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個案觀察記錄常用(15篇)
中班個案觀察記錄1
中八班小朋友中也有那些比較令人記憶深刻的人物,比如杰小朋友就是一位讓人時時要注意到他,讓接觸后不能忘記的一位。他長得圓頭圓腦的,胖乎乎的身材,一看就是個大塊頭。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比較調皮,果不出所料,在后來的生活中,他的確是一位調皮搗蛋得不行的小朋友。一天中帶班老師總是會好幾次叫到他的名字。不只是因為他上課的時候總是坐不住,不是去弄別人,就是自己坐不牢東倒西歪,有時更甚至把他的一只肥肥的腳連鞋子一起翹到桌子上,你說能不讓老師著急嗎?
說到他的調皮的事,那可是信手拈來,歷歷可數啊。有一次,老師把小朋友們第一次的繪畫作品發給他們,等我一轉身,發現他的'地上一大堆碎紙屑,可是桌上的作品已經不翼而飛了,不想也知道,一定是作品成了犧牲品了。你說你著急不著急,這可是小朋友在開發區幼兒園的第一張作品呢,如果說他畫的時候沒有費心思,老師在指導的時候可是很用心的呢。在我們認為值得珍藏的作品,在他看來,不知道是一件什么東西,為什么他就那么不珍惜呢?我實在是想不明白。后來,我讓他把碎紙屑帶回家,目的是讓他的父母教育一下,不知道他們是怎么做的,因為他們也沒有再來告訴我。
還有一次,他從臺上走下來,走過桌子旁邊的時候不知怎么就摔了一跤,我看著他自己摔跤的,但是沒想到的是,很快起來后,他做了一個讓我猜想不到的動作,他提起腿就去踢了一下旁邊的一位小朋友。真是讓我大跌眼鏡!當然免不了被我批評一頓。
像這樣的“杰作”還有很多呢,我也不一一累述了。但是你要是想發現他的長處,也是可以找到的,而且還不是一般的長處呢?比如他很喜歡做事情,我們就派了他一個任務,就是每次做操的時候,請他把小朋友們的皮球推出來,做完操之后,再推回去。這件事情,對他而言,好像是得到了重用一樣,他可是完成得一絲不茍呢。每次可用心了,而且每天都記得很牢,只要我們一整隊,他馬上就會想到要去推皮球車,每次做完都會把皮球整理好,推回來放到指定的樓梯下,才放心地回教室。每天這樣,一天都沒偷懶過,也一天都沒松懈過。看他干事情的勁頭有多大,就可見一斑。
看來,每個孩子都是有可用之處的,我們要善于發現他們,要重用他們,一定能夠發揮他們的長處的,揚長避短也是一門技巧那!
中班個案觀察記錄2
觀察時間:20xx年x月x
觀察對象:xxx
觀察實錄一:
劉洵可小朋友是個性格內向的孩子,無論什么活動都不進取、不主動,有時甚至站在一邊,不敢靠近。無論提出什么問題,氣氛多活躍,她一向扮演的是觀眾主角。在一次活動課上,我示意讓她起來回答,可喊她名字三次,她都無動于衷。還有與人交流時從來不說普通話,記得一次放學時,她媽媽來接她,她用土話和我說:教師,再見,我故意和她說:可可,你說什么?我沒聽見啊!并親切的懇求她,再和教師說一遍好嗎?當時可可難為情的看了看我,什么都沒說,就跑開了。
觀察實錄二:
每當吃點、吃飯,孩子們先洗手,已成為必然的習慣。有一次上午吃糕點時,孩子們一組一組輪流到洗手間洗手,可劉洵可說:教師,我手不臟,不用洗的,不信你看,說著伸出了手。應對這么簡單的問題,我沒有說話,其她孩子開口了:細菌是看不到的,吃到肚子里會生病的,吃點以前必須要洗手的。然后不好意思的跟隨孩子們去了洗手間。
實施措施與效果:
針對性格有些內向,不愿參與活動,活動不進取、不主動,從不說普通話的可可,在日常生活,我經常和她談話,主動和她聊天,活動經常用鼓勵的眼神、肢體動作提醒她,并且讓可可和性格外向的孩子搭配組合,為她的交往創造一個互補的環境,給她充足的空間表現、展示自我,并對她的點滴提高進行表揚和鼓勵,使她對自我的交往充滿自信,從而萌發表現的欲望。經過努力,可可參加活動的積極性提高了,活動時經常聽到她大膽的'發言,有時還會主動的與教師交流,平時也經常看到她和同伴一起玩耍,一起說笑的身影,并且在我們大家的鼓勵與熏陶下,她的普通話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性格也變得開朗多了。
中班個案觀察記錄3
觀察背景:
小宇是我班一個年紀較小的外地新生,經過一個月的幼兒園生活發現其適應能力還是相對較強的,但是做每件事情之前總喜歡來詢問老師下一步該干什么,缺乏一定自主能力。
觀察目的:
是否熟悉幼兒園生活的每個步驟,并能自主完成每個步驟?
