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原文及賞析
原文:
于皇時周!陟其高山,嶞山喬岳,允猶翕河。敷天之下,裒時之對。時周之
翻譯:
啊輝煌的周朝,
登上那巍峨的山頂,
眼前是丘陵峰巒,
沇水沋水郃水與黃河共流。
普天之下,
所有周的封國疆土,
都服從周朝的命令。
賞析:
近現代學者一般認為《般》是《大武》中的一個樂章的歌辭。(關于《大武》的詳細介紹,見《周頌·我將》篇鑒賞文字)《大武》六成對應六詩,據《毛詩序》“《武》,奏《大武》也”、“《酌》,告成《大武》也”的說明及《左傳·宣公十二年》所記楚王之言“武王克商,……又作《武》,其卒章曰:‘耆定爾功!淙唬骸仌r繹思,我徂維求定!淞唬骸椚f邦,屢豐年!眲t可確定四篇,另兩篇,王國維認為其中一篇即此篇《般》,他并且認為它當是《大武》六成的歌詩,說:“《酌》、《桓》、《賚》、《般》四篇,次在《頌》末,又皆取詩之義以名篇,前三篇既為《武》(指《大武》樂舞,非《周頌》中之《武》篇)詩,則后一篇亦宜然,……至其次第,則《毛詩》與楚樂歌不同,楚以《賚》為第三,《桓》為第六,毛則六篇分居三處,其次則《夙夜》(王氏認為即《昊天有成命》)第一,《武》第二,《酌》第三,《桓》第四,《賚》第五,《般》第六,此殆古之次第,……與《樂記》所紀舞次相合!栋恪吩疲骸痘蕰r周,陟其高山。’則與‘六成復綴以崇’(《樂記》中語,全段見《周頌·我將》篇賞文)之事相合,是毛詩次第與《樂記》同,恐是周初舊第,勝楚樂歌之次第(《左傳》所引《大武》之次第)遠矣!保ā吨艽笪錁氛驴肌罚┑吆嗾J為王氏之見過于相信毛詩篇次,他確定《般》是《大武》四成的歌詩,指出從詩中所述,表明“周朝廣大的疆土,有小山大山,有小河大河,普天之下包括當時的邊疆,都遵奉周朝的命令,很明顯是中國統一的景象,是征服南國后的景象”,既然“詩的內容和《大武》舞第四場所象征的故事如此相符合,那末《般》篇是《大武》舞第四場所唱,是《大武》詩的第四章,也是很明顯的”(《周代大武樂考釋》)。茲從高氏之說,確定《般》是《大武》四成的歌詩!洞笪洹匪某傻奈璧甘潜憩F周公東征平亂、至于江南的事跡的。武王崩后周公攝政期間,東南先后發生過好幾次大規模的叛亂。據《史記》記載,先有管叔、蔡叔與武庚的作亂,后有淮夷之亂,卻沒有周公征討江南叛亂的記載。不過《魯頌·閟宮》中有“戎狄是膺,荊舒是懲”之句。孟子認為這原是周公說的話、做的事(見《孟子·滕文公上、下》),這正與《呂氏春秋·古樂》中所述相合?磥碇芄饔戇^江南叛亂當為事實。《般》詩就其內容而言,當為天子巡狩時祭祀山河之辭。而所謂巡狩,本來就包括鎮壓叛亂在內。詩中聲稱普天之下的'疆土都歸周室所有,是針對叛亂不服者而發的。所以這首詩當為周公平亂結束時所作。因為詩題名為《般》,“般”為般樂,即盛大的快樂。平亂之后,天下太平,遠方邦國悉來朝賀,自然要痛痛快快地大樂一番了。那么,該詩原來大概是周公經過數年平亂之后,在班師回朝的路途中祭祀山川的禱辭。后來又成為《大武》四成的歌詩,用以表現平亂成功。這首詩和《武》一樣,是四言七句,語言雖然非常簡練,但是用了“高”、“喬”、“敷”、“裒”等表示空間之大的字眼,用了最能體現空間感的山峰河流來實化這種象征、隱喻周室偉大的空間之大,便具有一種雄渾的氣魄,體現了圣王天下一統的恢宏之勢。
【般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大車原文及賞析03-22
送別原文及賞析03-13
小池原文及賞析02-20
東坡原文及賞析02-18
還原文及賞析01-19
月夜原文及賞析01-18
木瓜原文及賞析01-18
遠游原文及賞析01-18
清明原文及賞析12-26
瑤池原文及賞析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