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語文周周練
二年級(上)語文周周練
語文周周練篇一:二年級(上)語文周周練12
二年級(上)語文周周練十二(第14周)姓名
一、在正確的音節下打“√”。
乘(chénɡchén)或(huòhòu)具(jǜjù)引(yǐnyǐng)
坐(zuòzhuò)餐(chāncān)否(fǒufoǔ)者(dūzhě)
二、填表
三、換部首組字在組詞
嬌()()例()()
()()()()
()()()()
四、整理詞語,連成句子,加上標點。
1、大船一條一只奇怪的小海鷗發現
。
2、知道海洋多大有嗎你。
在太空中,由于擺脫了地球引力,處于失重狀態,因此,任何東西只要
輕輕一碰,就會漂浮起來。
在太空中,任何東西只要輕輕一碰,就會漂浮起來,是因為
。
七、閱讀練習
小鴨子在一座森林里迷路了。
天漸漸黑了,小鴨子很害怕。可是他閉緊嘴巴,不哭也不叫,他要自己找
到家,找到親愛的爸爸媽媽。
走啊,走啊,森林里有沙啦啦的聲音,是狐貍在樹叢中躲著嗎?一只蜜蜂
飛來說:“別怕,別怕,讓我保護你回家!”
走啊,走啊,森林里越來越暗,路也看不清楚,一只螢火蟲飛來說:“別怕,
別怕,我用小燈籠照著你回家。”
走啊,走啊,小鴨子終于走出了大森林。一輪圓圓的月亮對小鴨子說:“走
吧,走吧,讓我送你回家。”
小鴨子看見前面熟悉的燈火,看見了自己的家。小鴨子謝謝他的三位朋友
——螢火蟲、蜜蜂和月亮。三位好朋友說:“不用謝,不用謝,你是一只勇敢的
小鴨子。”小鴨子高興地向家里跑去。
1、短文共有小節,標上小節號,第四小節有句話。
2、填量詞。
一()小鴨子一()圓月亮
三()好朋友一()大森林
3、根據意思寫出詞語。
(1)知道、了解得很清楚。()
(2)分辨不清,失去了辨別方向的能力,迷失道路。()
4、根據短文內容填空。
小鴨子在一座森林里。雖然他很,但是他不哭也不叫,
他要。一路上,、和主動來,他們還
夸小鴨子很勇敢。
5、給短文取個合適的題目,填在橫線上。
語文周周練篇二:高中語文周周練一
高中語文基本功——
“非常6+1”系列訓練一
訓練時間:第十一周本次訓練得分:所用時間:
一篇美文(22分)
你家在哪里
賈麗君
“你家在哪里?”
某一個從熱熱鬧鬧的夢中醒來的清晨,我看著身邊的親人,看著周圍熟悉的一切,突然就忍不住自己問自己:“我此時所身處的地方,是我自己的家嗎?”
問完這個問題的時候,忽然自己就先樂了。
我想如果此刻喚醒尚在睡夢中的愛人,告訴他剛才的想法和疑問,他肯定會嘟囔一句:“神經病又犯了,睡覺吧。”然后轉過身,繼續他未完的夢。
而這個從夢中醒來的清晨,這個忽然而來的問題,就那么固執地懸在那里,揮之不去。那個出生的地方或者說居住的地方就是我們的家么?那為什么還有人天天呆在家里卻悶悶不樂,郁郁寡歡呢?為什么還有人不停地吟唱“人人都說沒有愛,心中沒有家”呢?為什么有的人要拋妻舍子、削發出家呢?那暮鼓晨鐘的青燈古廟,就是僧人真正的家嗎?
不久前看過一篇文章,一個拿到某國綠卡的華人女作家寫的。她不遠萬里風塵仆仆回到國內看望父母,而已經在都市居住多年的父親想去看看故鄉。可等他們千里迢迢趕回故鄉時,卻發現父親小時候居住的三間老房子,已經被流浪到此無家可歸的一家三口占據。作家和父親只能站在曾經的自家門口,進不去屋子。父女二人很感傷地回到城市的家中時,身為人母的作者卻因為惦記遠在國外的女兒,又要匆匆返回大洋彼岸的那個家了。
頗有意味的是,文章的題目是《回家》。
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是一個寂靜的寒冬的夜晚。女兒在她的房間做作業,愛人在辦公室加班。我一個人,安安靜靜地呆在書房,從這篇《回家》中讀出了濃濃的傷感,也把自己搞到了一種濃濃的化解不開的傷感之中。
什么是家?哪里是家?為何離家?如何離家?何處安家?