觀察策略:
記錄師生間的對話,針對小宇愛詢問的個性特點,采取應答式,在一定情況下也可采取“反問”。
觀察記錄:
小宇:(來到幼兒園,看到老師)“老師,現在我們去干嗎呀?”
師:“現在是晨間游戲時間,你可以和小朋友去游戲,一起去玩。”
小宇:“那玩好游戲又去干嗎呢?”
師:“玩好游戲我們就要去做操了,要去鍛煉身體呀,還要吃點心。”
小宇聽完我說的話后,走向了位子,和小朋友一起去玩游戲了。
(中午吃飯、睡覺時間)
小宇:“老師,我們現在要去干什么?”
師:“我們現在要去洗手吃飯啊。”
小宇:“那吃好飯我們在去干什么啊?”
師:“吃好飯我們散會步,就要去小便睡覺了。”
小宇:“那小好便又要去干嗎呢?”
師:“小宇寶貝,那你來告訴老師我們接下來要干嗎呀?”
小宇:“是不是應該去午睡房睡覺了啊,對了,我們還應該把衣服、鞋子脫掉,對嗎?”
師:“是的,真棒!小宇寶寶真聰明!”
分析與反思:
小宇寶寶是我班年齡較小的一個男孩。沒有自信、做事不肯定是小年齡幼兒的一種表現形式。我根據托班幼兒年齡特點小的性質,分析了小宇的一系列反映。小宇常常會用詢問的口氣來征求教師的意見,最主要的目的是因為他想在老師的嘴中得到老師的肯定,從而來證實自己所想的`是否正確。其實經過一個月在園的生活,他已經了解在幼兒園生活的每一個步驟,但是往往是因為他對事情的不肯定,所以對老師產生了一種感情的寄托,他希望通過老師的鼓勵、肯定等積極的態度來增加對自己的不自信,從而來滿足自己的一系列疑問。面對這類幼兒,我們應該采取“反問”的形式來激勵幼兒,對幼兒可以多提一些“你認為呢?”“你想的是怎樣的?”等問題來鍛煉這類幼兒。可以讓這些疑問從他們自己的嘴巴里說出來,讓他覺得自己說的也是對的,來逐步鍛煉幼兒的表現力、語言的組織里,更加能鍛煉幼兒的自信心。
中班個案觀察記錄4
觀察地點:中一班
觀察對象:琪琪
觀察目的:觀察幼兒生活行為方面,改善幼兒健康的生活態度
兒童表現及行為:
最近在不經意中發現琪琪小朋友常有不健康的生活行為:經常搶占別人的東西,活動中總是喜歡自由走動或與同伴交談.交談資料以“奧特曼”為主要資料,如果談得興趣盎然時,拳腳相交.但平時他喜歡幫忙老師做事——分碗筷,擺椅子,搬桌子等,但是總是一馬當先,和同伴爭執.
分析: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喜歡做事是他的本質,他喜歡做事,他并不明白做某件事的行為是對還是錯的.,總是期望得到同伴和老師們對他的這種行為作出評價和認同、贊賞.同時期望在一些行為上得到老師和同伴的注意和信任.
