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級下冊《一次有趣的觀察》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shù)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tǒng)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級下冊《一次有趣的觀察》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
2、學習在默讀課文的過程中,理清課文的思路。
3、學習觀察的'方法,能夠?qū)ψ约焊信d趣的事物有探究的熱情,肯動腦筋想辦法。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圖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經(jīng)驗導入,整體感知。
讓學生談一談自己到自然中觀察的發(fā)現(xiàn)(指名交流,相機指導學生觀察要有一定的順序,觀察有一定的目的,觀察要細心,耐心)。
同學們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篇有趣的文章,(師生共同板書:一次有趣的觀察。)這篇文章有趣在哪里?請同學們讀課文,用心思考,小作者為了弄清一個問題先后觀察了幾次?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自由讀課文,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
2、學生交流已經(jīng)認識的字,通過查字典或請教同學學習學習自己不認識的字。
三、熟讀課文,解決問題。
1、學生自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
2、生生交流讀懂的問題和讀不懂的問題。
四、師生共同交流總結(jié)。
1、我聽到了什么問題?
2、我是怎么做的?
3、我看到了一些什么?
4、我觀察到的結(jié)果是什么?
5、結(jié)論:生活中要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就會有許多新發(fā)展。
五、生活中,你都遇到了哪些問題,你是怎樣解決的?
六、課后實踐,進行觀察,并寫出觀察日記。
同學們在課下可養(yǎng)花種草,并進行觀察,培養(yǎng)興趣。
板書設計:
18一次有趣的實驗
觀察一:發(fā)現(xiàn)小芽長出來。
觀察二:故意讓豆蔓兒向左繞,結(jié)果豆蔓仍然向右繞。
觀察三:連續(xù)觀察,詳細觀察四個小時,終于相信扁豆蔓兒是向右繞著爬的。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一次有趣的觀察》教學設計】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