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個案觀察記錄(精華15篇)
中班個案觀察記錄1
林子,男,五歲。由于父母整天忙于生意,林子平時少有人管,常常一個人獨自玩耍。在園里行為習慣很差,是全園有名的‘‘調皮大王”。因此,建議他在小班再讀一年。就這樣,這個“調皮大王”就留到了我班上。
入園實錄
記得他第一天剛進班那會兒就讓你有點招架不住。在短暫的來園十分鐘內,林子機靈得如泥鰍般穿梭于教室的各個角落,似乎對什么都不陌生,就像在家,里一樣無拘無束。看著他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我真是無可奈何。
也許是對這一特殊孩子特別關注的緣故,每天,林子的一舉一動都在我的.視線范圍內:做操時,他會以小便為由偷偷地溜回教室玩一會兒玩具;戶外活動時,他會趁你不注意爬到滑梯上轉一圈再下來;午睡時,他會像小烏龜一樣把脖子伸得老長老長;上課時,他會鉆到桌子底下和你“捉迷藏”……他的自由散漫、調皮搗亂已經到了無人能及的地步。可是,既然林子已經成了班上的一分子,總不能讓他一直自由下去吧,我該怎么辦呢?很慶幸,后來的自主性游戲活動讓我找到了幫助林子的辦法。
案例一:賣菜嘍
又到了自主游戲時問了,孩子們像往常一樣投入到游戲活動中。林子也不例外,選擇了他喜歡玩的“菜場”游戲,當起了“營業員”。游戲一開始,他就忙活起來,將各種蔬菜擺放出來,還細心地整理著籃子中的蔬菜。準備工作完畢后,他便開始叫賣:“快來買呀,我的蔬菜又多又新鮮,好好吃呀。”他響亮的叫賣聲吸引了好多“顧客”前來購買。
“你好!請問你要買什么?”林子主動地向顧客問好。
“我要買蘿卜。”
“哦,蘿卜很好吃的,吃了還不咳嗽呢。你要買幾個呀?”
“兩個。”
“好,馬上給你。”林子說完,麻利地拿過兩個蘿卜放到了“顧客”的小籃子中,還微笑著對“顧客”說:“歡迎你下次再來。”
分析與思考
別看林子平時吵吵鬧鬧,在游戲中卻完全變了一個人。他不僅語言表達能力強,而且善于與同伴交往。那熱情的招呼,那熟練的動作,讓站在一旁的我很是感動。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他總是與調皮搗亂聯系在一起呢?細細分析,這與他好動、自控能力差有關,而以前總是要求他安靜地做一些他不喜歡、不感興趣的事情,難怪他要搗亂呢。看來,只有找到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他才會充分地表現出出色的一面。我想,要讓林子盡快地融人到集體中,感受到自己是集體的一分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最佳辦法就是讓孩子在最感興趣的游戲活動中學會自我控制,學會正確地與同伴交往,讓孩子在“虛擬的小社會”里漸漸地成為一個真正的社會人。
中班個案觀察記錄2
觀察背景:
小宇是我班一個年紀較小的外地新生,經過一個月的幼兒園生活發現其適應能力還是相對較強的,但是做每件事情之前總喜歡來詢問老師下一步該干什么,缺乏一定自主能力。
觀察目的:
是否熟悉幼兒園生活的每個步驟,并能自主完成每個步驟?
觀察策略:
記錄師生間的對話,針對小宇愛詢問的個性特點,采取應答式,在一定情況下也可采取“反問”。
觀察記錄:
小宇:(來到幼兒園,看到老師)“老師,現在我們去干嗎呀?”
師:“現在是晨間游戲時間,你可以和小朋友去游戲,一起去玩。”
小宇:“那玩好游戲又去干嗎呢?”
師:“玩好游戲我們就要去做操了,要去鍛煉身體呀,還要吃點心。”
小宇聽完我說的話后,走向了位子,和小朋友一起去玩游戲了。
(中午吃飯、睡覺時間)
小宇:“老師,我們現在要去干什么?”
師:“我們現在要去洗手吃飯啊。”
小宇:“那吃好飯我們在去干什么啊?”
