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原文翻譯及賞析
《予告歸里,畫竹別濰縣紳士民》是清代詩人鄭燮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是一首贈別詩。下面是小編整理竹原文翻譯及賞析,僅供參考。
予告歸里,畫竹別濰縣紳士民
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
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釣竿。
翻譯
我決定拋棄烏紗帽棄官而去,回家之時兩袖清風,一貧如洗。
我畫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在(秋天)涼風習習的江邊當作漁竿。
注釋
烏紗:當時做官為宦的代名詞囊橐:一種口袋。
蕭蕭:空空的樣子。
創作背景
乾隆十八年,山東大旱,當時做濰縣縣令的鄭板橋因為請求賑濟饑民的事,得罪了上司,這首詩是鄭板橋被罷官離開濰縣回鄉時,告別濰縣紳士民之作。
簡析
《予告歸里畫竹別濰縣紳士民》是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前兩句寫詩人棄官歸里時的情景,充分表達了其清廉不貪的凜然正氣;后兩句表明詩人的心境,他向往江邊垂釣者自由自在的生活,寧可過隱居生活,也不向權貴低頭。整首詩中,詩人傲岸的詩風與不屈的性格渾作一體,具有天地開闊的境界。
賞析
“予告歸里,畫竹別濰縣紳士民” ,寫的是鄭板橋決定拋棄烏紗帽棄官而去,歸里之時兩袖清風,一貧如洗。他畫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到清冷的江邊作為魚竿。乾隆十八年,山東大旱,當時做濰縣縣令的鄭板橋因為請求賑濟饑民的事,得罪了上司,這首詩是鄭板橋被罷官離開濰縣回鄉時,告別濰縣紳士民之作。作者為人正直,只關心百姓疾苦,不愿逢迎吹捧上司,深為上司不滿,于是上司借故罷了他的官。時年他已61歲,在濰縣擔任了7年縣令,照理說,至少也該發點小財了,然而他罷官之日,卻是囊橐蕭蕭兩袖寒,惟有一囊書畫,兩袖清風,實在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清官。這首詩在用詞上很有感情色彩。蕭蕭寒、清瘦、秋風都從字面上傳遞出一種蕭索、冷落、凄冷之感,與作者的心情和處境和諧一致。
這是一首贈別詩,然而卻很特別。
作者簡介
鄭燮(xiè),字克柔,號板橋,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江蘇興化人。清朝杰出的畫家、書法家、文學家。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父親鄭立庵是縣私孰教師,教授幾百名學生。鄭燮自幼隨父親讀書,愛讀歷史書和詩文詞集,博學強記,所讀的書都能背誦。少年時在真州毛家灣讀書?滴跣悴、雍正壬子年(1732年)到南京鄉試中舉人。乾隆元年丙辰1736年赴北京禮部試,中進士。乾隆七年1742年出任山東范縣令。乾隆十一年1746年調任濰縣縣令。鄭燮為官,愛民如子,任濰縣縣令時,正逢荒年,不顧他人阻擾,開倉貸糧,令老百姓寫借條,救活一萬多人;還大興土木,修建水池,招收饑民工作就食。當年入秋又欠收,鄭燮把老百姓的借條,一把火燒掉;濰縣老百姓感戴他的恩德,為他建立生祠堂。鄭燮對于民事處理公正,十二年沒有一件冤案。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游山東,封鄭燮為書畫史,鄭燮自刻印章一枚:"乾隆東封書畫史"。徐悲鴻先生贊譽其是“中國三百年來最卓越的人物之一”。
鄭燮為官清廉,曾任山東范縣、濰縣知縣,后來因得罪豪紳而罷官客居揚州,身無長物,只有廖廖幾卷圖書,便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被世人稱為“三絕”。其詩宗陶淵明、陸放翁,畫竹似蘇東坡。鄭燮的書法揉合行書、草書,自成一體,自號“六分半書”,后人稱為“板橋”體。
著作有《板橋詩鈔》、《板橋詞鈔》、《板橋家書》、《板橋題畫》、《板橋先生印冊》等自刻本行世。
【竹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竹》原文及翻譯賞析09-15
竹石原文翻譯及賞析12-13
《竹石》原文、翻譯及賞析03-17
《竹石》原文翻譯及賞析01-21
竹石原文及翻譯賞析03-10
《詠竹》原文、翻譯及賞析10-30
竹石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畫竹歌原文翻譯及賞析09-05
竹李賀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6-23
竹石原文翻譯及賞析2篇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