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絳唇原文,譯文及賞析

時間:2024-10-26 17:51:45 古籍 我要投稿

點絳唇原文,譯文及賞析

點絳唇原文,譯文及賞析1

  點絳唇·長安中作【金末元初】元好問

 沙際春歸,綠窗猶唱留春住。問春何處,花落鶯無語。

  渺渺吟懷,漠漠煙中樹。西樓暮,一簾疏雨,夢里尋春去。

  【注釋】

  點絳唇:詞牌名。此調因梁江淹《詠美人春游》詩中有“白雪凝瓊貌,明珠點絳唇”句而取名。雙調四十一字。上闋四句,從第二句起用三仄韻;下闋五句,亦從第二句起用四仄韻。《詞律》認為,上闋第二句第一字宜用去聲,“作平則不起調”。但亦有作平起調者。又有《點櫻桃》、《十八香》、《南浦月》、《沙頭雨》、《尋瑤草》、《萬年春》等異名。沙際:沙洲或沙灘邊。綠窗:綠色紗窗。指女子居室。渺渺(miǎo):悠遠的樣子。吟懷:抒發情懷。漠漠:迷蒙的樣子。暮:傍晚,太陽落山的時候

  【譯文】

  在水邊,春天歸來了,綠紗窗輕輕的吟唱著長留春在的歌。春在何處?落花紛飛,鶯燕無語。

  情意綿遠的抒發我內心的情懷,卻只見樹木在朦朧的煙中。日下西樓,獨剩下簾外的細雨,怕是只能在夢中去尋找春的蹤跡。

  【賞析】

  元好問《遺山集·古意》詩云:“二十學業成,隨計入咸秦。”又《遺山樂府》有《蝶戀花》詞,題為“戊辰歲長安作”。元好問十九歲時,隨叔父官隴城(今甘肅天水),因參加秋試,在長安住過八九個月;二十一歲時扶叔父喪由隴城還鄉里,其后未再到秦中。此詞大約作于公元1208年(金章宗泰和八年戊辰),是年元好問十九歲,他面對長安春色,有感而發。詩中曰“二十”,蓋舉其成數。

  詞中沒有著意渲染殘春景色,而是旁處落筆,側筆取妍。

  起句“沙際春歸”,語似直露,而畫面見于文字之外。之所以說說春從水邊歸去,北宋詩人蘇軾的《春江晚景》中所說:“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也就是說,春來之時,柳樹發芽,楊柳青青,而春歸之時,柳絮飄飛,隨水而去。真有唐代詩人韓愈在《晚春》中說的“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最終卻是“花落有意隨水流,流水無心戀落花”。這里就表現出了殘春時節凋落的花瓣隨著流水飄去的景象。故吟詠“沙際春歸”四個字,乃覺無字處有意,空白處皆是畫。次句“綠窗猶唱留春住”,詩思奇妙。不說自己思春、戀春,卻說旁人春歸而不知,猶自癡情挽留。詞牌有《留春令》,綠窗中人或是歌妓之流。或許不必定有此人此唱,不過是作者設置的一種境界,借說綠窗少女的歌聲以表達自己惜春的情懷。這是詞體幽微宛轉處,作者掌握和運用得很成功。“問春何處,花落鶯無語”二句,熔鑄前人詞中意象,而翻進一層。歐陽修《蝶戀花》:“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王安國的《清平樂》:“留春不住,費盡鶯兒語”。黃庭堅《清平樂》:“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上述諸作,或問花,或問鳥,不論是落花還是鶯啼,總還有點春天的影子。在這首詞中,不僅是問而無答,乃更無可問訊。“花落鶯無語”,春光老盡,連點聲息都沒有了,更能體現“春意已盡,無可尋覓”的意境。