師:“吃好飯我們散會步,就要去小便睡覺了。”
小宇:“那小好便又要去干嗎呢?”
師:“小宇寶貝,那你來告訴老師我們接下來要干嗎呀?”
小宇:“是不是應該去午睡房睡覺了啊,對了,我們還應該把衣服、鞋子脫掉,對嗎?”
師:“是的,真棒!小宇寶寶真聰明!”
分析與反思:
小宇寶寶是我班年齡較小的一個男孩。沒有自信、做事不肯定是小年齡幼兒的一種表現形式。我根據托班幼兒年齡特點小的性質,分析了小宇的一系列反映。小宇常常會用詢問的口氣來征求教師的意見,最主要的'目的是因為他想在老師的嘴中得到老師的肯定,從而來證實自己所想的是否正確。其實經過一個月在園的生活,他已經了解在幼兒園生活的每一個步驟,但是往往是因為他對事情的不肯定,所以對老師產生了一種感情的寄托,他希望通過老師的鼓勵、肯定等積極的態度來增加對自己的不自信,從而來滿足自己的一系列疑問。面對這類幼兒,我們應該采取“反問”的形式來激勵幼兒,對幼兒可以多提一些“你認為呢?”“你想的是怎樣的?”等問題來鍛煉這類幼兒。可以讓這些疑問從他們自己的嘴巴里說出來,讓他覺得自己說的也是對的,來逐步鍛煉幼兒的表現力、語言的組織里,更加能鍛煉幼兒的自信心。
中班個案觀察記錄3
觀察目的:如何有效地對內向幼兒進行鼓勵、欣賞教育。
背景記錄
聰聰是個平時不愛說話、不惹事的小男孩,自理能力較差,剪刀、畫畫等更是他的弱項,他總喜歡呆在老師不注意的地方,他也不太喜歡和大家交流,有時會自言自語。晨間鍛煉、做操時,總會發現他的一些動作不太協調,即使教師進行了個別指導,他的進步也不大。一次,在早晨科學區活動時,發現他一個人很快就把數物配對的練習正確完成了,讓我感到很意外。接下來的日子里,我繼續觀察,發現他對于數學掌握的比較好,基本都能獨立完成練習。
分析與評價
該幼兒從不愛積極表現自己,只是安靜的管好自己,遵守常規。對于教師提出的建議,他也只是安靜的接受,不置可否,所以教師往往會忽視這個慢半拍的孩子。但是意外的發現,使我一下子醒悟了,這個孩子也有聰明的一面,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是值得鼓勵和肯定的。
措施及效果
我及時把他的練習展現給大家看,并當眾表揚了他,獎勵了五角星,他的臉蛋洋溢著無比的自豪和快樂。在以后的科數活動中,即使他不舉手,我也會請他單獨回答問題,果然他的表現得到了大家的肯定,這些肯定無形中增強了他的自信心。而我也會利用單獨交流的.機會鼓勵他在其它方面加強練習,并通過家校聯系告知家長孩子的進步,以及提出努力的方向,他的家人也很配合,在家培養孩子對畫畫、剪紙的興趣。現在,他在其他活動中都會積極地動腦發言,而我也發現他還是個視野較開闊的孩子。他還會主動告訴我,在家里一直有進行畫畫、手工活動等。在班級里,他的身影逐漸活躍起來,周邊交流的朋友也逐漸多起來了,我們共同期待著他的健康成長。
中班個案觀察記錄4
觀察對象:藝藝
幼兒性別:男
觀察時間:20xx.2.9
觀察實錄:這天我班的教學資料是印點子。要求幼兒掌握數與物對應的.概念。當我出示第一張數字卡片時藝藝就站起來叫到;我明白,我明白我用語言及時提醒他,說話要舉手。當我出示第二張卡片時他有叫到;老師,我明白。我又提醒了他。之后,我又問了個問題,藝藝依然叫到;老師,我明白,我明白。
比較愛動,老是坐不住平時老師和他講的道理他都懂,也明白自我做的不對,但就是控制不住自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這可能和幼兒的年齡特征有關系吧。
措施:
1,首先要讓幼兒了解到自我行為的缺乏,再從語言與行動上糾正幼兒。
2,幼兒較小,行為易反復,因此要從日常生活中教育。