我想,會有不少人在深夜寂靜處,獨自沉思的時候問一問自己這個看似簡單、也許是“犯傻”的問題吧?
這樣一個從熱熱鬧鬧的夢中醒來的安靜的清晨,我坐在自己的家中,并不安靜地思考著關于家的話題。我想,當人在某一個清晨或者黃昏,安然獨坐、心神歸一、超然物外的時候,不就是一種到家的感覺嗎?家,在明確的地理位置所示意義之外,更多的,該是一種心魂所處神思所歸吧?不是有句話說,心順處,便是天堂嗎?如果說家是漂泊所向,孤單所依,那么天堂就更是眾望所歸了。而天堂,不在身后,也不在他鄉,只在心中。僅僅就這點上說,一個完整的家的概念,就應是身心所歸、心靈所依之處吧?
對于遠游的孩子,慈母的懷抱就是心中的故鄉;對于相愛的對方,彼此的相知相守就是靈魂的喜悅;對于堅心求道的人們,青燈古卷就是心之向往;對于篤信上帝的信徒,教堂的鐘聲就是心靈的安頓。家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其實本不是一個具體的地方所在,只是某時某刻在某地有了安心的感覺,就算是到家了。我們可以做應該做的,只是使這種“心安”、這種“身心合一”、這種“神魂歸一”的感覺盡可能的常在,那么不論一個人身居何地,都不算是離家很遠,或者干脆說就是身在家中了。
楊絳先生在九十多歲高齡出版的新書《我們仨》中,把自己的家比做一個暫時的寓所,她說我們終其一生只不過是在路上,是個永遠的行路之人,所謂的“家”,只是旅途中的一個驛站,并不是心靈的最終歸宿。
如果說心就是家,那么我們是不是可以說,真正的家,本來不在哪個具體的地方,我們尋找的家,只在歸家者和出家者的心里。當我們身心合一,神魂合一,當我們安心地活在當下的喜悅之中時,不論何時何地,都可以說是到家了,或者說是在家中了。
此時此刻,當我們和自己面對面,并從中感到喜悅的時候,我知道,自己到家了,自己在家中。
(節選自《散文選刊》2008年第7期)
1.根據文章內容,理解文中劃線語句的含義。(4分)
(1)忽然自己就先樂了。(2分)
答:
(2)也把自己搞到了一種濃濃的化解不開的傷感之中。(2分)
答:2.第六段連續使用疑問句(那個出生的地方或者說居住……?),這樣寫有什么作用?(6分)
答:3.本文作者對“家在哪里”這一問題的探究,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請分條陳述。(6分)答:
4.散文講究“神聚”,本文是如何做到的?請作簡單探究。(6分)
答:
兩首古詩(16分)
5、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鄂州南樓書事(四首選一)
黃庭堅
四顧山光接水光,憑欄十里芰荷香。
清風明月無人管,并作南樓一味涼。
[注]崇寧二年,黃庭堅寓居鄂州(治所在今武漢市武昌)時作。詩人剛結束長達六年的貶謫生涯。
(1)結合詩句,簡析“接”、“香”字的作用。(4分)
(2)末句運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境?(4分)
6、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后面的問題。(8分)
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蘇軾
一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馀生。
(1)作者是怎樣把自己縱飲的醉意表現出來的呢?怎樣理解他這份醉飲的豪興?答:
(2)“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馀生”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答:
三句文言(10分)養蘭說
(明)陶望齡
會稽多蘭,而閩產者貴。養之之法,喜潤而忌濕,喜澡而畏日,喜風而避寒,如富家軒女,特多態難奉。予舊嘗聞之,曰他花皆嗜穢而溉,閩蘭獨用茗汁,以為草樹清香無如蘭味,潔者無如茗氣,類相合宜也。