  詞人對春天是無限的眷戀的,也是沒有放棄才對春的追求。所以,下片詞人接著寫道:“渺渺吟懷,漠漠煙中樹。”“渺渺”即悠遠的樣子。意思是說,滿腹情懷遠望尋覓,滿眼所見是霧氣沉沉中隱隱約約的樹林。這里,詞人化用了南北朝時期著名詩人謝眺《游東田詩》中“遠樹暖阡阡,生煙紛漠漠”的詩意。詞人極目遠望,不見春之蹤影,只見霧氣沉沉中的樹影,心中無限惆悵。于是,詞人寫道:“西樓暮,一簾疏雨,夢里尋春去。”“西樓”也許就是在西邊的一座樓,也許就是一座樓的.名稱,在詩詞中經常用到,也許就是一種情懷的表現。比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中的“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煜的《相見歡》中寫道的“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他們都有用了“西樓”,但各自有不同的情懷。元好問這里的意思是說,尋春無果,只有在日暮上西樓,在隔簾聽雨中求得好夢,在夢中去尋覓了心中的春意。特別是最后“夢里尋春去”一句很有用意的。夢境本來是虛幻的,可詞人偏偏要到夢中尋覓。從這里,我們不但感覺到詞人對尋春的執著與對春的深情,而且也能感受到詞人即使傷春,也沒有那么失望,那么感傷,畢竟是在“長安中作”,比起“悲秋”來,感覺還是要溫和多了。結句“夢里尋春去”,語淡情深。現實之春確已逝去,而詞人不作絕望頹唐之想,還要到夢境中去追尋。這種對美好事物的執著追求,也正反映了詞人年輕健康的心理情緒。

  該詞在藝術特色上,語淺意深,意蘊深厚。側面落筆,盡情抒寫。以夢結尾,提升境界。

  【作者】

  元好問(1190-1257)金末元初文學家。字裕之,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是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歷史學家,文壇盟主,是宋金對峙時期北方文學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際在文學上承前啟后的橋梁。其詩、文、詞、曲,各體皆工。詩作成就最高,“喪亂詩”尤為有名;其詞為金代一朝之冠,可與兩宋名家媲美;其散曲雖傳世不多,但當時影響很大,有倡導之功。有《元遺山先生全集》,詞集為《遺山樂府》。

點絳唇原文,譯文及賞析2

  《點絳唇·蹴罷秋千》

  宋代:李清照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點絳唇·蹴罷秋千》譯文及注釋

  譯文

  蕩完秋千,慵倦地起來整理一下纖纖素手。瘦瘦的花枝上掛著晶瑩的露珠,花兒含苞待放,因蕩過秋千涔涔香汗滲透著薄薄的羅衣。

  忽見有客人來到,慌得顧不上穿鞋,只穿著襪子抽身就走,連頭上的金釵也滑落下來。含羞跑開,倚靠門回頭看,明明看的是客人卻要嗅嗅門前的青梅以此掩蓋。

  注釋

  點絳唇:詞牌名。

  蹴:踏。此處指打秋千。

  慵:懶,倦怠的樣子。

  襪刬:這里指跑掉鞋子以襪著地。金釵溜:意謂快跑時首飾從頭上掉下來。

  倚門回首:這里只是靠著門回頭看的意思。

  《點絳唇·蹴罷秋千》賞析

  此詞,屬存疑之作,若確為易安作品,當為清照早年作品,寫盡少女純情的神態。

  上片蕩完秋千的精神狀態。詞人不寫蕩秋千時的歡樂,而是剪取了“蹴罷秋千”以后一剎那間的鏡頭。

  此刻全部動作雖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蕩秋千時的情景,羅衣輕飏,像燕子一樣地空中飛來飛去,妙靜中見動。“起來慵整纖纖手”,“慵整” 二字用得非常恰切,從秋千上下來后,兩手有些麻,卻又懶得稍微活動一下,寫出少女的嬌憨。“纖纖手” 語出《古詩十九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借以形容雙手的細嫩柔美,同時也點出人物的年紀和身份。“薄汗輕衣透”,她身穿“輕衣”,也就是羅裳初試,由于蕩秋千時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額上還滲有晶瑩的.汗珠。