3,及時與家長溝通,爭取家長的配合。
中班個案觀察記錄5
觀察時間:xxxx年xx月xx日
觀察地點:xxxxxx
觀察幼兒:xxxxxx
觀察目的:觀察幼兒的用餐狀況,培養幼兒愛吃蔬菜、不挑食的良好習慣。
活動實錄:
中飯時間到了,孩子們自然地吃起來,一個個就像小惡狼,吃得香噴噴,我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可是有些小朋友卻不愛吃蔬菜,只是喝湯吃葷菜,于是我們二位教師發動我們渾身的解數,不停地講解吃蔬菜的好處,并且不斷地鼓勵他們,效果還不錯,大部分都吃光了。僅有嘉和一個人就是不吃蔬菜,而葷菜是吃個不停,米飯喝個精光,怎樣哄也不管用。
案例分析:
此刻的孩子生活條件優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吃飯不定時定量,而家長們在孩子吃方面片面追求高營養,教育方法簡單粗暴,久而久之使孩子構成了不良的飲食習慣。中班幼兒理解力還較差、膽子小,就像嘉和小朋友。所以,如果一味的說教,易導致幼兒失去學習的興趣,有些幼兒還會故意違背。所以,我采取了故事、游戲與說教結合的形式,使幼兒初步了解進餐的'重要性和一些簡單的進餐方法及挑食的壞處。為了讓幼兒在進餐時更自覺,我讓他們互相競爭、互相學習,激發和提高用心性,能天天愉快地吃完自我的一份飯菜。
措施:
1、鼓勵孩子做餐前服務
孩子天生就對餐前的準備工作感興趣,我們能夠利用他們好奇、好動的天性,讓他們幫忙擺桌椅、端菜、分碗勺,甚至在家做菜時讓他們幫忙拿佐料等,應對自我參與勞動所得的成果,孩子自然會很開胃。
2、避免進食前的劇烈運動
3、制造進餐時的和諧氛圍
不管是什么原因,切忌在孩子進餐時恐嚇、責罵或以其他方式懲罰孩子,因為恐懼、擔憂、憤怒等負面情緒會直接影響孩子的食欲。我們應善于營造就餐時的歡樂氣氛,使孩子情緒愉快,樂于進食。
4、給孩子用心的暗示
吃飯時,我們要表現出對食物極大的興趣,能夠邊吃邊贊:“真好吃!”“我們都喜歡吃。”孩子得到用心的暗示后會主動地模仿。
5、為孩子樹立效仿的榜樣
孩子最喜歡得到別人的稱贊,能夠在挑食的孩子面前,大大稱贊不挑食的孩子,從而使孩子因羨慕而用心地效仿。
中班個案觀察記錄6
觀察記錄
觀察對象:xxx
性別:男
觀察時間:20xx年xx月xx日
觀察地點:本班教室
觀察目的:觀察陳志嘉在交往方面是否有提高。
觀察記錄:
今日,我一走進教室,陳志嘉就向我沖了過來。曹教師,你怎樣此刻才來呀?我都想你了,你想我了嗎?我忍不住笑了。教師今日上晚班,我也想你了。我說。陳志嘉覺得有點不好意思,用手捂住臉。
觀察分析:
陳志嘉是個活潑的男孩子,十分愿意表達自我的想法,可是由于缺少必須的鍛煉,有時顯得有些害羞,畢竟他還是一個6歲的孩子。得到教師的肯定他十分高興,在交往方面,他又有了提高。
教育措施:
首先,我對陳志嘉表示了感激,雖然他有時表達得還不是很清楚。
可是我為他在交往上的提高而感到高興,我想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在他表述的過程,我沒有打斷他的'話語,而是在他表述之后欣賞地鼓勵他,相信在以后的日子,他會更加的活潑可愛,語言表達本領會更強。
中班個案觀察記錄7
場景一:
在區域活動美術區展開的線描畫“百花園”活動中。我先給小朋友展示了四幅不同形狀不同姿態的“花朵”線描畫范畫激發幼兒繪畫興趣,然后讓小朋友說說范畫中裝飾花朵時所用到的點、線、面以及花朵的繪畫方法。在讓小朋友說說還能夠用哪些點、線、面裝飾花朵時,我發現一向保持沉默的晨晨小朋友也舉起了小手。于是,我抓住機遇請他來回答。雖然他的回答與前一位小朋友類似,但是我還是即時表揚了他。在繪畫時,他好像還是沉浸在剛才的喜悅中,用了很多他剛才說到的線條裝飾起了花朵。我即時引導,在我的引導下他用小點裝飾了花蕊,用螺旋線、相連弧線、鋸齒線、圓形等裝飾了花瓣,用粗細不同的直線裝飾了葉子。
