生通過閱讀“太陽系的行星基本數據”和“太陽系示意圖”分析 “金鎖鏈條件”的形成。培養學生從各種地理圖像中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合作探究:課前收集有關行星的基本數據、環境特征以及地球的相關資料,上課時分小組討論,進一步加深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條件及原因。通過小組討論、小組活動,培養學生的互動能力,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教師過渡:下面我將重點說說具體的教學過程)

  五 教學過程

  我直接切入主題進入新課的學習

  活動一:多媒體展示太陽系八大行星自轉公轉的運動示意圖(上堂課已經閱讀過),讓學生進一步思考行星的形狀、運動特征,能否發光發熱,分析歸納地球與其他行星的共同特征,從而得出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普通的行星。這樣,通過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系的線索,幫助學生構建當前所要學習的知識。

  一、地球是一顆普通的行星

  活動二:展示美國科幻片《阿凡達》當中有關的圖片,設疑:真的有生命出現在地球之外的潘多拉星球嗎?

  生命物質存在需要哪些基本的條件呢?展示南北兩極白雪皚皚的景觀圖片、高大雪山的圖片、熱帶沙漠地區干旱的景觀圖片、中緯度濕潤的沿海平原景觀,前面三張圖片與中緯度濕潤的沿海平原景觀相比較,同學們覺得造成景觀迥異的自然條件是什么?通過觀察、讀圖分析比較,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得出三個“金鎖鏈條件”的結論。

  活動三:展示地球宇宙環境中太陽的穩定性、安全性的材料以及地球與其他行星運行軌道特點,讓學生共同討論:

  ○1、假如太陽光照變得不穩定或者太陽突然消失,地球上將會出現怎樣的情形?并對你的答案做出解釋。

  ○2、太陽系行星的公轉運動有什么特點?對地球上生命形成有什么影響?

  通過學生的合作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語言組織能力,歸納得出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外部條件是穩定的太陽輻射和地球安全的運行軌道。

  活動四:閱讀太陽系行星基本數據表,小組通過數據對比討論分析:

  ○1、地球的體積和質量(與水星、金星相比)對“金鎖鏈條件”的形成有什么影響?

  ○2、 如果日地距離太遠或太近(與水星金星、天王星海王星相比),情況會怎么樣?

  ○3、地球上有適宜的'溫度,除日地距離外還有什么原因(提示:從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周期、大氣層等角度分析)?

  ○4、如果地球人要“移民”到其它行星,你認為哪顆行星最合適?說明理由。(我先收集有關太陽系中最有可能適宜生命存在的行星或衛星)

  通過合作學習、問題探究和資料的收集分析,強化了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揭示了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質條件的形成原因。

  二、地球是一顆特殊的行星

  活動五:展示大氣污染圖片、水污染圖片、全球變暖導致的氣候惡化的圖片(如洪澇、干旱等),同學們思考來之不易的“金鎖鏈條件”正在發生怎樣的變化?

  師生共同歸納提高 :引導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去看待地球上生命物質存在的“金鎖鏈條件”即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質具有一定的歷史性,翻開地球生命物質孕育發展的進化史,人們不難發現從時間的角度看地球有悠久的過去,生物的出現和進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類歷史更是短暫的一瞬,地球上還有漫長的未來,現今適應生物生存的條件在若干千年、萬年后將走向何方?還將由許多目前人類還無法確定的因素所決定,但有一點肯定是無疑的,那就是人為原因造成的環境惡化將是人類生存環境受嚴重威脅,處理不當,導致地球生命物質存在條件的缺失或消失,直至生物從地球上消失。讓我們一起更加珍惜和保護來之不易的”金鎖鏈條件”。

  作業布置:閱讀關于火星人的科幻小說,參考深空探測活動的新聞報道,說明火星人可能存在的生命形式。

【地理說課稿】相關文章:

地理說課稿范文 地理說課稿模板04-20

地理說課稿09-07

初中地理說課稿10-19

地理初中說課稿01-11

初中的地理說課稿09-13

地理說課稿模板06-07

地理《巴西》說課稿06-19

初中地理說課稿07-04

地理說課稿范文02-23

初中地理說課稿05-15

中文无码日韩欧免费视频手机,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精品大屁股美女白浆网站,国产久re热视频精品
中文字幕精品三级欧美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77 | 最新日韩一区二区综合另类 | 亚洲欧美高清精品aⅴ | 欧美一区二区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