  這份嬌弱美麗的神態恰如嬌嫩柔弱的花枝上綴著一顆顆晶瑩的露珠。“露濃花瘦”一語既表明時間是春天的早晨,地點是花園也烘托了人物嬌美的風貌。整個上片以靜寫動,以花喻人,生動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蕩完秋千后的神態。

  下片寫少女乍見來客的情態。她蕩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動彈,突然花園里闖進來一個陌生人。“見客入來”,她感到驚詫,來不及整理衣裝,急忙回避。

  “襪刬”,指來不及穿鞋子,僅僅穿著襪子走路。“金釵溜”,是說頭發松散,金釵下滑墜地,寫匆忙惶遽時的表情。詞中雖未正面描寫這位突然來到的客人是誰,但從詞人的反應中可以印證,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時此刻的內心感情和外部動作作了精確的描繪。“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然而更妙的是“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二句。它以極精湛的筆墨描繪了這位少女怕見又想見、想見又不敢見的微妙心理。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這一細節掩飾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幾眼。

  下片以動作寫心理,幾個動作層次分明,曲折多變,把一個少女驚詫、惶遽、含羞、好奇以及愛戀的心理活動,栩栩如生地刻劃出來。唐人韓偓《竿奩集》中寫過類似的詩句:“見客入來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門。”但相比之下,“和笑走”見輕薄,“和羞走”現深摯:“手搓梅子”只能表現不安,“卻把青梅嗅”則可描畫矯飾:“映中門”似旁若無人,而“倚門”則有所期待,加以“回首”一筆,少女窺人之態婉然眼前。

  這首詞寫少女情況心態,雖有所本依,但卻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獲“曲盡情悰”之譽。

  《點絳唇·蹴罷秋千》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為李清照的早年作品。據陳祖美《李清照簡明年表》:宋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李清照結識張耒、晁補之及同齡諸女友,《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點絳唇·蹴罷秋千》等詞應當就是作于此年前后。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點絳唇原文,譯文及賞析3

  一、原文

  雨恨云愁,江南依舊稱佳麗。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

  天際征鴻,遙認行如綴。平生事。此時凝睇。誰會憑欄意。

  二、譯文

  雨綿綿,恨意難消,云層層,愁緒堆積,江南景色,依舊被稱為上好美麗。水邊村落,湖畔漁市,裊裊升起一縷孤零零的炊煙,那么淡,那么細。

  一行長途跋涉的鴻雁,在那水天相連的遙遠的天際,遠遠望去,款款飛行,好似列隊首尾連綴。回想平生事業,此時此刻,凝視征鴻,誰理會我憑欄遠眺的含意!

  三、注釋

  1、孤煙:炊煙。

  2、行如綴:排成行的大雁,一只接一只,如同綴在一起。

  3、凝睇:凝視。睇:斜視的樣子。

  4、會:理解。

  四、全文賞析

  此詞是北宋最早的小令之一,也是作者唯一的'傳世之作。這首詞是王禹偁任長州知州時的作品。起首一句“雨恨云愁”,借景抒情,借情寫景。云、雨并無喜怒哀樂,但詞人覺得,那江南的雨,綿綿不盡,分明是恨意難消;那灰色的云塊,層層堆積,分明是郁積著愁悶。即使是這彌漫著恨和愁的云雨之中,江南的景色,依舊是美麗的。南齊詩人謝朓《入朝曲》寫道:“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王禹偁用“依舊”二字,表明自己是僅承舊說,透露出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