場景二:
在美術活動線描畫“美麗的毛衣”活動中,我先引導幼兒在已有的經驗上進一步理解凹凸線和十字點然后指導他們大膽使用點、線、面有規律并對稱地裝飾毛衣。在繪畫活動中我發現晨晨能使用以前學過的鋸齒線、波浪線、螺旋線還有本次活動中學到的`十字點實行裝飾毛衣,僅僅線條分割的時候沒有掌握好距離,疏密方面略顯欠缺。于是,我走過去即時表揚了他,并告訴他畫線的時候要看好邊上一條線條,兩根線條之間的距離要掌握好,他笑著點點頭。但當我問他知道自己所用的線條名稱時,他搖搖頭。
分析與措施分析:
算算時間,重點注重晨晨已經第四個月了,除了偶爾還要手把手的指導他繪畫,現在他已經能通過老師的語言提示獨立使用一些簡單的線條、點、面自主裝飾了,進步還是非常大的,但是他還是存有以下幾方面問題:
1.手眼水平較差,特別是對于圖形分割,距離的把握是他的弱項,導致他不敢下筆。
2.想象力教差,缺少線描畫點、線、面結合的經驗。對于自主搭
配方面的水平較弱,而且缺少一些線描畫點、線、面方面基礎的技能。
措施:
1.多花時間給他欣賞一些線描畫范例,教他理解一些簡單的線條和圖案,協助他了解繪畫方面的知識。
2.在調動幼兒學畫積極性的同時,增強幼兒美術技能的鍛煉一些機會讓他練習線描畫如:
(1)利用區域活動及早晨來園時間,鼓勵晨晨練習并掌握各種點、線、面的畫法。
(2)提供各種范畫,引導其發現教師在裝飾時使用的點、線、面的豐富性,鼓勵其在自己繪畫時能夠結合使用。
(3)提供各種輪廓圖,鼓勵其實行線描畫活動,教師給與指導。 3.與家長溝通,讓幼兒在家也能繼續練習。
4.在以后活動中要鼓勵他多練習,對于他的進步要即時表揚,調動他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中班個案觀察記錄8
觀察記錄:
學會禮貌待人
觀察時間:
20xx年1月
觀察對象:
xx
觀察目的:
學會禮貌待人
本學期,幼兒升入中班后,比原先活躍了許多,再加上活動空間大了,孩子們在班里經常跑來跑去,或者學奧特曼互相打著玩。
xY就是這些孩子中比較典型的一個,他喜歡和老師在一起,但是他經常會與周圍小朋友發生矛盾,也常常有小朋友跑來向老師告狀,說xY打了他等等之類的話。
在我觀察了xY之后發現,其實并不是xY愛打人,而是他處理問題的方法不恰當。例如:早上活動區時xY在建筑去玩搭積木,他搭了一個個性漂亮的游樂場,而這時洋洋正巧坐在xY搭的建筑物旁穿鞋,不留意擋住了xY的搭建,于是xY就推了洋洋一把,結果手重了,洋洋哭著向我告狀說xY打他了。我將這一切都看在眼里,于是我走過去把xY叫了下來,對他說:“xY,你為什么打他啊?”xY說:“我沒打他,他碰到我的樓房了。”我又問他:“你是不是想讓他讓開一些啊?”xY點點頭,我又告訴他:“你想想,如果你不用手推洋洋,還能怎樣告訴他啊?”xY想了想,對我說:“請你讓一下行嗎?”我笑了,摸著xY的頭說:“對啊!你要是這么對洋洋說,他不就不會給你告狀了嗎?”xY點點頭,對我說:“老師,我改了。”
反思:
中班幼兒的行為問題增多,更多的'是源于中班幼兒社會交往潛力的缺乏。作為老師,要不斷觀察幼兒的社會交往狀況,并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使幼兒的社會交往技能不斷改善,從而減少行為沖突問題發生,保證幼兒順利進入“社會化”。
中班個案觀察記錄9
