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學期第一次家長會發言稿范文
首先歡迎各位家長的到來,感謝各位家長對學校工作的支持和理解。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姓丁,是一年級3班的語文老師,也是這個班的班主任,客套的話我就不多說了,馬上開始今天要和家長溝通的幾個話題。
今天,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與家長們溝通孩子的教育與學習。
一、本班情況分析
現在入學還不到一個月,部分孩子已很好地適應了小學生活,還有大部分學生沒有適應。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孩子身上許多可喜的變化。比如從剛開始的要爸媽送到教室幫忙放好書包拿出書本到現在的送到教室門口,送到學校門口;早上一進教室就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不再東走走西看看。特別是課堂上的進步更明顯。記得開學第一、二周,孩子的興奮加好奇加無規則意識,一節課的課堂常規往往要組織十幾次,課堂效率低下,老師往往都是汗淋淋的。但是現在,一部分的孩子“靜心”初步形成,雖然課堂中還有人做小動作,還有人竊竊私語,但通過小組比賽和男女生比賽,集體的紀律有了,相信個別孩子的頑劣習慣也會慢慢有所改善。有一小部分孩子表現有點膽怯、拘謹,但他們對學習很有興趣,都能積極向上。從剛剛進行的拼音教學來看,大部分學生對學習有較濃厚的興趣,喜歡上語文課。
二、跟大家聊聊孩子的習慣。
一些家長最擔心的是孩子的成績是否優秀,對習慣不夠重視,其實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是適應小學學習生活的第一步,至關重要。首先說的是學習習慣。
1、寫的習慣,盡量避免一邊作業,一邊吃東西或玩耍,久而久之養成孩子思想不能集中的習慣。在這里提醒家長朋友們要注意您孩子的寫字姿勢(一拳、一尺、一寸),教孩子正確使用橡皮,一手把本子按住,另一只手來回輕輕擦,避免將本子擦破,而且必須將痕跡擦干凈!
2、聽的習慣,對孩子來說,怎樣把話聽明白,說清楚是十分重要的。這就需要我們在于孩子交談時要注意自己的說話與聽話的方式,給孩子樹個好榜樣。
3、讀的習慣,平時老師布置了讀書的作業,一定要您的孩子大聲地讀出來,作為家長您應該認真地聽。
4、說的習慣,家長在接送孩子的路上與孩子聊聊學校里的情況,一來聽聽孩子在校的表現,二來鍛煉孩子的說話能力,為以后寫話奠定了基礎。其次說的是孩子的生活習慣。早睡早起,生活有規律。(尤其是放假期間不要讓孩子睡得太晚。8點前要睡覺。)
5、獨立生活的習慣,也就是生活的自理能力。
有句話不知家長聽說過沒有:對孩子是早放手,那就早放心;晚放手晚放心。我們共同關注的這些孩子,他們已經六周歲多了,許多能力都具備了。家長要做的只是指導與提醒,不事事“替”他做。雄鷹正是因為有了鷹媽媽狠心將它趕出鷹巢,才有了以后的翱翔萬里、搏擊長空。如果您一直將孩子護在您的翅膀底下,他終將一事無成。在此我想提醒家長做好以下幾點:
l 每天晚上提醒孩子收拾明天用的書和學習用品,比如鉛筆削好,建議給每個孩子準備5——6支削好的鉛筆,不要買帶橡皮的那種鉛筆,曾經有學生把鉛筆頂端的橡皮塞在耳朵里,另外那些橡皮也擦不干凈。家長在準備橡皮的時候不要買帶香味的,太花俏的,好擦,擦得干凈才最重要。練習本帶夠,各種課本帶好等。
l 帶好生活用品:喝水的杯子、衛生紙等。說到杯子提醒家長不要為省錢或省事給孩子帶飲料瓶,長時間使這些塑料制品會嚴重威脅孩子的健康,家長可以給孩子專門準備一個杯子,貼上姓名,就放在教室里不要帶來帶去。
l 提醒孩子吃好早飯。因為孩子上課時注意力與早餐的營養有關。孩子如果餓了,他就不會認真聽課了。零食不要帶到學校。一是孩子吃的時候不講衛生,再有也可能引起不必要的攀比。零花錢也不要隨便給孩子。孩子要什么,您去給買,要不然后患無窮。這一點請家長自己一定要仔細考慮。
好習慣一旦養成對孩子將終生受益。誠然,習慣的養成非一朝一夕之事。但我們可以慢慢來,從現在開始,督促他們,使他們逐漸形成一種規律。這樣你的孩子走出去不會比別的孩子差,起碼他們的言行舉止,有規有距,很有教養。