  上片煞拍寫的是:蒙蒙的雨幕中,村落漁市點綴湖邊水畔;一縷淡淡的炊煙,從村落上空裊裊升起;水天相連的遠處,一行大雁,首尾相連,款款而飛。但如此佳麗的景色,卻未能使詞人歡快愉悅,因為“天際征鴻,遙認行如綴”。古人心目中,由飛鴻引起的感想有許多。如“舉手指飛鴻,此情難具論”(李白《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這里,詞人遙見沖天遠去的大雁,觸發的是“平生事”的聯想,想到了男兒一生的事業。王禹偁中進士后,只當了長洲知縣。這小小的芝麻官,無法實現他胸中的大志,于是他恨無知音,愁無雙翼,不能像“征鴻”一樣展翅高飛。

  最后,王詞將“平生事”凝聚對“天際征鴻”的睇視之中,顯得含蓄深沉,言而不盡,這首詞藝術風格上一改宋初小令雍容典雅、柔靡無力的格局,顯示出別具一格的面目。詞中交替運用比擬手法和襯托手法,層層深入,含吐不露,語言清新自然,不事雕飾,讀來令人心曠神怡。從思想內容看,此詞對于改變北宋初年詞壇上流行的“秉筆多艷冶”的風氣起了重要作用,為詞境的開拓作了一定的貢獻。

點絳唇原文,譯文及賞析4

  原文: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

  別離何遽,忍唱陽關句!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

  愁無據。

  寒蟬鳴處,回首斜陽暮。

  譯文

  漂泊他鄉多年,已是心中愁苦人憔悴。故人相逢,二人感情依然深厚。剛重逢又要馬上分離,何等的倉促,怎么忍心唱那凄切的《陽關》曲!

  我本就是漂泊在外的人,現在還要送漂泊之人遠去。愁苦無邊無際,秋蟬哀鳴,回首遙望,暮色一片蒼茫。

  注釋

  點絳唇:詞牌名,詞調最早見于南唐馮延已的《陽春集》,又名十八香、沙頭雨、南浦月、尋瑤草、萬年春、點櫻桃。此曲句式上片為四七四五,下片為四五三四五。人聲韻,上下片首句均不押韻。

  管倅(cuì):其人不詳,據詞中推測,應是作者好友。倅,對州郡副貳之官的稱呼。

  憔悴:指作者現在困苦的樣子。

  天涯:此指他鄉。

  無據:即無端、無邊無際之意。

  賞析:

  不知此詞作于何時何地,管倅身份也不詳。(倅,稱州郡副貳之官,如通判)。從詞中所敘的情況可以知道,作者與管倅是好友,他們在途中相逢,不久又分手。作者客中送別,感到格外凄愴,便寫了這首詩。“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憔悴,困苦貌;天涯,這里指他鄉。“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特別是當兩人都處在困苦的境遇中,久別重逢,深情似舊,其樂可知。作者極言相遇之樂,目的正在于引出下文的別離之苦。這叫做“欲抑故揚”,乃一種為文跌宕的妙法。

  “別離何遽,忍唱《陽關》句!”久別重逢后卻要分離,那種苦痛是難以表達的。唐代詩人李益《喜見外弟又言別》云:“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鐘。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司空曙《云陽館與韓紳宿別》云:“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更有明朝恨,離懷惜共傳。”都細致地表達出那種因乍見時大喜過望而別離時卻悲苦加倍的心情。趙彥端也不例外。

  他聯想起王維《送元二使安西》中“西出陽關無故人”的著名詩句。后來以此詩譜入樂府,名《陽關曲》,為送別之歌。但作者此時連唱《陽關》的心情也沒了,為什么呢?因為他是客中送別,比王維居長安送友人西行時還更多了一層愁苦。因此,這兩句很自然地過渡到下片,引出“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的喟嘆了。“愁無據。寒蟬鳴處,回首斜陽暮。”無據,即無端、無邊無際之意。這無邊無際的愁苦,該怎樣形容呢?詞人巧妙地將它融入于景物描寫之中,用凄切的`寒蟬和暗淡的夕陽光將它側面烘托出來。“寒蟬鳴”為聲,“斜陽暮”為色;前者作用于聽覺,后者作用于視覺。這樣通過聲色交互而引起讀者諸種感覺的移借,派生出無窮無盡的韻味來。清人吳衡照說得好:“言情之詞,必借景色映托,乃具深沉流美之致。”(《蓮子居詞話》卷二)否則,若只是“愁呀!愁呀”地嘮叨不停,就難免有粗俗淺露之弊了。