措施:
糾正不健康的生活行為:在我與他交談后,讓他明白一些他人物品與自我物品區別的道理.我向家長反饋了他的狀況,請家長在家中多留意幼兒的行為,推薦家長說理育兒.在活動中,我把他調到前面,可隨時注意到他的行為,繼續觀察他的表現,在必要時可立刻制止他,適宜時表揚他.活動后,我經常與他聊天,說說家里,說說幼兒園的好朋友,引導他多看一些有益的電視,談談智慧樹等少兒電視里的資料.
中班個案觀察記錄5
情景描述:
今天是數學課,當我出示一個由三角形組成的樹時,大多數小朋友都興致勃勃地數了起來,有的說9個三角形,有的說10個三角形,于是我和小朋友一起點數驗證,小C也跟著我的點數在數數:1、2、3,最后當數到10個三角形時,小朋友們一起大聲地告訴我,一共有10個三角形。小C也興奮地一起喊:10個三角形!我請他站起來再大聲地說一遍,雖然他的口齒不是特別清楚,但在我的要求下重復了3次之后說話逐漸地清楚了。我及時地表揚了他,他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分析與措施:
之前的小C在活動的時候經常是神游天外,他不知道上課的時候應該做些什么,上課的時候小朋友要怎么樣。有時還坐不住,轉來轉去,去碰碰邊上的小朋友,影響其他小朋友的學習;有時坐著坐著就趴到了地上;有時雖然人是坐在小椅子上,但思想一直是不集中的,呆呆地不知道在想什么,更別說跟著你一起說或者回答問題了。
但即使這樣,我們也沒有放棄對他的提醒和教育,總是想方設法地引導他。首先我們把他的座位放在第一個,這樣我們看得更清楚了,他也能清楚地看到我們,當他不集中時,我們可以及時地提醒他。接下來,在活動的時候,我有意識地讓他重復其他小朋友的回答,或者把我的話再說一遍。之后再把一些簡單的問題讓他來回答,對他的回答和表現及時地肯定和表揚,發給他小貼紙。針對他口齒不清的問題,我們在平時也讓他多重復我們說的話,及時地糾正他的發音。慢慢地,孩子上課比以前認真了,也愿意跟著我們一起說了。發生矛盾或者有事情的時候懂得告訴我們,尋求我們的幫助。
雖然小C在自己操作練習的時候還是不太會,在上課的時候還不會舉手發言,但他已逐漸有了上課的意識,知道要跟著別人一起說,一起學,知道有事情要告訴老師,表達自己的想法,說話也越來越清楚了。我想孩子的進步還需要我們不斷地鼓勵和引導,只要我們有一顆真誠的愛心和耐心,相信孩子還會有更大的進步。
中班個案觀察記錄6
一、問題的發生:
剛到一個新班級,我花了很多時間熟悉班上的孩子、和他們交流。一個星期以后,我發現一個叫傅振揚的小朋友來幼兒園總是緊繃著臉,不肯和我打招呼,也不愿和我交流,也很少與班上的小朋友交談。經過了解,我知道振揚是這期剛插進來的新生,不知是對這班孩子還不熟悉,還是性格如此或是別的什么?針對這種情況,我對振揚實行了重點觀察:
觀察1:區域活動,小朋友都在活動區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可振揚卻一個人靜靜的坐在椅子上,也沒有主動的與小朋友玩。
觀察2:戶外活動時,小朋友都在拍球,振揚的手腳協調水平很差,拍了兩三下球就滾到一邊去了,我走過去試圖協助他,振揚顯得很害羞但并沒有排斥我,僅僅不肯用語言與我交流。
觀察3:吃午飯時,振揚吃完一碗飯,拿著空碗站在我面前,臉漲的通紅,我問他是不是要添飯,他僅僅點點頭但沒有開口。
觀察4:保育員池老師請小朋友幫忙疊毛巾,大家爭著舉手,池老師就近叫了振揚幫忙,可他看了看,走開了。
通過觀察振揚在幼兒園的表現,我初步斷定振揚有一定的自閉心理,可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二、問題的癥結:
