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一年度工作計劃
鄉鎮一年度工作計劃
20xx年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 “綠色崛起、科學跨越”戰略總要求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生態發展思路,以“美麗生態黃沙腰”建設為總目標,以“生態為基、項目為王、增收為本”為工作要求,重點在“一培育、二引進、三帶動”上下功夫,著重做好“荒坡山頭、田間地頭、路邊墻頭、河邊堤頭”四頭并進文章,帶領廣大干部群眾解放思想、求真務實、振奮精神、開拓創新,努力建設經濟富裕、社會和諧、群眾幸福的美麗黃沙腰。
根據黃沙腰實際,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建議20xx年全鎮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工業總產值增長6%以上;農業總產值增長8%;農村集體經濟收入增長10%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以上,計劃生育率94%以上,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醫保參保率 95%以上和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0%以上。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突出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從培育生態產業入手,提升農民口袋子,推進農村經濟發展。著眼“田間地頭”,做足生態農業產業文章,開展潔凈田野等一系列圍繞原生態特色產業實施,狠抓無農藥、無化肥、無副作用的“三無治理”;立足“五色”產業發展基礎,加大培育新產業,謀劃旱糧基地建設。緊緊圍繞“紅、黃、藍、綠、黑”五色產業,進一步挖掘五大特色產業的新內涵,引導農村擴大種養殖面積,建立以觀光旅游、旅游采摘為一體的特色旅游產業,打響生態農業旅游品牌;建立浙江省千畝烤薯種植基地,打造烤薯新文化,深化烤薯加工,謀劃和啟動烤薯博物館建設。加大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灌溉條件,加大農田治理,提升農民口袋子,推進農村經濟發展。
——從引進新興產業入手,擴大經濟產業鏈,實現農村均衡發展
著眼投資發展,解決土地綜合利用開發后續土地承包流轉,引進新興生態種養殖特色產業,打響生態產業品牌,形成產業鏈,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合理利用農村閑置辦公樓引進和完善來料加工、商業出租等盤活集體資產,帶動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結合九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a”級旅游景區開發,加快推進集鎮建設,修繕文化古居李家大屋,建設集我縣西部‘商貿、購物、宜居、旅游’為一體的具有原生態特色集鎮。打造遂昌西部“九龍出!痹鷳B旅游品牌,努力構建旅游城市發展框架,引導農村發展第三產業,發展農家樂,帶動農村經濟均衡發展,實現經濟發展片區的樞紐重鎮。
——從項目建設帶動入手,解決制約發展瓶頸,促進經濟快速發展
著眼“荒坡山頭”和“河邊堤頭”,繼續穩步實施黃沙腰、大熟、邵村和大、小洞源等村的7個土地開發利用項目,計劃20xx年完成700畝的指標任務。實施周公源中小型流域治理項目,囊括黃沙腰、大熟、仙人壩、上定和邵村5個村,總投資約1500萬元,引導各村努力抓好項目前期政策處理工作,為推進綜合治理項目奠定基礎。逐步推進黃沙腰鎮新區(農民異地轉移小區)建設,加大建設宣傳力度,營造發展建設的良好氛圍,制定黃沙腰新區建設方案,完成土地征用后續的土地移交、平整及土地拍賣等工作,確保一期工程項目順利實施,完成防洪壩、防洪堤等配套設施建設。深入推進美化環境工程、一事一議、美麗鄉村、村莊整治、山塘水庫、防洪加固和其他配套設施等項目建設,實現項目帶動發展的良好局面。
