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班語言教案及教學反思《失物啟示》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語言教案及教學反思《失物啟示》,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語言教案及教學反思《失物啟示》 1
設計意圖:
我班幼兒年齡差異大,年齡較小的幼兒,常常在晨間活動時,丟了自己的外套,還說不清楚自己的外套是什么樣子的。針對這一現象設計了這次活動,引導幼兒能清楚完整地表達自己丟失的物品,并能依靠電視廣播,以播報失物啟示的方式找尋丟失物。
活動目標:
1、能完整準確地描述自己的物品,主動大方地進行講述。
2、依據圖片線索,進行失物啟示的表述。
3、懂得丟失東西可以以失物啟示的方式進行求助,對他人的幫助表示感謝。
活動準備:
自制電視機框、顏色圖片三張、式樣圖片三張、時間圖片三張、特征圖片三張、人物圖片一張、班級圖片一張、笑臉圖片一張、小圖片16份(地點、時間、丟失物品等
活動過程:
一、介紹自己衣服
1、師以自己衣服為例描述自己的外套特征
——把這些顏色卡片表示衣服的顏色,把這些圖片表示衣服的式樣。
——介紹衣服細微特征,問你們的有什么呢?我們把這些拉鏈花邊,口袋等圖片表示衣服的特征。
2、依據圖片,師完整講述自己的外套。
——完整的介紹一下我的衣服
3、幼兒介紹自己的外套
請小朋友看著圖片來向旁邊的小朋友介紹一下自己的外套吧。(討論)
請一位小朋友上來做小模特,大家一起來介紹他身上的衣服,在請個別幼兒上來自己介紹。
二、失物啟示
1、有個小朋友太粗心丟了自己的衣服,但是,他想了個好辦法來找丟失的衣服,聽聽他用了什么辦法。
2、聽失物啟示(連播兩遍)
下面播放一則失物啟示 大家好,我是王小毛,星期一我在幼兒園的娃娃城丟了一件藍色的外套,前面還有一只小熊呢,后面有帽子"希望撿到衣服的小朋友到大四班來還給我,謝謝。失物啟示播報完畢。
3、這是一則XX啟示?(強調一遍)原來是用播失物啟示的方法來找自己丟失的`外套的。
4、在這則失物啟示中,聽到了什么?對應圖片,把幼兒聽到內容連起來講述,最后把各要素連起來,完整講述聽到的失物啟示。
5、總結概括
師:“原來失物啟示,講了失主姓名、丟失時間、地點、丟失物品特征、歸還地點,并且衷心的感謝大家的幫助,這樣就能請大家幫忙找回丟失的東西了。”
三、我的失物啟示
1、鞏固復習失物啟示各要素
如果你身上的衣服丟了,請你用剛才的方法說說你的失物啟示。請1、2位幼兒上來說一說。
2、互相討論
互相討論怎么播自己的失物啟示。師巡回指導
四、我的啟示我來播
請幼兒上來做主持人,播播自己的失物啟示。請幼兒評價,他說的好嗎?好在哪里?師評(說清了什么?把幾個要素都說出來了,說的完整,聲音響亮)
五、延伸活動
王小毛真是個粗心鬼,他不僅丟了衣服,他還丟了不少東西呢,在小朋友的椅子底下有一些小圖片,上面有王小毛丟失的東西,請小朋友按照失物啟示的方法來給它們排排隊,講一講。請幼兒討論講述。
用播失物啟示的方法來尋找丟失的東西,這個辦法真好,我們把這個好辦法去告訴別的小朋友,讓他們也來學一學,好嗎?那我們出發吧。
活動反思:
通過為幼兒創造一個以看、聽、說為主體的語言環境,讓幼兒在環境中產生對語言的興趣,調動幼兒想說、愛說、愿說的欲望,促進幼兒積極、主動的去學習語言。
大班語言教案及教學反思《失物啟示》 2
一、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理解 “失物啟示” 的含義與作用,知道它的基本格式,能準確認讀 “失物”“啟示” 等關鍵詞匯。
技能目標:能結合圖片與生活經驗,描述失物的特征,嘗試撰寫簡單的失物啟示,提升語言表達和書面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拾金不昧的良好品德,增強責任感,體驗幫助他人找回失物的快樂。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失物啟示的結構和內容要素,能夠清晰、有條理地描述失物。
教學難點:引導幼兒將生活經驗與書面表達相結合,自主創作失物啟示。
三、教學方法
游戲教學法、直觀演示法、討論法
四、教學準備
不同場景中人們張貼、閱讀失物啟示的圖片,以及失物的圖片。
空白卡片、彩筆,供幼兒創作使用。
五、教學過程
導入部分