  紀昀評趙彥端《介庵詞》說:“多婉約纖秾,不愧作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九八)但此詞婉約而不“纖秾”,通篇未用一纖秾詞語,僅用的“陽關”一典也為一般讀者所熟知;不失為一首風格淡雅而兼委曲的佳構。

點絳唇原文,譯文及賞析5

  點絳唇·傷感

  周邦彥

  遼鶴歸來,故鄉多少傷心地。寸書不寄。魚浪空千里。

  憑仗桃根,說與凄涼意。愁無際。舊時衣袂。猶有東門淚。

  譯文

  我像那“遼東鶴”,離開多年之后,終于又歸來了。這熟悉而又生疏的故鄉,有多少能勾起我傷感落淚的地方。都說魚能傳書,可是江波空自千里長流,這些年我們競未通過一封信。

  如今物是人非,我只能通過她的妹妹代我轉達凄涼的心情。不知道這哀愁何處才是盡頭?我只記得:舊日的衣袖上,還留著她在東門送別我時滴落的淚水。

  注釋

  ①遼鶴:《搜神后記》載,遼東人丁令威外出學道多年,后化鶴歸鄉,徘徊于空中,歌日:“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累累?”后常用以指重游舊地之人。

  ②魚浪:劉向《列仙傳》載。陵陽子明釣得白魚,腹中有書。此處反用其意,說戀人沒有寄書,自己空等了千里外戀人的消息。

  ③桃根:東晉王獻之為其妾桃葉作《桃葉敢》三首,其二有句;“桃葉復桃葉,桃葉連挑根。”桃根為桃葉之妹。以下句意為舊地重游時,不見戀人,卻遇其妹,盡訴衷腸。

  ④衣袂(mèi):衣袖。

  ⑤東門:泛指離別之地。句意為衣袖上仍有當年的淚痕。

  創作背景

  周邦彥年輕時曾客游蘇州,與蘇州歌伎岳楚云交往甚密。后來周邦彥離開蘇州回到京師,但對其情意卻絲毫未減。當詞人再次回到蘇州,去拜訪岳楚云時,她已嫁與他人。幾天之后,周邦彥參加蘇州太守蔡巒的.宴會時,見到了岳楚云的妹妹,于是詞人便創作了這首《點絳唇·傷感》來表達自己的無盡相思之情。事后,當岳楚云讀到這首詞時,被感動得數日淚流不止。

  賞析

  “遼鶴歸來,故鄉多少傷心地”,起首二句以比興發端。將自己比作離家千年的遼東鶴,一旦飛回故鄉,事事處處都引起對往昔生活的深情回憶,觸發起無限傷感的情懷,“遼鶴”用的是《搜神后記》中丁令威的故事。”“故鄉多少傷心地”,《夷堅二志》作“故人多少傷心事。”

  “寸書不寄,魚浪空千里”兩句。暗用典故。劉向《列仙傳》載:“陵陽子明釣得白魚,腹中有書。“又,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有句云:“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這里化用舊典,補敘別后多年了無音們。上句似先寫對方不寄書,實足從巳方感覺而后得知。下句直說自己久盼情狀。盼而“空”是結果”久盼的全過程,便從這個“空”字透露出來,從這個“空”,才回過頭來察覺了本是由于對方的“寸書不寄”。詞意平實,卻蘊思細致,深有韻味。