——從改善民生入手,提升農民生活品質,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著眼“路邊墻頭”,改善美化村莊村貌。以村莊整治、潔凈鄉村、三改一拆為契機,突出“路邊墻頭”的外立面改造工程,注重路邊潔凈,改善和提升各村生態環境和居住環境。抓好社會治安、科教文衛、社會保障體系、計劃生育、便民服務等一系列社會民生工作,幫助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創新計劃生育工作方法,穩定低生育水平。完善廣播村村通工程,主動關注弱勢群體,擴大農村低保救助面,切實做好農村醫療保險征收、社會救助、優撫安置、救災賑災工作。加大科技培訓力度,擴大宣傳教育工作,實施黃沙腰村文化禮堂建設,落實農家書屋、鄉鎮醫療衛生設施等工程建設,開展市級衛生城市創建,加快促進社會和諧。
——以加強自身建設入手,深化執行力建設,提升政府服務形象
著眼自身建設,樹立廉潔公正形象,打造陽光服務型政府。夯實基礎,抓好完善黨政班子科學決策制度、鎮干部考核機制、領導包干制度,建立“三公”經費包干機制、督查和督辦制度、特色工作提升總結制度為一體的“三完善、三建立”的機制建設,促進干部素質提升,推進干部作風建設。繼續開展“為民務實清廉”主題教育活動,弘揚“5+2”、“白+黑”工作精神,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六條禁令”,厲行勤儉節約,嚴格控制“三公”經費支出,務實履職,提升政府公信力和公共服務水平。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活動成立為契機,深化執行力建設,健全領導干部定期聯村聯系制度、住村聯系制度和住夜制度,依法履行職責,全面貫徹落實黨委和人代會決策部署,大力支持統戰、人民武裝、工會、共青團、婦聯、老齡、關工、老年體協等工作,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主動聽取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建議。深化政府信息公開、政務公開,暢通政民互動渠道,積極回應群眾呼聲,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和重點問題。
新的目標令人鼓舞,新的形勢催人奮進,新的征程任重道遠。讓我們在縣委、縣政府和鎮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在鎮人大的監督支持下,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依靠全鎮人民,以堅定不移的信念、百折不撓的精神、埋頭苦干的作風、勤儉務實的干勁,開拓創新,奮發作為,為建設更加美麗幸福的黃沙腰而努力奮斗!
20xx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按照縣委“三縣并舉”發展戰略和實現“三個走在前列”總體部署,圍繞“建設風情英川、創造美好生活”總體發展定位,全面把握機遇,沉著應對困難。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提高文化軟實力,推動英川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全面發展。
下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總體目標是:著力構建“集鎮發達、產業富民、文化深厚、生態優美、經濟繁榮”發展藍圖, 大力培育主導產業,促進本地富余閑散勞動力再就業,吸引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帶動產業規;l展,實現人口集聚,為振興英川打下堅實基礎。努力實現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產業發展更具規模、生態環境明顯優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民生活品質顯著提高、群眾幸福指數進一步提升,促進群眾安居樂業、地方長治久安。