案例:早晨幼兒陸陸續續的開始來園了,來得早的寶寶已經開始玩角色游戲了,有的寶寶在抱娃娃,有的寶寶在扮演醫生,心晨寶寶蹦蹦跳跳的走進了活動室,她最喜歡娃娃家了,直蹦娃娃家,一眼就看中了徐尖寶寶手中的娃娃,就把娃娃搶了過來。徐尖眼看著娃娃被心晨搶走了,急的哭了起來。我走過去問心晨:娃娃剛才是誰在玩的呀?她說:娃娃是我的。尖兒急著說:是我在玩的,心晨來搶了。心晨肯定是覺得徐尖抱娃娃太累了,所以想幫幫忙是吧?聽我這么一說,心晨就說:是的,我來抱一會,等會再給你抱。;這么一說,尖兒也不再爭著要抱娃娃了。兩個人一個抱娃娃,一個忙著做飯了。
分析與措施:
心晨寶寶對自己的東西或者是自己喜歡的東西占有欲比較強,小班孩子又缺乏和別人交往的意識,自己想要的.東西就去搶過來,所以這也是多數幼兒的現象,也是導致幼兒發生爭執的主要原因。針對這一情況我也多次和家長溝通,希望在家的時候也能正確的引導寶寶和伙伴玩耍時能一起分享玩具,讓心晨寶寶體驗到和同伴一起游戲的快樂。
中班個案觀察記錄10
觀察對象:xx
觀察記錄:
早晨在接待幼兒入園時,xx的媽媽說:“昨天xx回去說,下午畫畫時小劉說xx畫的畫像狗屎!xx回去很難受。還有小馬叫xx是叛徒,因為xx告訴了老師……事。”在過渡環節時,老師對全班小朋友說了這件事(沒有說小朋友的名字),老師的話音剛落,小朋友就說開了,小云說:小朋友說我唱歌難聽,我心理難過極了……她話沒說完眼淚已經流出來了,小瑞說:“小朋友也叫我是判徒!我心理也不好受!”。
活動結束后,老師跟小劉說:你說xx畫的畫像狗屎,xx心里很難受,你給他去到個歉吧。小劉說:是小徐先說我才說的。老師說:“不管怎樣,你說了就是不對,應該道歉,老師相信你明白這個道理。”小劉聽話地去拉著xx的'手向他道歉了。
觀察分析:
由于幼兒這一年齡段的特點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所以做事情的時候,更多的是只考慮自己的需要是否得到了滿足,而不會去考慮和尊重別人的感受。
措施及策略:
1、引導幼兒知道每個人都有優點與缺點,我們要注意發現和夸獎別人的優點,不能嘲笑別人的缺點,而要主動去幫助,這樣才能有更多的好朋友和贏得其他小朋友的愛護。
2、教師要在事件發生時,要及時的引導幼兒知道自己的對與錯,以便幼兒可以及時的改正。
3、引導小朋友明白在遇到事情時,要及時的跟老師說,這樣才能及時得到老師的幫助。
中班個案觀察記錄11
觀察對象:xx(4-5歲)
觀察時間:20xx年x月xx日10:20—10:50
觀察方法:軼事記錄法
觀察者:xx
觀察背景:
因幼兒在建構區搭橋時,發現用KT板做的橋面放了材料后不能承重會彎曲和倒,教師在科學區投放“紙橋實驗”使幼兒通過探索操作發現橋的承重秘密,從而調整改進搭橋的方法。
觀察目的:
1.了解幼兒對“紙橋實驗”中的材料使用情況。
2.了解幼兒如何運用實驗、觀察、比較、記錄的方法探索紙橋的承重秘密從而運用到橋的建構中。
觀察過程
幼兒在建構中用白色KT板做橋面,放上積木后出現了橋面不能承重的問題。于是教師在學習區投放了“紙橋實驗”的學習區材料,以支架幼兒關于橋面如何承重的探究學習。
材料準備:
1.標有序號的相同尺寸、不同厚度、不同硬度的白色紙五張。
2.相同的圓柱體積木兩個、玩具小人1人。
3.托盤一個,盤子上面的紅點表示橋墩的位置。
4.學習記錄單。
一、 xx第一次實驗
xx發現1號、2號、4號、5號紙都不能承重小人,只有3號紙能讓小人站穩。教師建議他記錄自己的發現。
xx發現1號、2號、4號、5號紙都不能承重小人,只有3號紙能讓小人站穩。教師建議他記錄自己的發現。
xx:老師,怎樣記錄呀?