休園中有蘭二盆,溉之如法,然葉日短,色日萃,無何其一槁矣。而他家所植者,茂而多花。予就問故,且告以聞。客嘆曰:“誤者子之術也。夫以甘食人者,百谷也;以芳悅人者,百卉也。其所謂甘與芳,子識之乎?奧腐之極,復為神奇,物皆然矣。昔人有捕得龜者,曰龜之靈不食也。篋藏之旬而啟之,龜已幾死。由此言之,凡謂物之有不食者,與草木之有不嗜穢者,皆妄也。子固而溺所聞,子之蘭槁,亦后矣。”予既歸,不懌,猶謂聞之不妄,術之不謬。既而疑曰:物固有久而易其嗜,喪其故,密化而不可知者。離騷曰:“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夫其脆弱驕蹇□(“銜”中“金”換“玄”)芳以自貴,余固以憂其難養,而不虞其易變也。嗟乎!于是使童子刈槁沃枯,運糞而漬之,遂盛。
萬歷甲午五月廿五日。)
7、把下面的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漢語。
(1)予舊嘗聞之,曰他花皆嗜穢而溉,閩蘭獨用茗汁
答:
(2)夫以甘食人者,百谷也;以芳悅人者,百卉也。其所謂甘與芳,子識之乎
答:(3)物固有久而易其嗜,喪其故,密化而不可知者
答:四個語用(12分)
8.19、(6分)請在橫線上舉出兩個典型事例說明“由此可見”后面的觀點。要求:語言具有說服力,句式要勻整。不超過100字。由此可見,要提高文章境界,必須提高思想境界,心如日月,文方有日月之光。
9.(5分)中華民族是一個傳統的禮儀之邦,日常生活中特別注意禮貌用語,比如問候教師時說“教祺”;請人勿送說“留步”請給方便說“借光”。下面幾種生活情形下,我們該怎樣使用禮貌用語?
①請改文章說②還物給人說③求人指點說④請人原諒說⑤祝人健康說
10.大學畢業生王曉明想到一所中學應聘,得知這所學校的校長曾是自己父親的學生,于是就寫了封求職信寄給校長。下面是求職信的主要內容,其中有四處不當,請找出3處并加以修改。(6分)
欣聞您曾是令尊的高足,故冒昧打擾,請您在百忙中抽點時間看完我這封求職信以及隨信惠寄的個人簡歷。到敝校求職,是我長久以來的夙愿。我想我能勝任教學工作,并將在工作中回報您以驚喜。
(1)將改為;
(2)將
(3)將改為;
11.依據上下文,補全下面一首小詩。要求句式一致,修辭得當。(4分)
生活總是美好的/無論你的曲調/是歡快甜美/還是凝重悲愴/只要你的曲子還在演唱著。
生活總是美好的///。
生活總是美好的/無論你的故事/是新鮮生動/還是陳舊老套/只要你的故事還在講述著。五個名句(10分)
(1)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
看,,,百舸爭流。
(2)悄悄的我走了,我揮一揮衣袖,。
六道題目(18分)
1.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遒勁敲竹杠沸反盈天來而不往非理也
B.豐腴打圓場煊赫一時識時務者為俊杰
C.撕打跑龍套有條不紊言必信,行必果
D.接洽掛幌子德藝雙罄牽一發而動全身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A.北京時間8月24日8時,第29屆奧運會在北京落下帷幕,雖然奧林匹克圣火緩緩熄滅,但精彩的奧運會閉幕式表演讓北京奧運會更顯得曲盡其妙。
B.對身居官位者寫出的散文,一些報刊便門戶大開,一些評論家便極力捧場,這種把散文和權勢捆綁在一起的做法無異于焚琴煮鶴。
C.從2008年秋季學期開始,國家免除了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雜費,至此,城鄉免費九年義務教育全面實現,我國“義務教育”終于實至名歸。
D.《梅蘭芳》作為陳凱歌的回歸之作,雖然比起《霸王別姬》還稍有差距,但相較于前幾年口碑極差的《無極》,媒體和大眾給些過分的溢美之詞還是可以理解的。
語文周周練篇三:語文閱讀周周練答案
參考答案
九年級上學期
第一周
星期一·記敘精練
奶奶與父親
1.奶奶表面上對病危的父親沒有表現出過多的悲傷留戀,實質上是不想讓她的兒子帶著牽掛離去,表達了奶奶對父親深藏不露的愛。
2.父親去世后,奶奶的頭發一夜變白;一個星期里奶奶一粒米都未曾下肚;“我”勸奶奶“想父親就哭出來”,奶奶說“淚早已在心里流干了”。
