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中英語新課標下的英語教學的新嘗試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明確提出了高中英語課程是義務教育后普通高級中學的一門主要課程,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征,它對促進人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對國家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高中階段開設英語課程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會說幾句外國話,而且使學生通過學習英語來“促進心智、情感、態度與價值的發展和綜合人文素質的提高”。《標準》還把英語課程的設置同提高整個民族的素質聯系起來,強調了英語課程對促進對外交往和增強國力具有重要意義。它指出:“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思維和交流工具,也是人們參與社會活動的重要條件。語言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當今社會生活和經濟活動日益全球化,外國語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公民必備的基本素養之一。因此,學習和掌握外語,特別是英語,具有重要意義”。它還指出,“高中學生學習外語,一方面可以促進心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和綜合人文素養的提高;另一方面,掌握一門國際通用語種可以為學習國外先進的文化、科學和進行國際交往創造條件。開設英語課程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質,有利于我國的對外開放和國際交往,有利于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
我們使用的是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的Senior High English教材。我結合使用這套教材的情況,談談我們高一備課組的一些做法和體會,請各位前輩和同行給予寶貴的意見和批評。
一 高中英語新課標下的英語教學的做法
我校高一科組的四個老師(其中三個是應屆畢業生)2004年8 月在華南師范大學參加了新課標的培訓并取得了合格證書。要迎接新課標的挑戰,我們明白必須建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地更新知識結構、發展專業能力和知識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對英語課程的要求。適應新課標的挑戰最主要的是要改變以往的教育教學觀念,我們科組其他三個老師都是應屆畢業生,以前沒有從事過教學工作,對于他們來說實施新的課標沒有舊的東西的束縛,接受新課標的理念較容易。我們深刻領會新課標理念,在整體教學計劃和日常教學活動中貫徹“寓素質教育于外語教學中”的思想。英語教育中的素質教育,是和高中新課程目標所包括的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這五個方面相吻合的。引導高中英語課程更加注重培養學生學英語和用英語的能力,學用結合,促進積極思維和有效表達。特別是在今天的信息社會,學會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是每個公民必須具備的能力,高中階段應該特別重視對這一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夠終身受益,為他們今后更好地學習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1 以教材作為信息的載體,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和語言知識。
北京師范大學版的新課標高中教材Senior High English 在整體的編寫中充分地體現了新課程的目標,這套教材內容豐富新穎,圖文并茂,知識視野廣闊,趣味性和時代性相結合。我們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充分地利用這套教材,做到每一模塊,每一單元甚至是每一課的內容都力求作到集體備課,大家集思廣益,取長補短,深刻理會和挖掘課程的目標,而不是僅僅關注本課有那些生詞、那些句型,而是考慮通過學習這篇課文,學生應該發展哪些能力,這些能力將達到什么目標,要從學生的角度而不是教師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也就是說學生學習了這些內容之后應該用英語做什么事情。
例如Unit 3 Celebration 這一單元的lesson 9 Chinese Seasonal Festivals 的目標內容是學習被動語態。
學生對這個語態基礎是:初中已經接觸過,本單元也學習了含有該語法項目的課文。
首先 ,教師先設定一個語言環境:你和朋友在美國旅游,在馬路上目擊了一場交通事故,一個男孩被一輛汽車撞到,肇事汽車逃逸了。想一想,你們如何向警察陳述事件的經過?而且警察不懂中文,你們該用什么語言,什么句型來描述呢?這個問題比較簡單,要用的語言肯定是英語,學生也會想到使用被動語態。
其次, 讓學生自己分析討論,總結出自己要使用的句子結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能會使用被動語態的句子,而且有些活躍的學生會說出與這個事件相關的很多內容,教師要注意掌握,隨機應變,準確地駕馭課堂活動。另外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這一事件的時態,提防有的學生只使用了被動語態而忽視了時態。
第三, 要求學生總結出被動語態的各種時態的結構。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將這一事件的內容進一步延伸。比如可以說以下的句子,讓學生思考:小男孩被撞之后,他被警察送往醫院,肇事的汽車正在被警察追捕,肇事的司機將要受到懲罰等等。這些句子可以引導學生考慮到被動語態的其他幾個時態。學生可以互相討論,可以把課文中含有這一語言知識的句子摘錄出來。
第四, 要求部分學生將自己總結的句型寫在黑板上,給全體學生戰士出來。然后再叫幾位學生來總結這些結構的共同點。學生回很快總結出 be +P.P 這一結構。
第五, 教師再進一步給學生引導,讓他們發現這一結構中be 在不同時態中的變化。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把重點放在含有情態動詞的被動語態上。