教師:可以把紙的標號先寫下來,小人能站穩的可以用什么符號表示呢? xx:可以在數字下面打個勾(√)
教師:那小人站不穩的怎么表示呢?
xx:打個差(×)
老師:為什么3號紙能承重小人?
xx:因為3號紙硬一點。
老師:怎么樣才能讓其他紙也能承受小人呢?
二、第二次實驗
xx發現2號紙和4號紙對折一下就可以承受小人。
xx自己記錄的第二次實驗結果
xx:老師,為什么5號紙對折了還是不行!
教師:那怎么辦呢?
xx把5號紙對折了兩次再次實驗。
xx:現在5號紙也能承重小人啦!
教師:太好了!你用了什么方法呢?
xx:我把紙對折了兩次,我還移動了橋墩,讓它們靠近一點。
老師:為什么5號紙原來不能承重小人呢?
xx沒有回應。
教師:你用手摸摸5號紙和其他紙有什么不一樣?
xx用手反復地摸各種材料紙。
xx:我覺得5號紙最薄,其他紙厚一點。
教師:你再摸摸沒有對折的5號紙和對折過兩次的5號紙有什么區別呢?
xx:折過的5號紙變厚變硬了。
xx通過手的觸摸對比紙的厚薄
xx記錄第三次實驗結果
教師:現在你發現紙橋的承重秘密了嗎?
xx:紙越厚越硬就越能承重;把橋墩靠近也能增加橋的承重。
教師:你還能在教室里比5號紙更薄的材料嗎?
xx找到益智區飛行棋的棋盤紙,并嘗試用同樣的方法進行實驗。
xx:我把棋盤紙折了好幾次,又把橋墩靠得更近了才能把小人立起來。
幼兒通過科學區實驗后的建構作品
幼兒在生態園找到了厚木板用于做橋面,還在橋面下面墊上了長條木棍來加固橋面。
觀察分析
在情感態度方面,因教師提供的材料目的性、操作性強,xx非常愿意探究未知的事物與現象,愿意參與到科學活動中并能認真思考。在方法技能上,xx能運用多種感官觀察,如通過手的觸摸感知紙的厚薄;有順序地觀察,如按照紙的序號進行操作觀察;比較觀察,如通過實驗知道哪些紙比較厚、哪些紙比較薄等方法來發現影響和改變紙橋承重的因素。在將物體進行歸類的維度上,因xx用手反復觸摸各種材料紙并說出:我覺得5號紙最薄,其他紙厚一點,說明他能以某種方式將同樣的物體進行歸類并且能夠識別它們的相似性。在操作中,xx反復用到了厚、薄對比詞,所以在比較特性這個維度方面,他已達到使用對比詞來描述兩個客體間的不同之處。在識別位置和方向這個維度上,xx會使用距離詞——近。在識別順序、變化和因果關系的維度上,xx說:紙越厚越硬就越能承重;把橋墩靠近也能增加橋的承重,說明他已達到能解釋事件或變化發生的原因的水平。當教師說:你還能在教室里比5號紙更薄的材料嗎?xx找到了益智區飛行棋的棋盤紙,說明xx在識別材料和屬性的維度方面已達到基于材料的特性選擇材料的水平。在整個探究實驗中,xx還能運用各種符號將實驗結果進行記錄,通過不斷地實驗和在教師問題支架下發現了影響和改變紙橋承重的因素,包括紙的厚薄、軟硬、橋墩的距離,發現紙越厚越硬承重越強,薄的'紙可以通過折疊改變厚度和硬度,還發現橋墩離得越近承重越強,離得越遠承重越弱。實驗中,xx的學習品質、學習能力、記錄水平得到了鍛煉和提升。最后在搭建橋的過程中,幼兒將實驗方法運用到建構中,最終搭出了結實穩固能承重的橋面。