3.用了對比手法。兒子落水,不會游泳的母親下水施救;母親落水,年輕力壯的兒子僅伸出扁擔施救。用意在于自然引出故事的主旨:母疼兒如長江水,兒孝母只扁擔長。
4.現實中和故事中的母親都很愛自己的兒子,但表現不同。現實中的母親對兒子的愛表現得更理性、更深沉;現實中的兒子對母親的愛遠遠超過了故事中的兒子,在自己無力盡孝的情況下,讓孫子承擔起為奶奶盡孝的責任。
5.示例:①兒行千里母擔憂;②養兒方知父母恩;③天地寬大,父母恩大;④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星期二·古詩鑒賞
(一)望江南
1.“獨”字點明她孤獨的思婦身份,表現思婦孤寂痛苦的生活和心情。
2.詩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通過寫斜陽的含情脈脈、水流的悠悠不斷來表達思婦綿綿不斷的離愁別緒,十分精妙。
(二)御街行秋日懷舊
1
.上闕主要通過視覺、聽覺,抓住秋聲和秋色來描寫秋夜景象。勾畫出秋夜空曠的天宇、明凈的月光,營造典型的相思氛圍。
2.“寒”字用得極妙,既是秋寒節候的感受,又是孤寒寂寞處境的感受,兼寫物境與心境。
星期三·散文品悟
四月醉芳菲
1.抒發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對美好人生的向往和憧憬。
2.(1)指路邊的迎春花的花兒與綠枝相映的情景。
(2)指心被深深陶醉。
3.(1)運用擬人(夸張)的手法,“一夜之間”“嫩綠”“訴說”等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草坪的春意盎然和恬淡清新,表現了春天的美好和生動,表達了作者的陶醉之情。
(2)美麗的春天既使人陶醉又使人對未來充滿希望和憧憬。
4.讓浮躁的心情寧靜飲醉愛情
5.C
星期四·說明解讀
明膠的那些“馬甲”
1.不能。“主要”的言下之意是除此之外,應該還有些“次要”的因素。如果刪去“主要”就變為只有這個因素,這種說法不符合客觀實際。
2.明膠是一種在分子層面上呈現纖維狀的,廣泛存在于動物的皮毛、骨頭和胃腸等組織中的膠原蛋白。(此定義含三個要點:①一種膠原蛋白;②在分子層面呈現纖維狀;③廣泛存在于皮毛、骨頭和腸胃等組織中)
3.工業明膠對有害雜質處理的要求不高,對原料和生產流程的控制不像食品和藥品那樣嚴格,可能含有的有毒物質更多。
4.“馬甲”指明膠的不同包裝。如涂上了“傳統工藝”的神秘色彩時,它就變身為“阿膠”,且美其名曰“美容圣品”“補血佳品”;再如,“優越的加工性能”掩蓋了它的“有限”的“營養價值”,使其成為了“現代食品中常用的添加劑”。
星期五·名著導學
《繁星》《春水》
(一)
1.冰心
2.歌頌母愛和童真對大自然的崇拜和贊美對人生哲理的感悟
3.繁星,代表著零星的思想;春水,是因為作者希望在不經意之時將思緒像春水一樣流入讀者的心中。
4.詩的哲理通過貼切的形象恰當地表現出來,“墻角的花”,便是這首詩借以抒懷的形象。詩人用“墻角的花”來形容孤芳自賞者,準確生動、形神兼備,生長在墻角的花,由于不能充分地得到陽光的沐浴和雨水的滋潤,因而缺乏蓬蓬勃勃的生命活力,花朵開得枯黃瘦小。“天地便小了”,意在告誡人們做人處世應當謙虛,切勿驕傲。一旦陷入孤芳自賞之中,就會枯萎凋謝。
(二)
1.“驚慕”是驚嘆羨慕的意思,它比“羨慕”多一層驚嘆的意思,更能襯托出成功之花的明艷。
2.“花”比喻人生事業的成功;“芽兒”比喻成就事業的起步階段;“淚泉”比喻奮斗的辛勞;“血雨”比喻自我犧牲。
3.不要只看到并驚慕別人成功所得到的榮譽,而要了解這成功的后面所蘊涵著的艱苦努力。要學習花的奮斗和犧牲,從它的成功中吸取成長的經驗。
星期六·文言拓展
趙襄主學御
1.(1)追趕(2)更換(3)窮盡(4)發語詞
2.(1)B(2)D
3.(1)人的精神和馬相諧調,之后才可以追上跑得快的,到達遠方的目的地。
(2)而不論領先還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還怎么和馬相諧調呢?