三、 關于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最早也是最好的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位作家她寫了一本書,書名叫《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她的孩子能考上北大與她的悉心培養分不開。學校教育不是萬能的,老師不能為每個孩子打包票。大家想一想:孩子們都是差不多的年齡入學,坐在同一間教室里學習,由同樣的老師教,為什么過了一兩年就有了差距?除了老師教的原因和孩子的自身因素外,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不到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當今社會流行一句話,字寫得不好,不能怪紙筆;孩子沒教育好,不能怪孩子。家長應多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
1.調整期望值,給孩子以正確定位。家長們要明白,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才,要向西方的父母學習,重視孩子的成人教育,不要把自己未實現的愿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家長們還應明白,每個孩子優點是不一樣的,他們各有各的特點和特長,所以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比,要欣賞自己的孩子,多給孩子以鼓勵,哪怕點滴進步都是成功。
2.教育孩子要耐心。兒童時期是人的一生最容易犯錯誤的一個階段,孩子們是在不斷的犯錯誤過程中學習和成長的。西方有句諺語,孩子犯了錯誤,上帝都會原諒。學同一樣本領,有的孩子一學就會,有的則需要多次重復。對這樣的孩子,家長要鼓勵,要給予指導,盡量減少他們犯錯誤的次數,不要動輒打罵。打罵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它只會讓孩子記恨自己,會讓孩子變得更糟。
3.不要過份地保護與溺愛孩子。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小皇帝小公主,因為那樣會使孩子養成自以為是、唯我獨尊的壞毛病。其實這樣的孩子在群體中沒有玩伴,是最可憐的。嚴是愛,松是害,這話不一定全對,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小鳥不經過訓練是飛不上藍天的;孩子不嚴加管教,自然不會成器的。
4.家長要言傳身教。有什么樣的家長就有什么樣的孩子,所以家長要在各個方面都應成為孩子的榜樣。家長有時間應讀點書。自己不讀書,卻希望孩子好好讀書,這合乎情理嗎?我上屆有個學生,她讀書,家長與她比賽讀書,家長說他是給孩子做榜樣。這樣你檢查督促孩子讀書才有底氣。家長尤其應該讀點兒教子方面的書。教育孩子沒有無師自通的。如今社會做什么都要持證上崗,唯獨為人父母可以無照駕駛,這是教育專家的感慨。一些城市開辦家政學校,就是為了向做家長的傳授教子之道。眼下正值訂閱報刊的時候,家長們可以為自己訂一本《家教世界》之類的刊物。閑時翻翻,肯定有好處。
5.有時間應多與孩子溝通交流,詢問孩子的在校情況,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了解孩子的精神需求,與他一起做做親子游戲。這樣會使你對孩子的教育更有針對性,也更容易見成效。也許有些家長會說,我很忙,生活壓力大,哪有時間管孩子呀。有的干脆說,老師你替我多管些。留守兒童則全權委托給祖輩或其他監護人。祖輩和其他監護人只能照顧孩子的生活,教育孩子還得靠孩子的父母,孩子是需要父母的關愛的。父母再忙都應抽出時間來過問孩子的學習,陪陪自己的孩子,讓孩子真真切切感受到父母的愛。你的忙碌是為了什么?還有什么比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更重要呢?
6.經常與孩子的老師聯系。接送孩子的時候,跟老師聊一聊;有時候打個電話問一問;也可以在孩子的作業本上寫幾句。總之聯系的方式有很多種,為了孩子,你不能怕麻煩,不能怕丟面子。當然,老師更歡迎家長們給自己提提建議,因為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就是為了形成家校合力,促進每個孩子的發展與成長。
7。 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感受不同學科,不同學習方式所帶來的不一樣的快樂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