評說
x老師的案例源于對一日生活中對幼兒游戲的觀察,于是有了這個生動詳細、目的明確的觀察案例。案例中,x老師完整地、詳細地呈現了xx采用多種探究方法探索紙橋承重秘密以及xx將探究紙橋獲得的經驗遷移至建構區搭建中,既有幼兒探究的全過程,又有教師支架的全過程,xx老師看完之后不禁為x老師的專業功底點上10086個贊
在觀察分析部分,x老師多角度對xx的發展能力進行了評價,再一次讓我們看到x老師專業水平,她不僅能夠敏銳地捕捉到孩子的行為,還能深刻地解讀孩子行為背后所體現的發展水平并予以適宜的支架策略。
最后,看完案例xx老師再提兩點想法:
1.這是一個針對xx的個案觀察,個案的選擇應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案例中介紹了觀察背景,這一點非常好,如果能夠加上個案的簡單介紹,如為什么選擇xx作為觀察個案,可能會更完整、更清晰。
2.觀察過程部分的“幼兒在建構中用白色KT板做橋面,放上積木后出現了橋面不能承重的問題。于是教師在學習區投放了“紙橋實驗”的學習區材料,以支架幼兒關于橋面如何承重的探究學習。”這段話以及“材料準備”那段話,xx老師認為應當另外單獨放,不宜放在“觀察過程”里面。因為這是一個觀察xx的個案,那么觀察過程應全部呈現xx的探究過程。
3. 觀察分析部分,x老師從“在情感態度方面”、“ 在方法技能上”、“ 在將物體進行歸類的維度上”、“ 在操作中”、“在識別順序、變化和因果關系的維度上”、“ 在識別位置和方向這個維度上”等多個維度進行分析,xx老師認為可以對這些維度再進行歸類和簡化,如分為情感態度(主動性)、方法技能(科學探究的方法)、認知發展(量概念/空間方位/詞匯/因果邏輯關系)三個維度。一個專業的老師能夠通過一個觀察案例看到孩子多方面的發展,不過對孩子的觀察分析可
中班個案觀察記錄12
觀察背景:小穎是本班一名本地新生,在園的這一個時常哭鬧,不哭鬧時卻又是個很調皮的女孩子,教學活動從來沒有一次能好好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的,總要挪著自己的凳子離位置遠遠的坐著,要么就是跟旁邊的小朋友講話。
觀察目的:在沒有老師的注視下,小穎能否自覺遵守游戲規則?