——人口集聚化:人口是地方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以發展農林產業、興建勞動密集型工廠、引進投資大戶等形式,保證返鄉農民收入的前提下,逐步實現外出人員回流,逐漸改變“荒蕪農村、留守農村、記憶農村”現狀,打造一批美麗鄉村、中心村、文化古村、特色村。
——產業規;捍笞鎏刈魃缴衔恼拢r業和林業聯動發展,形成并駕齊驅之勢,以市場為導向,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采用“示范種植”帶動農戶種植模式,逐年擴大產業規模,到2020年山上作物產值達到1.5億元。
——生態持續化:創建天藍、水清、山綠、地凈新英川,打好生態牌,形成生態優勢,力爭到2020年森林覆蓋率達到75%,轄區內主要河流、水庫等水體水質及空氣環境質量達到國家ⅱ級標準以上,完成省級生態文明鎮創建。
——文化多樣化:大力挖掘英川民間特色文化,注重傳承和保護,多渠道多載體多角度立體式宣傳,促進文化弘揚和傳承,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并豐富群眾業余生活,至2016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
風情英川的基本要求是產業效益明顯、生活宜居適度、生態山清水秀,也體現為百姓生活富足、人文精神彰顯、社會和諧穩定,這些都是英川人民的美好向往。
因此,為了實現上訴目標,今后幾年政府主要重點做好以下六個方面工作。
一、以項目攻堅為重點,形成多點開花格局。
項目是上級政府扶持的主要手段,項目推進快不快、質量過不過關,直接影響著英川的形象。為此,鎮村兩級必須在鎮黨委的統一領導下,密切配合,全力以赴,打響打贏項目攻堅戰。
打好交葉公路收尾戰。自2010年10月份象征性動工以來,交葉線一直牽動著英川人民的心弦,也是社會關注的焦點。為打好收尾戰,鎮政府明確責任,確定時間節點,協調各方關系,近期結束政策尾留工作。加強與縣交通局和工程指揮部聯系溝通,盡快明確黃謝圩段施工方案,爭取早日動工。妥善處理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各類矛盾糾紛,切實排除英川嶺根村和底洋村等因棄渣堆放而造成的安全隱患。加強監督,要求施工單位增加施工人員和時間,保證路基路面平整有序,加快施工進度。
打響五水共治大會戰。“五水共治”工作已全面鋪開,英川依山傍水,水系錯綜復雜,水資源豐富,水產業發達,水文化多彩,治水工作對英川意義重大。下階段,我鎮將圍繞“清三河、兩覆蓋、兩轉型”工作目標,重點整治轄區內黑河、臭河、垃圾河,到2017年實現農村污水處理、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基本覆蓋,實現工業農業轉型。
(一)有序推進英川港流域綜合治理工程。英川港項目是英川鎮重點工程,項目概算1325萬元,投資大,涉及面廣,鎮黨委、政府將統籌兼顧,充分分析存在的政策處理問題,確保工程進度和質量。英川港綜合治理項目建成后,英川鎮防洪防澇能力大幅提升,河道衛生得到改善,同時美化沿岸環境,提升沿溪群眾生活品質。
。ǘ┰鷮崒嵤┺r村污水處理工程。20xx年底,完成英川、王宅、躍垟三村污水處理廠工程,該工程管網總長達8.755公里,項目總投資800余萬元, 污水廠建成后可實現生活污水減量化排放、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年底前完成新村、底洋、隆川、溫堆、金林等5村農村污水處理工程,通過截污納管,集中處理農村生產生活污水,美化農村外在面貌,到2015年實現全鎮生活污水處理行政村覆蓋率達80%以上。
。ㄈ┣袑嵓訌娚胶椤⑿『恿饔蛑卫。因交葉線公路隧道碎石排入河道影響,嶺根村存在防洪安全隱患,需落實相應的防洪措施。底洋村因交葉線占用河道,爭取防洪堤建設項目。西坑口位于英川水庫瀉洪口,為排除汛期瀉洪安全隱患,爭取防洪堤建設。努力向上級部門爭取黃謝圩村村尾防洪堤項目建設。將隆上、白坦、嶺頭、石狀等4村捆綁上報山洪治理工程。
(四)妥善處理農村生活垃圾。繼續實施“雙清”專項行動,重點對偏遠行政村內河道、街道、陰溝等沉積垃圾進行地毯式清掃,加快美麗鄉村、中心村、文化古村落建設。建立衛生保潔員機制,實施垃圾“清掃”“清運”分離機制,確保村級衛生保潔效果和資金最大化利用。