通過家訪,我們幾位老師了解到振揚的父親也是一名教師,母親開著一家文具店,工作很忙。小時候,振揚是在農村的外婆家長大的,外婆在生活上對振揚照顧的很周到,但平時卻很少與振揚實行語言交流,在家里振揚僅僅一個人玩玩具,很少有同年齡的玩伴。時間久了,振揚變的很膽小,性格也很孤僻,語言表達有一定的障礙,所以與同齡的孩子產生了一種排斥心理,如今,振揚已經5歲了,振揚的父母把他送到幼兒園,希望他能與小朋友交往,改變膽小自卑的性格。
三、解決問題的嘗試
找出振揚形成這種自閉心理的原因,我便想了一些對策,對振揚實行教育:
①縮短和振揚的距離,讓振揚開心起來。
我首先給振揚更多的'關心,想辦法接近他,在自選活動時,看見他獨自玩玩具,我便邀請他和小朋友一起玩,逐漸的讓他學會和小朋友交往,慢慢的他能主動的參加游戲了,當小朋友開懷大笑時,他也能羞羞答答的笑了。
②創造條件讓振揚開口說笑
針對振揚小時候說話很少,到幼兒園又顯得很自卑、膽怯,我便通過講故事,看電視等活動,讓他將看過的節目與老師,小朋友交流,當他能主動的表達自己的見解時,我便發動小朋友鼓勵他,讓他從中體驗到一種快樂的情緒,給他形成一種心理:小朋友很喜歡聽我說。
③增強振揚的自信心,讓他感到我行
每天早上來到幼兒園,我會主動向他問好,他也高興的問我好,我請他當小助手,為小朋友服務,這樣一來,振揚說話的機會多了,在為小朋友服務中,也拉近了和小朋友之間的距離,使他從中體會到了自己能為他人服務的成功感。
④與家長實行溝通,協助家長共同教育振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在家訪時,我們建議父母多抽出時間來與孩子交流,多問一些孩子在幼兒園的事情,讓孩子知道父母很關心自己在幼兒園的生活,來園接他時多陪他在小樂園里玩一玩,增進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交流,培養孩子的口語表達水平,使振揚能夠逐漸愛講話,愛與成人交流,表達自己的見解。
四、結果:
一個多月以來,在我們老師和家長的共同關懷協助下,逐漸喚起了振揚的被愛意識,振揚逐漸性格樂觀起來,口語表達水平有所增強。早上來園時,總能在班級門口就聽到他響亮的一聲:“老師早上好!”;各種游戲活動時也總能看見他和小朋友開懷的笑;上課,他開始嘗試著舉手回答了;繪畫課,他也試著將自己的作品自豪地遞給我欣賞了……
幼兒園中班個案觀察記錄樣例二
觀察目的:觀察幼兒在玩打電話游戲時語言的表達水平,以及幼兒的想象力。
兒童行為表現與分析:20xx年12月23號,老師展開了一次名為《打電話》的游戲,首先是老師負責打電話給幼兒引導幼兒回答老師所提出的問題,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都能夠做出很簡單的回答。后來我就試著讓幼兒倆倆自己玩游戲,發現絕大部分幼兒都只會說一些老師說過的話,沒有加入自己的想法,也沒有達到游戲的目的。
反思:幼兒之所以沒有創新的對話跟幼兒平時的訓練是相關系的,所以教師應該在發現問題后要多展開有利于幼兒語言表達水平的活動。
幼兒園中班個案觀察記錄樣例三
中班個案觀察記錄7
觀察對象:藝藝
幼兒性別:男
觀察時間:20xx.2.9
觀察實錄:這天我班的教學資料是印點子。要求幼兒掌握數與物對應的概念。當我出示第一張數字卡片時藝藝就站起來叫到;我明白,我明白我用語言及時提醒他,說話要舉手。當我出示第二張卡片時他有叫到;老師,我明白。我又提醒了他。之后,我又問了個問題,藝藝依然叫到;老師,我明白,我明白。
比較愛動,老是坐不住平時老師和他講的道理他都懂,也明白自我做的不對,但就是控制不住自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這可能和幼兒的.年齡特征有關系吧。
