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夏》教學反思
關于《夏》教學反思
一、關注單元,回顧寫景的學法
我們進入第一單元第一課學習。學習之前,我先帶著孩子們看目錄,了解本章節內容安排——《夏》《密西西比河風光》《古詩兩首》《黃山松》都是寫景的。接著,我帶著孩子回憶寫景文的特點,復習學法。寫景的常常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述,按照一定的順序布局謀篇。學習的時候,我們邊讀邊想: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是怎樣寫的?一番簡短的回顧,將寫景的學法做了一個溫習。幫助學生學會關注文體,讓方法為學習引航。
二、關注課題,培植問題意識探究精神
課題是的眼睛。我們先來看課題,看到“夏”,你想到了什么?孩子們紛紛舉手發言。作者為什么寫夏?作者怎樣寫夏的?夏有什么特點?作者抓住哪些景物來表現夏呢?一個個問題浮現出來。課未始,趣已生。這些問題將成為開啟孩子們頭腦風暴的契機。看著孩子們欣喜的眼神,無法抑制的興奮,我也深受感染。“好,讓我們帶著問題走進文本,解開疑惑。”
三、初讀文本,整體把握內容、結構
放手讀課文,鼓勵學生帶著問題思考發現。學生發現了總分關系的構段方式,關注每一段的中心句,標出了作者描寫的景物。在勾勾畫畫中,理清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從整體上把握了。此環節的放手,是為了給孩子更多學習的時間與空間,讓他們有機會獨立與自己、與文本對話。圈圈點點中培養了學生靜心讀書的習慣,讓他們在朗朗的書聲之后,學會沉下心來,留下思考的痕跡。
四、有扶有放,細致指導與自主探究結合
我和孩子們共同學習了第一段。我鼓勵孩子,讀一讀,想一想:“這一段中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來寫?怎樣寫的?哪些詞句用得好?好在哪里?有沒有不懂的地方?”孩子們讀書,班內交流。對于精彩的發現,我及時表揚:“真有心,不僅找到了關鍵的詞語,交流了收獲,還發現使用修辭的精妙!了不起!”我向這個孩子豎起了大拇指,由衷地稱贊他,鼓勵孩子們學會向同伴學習。一番激勵,讓一向不敢舉手的趙晨宇也站起來分享了自己的發現。班里學習的興趣高漲起來了!
我適時引導學生回顧學習過程,總結學法。進而放手學習二三段,欣賞語言。在第二、三段交流中,孩子們圈畫了“頂著、舉著、匍匐前進”幾個詞語感受到農作物在夏季旺盛的生命力,發現了作者通過將春、秋與夏的對比,突出夏是一個“承前啟后、生命交替的旺季”,品評了引用古詩文給帶來的精彩。發現了表達的精妙,抓住重點詞語讀中抒情,孩子們在朗讀了內化了理解,破解了語言密碼。
五、破解密碼,練筆中鞏固寫作方法
在學完課文之后,我鼓勵孩子想開去……你眼中的夏是什么樣的?也可以選擇你喜歡的季節,仿照文中的方法寫一寫。
【《夏》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On the farm》的教學反思02-27
seasons教學反思01-17
《大海》教學反思02-26
新詩教學反思03-19
《母雞》教學及反思02-18
新詩教學反思03-19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03-19
岳飛教學反思03-19
趙州橋教學反思03-19
《格子》的教學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