通過播放一段小朋友在操場上丟失玩具,著急尋找的動畫視頻,引導幼兒思考:“如果你是這個小朋友,你會用什么方法找回玩具?” 從而引出 “失物啟示” 的概念。
基本部分
認識失物啟示:展示多幅失物啟示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并討論,失物啟示上都有哪些內容。教師總結歸納,失物啟示一般包含丟失物品的.名稱、特征、丟失時間、地點,以及聯系人的聯系方式。
描述失物:依次展示玩具小熊、繪本、彩色畫筆等失物的圖片,讓幼兒分組討論,描述失物的樣子。每組推選一名代表,向全班介紹。
創作失物啟示:為每位幼兒發放空白卡片和彩筆,讓他們根據剛才討論的內容,創作一份失物啟示。教師巡回指導,幫助幼兒梳理思路,正確書寫。
結束部分
邀請幾位幼兒上臺展示自己創作的失物啟示,并進行簡單的講解。其他幼兒可以提出問題和建議,共同完善。
六、教學延伸
在班級設置 “失物招領角”,鼓勵幼兒將在園內撿到的物品,制作成失物啟示張貼在此,幫助失主找回物品。
七、教學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通過動畫視頻、圖片展示和實際創作等多種形式,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對失物啟示有了較為全面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幼兒積極參與討論和創作,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鍛煉。然而,部分幼兒在描述失物特征時,語言較為簡單,不夠具體。在今后的教學中,可增加更多觀察和描述的練習,引導幼兒運用豐富的詞匯,提高表達的準確性。同時,在創作環節,發現個別幼兒對失物啟示的格式掌握不夠熟練,需要在后續的活動中,加強指導。
大班語言教案及教學反思《失物啟示》 3
一、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深入理解失物啟示的用途,掌握其基本寫作格式,認識與失物相關的常見詞匯。
技能目標:能夠根據給定情境,有條理地創作失物啟示,提升邏輯思維和書面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幼兒樂于助人的意識,感受幫助他人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失物啟示的寫作要素,能清晰表述失物信息。
教學難點:引導幼兒根據不同情境,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創作個性化的失物啟示。
三、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小組合作法、示范法
四、教學準備
創設多個不同的失物場景,如教室、操場、公園等,準備相應的道具。
范例失物啟示若干,以及紙張、鉛筆等創作工具。
五、教學過程
導入部分
教師創設一個 “失物現場”,在教室里擺放一些物品,故意 “丟失” 一個重要道具,如班級的' “榮譽之星” 獎牌,引導幼兒發現并思考如何找回。由此引出本節課的主題 —— 失物啟示。
基本部分
學習失物啟示:展示幾則不同風格的失物啟示范例,讓幼兒仔細閱讀,分析其結構和內容。教師詳細講解失物啟示的各個組成部分,包括標題、正文、落款等。
情境模擬:將幼兒分成小組,為每個小組設定一個失物情境,如在公園丟失風箏、在操場丟失足球等。小組成員討論失物的特征、丟失時間和地點,并推選一名代表進行記錄。
創作與分享:各小組根據討論結果,合作創作一份失物啟示。完成后,每組派代表上臺展示,并向全班介紹創作思路和內容。其他小組進行評價和建議。
結束部分
教師對各小組的表現進行總結評價,表揚幼兒的創意和團隊合作精神,同時指出存在的不足。
六、教學延伸
鼓勵幼兒回家后,與家長一起尋找生活中丟失物品的場景,共同創作失物啟示,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七、教學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通過創設真實情境,讓幼兒在實踐中學習,極大地提高了他們的參與度和積極性。小組合作的方式,培養了幼兒的團隊協作能力和溝通能力。但在教學過程中,發現部分小組在討論時,個別幼兒參與度不高,存在 “搭便車” 的現象。在今后的教學中,應更加關注每個幼兒的表現,合理分配任務,確保每位幼兒都能積極參與。此外,在評價環節,幼兒的評價大多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分析。教師應引導幼兒從內容、格式、創意等多個角度進行評價,提高他們的評價能力。