措施:
1,首先要讓幼兒了解到自我行為的缺乏,再從語言與行動上糾正幼兒。
2,幼兒較小,行為易反復,因此要從日常生活中教育。
3,及時與家長溝通,爭取家長的配合。
中班個案觀察記錄8
觀察目的:如何有效地對內向幼兒進行鼓勵、欣賞教育。
背景記錄
聰聰是個平時不愛說話、不惹事的小男孩,自理能力較差,剪刀、畫畫等更是他的弱項,他總喜歡呆在老師不注意的地方,他也不太喜歡和大家交流,有時會自言自語。晨間鍛煉、做操時,總會發現他的一些動作不太協調,即使教師進行了個別指導,他的進步也不大。一次,在早晨科學區活動時,發現他一個人很快就把數物配對的練習正確完成了,讓我感到很意外。接下來的日子里,我繼續觀察,發現他對于數學掌握的.比較好,基本都能獨立完成練習。
分析與評價
該幼兒從不愛積極表現自己,只是安靜的管好自己,遵守常規。對于教師提出的建議,他也只是安靜的接受,不置可否,所以教師往往會忽視這個慢半拍的孩子。但是意外的發現,使我一下子醒悟了,這個孩子也有聰明的一面,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是值得鼓勵和肯定的。
措施及效果
我及時把他的練習展現給大家看,并當眾表揚了他,獎勵了五角星,他的臉蛋洋溢著無比的自豪和快樂。在以后的科數活動中,即使他不舉手,我也會請他單獨回答問題,果然他的表現得到了大家的肯定,這些肯定無形中增強了他的自信心。而我也會利用單獨交流的機會鼓勵他在其它方面加強練習,并通過家校聯系告知家長孩子的進步,以及提出努力的方向,他的家人也很配合,在家培養孩子對畫畫、剪紙的興趣。現在,他在其他活動中都會積極地動腦發言,而我也發現他還是個視野較開闊的孩子。他還會主動告訴我,在家里一直有進行畫畫、手工活動等。在班級里,他的身影逐漸活躍起來,周邊交流的朋友也逐漸多起來了,我們共同期待著他的健康成長。
中班個案觀察記錄9
觀察背景:小穎是本班一名本地新生,在園的這一個時常哭鬧,不哭鬧時卻又是個很調皮的女孩子,教學活動從來沒有一次能好好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的,總要挪著自己的凳子離位置遠遠的坐著,要么就是跟旁邊的小朋友講話。
觀察目的:在沒有老師的注視下,小穎能否自覺遵守游戲規則?
觀察策略:以旁觀式觀察小穎的舉動。
觀察記錄:
今天早上晨間活動,孩子們在教師的關注下開心游戲著,小穎在我的注視下明顯乖巧了許多,沒有做出搗亂的行為。于是,我便有意地走到另外一邊,指導其他孩子游戲。可剛過了一會,有幾個小朋友叫了起來:“老師,小飛哭了。”我走到他的身邊問怎么了,他哭著說:“小穎搶我的玩具,還打我的臉!”只見小穎嘟著嘴巴站在一邊,叫著:“他先搶的我玩具的!”我把小穎手上正在玩的玩具拿了過來,問小朋友“你們看見是誰先搶的玩具嗎?”小朋友都回答說是小穎搶小飛的玩具!小穎一聽就低下了頭,我問她:“為什么老是要搶人家的玩具?如果你想玩的話,可以問小朋友借來玩的',搶別人的東西還打人,是非常不對的,老師和小朋友都非常不喜歡這種行為的,以后不能再這樣了。!”她聽了點點頭,并跟小飛道歉,可是過了幾分鐘她又去搶別的小朋友的玩具了。
情景分析:
小穎是本班一名本地新生,經過一個月的觀察發現其的自控能力非常差!她想要什么東西一定要得到,如果別人不給就會搶,搶不過就動手打人。這就是很典型的自私以自我為中心的獨生小孩子!從平時和家長的交談中我們可以看到,她的家人對她是非常的千依百順,想要什么就給什么,不給就會大哭,一哭家長就會妥協,所以養成了她這種自私的性格。在日后,我們將及時與家長溝通交流,幫助 小穎改掉嬌慣、蠻橫的性格。