  過片又回到眼前,“憑仗桃根,說與凄涼意”。人事變遷,信音遼邈,重來舊處,不見伊人,欲訴無由。東晉王獻之有《桃葉歌》三首,其二云:“桃葉復桃葉,桃葉連桃根。桃葉,獻之愛妾名,其妹名桃根。姊妹連枝,憑她說與,作者用比曲說如此雖隔一層,也是有死勝無了。“凄涼意”,《夷堅三志》作“相思意”。“凄涼”也好,“相思”也好,都是指多年積蓄未了情。“凄涼”二字似乎表達得更深一些。有此二字,亦足以道出滿腔幽情了。

  結尾“愁無際”三字,包含了別來至今,蕩漾在自己心中的無盡的悲感。“舊時衣袂,猶有東門淚”寫黯然銷魂之意,將情感推向極致。詞人看到她的舊時衣物至今猶在,內心情感無法抑制,除了泫然淚下之外,再也說不出任何話語。古樂府《東門行》曰:“出東門,不顧歸。“”東門”在古典文學中是帶有濃厚悲傷色彩和感傷意蘊的送別之所,被賦予“一去不返”的定性。詞人在這里化用,足以體現他仿佛認命一般,對于那些離去的人和事不抱任何希冀與期待了。

  這首詞直抒胸臆,雖淡淡寫來,亦有深情無限。全篇章法多變,搖曳生姿,起承轉合,各具其妙。最妙處當是結句,觸物生情,遙應篇首,既綰合全篇,又點透題旨,有語淡情深之余味。

點絳唇原文,譯文及賞析6

  《點絳唇·屏卻相思》

  近現代王國維

  屏卻相思,近來知道都無益。不成拋擲,夢里終相覓。醒后樓臺,與夢俱明滅。西窗白,紛紛涼月,一院丁香雪。

  譯文

  那百尺高的紅樓,正臨著寬闊的大路。不管黃昏還是清晨,樓外總傳來輕雷似的車聲。窈窕的'佳人啊,孤獨地憑倚著樓畔的闌干,無聊中把路上的行人一個個細數。

  霎時間車子駛過,卷起飛塵,撲向樹梢。唉,路上的行人和樓中的女子,都在這紅塵中不知不覺地老去了。傍晚時候,西風吹來了冷雨。到了明朝,當更為路上積滿潦水而憂傷。

  注釋

  ①朱樓:華麗的紅色樓房。

  ②輕雷,喻車聲。司馬相如《長門賦》:“雷殷殷而響起兮,聲像君之車音。”

  ③不間:不間斷的。

  ④窈窕:形容女子的美好。

  ⑤一霎:一陣。樹杪:樹梢。

  ⑥陌上:指游子。樓頭:指思婦。

  ⑦薄晚:臨近傍晚。

  ⑧流潦:指雨后路上流水或溝中積水。

  全文賞析

  此詞抒寫為相思纏繞的惆悵心情。委婉曲折,新穎別致。上片寫明知相思無益,決心將其放棄,但相思又難“拋擲”,所以“夢里終相覓”。下片寫醒后情景:夢中樓臺,還隱約可見,若明若滅。最后以景作結,用月下丁香烘托人物的孤寂與惆悵。

【點絳唇原文,譯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點絳唇·感興》原文、譯文、賞析04-12

點絳唇原文及賞析02-27

點絳唇·梅原文及賞析03-08

點絳唇原文翻譯及賞析04-16

點絳唇·梅原文及賞析02-24

點絳唇原文翻譯及賞析06-04

點絳唇·新月娟娟譯文及賞析08-06

點絳唇·詠梅月原文及賞析10-21

點絳唇原文優秀翻譯及賞析07-28

中文无码日韩欧免费视频手机,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精品大屁股美女白浆网站,国产久re热视频精品
亚洲影视一区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精品区 | 在线观看午夜福利院视频 | 亚洲黑白配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HS | 日韩亚洲人成在线综合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