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我必須去》課文及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我必須去》課文及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必須去》原文
星期日,剛吃過午飯,李丹就忙著打扮起來了。她穿上了漂亮的花裙子,小辮子上扎了蝴蝶結。她和同學約定好了,要去敬老院為爺爺奶奶們表演節目,她準備了一曲獨唱。
李丹準備完畢,剛要出門,電話鈴響起來了。
“喂,丹丹嗎?”是爸爸!電話那頭,爸爸的聲音很急促,“丹丹,你快點出門,坐3路汽車到中山路下,我在車站等你!
李丹問:“什么事這么急?”
“我得到了兩張馬戲票,下午兩點開演。你不是想看馬戲,盼了好多天了嗎?”
是啊,李丹多想親眼看看山羊拉車、小狗算算術、老虎鉆火圈哪!可是——李丹猶豫了。
“丹丹,時間快到了。你怎么了?”
“爸爸,我和同學約好,今天要去敬老院的!
“必須去嗎?”爸爸問。
李丹想起敬老院那些慈祥的爺爺奶奶,想起他們每次看表演時的笑臉,想起同學們在集合地點正等著自己,她對爸爸說:“是啊,我必須去!”
爸爸說:“好吧。丹丹,你做得對,以后還有看馬戲的機會,可是你不能對老人、對同學失信。”
《我必須去》教案1
教學目標:
1、運用已有的識字方法,認識14個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李丹的矛盾心理。
3、通過學習使學生從小懂得做人要講誠信。
教學重點:通過學習使學生從小懂得做人要講誠信
教學難點:體會李丹的矛盾心理。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質疑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共同學習一篇有趣的課文,題目叫――“我必須去”(板書課題)請同學們大聲朗讀。大家看到了課題,你想帶著哪些問題來學習這篇課文呢?(我必須去干什么?;我為什么必須去?……)別急,我們先一起來聽聽這個故事,看看能否在聽的過程中找到答案。
二、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激發學習興趣。
1、欣賞多媒體動畫課件故事。
2、讓學生說說自己剛才提出的問題和找到的答案,如學生的問題較難,或答案不準確,可考慮將問題保留,在學習課文中逐一解決。
三、自讀課文,認識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1、請學生自己把課文自由讀一讀,爭取讀通順:遇到不認識的字在認字表中找一找,如果沒有找到先用鉛筆圈出來,再想辦法解決。
2、小組合作識字,用喜歡的方式把認字表中的字帶拼音、組詞或擴句子大聲讀一讀。
3、請愿意展示學習過程的學習小組進行表演,其他小組評一評他們小組的表現。
4、認讀詞語卡片,繼續鞏固生字,理解詞義,以便更好地理解句子。
詞語:日期李丹裙子扎緊約定尊敬畢業急促猶豫慈祥盼望集合
。1)請學生開火車認讀,不會的同學請他任意選擇同學來幫他,并要使用禮貌用語表示感謝。
。2)隨機請學生用“急促”、“慈祥”說一句話,理解詞語并為課后作業做鋪墊。
。3)隨機提問什么是“猶豫”。(沒有主意,不知道怎么辦才好)
5、同桌合作,分配段落讀一讀,看看是否還有不認識的字。(識字作為低年級學習語文的重點,一定要打好基礎,讓學生通過已有的識字方法結合小組合作,掃清生字障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四、再讀課文,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1、默讀課文,再請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培養默讀習慣,提高學生概括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2、指名讀課文2~9自然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爸爸得到了兩張馬戲票,想讓丹丹去看表演,可丹丹已經答應去敬老院為爺爺奶奶表演節目,丹丹猶豫了……)
3、李丹多想看馬戲表演呀,從課文的哪些地方能表現出來,誰來讀一讀。(體會李丹心情的復雜變化)
4、學生分角色朗讀練習,指導提示學生讀出爸爸的著急和李丹的猶豫。
5、指名小組來表演父女之間的對話,學生評價。(評價時引導學生多發現別人的長處,學會謙虛地欣賞別人。)
6、李丹最后做出了怎樣的決定?你從哪里看出來的,找一找,讀一讀。(讀時,注意從讀的語氣中體現出李丹從猶豫到堅決的心理變化過程。)
五、交流對這件事情的看法或理解。
1、圍繞丹丹的選擇和爸爸說的話(不能對老人、同學失信),體會誠信的重要。
2、如果你是李丹,會怎樣想?怎樣做?
六、聯系實際,拓展延伸
1、生活中,你或者身邊的人是否發生過不講信用的事情?當時你是怎樣想的?學了這篇課文,今后遇到這樣的事情,你會怎樣做?