4.駕車講究人的精神和馬相諧調,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趙襄主卻將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贊成。其實做任何事情都是同樣的道理。
【參考譯文】趙襄主向王子期學習駕車,學了沒多久,就和王子期駕車比賽,換了三次馬,三次都落在了后面。襄主說:“你教我駕車,沒把技術全教給我。”王子期回答說:“技術是全教給你了,但你在使用時出了錯誤。凡是駕車賽馬,最要緊的是馬套在車上舒適安順,人的精神和馬相諧調,之后才可以追上跑得快的,到達遠方的目的地。現在您落后時想趕上我,領先時又怕被我趕上。實際上趕馬上路,遠途競賽,不在先就在后,而不論領先還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還怎么和馬相諧調呢?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
學考精練·初中語文閱讀周周練·九年級參考答案第二周
星期一·記敘精練
泥濘中,要把母親的頭巾舉起
1.⑦~⑨:“我”用母親的頭巾捕魚
~:“我”終于找到來尋找我的母親
2.承上啟下(過渡)。
3.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葉子繁密的特點。
4.“非常快”的意思,表現出母親找到“我”之后放心和急于繼續勞作的心理。
5.動作描寫、外貌描寫,生動形象地表現出母親擔心、尋找孩子的焦急心理,體現出母親對孩子無私的愛。
6.①堅強:如坦然接受“我”不能說話的事實;②細心:如叮囑“我”聽到呼喊后舉起頭巾。
7.①線索;②形象地表現母親對“我”無私的愛;③表現“我”對母愛的理解。
星期二·古詩鑒賞
(一)漁家傲秋思
1.D
2.抒發了將士們壯志難酬、思鄉憂國的情懷。
(二)軍城早秋
1.夜晚、秋風、漢關、寒云、冷月、西山,詩的前兩句描繪的是一幅初秋邊關陰沉濃重的夜景。寓意邊境局勢的緊張。
2.表現了作者作為鎮守邊關的將領,斗志昂揚的豪邁情懷。(第三句寫部署奮力出擊,顯示昂揚的斗志;第四句寫全殲敵軍的決心,顯示必勝的信心。)
星期三·小說博覽
病人
1.襯托出她對生命的熱愛、心靈的美好和典雅的氣質。
2.起承接過渡的作用,使文章自然轉入具體情節的敘述,推動情節發展。
3.四個場景:①在電梯發出超載警報時,“她”從人群中主動擠出來,等下一趟;②“她”幫農民模樣的大伯上樓,可是電梯內不少人只是表情嚴肅,并不回應“她”的請求;③熱心告訴小伙子口腔科病房的地點;④“她”幫一位姑娘撿起一枝玫瑰,被人關在電梯外,被某些人稱為精神病人。
4.用對比手法表現了世俗的評價,把作為病人的“她”與作為健康人的“大家”放在鮮明的對照中,暗示并深化了主題。
5.通過鮮明的對比,表明思想、道德上的欠缺比生理上的疾病更可怕、更危險,因而更需要治療。星期四·議論辨析
唯一可以帶向遠方的行囊
1.示例:用“修剪心靈”好,因為它直接點題,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或用“唯一可以帶向遠方的行囊”好,因為它與結尾處的句子相呼應,使文章結構渾然一體,而且含有比喻義,引人深思,耐人尋味)。
2.(1)不能刪去。因為“多余的”是指不必要的、過多的,并不包括所有的欲望;如果刪去,句意就成了所有的欲望都要剪去,這不符合實際和寫作意圖。
(2)不能刪去。因為“煉就一雙火眼金睛”形象地說明了具有看透問題實質的能力,它是“看清欲望的內核”的先決條件,也暗示了“看清欲望的內核”的重要性。刪去它,則無此表達效果。
3.“總分總”式的結構。第①段是總說,指出“我們必須對心靈進行修剪”的必要性;第②~⑥段是分說,具體指出“對心靈進行修剪”的內容;第⑦段是總說,總結了“修剪心靈”的意義。
4.示例:剪去悲觀。我們生活中不可能事事如意,事業上也難以一帆風順。剪去悲觀,才能使自己看到希望,鼓起生存的勇氣。魯濱孫流落到荒島上,與野獸搏斗,自種莊稼,頑強生存,他相信終有一天會脫離逆境,最終被一艘過往的船只救出。
星期五·名著導學
《繁星》《春水》
(一)
1.《紙船》(A)的作者希望船漂流到異地他鄉;《紙船》(B)的作者希望船漂流到母親的心中或母親的夢中。
2.“愛”指的是女兒對母親的愛;“悲哀”指的是遠離母親和故鄉的悲哀。
3.張著白帆的云或小朵的云。