中班個案觀察記錄10
案例:早晨幼兒陸陸續續的開始來園了,來得早的寶寶已經開始玩角色游戲了,有的寶寶在抱娃娃,有的寶寶在扮演醫生,心晨寶寶蹦蹦跳跳的走進了活動室,她最喜歡娃娃家了,直蹦娃娃家,一眼就看中了徐尖寶寶手中的娃娃,就把娃娃搶了過來。徐尖眼看著娃娃被心晨搶走了,急的哭了起來。我走過去問心晨:娃娃剛才是誰在玩的呀?她說:娃娃是我的。尖兒急著說:是我在玩的,心晨來搶了。心晨肯定是覺得徐尖抱娃娃太累了,所以想幫幫忙是吧?聽我這么一說,心晨就說:是的,我來抱一會,等會再給你抱。;這么一說,尖兒也不再爭著要抱娃娃了。兩個人一個抱娃娃,一個忙著做飯了。
分析與措施:
心晨寶寶對自己的`東西或者是自己喜歡的東西占有欲比較強,小班孩子又缺乏和別人交往的意識,自己想要的東西就去搶過來,所以這也是多數幼兒的現象,也是導致幼兒發生爭執的主要原因。針對這一情況我也多次和家長溝通,希望在家的時候也能正確的引導寶寶和伙伴玩耍時能一起分享玩具,讓心晨寶寶體驗到和同伴一起游戲的快樂。
中班個案觀察記錄11
一、個案情況介紹
鄔xx,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小男孩,有很強的記憶力,學知識很快。他從小跟姥姥在一起生活,老人對孩子照顧地無微不至,從不放手讓孩子自己去玩,對孩子百依百順,老人沒有文化。孩子父母雖然都是機關工作人員,但對孩子的教育卻顧及甚少,對孩子缺乏必要的指導,多方面的因素導致了孩子在心理方面存有明顯的障礙。
二、觀察時間:20xx年3月2日——3月31日。
三、存在的問題。
1、心理脆弱。
在幼兒園,小朋友不小心碰了他,就放聲大哭;小朋友跟他開玩笑,說姥姥不來接他,他也哭。
2、自理能力差。
老師讓小朋友學著疊被子,他不會疊,也哭;讓他學著做值日,他說不會,讓他跟小朋友學,他也哭。
3、不會和小朋友交往。
在幼兒園,和小朋友交往很少,不愛跟大家說話,自己坐一邊,不肯參加班里的活動;大家玩玩具,他想玩,卻不敢跟大家在一起。
四、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
1、遺傳因素。
據的鄔xx姥姥講,鄔xx的媽媽小時侯也是這樣膽小,很怕羞,長大后就改掉了原來的毛病。
2、后天的教育環境。
老人對孩子照顧太多,生活技能方面缺乏必要的'鍛煉,導致他自理能力差;再加上周圍同齡小伙伴少,很少和孩子在一起,使他不知道如何跟大家相處,遇到事情總想著讓姥姥幫忙,姥姥不在身邊,他便不知道如何是好,只能用哭來發泄心中的不愉快。
五、采取的措施。
1、做好家長工作,請家長在家多給孩子鍛煉的機會,給他自由支配的時間,讓他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鍛煉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讓孩子多和同齡人在一起,學習必要的交往技能。
2、為孩子營造寬松和諧的生活氛圍,給予必要的心理支持。
由于鄔xx心理比較脆弱,我在班中提議小朋友們不要嚇唬他,應該多幫助他。孩子們都非常有愛心,經老師一提醒,和鄔xx開玩笑的少了,和他爭玩具的幾乎沒有了。
3、發揚其長處,樹立其自信。
根據鄔xx記憶力非常好的條件,平時在組織教育活動時,我們經常給他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讓他復述故事,請他朗誦兒歌,慢慢地他主動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提高了。
4、教師給予個別指導。