最后,讓學生將各種時態的被動語態的結構寫出來,并且每一時態造2個句子。(課外作業)
2 日常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樹立英語教育是為全體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共同基礎的觀念。我們中學是一所普通高中,學生的整體基礎不好,其中有一部分學生的基礎相當薄弱。如何在日常教學中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如何使他們形成英語共同基礎中所提到的六個能力,那就是:持續學習的動機,自主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傳達信息的能力,用英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在日常的教學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既要保證達到“共同基礎”還要考慮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基礎和接受能力,進行分層次教學,那就是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要求要有區別,不要一刀切。比如,我們讓基礎好的學生寫一篇英語短文,但對于基礎差的學生我們就要求他們根據本單元所學的語言知識和結構造一些簡單的句子。另外,不能歧視基礎差的學生,要多激勵他們,注意他們點滴的進步,及時地給予表揚和鼓勵,力爭每一個學生都能有所進步。
3 采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改變以前學生被動接受的模式為師生互動的課堂教學模式,提倡開放性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創造性地學習,營造平等、民主、寬松的學習氣氛。我們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力求作到使自己的課堂變成一個互動的,開放的課堂。我們在課堂教學設計上花了很多時間,比如,在閱讀課上,老師事先設計好一些簡單選擇題或者是判斷正誤的問題,然后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讓他們進行小組競賽;在英語交際用語的教學中,讓學生角色扮演;在處理有些語言問題的時候,進行師生角色互換等等。這些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吸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縮小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課堂氣氛平等、民主而且寬松。
4 通過“任務型”的教學途徑,使學生了解外語學習要在用中學,在使用所學語言做事情的過程中發展語言能力,并且知道學是為了用。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在設計一個任務的時候,首先讓學生明白任務的目的是什么,要知道如何完成任務,完成任務的結果是什么,參與任務之后能學會什么。比如在模塊4中的Lesson 38 The Right Price 一課,我們設計的任務是讓學生利用所學的交際用語進行購物,在購物的過程中買賣雙方進行討價還價。因為課文中有內容涉及到如何用英語討價還價,因此學生對任務的目的很明確,也知道如何去完成任務。活動開展的很順利,學生參與的熱情很高。他們也明白參與了這次活動之后學會了做什么。
5 改變對學生的評價方式,由以往的結果評價改為形成性評價,其中包括學生的情感態度、學習策略、知識技能、文化意識等方面。著一種評價體系比較難操作,因此我們就對每一個學生建立一個學習成長檔案。如下:
這個檔案設計為一式二份,可以讓學生自己評價和老師評價。
6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不斷有效地開發多樣性教學資源,使學生盡可能地從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觸,學習使用外語。在這方面我們學校高一科組的老師都能熟悉地利用電腦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并經常利用英特網下載有用的教學資源;為學生介紹適合的英語課外讀物;介紹好的英文網站,影視節目;開展英語課外活動,比如英語演講,參加全市中學生英語戲劇表演等等,使學生以不同形式接觸,學習和使用外語。
二 高中英語新課標下的英語教學的體會
新課標的實施已經一年了,在這過去的一年中,我們遇到了很多困惑和疑難,迎接了無數的挑戰和驚喜。總之,在新課標下進行英語教學可以用一句時髦的話說,那就是“痛并快樂著”。
“痛”是指在打破以往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的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和疑難,是我們力爭擺脫舊的教育教學理念的束縛的艱辛。
“快樂”是指我們在迎接新事物時的挑戰和取得成就時的喜悅。
當然,我們在實施新課標的過程中也遇到了種種困難和干擾,結合我們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有以下幾點看法,與各位老師商榷:
1 新課標的要求有所提高,對于義務教育階段英語基礎沒有打好的學生和地處偏僻,教育資源缺乏的地區的學生有點困難。(個人的看法)
2 教材的內容過多,取舍難以把握;部分內容太難太新,學生接受有一定的困難;教材中的生詞太多,挫傷了學生學英語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3 現行的教育管理機制與新課標理念的沖突。一是對學生的形成性評價對學生的影響不大,在某種程度上講形同虛設,學校對學生的評價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取決于考試成績,學分制的實施也無從談起。二是學校對老師的評價和獎勵在很多學校仍然取決于教學的成績,在某種程度上也影響和打擊了老師參與新課程改革的積極性。
新課標的實施,使我們的教育教學理念煥然一新,今后的工作中我們會更加堅定地實施和貫徹這一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努力培養和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和能力。我們同時對高中英語英語課程改革的進程抱有期待和樂觀的態度,也希望這次改革能善始善終,最終徹底推動考試制度和教育教學評價體制的改革,以至推動中國教育體制的全面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