大班語言教案及教學反思《失物啟示》 4
一、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了解失物啟示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熟悉其寫作規范,豐富相關詞匯量。
技能目標:能夠獨立創作內容完整、表達清晰的失物啟示,提升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情感目標:強化幼兒的社會責任感,培養關心他人、樂于幫助他人的良好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失物啟示的關鍵要素,能夠準確、生動地描述失物。
教學難點:引導幼兒在創作中融入情感,使失物啟示更具感染力。
三、教學方法
故事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實踐操作法
四、教學準備
收集生活中真實的失物啟示案例,制作成 PPT。
空白紙張、水彩筆,以及一些常見的失物道具,如鑰匙、手套等。
五、教學過程
導入部分
教師講述一個 “小兔子丟失胡蘿卜鑰匙鏈,通過失物啟示找回” 的故事,引發幼兒對失物啟示的興趣,提問:“小兔子是怎么找回鑰匙鏈的?失物啟示有什么作用?”
基本部分
分析失物啟示:展示 PPT 中的'失物啟示案例,引導幼兒觀察、分析其內容和格式。教師提問:“這些失物啟示都寫了什么?哪部分最重要?為什么?” 幫助幼兒理解失物啟示的寫作要點。
描述失物特征:教師拿出鑰匙、手套等道具,讓幼兒仔細觀察,然后用語言描述它們的特征。教師引導幼兒從顏色、形狀、大小、材質等方面進行描述,并及時給予肯定和指導。
創作實踐:為幼兒發放紙張和水彩筆,讓他們假設自己丟失了一件心愛的物品,創作一份失物啟示。教師鼓勵幼兒發揮想象力,在失物啟示中表達自己的心情和對找回失物的期待。
結束部分
舉辦 “失物啟示展覽會”,將幼兒創作的作品張貼在教室的展示墻上,讓幼兒互相欣賞、交流。教師對幼兒的作品進行點評,肯定優點,提出改進建議。
六、教學延伸
在幼兒園的公告欄上,設立 “失物招領專欄”,鼓勵幼兒將撿到的物品制作成失物啟示張貼在此,培養幼兒的社會公德心。
七、教學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以故事為切入點,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通過分析案例、描述失物和創作實踐等環節,幼兒對失物啟示的認識更加深入,語言表達和創作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然而,在教學過程中,發現部分幼兒在表達情感時較為生硬,缺乏真情實感。在今后的教學中,可引導幼兒回憶自己丟失物品時的真實感受,將這種情感融入到創作中,使作品更具感染力。此外,在展示交流環節,時間把控不夠精準,導致部分幼兒沒有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后續的教學中,應合理安排時間,確保每個幼兒都能得到充分的鍛煉。
【大班語言教案及教學反思《失物啟示》】相關文章:
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征友啟示》08-14
《失物招領》教學反思08-26
《失物招領》教學反思06-10
失物招領的教學反思09-07
大班語言的教學反思08-08
大班語言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葉子》09-28
家大班語言教案及教學反思04-24
大班語言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春天》09-10
大班語言教案及教學反思《秋天》10-21
大班語言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鳥窩》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