由于鄔xx生活技能比較差,在平時老師經常給予個別指導:教他如何疊被子,如何做值日,如何整理自己的物品。
六、教育效果。
兩個月以后,鄔xx有了明顯的進步。
1、他已不需要別人的幫助,能自己疊被子,能心情愉快的做值日,自理能力有了較明顯的提高。
2、他開始和小朋友交往,并學會了一定的交往技能。偶爾與小朋友發生爭執,他也學會了克制,不再掉眼淚,初步學會了與人合作。
3、能比較主動的參與到班級的各項活動中來,做事不再縮手縮腳,自信心有了明顯提高。
看到孩子進步這么大,鄔xx的奶奶無比感激,我們也倍感欣慰,沒有什么比孩子的進步更值得我們驕傲的了。從中我更堅信了這一點:沒有教不好的孩子,沒有不會教的老師。只要你用心了,所有的問題都將會迎刃而解。
中班個案觀察記錄12
觀察對象:穎穎
觀察時間:20xx.9.3
觀察目的:提高幼兒的語言潛力
觀察地點:教室
分析:
穎穎是今年的新生,是我們班很文靜的女孩子。有許多她這個年齡不該有的特點。她性格孤僻、害怕、愛哭,很少與人交談、交往,我發現她總是一個人蜷縮在座位上,怯生生地看著周圍的一切。對于教師的主動接近,她總是顯得恐慌、緊張。從自我觀察、家長反響及側面了解,我認為她怯懦、畏縮性格構成的原因有以下幾種可能:
首先是心理承受潛力弱。因為看到同伴被老師批評產生了心理壓力,害怕自我也受罰,所以時時處處留意。
另外,被家長過度嬌慣、保護著她,日子長了,這種怯懦、畏縮的性格也就自然構成了。
采取措施:
在游戲開始,全班幼兒都會主動地參加游戲,而且還有了自我的主見,但主角意識不夠強,有的幼兒只會擺弄玩具,不明確自我所扮演的主角,與的.有幼兒能按主角要求行動,但表演一般。還有一些幼兒不遵守游戲規則。
在知識準備方面我們做得還不夠,繼續請家長配合我們的工作,帶幼兒去理發店參觀。老師帶給有關的資料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在區域活動中,帶給玩具分組開展活動。增強幼兒對主角的理解。
中班個案觀察記錄13
觀察時間:xxxx年xx月xx日
觀察地點:xxxxxx
觀察幼兒:xxxxxx
觀察目的:觀察幼兒的用餐狀況,培養幼兒愛吃蔬菜、不挑食的良好習慣。
活動實錄:
中飯時間到了,孩子們自然地吃起來,一個個就像小惡狼,吃得香噴噴,我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可是有些小朋友卻不愛吃蔬菜,只是喝湯吃葷菜,于是我們二位教師發動我們渾身的解數,不停地講解吃蔬菜的好處,并且不斷地鼓勵他們,效果還不錯,大部分都吃光了。僅有嘉和一個人就是不吃蔬菜,而葷菜是吃個不停,米飯喝個精光,怎樣哄也不管用。
案例分析:
此刻的孩子生活條件優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吃飯不定時定量,而家長們在孩子吃方面片面追求高營養,教育方法簡單粗暴,久而久之使孩子構成了不良的飲食習慣。中班幼兒理解力還較差、膽子小,就像嘉和小朋友。所以,如果一味的說教,易導致幼兒失去學習的興趣,有些幼兒還會故意違背。所以,我采取了故事、游戲與說教結合的形式,使幼兒初步了解進餐的重要性和一些簡單的`進餐方法及挑食的壞處。為了讓幼兒在進餐時更自覺,我讓他們互相競爭、互相學習,激發和提高用心性,能天天愉快地吃完自我的一份飯菜。
措施:
1、鼓勵孩子做餐前服務
孩子天生就對餐前的準備工作感興趣,我們能夠利用他們好奇、好動的天性,讓他們幫忙擺桌椅、端菜、分碗勺,甚至在家做菜時讓他們幫忙拿佐料等,應對自我參與勞動所得的成果,孩子自然會很開胃。
2、避免進食前的劇烈運動
3、制造進餐時的和諧氛圍