4.第一首詩抒發對遠方和未來的向往之情;希望得到友情,歌頌友誼。第二首詩抒發對母親和祖國的愛和思念之情。
5.象征漂泊無依的孤獨,象征思念母親和祖國的一顆心,象征詩人純潔、美好的心愿。
(二)
1.“小小的花”比喻沐浴著愛的少年兒童;“春光”比喻母愛。
2.母愛是最偉大、最無私、最深厚的愛,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生活體驗略)
3.語言清新淡雅而又晶瑩明麗,明白曉暢而又情韻悠長,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星期六·文言拓展
亮少有逸群之才
1.(1)拜訪(2)計謀(3)出使(4)都
2.備得用與武帝交戰/大破其軍/乘勝克捷。
3.(1)親自在田間耕種,不求出名顯達。
(2)益州充實之后,任命諸葛亮為軍師。
4.①出使東吳,結成孫劉聯盟;②赤壁之戰取勝,平定江南;③西取益州,并治理成功。
【參考譯文】諸葛亮年輕時有超群的才能。身高八尺,面容相貌十分偉岸,當時人認為他與眾不同。遇到漢末戰亂,諸葛亮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避難。親自在田間耕種,不求出名顯達。當時左將軍劉備認為諸葛亮有特殊的才能,于是多次到草屋去拜訪諸葛亮。諸葛亮十分稱道劉備的杰出才能,于是結交了他,感情深厚。等到曹操南征,荊州劉琮把整個荊州當做禮物送給了曹操并投降曹操,而劉備失去了權勢和地位,人數少沒有立足之地。諸葛亮當年27歲,就進諫奇策,親自出使孫權,向吳國求援。孫權早就敬佩劉備,又看到諸葛亮有特別的雅量,十分敬重他,立即派兵三萬人來幫助劉備。劉備能夠用兵和曹操交戰,大敗曹軍,乘勝攻下曹軍。江南全都平定了。后來諸葛亮幫助劉備又向西攻打益州。益州充實之后,任命諸葛亮為軍師。將軍劉備稱帝,任命諸葛亮為丞相。
第三周
星期一·記敘精練
牛津大學的面試很“兇悍”
1.心理“兒子”對老師的提問感到意外,心想老師的提問不會那么簡單,自己該如何回答
2.①面試剛開始,三位教授便提出“你為什么要戴手表”這一問題;②當兒子要圍繞“時間”繼續講下去時,卻被告知第一關已順利通過;③教授突然端來一杯水,遞給兒子的同時,另一位年輕教授卻拿出一個皮球狠狠向兒子砸來;④兒子處變不驚,出其不備狠命反擊;⑤在砸中那位教授的一剎那,三位教授竟同時高興地大叫道“回擊得好”,并宣布“你被錄取了”。
3.①從表面上看,“兇悍”主要是指教授所提的問題突然而難以理解;教授居然會用皮球“砸”向孩子。②“兇悍”的深層含義是指牛津大學的育人觀念令人震撼:牛津大學所欣賞的是敢于面對挑釁、拍案而起的學生,而不是逆來順受的無條件的服從者。
4.牛津大學的面試雖然很‘兇悍’,但是他們看重的恰恰是學生的整個思考過程,而不是分數。星期二·古詩鑒賞
(一)江城子密州出獵
1.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2.表達了作者渴望一展抱負,殺敵報國,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二)蝶戀花密州上元
1.擊鼓吹簫卻入農桑社
2.密州的元宵節十分清冷,不僅沒有笙簫,連燈火也沒有,只有云垂曠野,雪意濃濃。
3.對比手法。表達作者在密州的孤獨寂寞之情,抒發了詞人對國計民生的憂患之情。
星期三·散文品悟
常伴一輪明月
1.BCA
2.(答案略,提示:一要有具體的描寫對象;二要色彩和畫面感強;三要語言優美整齊。)
3.明、冷(近義詞亦可)
4.示例:紅葉爛漫的秋季銀裝素裹的冬時(無統一答案,但必須按秋、冬順序,句式相同)
5.表面含義是指自然的明月照亮了黑暗的山路,深層含義是指山僧的話滌凈了偷兒的心靈,使他內心的邪念、雜念遠他而去。
星期四·說明解讀
學會看食品的“簡歷”
1.包裝上的食品說明。這個標題采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食品說明稱為食品的“簡歷”,生動形象地點明了文章的說明對象,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2.食品類別,配料表,營養含量,產品重量、凈重含量或固形物含量,生產日期、保質期和保質條件,認證標志。
3.說明了原料排序的法規要求(或說明了按法規要求,用量最大的原料應當排在第一位,最少的原料應當排在最后一位),淺顯易懂。