。ㄎ澹┐罅ΡWo飲用水水源安全。部分村自來水工程由于年久失修、設備老化、管理不善等原因,飲用水安全難以保障,同時還有近20個自然村未通自來水,下一步鎮政府將組織人員對全鎮水源進行統計調查,并積極向上級爭取飲用水項目,爭取盡早讓全鎮人民都喝上“放心水”。加快完成坑垟、底垟、隆下、張川等4村的自來水提升工程以及黃謝圩村自來水水池增容工程。
打贏設施建設基礎戰。著力實施耕地墾造項目,突破發展資金和空間不足瓶頸。繼續開展“三改一拆”專項行動,20xx年底前完成無違建鄉鎮創建。加強農業綜合開發,實施一批優質農業、水利、道路惠民工程,重點扶持湖后、鳳洋、葉坪頭、粗礱等村山地開發和產業培育,預計投入資金800萬元。推進中心村、美麗鄉村、歷史文化古村落建設。構建四通八達公路網,打通粗礱村至龍泉龍南鄉聯網路、積極謀劃通往慶元聯網路。根據產業發展和群眾生活需求,繼續加大機耕路建設力度。
二、以產業發展為核心,加快小康鄉鎮建設步伐。
按照縣委縣政府“近期茶葉、中期毛竹、遠期香榧”發展戰略,結合“發展新產業、培育新農民、樹立新風尚、構建新體制”的新山區建設基本要求,以“建設風情英川、創造美好生活”為發展定位,未來我鎮將按照“以紅茶柿子為主、核桃毛竹為輔”產業發展思路,積極培育較強市場競爭力、能致富農民和可持續發展的高效生態農業,努力將“荒山窮山”打造成“金山銀山”。
鞏固傳統特色產業。鞏固食用百合、食用菌、紅心李、田螺、高山蜜梨、吊瓜子、稻田鯉魚等傳統特色農業地位。實施黃洋口、王宅等村板栗改良換種工程,增強板栗產量和市場競爭力。加大崗頭村何首烏和隆上村靈芝產業發展力度。發揮地域面積廣優勢,大做特做山上文章,著力提高植被覆蓋率,加大綠化造林力度。計劃“十三五”期間發展沙川用林基地2000畝、闊葉林基地1500畝。實施十萬畝經濟林綠化工程,建立萬畝山林基地,堅決消滅荒山和森林火災,總投資約3000萬元。加大公益林保護力度,提高群眾愛林、護林、造林意識,逐步恢復“景西南林海”美譽。加大森林糾紛排查力度,重點化解香爐山區塊近8000畝公益林糾紛,實現補償資金順利下發。
積極培育新興產業。重點培育紅茶和柿子產業,紅茶富含大量人體稀缺的微量元素,自古以來便是優秀的健康飲品,備受市場青睞。同時紅茶茶樹四季常青防火性強,茶葉可手工采摘也可機器采摘,成品可長期保存,英川鎮氣候溫度適宜種植,因此我鎮計劃2015年發展紅茶示范基地2個、到2020年發展紅茶基地5000畝,產量達到200萬斤、產值達1億元。同時積極培育白茶產業,爭取建成基地1000畝。柿子具有產量高、生存能力強、壽命長、效益快、深加工產品多、有利于水土保持等優點,屬于訂單產業,銷路有保障,我鎮將有機結合柿子產業發展與林業生態建設,計劃2015年發展柿子示范基地3個,到2020年柿子基地可達5000畝,產量達到1500萬斤,產值達2250萬元。加大毛竹種植引導和扶持力度,計劃五年內達到1萬畝。繼續擴大核桃和香榧種植,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
進軍來料加工行業。力促留守農民“家門口”就業,引進來料加工行業,著力建成占地面積350平方米、建筑面積1250平方米的來料加工標準廠房,入住來料加工企業3家,配全機器設備,吸納從業人員200人以上,實現工廠集中加工。同時積極推廣分散加工模式,為偏遠鄉村閑散勞動力提供就業機會,實現農民“務農”和“務工”雙不誤。計劃用3至5年時間,將來料加工培育成農民致富奔小康的“領頭羊”行業。
積極探索休閑旅游業。突出山水、人文資源,挖掘香爐山原始次森林資源、箬遼尖休閑地帶、水庫庫區等潛力景點,加大對英川板龍、菇民戲、木偶戲、廊橋文化、古宅古建筑、古樹古井等資源的保護宣傳、開發力度,積極探索寨后、張川、茶園休閑觀光區建設。借力紅茶、柿子、毛竹產業發展,打造原生態“茶園”“柿園”“竹園”旅游景點,實現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聯動發展,以此激發文化活力、增添旅游魅力。加強文娛、餐飲、購物、游覽、住宿、交通等綜合性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打造“生態環境優美、文化底蘊深厚、山水景觀獨特”的風情英川旅游圣地,力爭與慶元百山祖,龍泉龍泉山形成浙西生態休閑新三角。
三、以集鎮建設為關鍵,打造獨具特色的新型城鎮。
英川村作為建制鎮中心村,近年來幾無發展,給人總體印象是“人越來越少、房子越來越破”。英川人民意識到與發達鄉鎮的差距,發出了加快建設的吶喊,鎮黨委、政府決定加強與上級部門溝通,多方籌措資金,全力推進英川集鎮建設,這項工程將耗時兩到三年。
