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科學《誰能傳播聲音》教學設計
五年級上冊科學《誰能傳播聲音》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聲音的傳播作假設性解釋,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出進行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設計實驗方案驗證猜想;能用簡單的實驗器材做聲音傳播的實驗;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制作帶有創造性的科技作品。
2.尊重證據;愿意合作與交流。
3.知道液體、固體和氣體都能夠傳播聲音。能區分樂音和噪音,及其對噪音的危害。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液體、固體和液體都能夠傳播聲音。
難點:了解噪音的危害及其防治。
教學準備
課前學生和教師共同搜集有關噪音及其危害的相關資料。
讓學生盡量準備能發出聲音的東西,(但一定要注意不要帶危險物品)
教師準備鐵絲、銅絲、鬧鐘、塑料袋、鐘罩、抽氣機、小錘等
教學過程:
一、質疑猜測:
教師可以采用談話的方式導入,讓學生談一談剛才為什么會從校園的各個角落走進教室,并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進入本次的研究主題。首先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聲音是怎樣傳到我們耳朵里的?”,或者啟發學生提出問題:“誰能傳播聲音”,然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針對這一問題,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猜想!澳銈冋J為誰會傳播聲音呢?”這樣學生肯定會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去猜想。教師要讓學生大膽的去猜想,并讓學生說出自己猜想的理由。當學生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猜想,就會產生想要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的欲望,所以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猜想進行驗證,把研究的自主權還給學生,讓他們在小組內自行設計研究方案。在研究中要注意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和記錄實驗現象,為交流獲得第一手的資料,為驗證自己的猜想積累證據。
二、實驗驗證:
學生自己的設計實驗驗證(注意提示、擴大學生的實驗范圍)。比如:在研究液體能夠傳播聲音時,除了研究水能夠傳播聲音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研究其他液體是否也能夠傳播聲音,如:醬油、醋、牛奶等;在研究氣體能夠傳播聲音時,通過做對比實驗來證明:小鬧鐘放在外面,能夠聽到鬧鐘的聲音,但是放在抽了空氣的鐘罩里,只能看到小鬧鐘的小錘在敲,卻聽不到聲音,由此讓學生很輕松的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如沒有真空罩,可把發聲體放在加熱后的容器里(空氣稀。ㄟ^與在空氣里的發聲體相比較聲音的大小,也能證明空氣能傳播聲音。在研究固體能夠傳播聲音時,利用學生身邊的材料——桌子做實驗,簡單易行。也可以把學生領到操場,“不要把學生束縛在教室這個太小的空間里,教室外才是孩子們學科學用科學大有作為的更廣闊的天地!崩描F質的單杠或雙杠來做此實驗,效果更明顯,還能引發新的問題:為什么單杠一端的同學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學會聽到兩次聲音?使探究繼續深入下去。在交流同學們的發現時,一定要讓學生把意思表達清楚、完整,不僅要把實驗的結論說清楚,還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在生活中尋找科學。關于資料卡,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教師可以播放有關的課件,也可以讓學生自己談談對聲波的理解,不做過高要求。
三、自由活動:
教學這一環節時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用紙杯、線、圖釘、曲別針等材料自己動手做。教師可以啟發學生怎樣讓土電話的通話效果更好一些,讓學生對土電話進行創新改造,如將線換成鐵絲或銅絲試試等,意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自由活動就應該讓學生自由的玩,所以這里要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玩土電話,如:三人一起玩或四人一起玩等,讓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體驗探究的樂趣,從中讓學生明白土電話是通過線來傳播聲音的。
四、拓展活動:
當學生通過研究知道固體、液體和氣體能夠傳播聲音后,肯定會產生新的問題,如:誰傳播聲音的能力強?誰傳播聲音的速度快?等等,所以教師在課堂結束前要讓學生試著提出新的問題,布置學生在課下通過查找資料和實驗研究的方式自行解決問題。學生的知識水平不同,提出的問題肯定不同,教師在教學中不要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要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問題進行研究。(先由小組交流資料,再在全班發布新聞。)
小組合作,探索研究,對于合作中表現出色的小組獎勵“合作小伙伴”
學生按照不同的問題進行回答,同時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后,教師進行及時的表揚與肯定。學生提出自己有疑問的問題,通過交流進行解答。對于課堂上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放到課下或以后解決。
五、作業設計:
查找資料,了解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并解釋雷雨時,為什么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
【五年級上冊科學《誰能傳播聲音》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五年級科學《溶解與分離》教學設計02-23
五年級上冊《我的戰友邱少云》教學設計08-29
五年級語文上冊《開國大典》教學設計03-19
科學下冊《水結冰了》教學設計09-06
五年級語文上冊《毛主席在花山》教學設計(精選12篇)04-24
五年級語文上冊《看黃果樹瀑布》教學設計10-17
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食物在體內的旅行》的優秀教學設計02-23
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無處不在的能量》教學設計(精選10篇)06-07
初二上冊歷史《戊戌變法》教學設計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