2、學習詞語: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言必信,行必果。
七、教師小結
“守信用”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古以來就有許多關于誠信的名言警句,課下同學們可以搜集摘抄。我也希望從今以后我們都能向李丹同學學習,答應別人的事情一定盡力辦到。
《我必須去》教學反思
《我必須去》是一篇思想性很強的課文,講的是李丹小朋友在去敬老院還是去馬戲的問題上,經受了失信還是守信的考驗,選擇了守信。去敬老院,將失去一次難得的觀看表演的機會;去觀看馬戲,則意味著失信,既失信于同學,也失信于敬老院的老人。這樣的選擇在小朋友的生活中帶有典型性,因而也比較貼近學生。生活中的故事較有啟發性,因此學生比較樂于接受,在討論這一兩難的問題時,學生在自由的表達中展示自己的價值取向,不管最終的結果如何,討論的過程本身為學生情感態度提供了提升的平臺。
引導學生簡單的分析人物行為,加深對守信的認識,在充分的朗讀基礎上,引導學生討論:“接到爸爸的電話,李丹是怎么想的?如果你遇到這種情況,會怎么做?”
對于第一個問題,大部分學生想到的是同學們和爺爺奶奶的反應,這時引導的應該是讓學生認識到守信是一個人的美德,守信的人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和尊重。
對于第二個問題,學生都有自己的見解,因此第一個問題的基礎上,加以引導便可以。在討論中,學生見解不一,活躍了課堂氛圍。
在這節課中,我注重了學生的朗讀指導,重點導讀好人物的對話,通過對話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引導學生把握好語氣。例如當李丹下決心去敬老院時,語氣是堅定的:“是啊,我必須去!”著重理解“必須”二字的意思。
主要在討論中進行了這篇課文,沒有追求統一答案,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觀點。
《我必須去》教案2
教材分析:
講信用既是傳統美德,又是現代人必須具有的品質。課文通過具體的事例、通俗的語言,說明了守信就是要說話算數,尤其是在面對y為自己,還是為他人的選擇時,更應當做到這一點。在《我必須去》這個故事中,李丹在是否守信上遇到了考驗:在特定的時間里,一個是去盼了好多天的馬戲,一個是為敬老院的爺爺奶奶演出:一個是為自己,一個是為他人,二者不能兼顧。因為矛盾尖銳,所以李丹很猶豫。兩相權衡,失信是不可取的,題目中必須二字,強調在人與人之間,信用高于一切個人利益。
教材安排了認字14個:期、李、丹、裙、辮、扎、約、敬、畢、促、猶、豫、慈、祥。寫字10個:期、李、約、鈴、張、盼、慈、祥、集、合。
課后有個思考題:如果你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么做?意在引導學生怎樣做人。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出李丹的矛盾心理。
2、通過學習,讓學生樂于參與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善于傾聽別人的話。
3、通過學習,讓學生懂得在與人交往時要講信用。
教學建議:
本篇課文的重點在于對李丹矛盾心情的體味以及對她克服矛盾產生的情感共鳴。由于學生年齡較小,理解中有一定的困難,在課的一開始,老師就讓學生站在李丹的角度考慮,這樣就能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
討論思考題時,學生可能會提出,李丹可以打電話向同學們請假,給老人表演的節目很多,少李丹一個獨唱沒什么大影響。這種小聰明的結果是為失信的行為正當化。以往我們常向學生這樣分析其中的道理:一個人不去敬老院影響不大,要是大家都這樣想,慰問老人的活動就無法進行了。這種解釋沒有什么說服力,因為學生都知道,事實上不可能大家都去不了。所以教學時當從自己怎么做人這方面引導學生思考。
建議學習完《我必須去》這篇課文后,聽故事《巖石上的小蝌蚪》,從失信對人感情上的傷害來感染學生。
建議本課教學2課時。
拓展習題:
一、給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用你喜歡的符號標出來。
裙子(junqun)火圈(quanjuan)抓辮子(zazha)
急促(zucu)猶豫(youyou)蝴蝶結(jiejie)
二、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
()的龍眼()山里紅()的夏天
()奶奶()裙子()的笑臉
()的馬戲()的聲音()的朋友
三、讀一讀,背一背,選擇兩句抄一抄。
1、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2、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3、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4、花要葉扶,人要人幫。
5、誠心能叫石頭落淚,實意能叫枯木發芽。
《我必須去》教案3
一、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出李丹的矛盾心理。
2、通過學習交流,讓學生樂于參與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善于傾聽別人的話。
3、通過學習,讓學生懂得在與人交往時要講信用。
二、教學用具
掛圖
教學程序
一、 問——激趣導課
板書課題《我必須去》,請學生讀題,并說說課題中的“我”指的是誰?
二、 讀——把課文讀通
1、指名朗讀,互相評價。
2、整體感知課文大意。
師:誰能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師:我們一起到李丹家里去看一看。
三、 悟——把課文讀懂
1、激發感情。師出示課文的第一幅插圖。這就李丹的家,誰能根據圖說一說李丹現在的樣子。
2、借助詞語,理解課文,訓練朗讀。
師:默讀2——7自然段,看看你讀懂了什么?(師巡視)
3、全班交流時,當學生說出自己讀懂的內容后,教師相機追問,你從哪里看出來,抓住重點詞句,以了解學生自瀆自悟的情況,讓學生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進行朗讀指導。(抓住“猶豫”、“急促”)
4、啟發探討,抒發感情。
師:同學們,如果是你,你會去看馬戲嗎?(生暢所欲言)
出示課文的第二幅插圖:敬老院的老爺爺老奶奶正在興致勃勃的干看同學們表演的節目。看完后,請學生一起讀讀課文最后4個自然段,并說說李丹是怎么做的?