根據《英川村控制性詳細規劃》,英川村整改思路是保護一批古代建筑,拆除一批破舊建筑,改造一批現代洋房,打造立體式“宜居、宜游、宜業”新農村。并設立0.1平方公里舊城改造區,促進鎮域人口集聚,助力產業發展,合理布局區內道路、水網、橋梁、立面改造、安置點及其他公共設施,總投資約3000萬元。打造鎮北生態公園,健全園內游步道、休憩亭、路燈等休閑設施,預計投資約1500萬元。樹立生態發展概念,著力恢復沿溪兩岸萬畝山林植被,并進行樹種改造,需投入資金1000萬元。加快完成川北路建設,合理布局一個停車場和四個公廁,健全基礎公共設施。全面實施“亮化、綠化、硬化”工程,科學改造民宅,積極探索農家樂發展模式,大幅提升村莊硬件條件,實現人居環境明顯優化。同時科學改造英川村水系,實現飲用、消防、觀光功能綜合;修繕古宅古井,挖掘文化底蘊,增添村莊歷史韻味。
20xx年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 “綠色崛起、科學跨越”戰略總要求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生態發展思路,以“美麗生態黃沙腰”建設為總目標,以“生態為基、項目為王、增收為本”為工作要求,重點在“一培育、二引進、三帶動”上下功夫,著重做好“荒坡山頭、田間地頭、路邊墻頭、河邊堤頭”四頭并進文章,帶領廣大干部群眾解放思想、求真務實、振奮精神、開拓創新,努力建設經濟富裕、社會和諧、群眾幸福的美麗黃沙腰。
根據黃沙腰實際,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建議20xx年全鎮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工業總產值增長6%以上;農業總產值增長8%;農村集體經濟收入增長10%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以上,計劃生育率94%以上,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醫保參保率 95%以上和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0%以上。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突出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從培育生態產業入手,提升農民口袋子,推進農村經濟發展。著眼“田間地頭”,做足生態農業產業文章,開展潔凈田野等一系列圍繞原生態特色產業實施,狠抓無農藥、無化肥、無副作用的“三無治理”;立足“五色”產業發展基礎,加大培育新產業,謀劃旱糧基地建設。緊緊圍繞“紅、黃、藍、綠、黑”五色產業,進一步挖掘五大特色產業的新內涵,引導農村擴大種養殖面積,建立以觀光旅游、旅游采摘為一體的特色旅游產業,打響生態農業旅游品牌;建立浙江省千畝烤薯種植基地,打造烤薯新文化,深化烤薯加工,謀劃和啟動烤薯博物館建設。加大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灌溉條件,加大農田治理,提升農民口袋子,推進農村經濟發展。
——從引進新興產業入手,擴大經濟產業鏈,實現農村均衡發展
著眼投資發展,解決土地綜合利用開發后續土地承包流轉,引進新興生態種養殖特色產業,打響生態產業品牌,形成產業鏈,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合理利用農村閑置辦公樓引進和完善來料加工、商業出租等盤活集體資產,帶動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結合九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a”級旅游景區開發,加快推進集鎮建設,修繕文化古居李家大屋,建設集我縣西部‘商貿、購物、宜居、旅游’為一體的具有原生態特色集鎮。打造遂昌西部“九龍出!痹鷳B旅游品牌,努力構建旅游城市發展框架,引導農村發展第三產業,發展農家樂,帶動農村經濟均衡發展,實現經濟發展片區的樞紐重鎮。
——從項目建設帶動入手,解決制約發展瓶頸,促進經濟快速發展