4.不能刪去。“可能”表示推測(或起限制作用),是說食品過了保質期吃了不是一定就有危險,但不排除有危險的可能性;如果去掉,則變成完全沒有危險了,這與事實情況不符,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5.選擇調味牛奶。“調味牛奶”是在牛奶當中加了點調味的成分,這樣的產品和牛奶的營養價值比較接近。“乳飲料”是在水里加了點牛奶成分,它的營養價值就比牛奶差遠了,達不到增加營養的目的。星期五·名著導學
《童年》
1.敘述了節日晚上的娛樂活動,描寫了小茨岡優美的舞姿。
2.小茨岡是一位活潑開朗、聰明靈巧、可愛天真、善良的小伙子。小茨岡最后的結局卻是被舅舅們害死。(他們讓他在刮風下雪的寒冬背沉重的橡木十字架到雅科夫舅舅亡妻的墳上去。十字架要兩個人吃力地抬起來才能放到他背上,而他只有19歲。結果腳被絆了一下,十字架砸在脊背上,他因失血過多而死。)
3.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小茨岡舞姿的優美,突出了他活潑開朗的性格特征。
4.《在人間》《我的大學》。
星期六·文言拓展
熟讀精思
1.(1)這樣(2)說(3)通“現”,顯現
(4)懂得、明白
2.(1)讀書的遍數多了,它的道理自然就明白了。
(2)心已經到了,眼和口難道還會不到嗎?
3.第一步要“熟讀”,第二步要“精思”。(用原文回答也可:“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4.作者強調“心到”最為重要。因為“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參考譯文】看書大多數都必須先要熟讀,讓書上的語句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緊接著就精心地思考,讓它的道理好像都出自于我心里所想的,這樣以后可以有所收獲了??古人說:“讀書的遍數多了,它的道理自然就明白了。”所謂說書讀得熟了,就是不依靠別人解釋說明,自然就會明白它的道理了。我曾經說過:讀書有三到,有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書本上,那么眼睛就不會仔細看,心和眼就不專心一意,就只是隨隨便便地讀,就一定不能記住,即使記住了也不能長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已經到了,眼和口難道還會不到嗎?
第四周
星期一·記敘精練
九步之暖
1.患骨肉瘤的一哲,強忍巨痛艱難地邁出溫暖的九步,以此來鼓舞病中的露露。
2.B
3.痛苦(或絕望)、愧疚(或自責,或無奈)、感動。
4.神態描寫、語言描寫。生動具體地表現了一哲善良、有愛心、無私的美好品質。
5.原句表達效果好,原句中的“一步一步”生動具體地表現出一哲每走一步的艱難和痛苦,更能突出—哲的堅強和心靈的美好(或善良、有愛心),而改句沒有這種表達效果(缺少表現力和感染力)。
6.當我們面臨挫折時,不能陷在痛苦的深淵無法自拔,更不應該讓自己的痛苦情緒影響他人,而應該在痛苦中不忘關心他人,用自己的堅強樂觀鼓舞他人。
星期二·古詩鑒賞
(一)武陵春
1.聞說雙溪春尚好物是人非事事休
2.示例: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詞人運用豐富奇特的想象,使抽象的“愁”變得具體生動形象,賦予無形的“愁”以重量。
【二年級(上)語文周周練】相關文章:
滬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周周練第五六周11-23
淮安市淮海中學高三周練語文試卷03-19
江蘇省淮海中學2023屆高三周練語文試卷06-02
語文基礎知識天天練復習試題03-19
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周周末練習03-19
二年級開學周作文(精選15篇)08-12
語文基礎知識天天練復習試題練習題03-19
蘇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上看圖寫話練習03-20
愛鳥周的活動計劃10-26
春季開學第一周值周總結范文(精選11篇)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