5、分角色朗讀。
四、交流討論,拓展升華。
1、交流自己對這件事情的看法或理解。(教育學生做講信用的孩子。)
2、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3、這節課,你過得快樂嗎?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運用了“以讀為本”“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模式,在讀中感悟,交流中升華,使整堂課做到了書生瑯瑯,議論紛紛,情意濃濃。本課重點在于對李丹矛盾心情的體味以及對她克服矛盾產生的情感共鳴。由于學生年齡較小,理解中有一定的困難,但在課的一開始,讓學生站在李丹的角度考慮,一下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學生始終把自己置身于故事之中隨著事情的發長來體驗情感。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學習情感適時的進行評價激勵,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使師生交流、生生交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教學活動自始自終都是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整堂課充滿活力。
《我必須去》教案4
教學目標:
1.運用已學過的識字方法,認識14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學習,使學生懂得信用高于一切個人利益的道理,教育學生做講信用的孩子。
教學過程:
一、問——激趣導課
板書課題《我必須去》,請學生讀課題,并說說看了課題自己想知道什么?
二、讀——讀通課文
1.學生小聲自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記住。
2.同桌互相讀課文,遇到困難,合作解決,小組交流識字,用生字卡片互相檢查生字。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讓學生進行評價。
三、悟——讀懂課文
1.請學生再小聲讀讀課文,邊讀邊想:自己讀懂了什么?讀后可以進行小組間交流,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時,當學生說出自己讀懂的內容后,教師可引導學生再讀課文,找一找從什么地方讀懂的,以了解學生自讀自悟的情況,讓學生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并可聯系上下文、聯系自己生活實際進行朗讀指導。
如:學生回答知道爸爸打電話時心情很著急,可讓學生找找從哪里可看出爸爸很著急,并用著急的語氣讀一讀,體會一下。若學生讀到其他語句時,也可進行相機指導。
3.鼓勵學生再讀課文,提出不明白的問題。
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可與學生一起進行梳理,先讓學生自主思考,然后在小組中相互討論解決。
[學生不懂的問題往往是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問題,這里給學生提供質疑問難的機會,既有利于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提問習慣。]
4.學生理解課文后,可讓學生談淡此時的感受,并說說:如果自己遇到這種情況會怎樣做。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隨機進行講信用的教育。
四、賽——讀好課文
l.讓學生練讀。學生練讀時,提醒學生想想李丹當時的心情,可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朗讀。
2.比賽朗讀。在賽讀過程中,教師要運用語言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激發學生的好勝心。讀后可進行自評、互評。教師有意識引導學生通過評價讀出爸爸在電話中急促的語氣,以及李丹由開始的猶豫到最后堅定的語氣。
五、演——讀活課文
學生自由選擇伙伴進行表演。
六、寫——課后延伸
想想李丹與同學到敬老院演出的情景,并寫下來。
《我必須去》教案5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積累詞語。
2、懂得在人與人之間,信用高于一切個人利益。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讓學生明白李丹為什么沒有去看馬戲而是去了敬老院。
教學難點:讓學生理解為什么不能失信于人。
教學方法:朗讀法、討論法。
學法指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昨天大家預習課文,又讀了一個什么小故事?板書課題,指導寫“必”。
2、同學們,故事中那位聰明能干的小主人翁是誰呢?“必須去”什么意思?她必須要去哪兒?爸爸有馬戲票,李丹現在能去看嗎?多可惜呀,李丹為什么這么決定呢?
二、自由讀課文
要求:
1、要注意讀準每個字的音,讀清楚每一句話;
2、不熟悉的字、不能理解的地方,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請身邊的小老師幫忙。
三、學習生字,積累詞語。
1、剛才同學們都學得很認真,現在老師把一些字寶寶找出來讓大家讀一讀,會讀的字請邊舉手邊響亮地讀出來。
(不會讀的字挑出來,由小老師想辦法教一教,同桌互讀檢查,全體齊讀。)
2、現在,字寶寶自由組合成詞語,同學們還認識它們嗎?如果認識,請大家自由地地讀出來。
3、同桌合作,熟讀詞語。
四、學習課文。
小小組合作讀,討論一下李丹為什么堅決做出這樣的決定,讀的過程中產生什么問題也在組里議一議。
五、引導學生讀中理解、感悟、升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開展師生、生生之間互評。)
六、分角色朗讀課文。
【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我必須去》課文及教案】相關文章:
《我必須去》課文的教學設計09-12
語文課文《我必須去》教學分析和反思11-18
二年級下冊《我必須去》教學設計07-11
《我必須去》教學設計06-04
《我必須去》教學設計07-23
我必須去的教學設計08-19
我必須去教學反思10-06
小學二年級《我必須去》教學設計06-25
《我必須去》教學設計07-13
《我必須去》教學反思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