不管是什么原因,切忌在孩子進餐時恐嚇、責罵或以其他方式懲罰孩子,因為恐懼、擔憂、憤怒等負面情緒會直接影響孩子的食欲。我們應善于營造就餐時的歡樂氣氛,使孩子情緒愉快,樂于進食。
4、給孩子用心的暗示
吃飯時,我們要表現出對食物極大的興趣,能夠邊吃邊贊:“真好吃!”“我們都喜歡吃。”孩子得到用心的暗示后會主動地模仿。
5、為孩子樹立效仿的榜樣
孩子最喜歡得到別人的稱贊,能夠在挑食的孩子面前,大大稱贊不挑食的孩子,從而使孩子因羨慕而用心地效仿。
中班個案觀察記錄14
觀察記錄:
學會禮貌待人
觀察時間:
20xx年1月
觀察對象:
xx
觀察目的:
學會禮貌待人
本學期,幼兒升入中班后,比原先活躍了許多,再加上活動空間大了,孩子們在班里經常跑來跑去,或者學奧特曼互相打著玩。
xY就是這些孩子中比較典型的一個,他喜歡和老師在一起,但是他經常會與周圍小朋友發生矛盾,也常常有小朋友跑來向老師告狀,說xY打了他等等之類的話。
在我觀察了xY之后發現,其實并不是xY愛打人,而是他處理問題的方法不恰當。例如:早上活動區時xY在建筑去玩搭積木,他搭了一個個性漂亮的游樂場,而這時洋洋正巧坐在xY搭的`建筑物旁穿鞋,不留意擋住了xY的搭建,于是xY就推了洋洋一把,結果手重了,洋洋哭著向我告狀說xY打他了。我將這一切都看在眼里,于是我走過去把xY叫了下來,對他說:“xY,你為什么打他啊?”xY說:“我沒打他,他碰到我的樓房了。”我又問他:“你是不是想讓他讓開一些啊?”xY點點頭,我又告訴他:“你想想,如果你不用手推洋洋,還能怎樣告訴他啊?”xY想了想,對我說:“請你讓一下行嗎?”我笑了,摸著xY的頭說:“對啊!你要是這么對洋洋說,他不就不會給你告狀了嗎?”xY點點頭,對我說:“老師,我改了。”
反思:
中班幼兒的行為問題增多,更多的是源于中班幼兒社會交往潛力的缺乏。作為老師,要不斷觀察幼兒的社會交往狀況,并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使幼兒的社會交往技能不斷改善,從而減少行為沖突問題發生,保證幼兒順利進入“社會化”。
中班個案觀察記錄15
觀察記錄
觀察對象:xxx
性別:男
觀察時間:20xx年xx月xx日
觀察地點:本班教室
觀察目的:觀察陳志嘉在交往方面是否有提高。
觀察記錄:
今日,我一走進教室,陳志嘉就向我沖了過來。曹教師,你怎樣此刻才來呀?我都想你了,你想我了嗎?我忍不住笑了。教師今日上晚班,我也想你了。我說。陳志嘉覺得有點不好意思,用手捂住臉。
觀察分析:
陳志嘉是個活潑的男孩子,十分愿意表達自我的.想法,可是由于缺少必須的鍛煉,有時顯得有些害羞,畢竟他還是一個6歲的孩子。得到教師的肯定他十分高興,在交往方面,他又有了提高。
教育措施:
首先,我對陳志嘉表示了感激,雖然他有時表達得還不是很清楚。
可是我為他在交往上的提高而感到高興,我想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在他表述的過程,我沒有打斷他的話語,而是在他表述之后欣賞地鼓勵他,相信在以后的日子,他會更加的活潑可愛,語言表達本領會更強。
【中班個案觀察記錄】相關文章:
個案中班觀察記錄03-29
中班個案觀察記錄10-13
中班個案觀察記錄【精選】07-22
中班個案觀察記錄09-20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中班04-07
(精)中班個案觀察記錄12-29
(優)中班個案觀察記錄12-31
[精華]中班個案觀察記錄12-30
中班個案觀察記錄(必備)07-18
中班個案觀察記錄(優秀)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