著眼“荒坡山頭”和“河邊堤頭”,繼續穩步實施黃沙腰、大熟、邵村和大、小洞源等村的7個土地開發利用項目,計劃20xx年完成700畝的指標任務。實施周公源中小型流域治理項目,囊括黃沙腰、大熟、仙人壩、上定和邵村5個村,總投資約1500萬元,引導各村努力抓好項目前期政策處理工作,為推進綜合治理項目奠定基礎。逐步推進黃沙腰鎮新區(農民異地轉移小區)建設,加大建設宣傳力度,營造發展建設的良好氛圍,制定黃沙腰新區建設方案,完成土地征用后續的土地移交、平整及土地拍賣等工作,確保一期工程項目順利實施,完成防洪壩、防洪堤等配套設施建設。深入推進美化環境工程、一事一議、美麗鄉村、村莊整治、山塘水庫、防洪加固和其他配套設施等項目建設,實現項目帶動發展的良好局面。
——從改善民生入手,提升農民生活品質,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著眼“路邊墻頭”,改善美化村莊村貌。以村莊整治、潔凈鄉村、三改一拆為契機,突出“路邊墻頭”的外立面改造工程,注重路邊潔凈,改善和提升各村生態環境和居住環境。抓好社會治安、科教文衛、社會保障體系、計劃生育、便民服務等一系列社會民生工作,幫助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創新計劃生育工作方法,穩定低生育水平。完善廣播村村通工程,主動關注弱勢群體,擴大農村低保救助面,切實做好農村醫療保險征收、社會救助、優撫安置、救災賑災工作。加大科技培訓力度,擴大宣傳教育工作,實施黃沙腰村文化禮堂建設,落實農家書屋、鄉鎮醫療衛生設施等工程建設,開展市級衛生城市創建,加快促進社會和諧。
——以加強自身建設入手,深化執行力建設,提升政府服務形象
著眼自身建設,樹立廉潔公正形象,打造陽光服務型政府。夯實基礎,抓好完善黨政班子科學決策制度、鎮干部考核機制、領導包干制度,建立“三公”經費包干機制、督查和督辦制度、特色工作提升總結制度為一體的“三完善、三建立”的機制建設,促進干部素質提升,推進干部作風建設。繼續開展“為民務實清廉”主題教育活動,弘揚“5+2”、“白+黑”工作精神,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六條禁令”,厲行勤儉節約,嚴格控制“三公”經費支出,務實履職,提升政府公信力和公共服務水平。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活動成立為契機,深化執行力建設,健全領導干部定期聯村聯系制度、住村聯系制度和住夜制度,依法履行職責,全面貫徹落實黨委和人代會決策部署,大力支持統戰、人民武裝、工會、共青團、婦聯、老齡、關工、老年體協等工作,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主動聽取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建議。深化政府信息公開、政務公開,暢通政民互動渠道,積極回應群眾呼聲,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和重點問題。
新的目標令人鼓舞,新的形勢催人奮進,新的征程任重道遠。讓我們在縣委、縣政府和鎮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在鎮人大的監督支持下,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依靠全鎮人民,以堅定不移的信念、百折不撓的精神、埋頭苦干的作風、勤儉務實的干勁,開拓創新,奮發作為,為建設更加美麗幸福的黃沙腰而努力奮斗!
【鄉鎮一年度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鄉鎮度體育計劃07-09
鄉鎮2018年度工作計劃模板05-16
2019年鄉鎮計劃生育度個人總結模板04-23
鄉鎮度全國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總結范文07-29
鄉鎮的年工作計劃08-05
鄉鎮全年的工作計劃09-24
鄉鎮管區工作計劃08-14
鄉鎮殘聯的工作計劃05-07
鄉鎮工委的工作計劃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