觀察策略:以旁觀式觀察小穎的舉動。
觀察記錄:
今天早上晨間活動,孩子們在教師的關注下開心游戲著,小穎在我的注視下明顯乖巧了許多,沒有做出搗亂的行為。于是,我便有意地走到另外一邊,指導其他孩子游戲。可剛過了一會,有幾個小朋友叫了起來:“老師,小飛哭了。”我走到他的身邊問怎么了,他哭著說:“小穎搶我的玩具,還打我的臉!”只見小穎嘟著嘴巴站在一邊,叫著:“他先搶的我玩具的!”我把小穎手上正在玩的玩具拿了過來,問小朋友“你們看見是誰先搶的玩具嗎?”小朋友都回答說是小穎搶小飛的玩具!小穎一聽就低下了頭,我問她:“為什么老是要搶人家的玩具?如果你想玩的話,可以問小朋友借來玩的,搶別人的東西還打人,是非常不對的,老師和小朋友都非常不喜歡這種行為的`,以后不能再這樣了。!”她聽了點點頭,并跟小飛道歉,可是過了幾分鐘她又去搶別的小朋友的玩具了。
情景分析:
小穎是本班一名本地新生,經過一個月的觀察發現其的自控能力非常差!她想要什么東西一定要得到,如果別人不給就會搶,搶不過就動手打人。這就是很典型的自私以自我為中心的獨生小孩子!從平時和家長的交談中我們可以看到,她的家人對她是非常的千依百順,想要什么就給什么,不給就會大哭,一哭家長就會妥協,所以養成了她這種自私的性格。在日后,我們將及時與家長溝通交流,幫助 小穎改掉嬌慣、蠻橫的性格。
中班個案觀察記錄13
一、個案情況介紹
鄔xx,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小男孩,有很強的記憶力,學知識很快。他從小跟姥姥在一起生活,老人對孩子照顧地無微不至,從不放手讓孩子自己去玩,對孩子百依百順,老人沒有文化。孩子父母雖然都是機關工作人員,但對孩子的教育卻顧及甚少,對孩子缺乏必要的指導,多方面的因素導致了孩子在心理方面存有明顯的障礙。
二、觀察時間:20xx年3月2日——3月31日。
三、存在的問題。
1、心理脆弱。
在幼兒園,小朋友不小心碰了他,就放聲大哭;小朋友跟他開玩笑,說姥姥不來接他,他也哭。
2、自理能力差。
老師讓小朋友學著疊被子,他不會疊,也哭;讓他學著做值日,他說不會,讓他跟小朋友學,他也哭。
3、不會和小朋友交往。
在幼兒園,和小朋友交往很少,不愛跟大家說話,自己坐一邊,不肯參加班里的活動;大家玩玩具,他想玩,卻不敢跟大家在一起。
四、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
1、遺傳因素。
據的鄔xx姥姥講,鄔xx的媽媽小時侯也是這樣膽小,很怕羞,長大后就改掉了原來的毛病。
2、后天的教育環境。
老人對孩子照顧太多,生活技能方面缺乏必要的鍛煉,導致他自理能力差;再加上周圍同齡小伙伴少,很少和孩子在一起,使他不知道如何跟大家相處,遇到事情總想著讓姥姥幫忙,姥姥不在身邊,他便不知道如何是好,只能用哭來發泄心中的不愉快。
五、采取的措施。
1、做好家長工作,請家長在家多給孩子鍛煉的機會,給他自由支配的時間,讓他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鍛煉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讓孩子多和同齡人在一起,學習必要的交往技能。
2、為孩子營造寬松和諧的生活氛圍,給予必要的心理支持。
由于鄔xx心理比較脆弱,我在班中提議小朋友們不要嚇唬他,應該多幫助他。孩子們都非常有愛心,經老師一提醒,和鄔xx開玩笑的少了,和他爭玩具的幾乎沒有了。
3、發揚其長處,樹立其自信。
根據鄔xx記憶力非常好的條件,平時在組織教育活動時,我們經常給他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讓他復述故事,請他朗誦兒歌,慢慢地他主動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提高了。
4、教師給予個別指導。
由于鄔xx生活技能比較差,在平時老師經常給予個別指導:教他如何疊被子,如何做值日,如何整理自己的物品。
六、教育效果。
兩個月以后,鄔xx有了明顯的進步。
1、他已不需要別人的幫助,能自己疊被子,能心情愉快的做值日,自理能力有了較明顯的提高。
2、他開始和小朋友交往,并學會了一定的.交往技能。偶爾與小朋友發生爭執,他也學會了克制,不再掉眼淚,初步學會了與人合作。
3、能比較主動的參與到班級的各項活動中來,做事不再縮手縮腳,自信心有了明顯提高。
看到孩子進步這么大,鄔xx的奶奶無比感激,我們也倍感欣慰,沒有什么比孩子的進步更值得我們驕傲的了。從中我更堅信了這一點:沒有教不好的孩子,沒有不會教的老師。只要你用心了,所有的問題都將會迎刃而解。
中班個案觀察記錄14
觀察對象:穎穎
觀察時間:20xx.9.3
觀察目的:提高幼兒的語言潛力
觀察地點:教室
分析:
穎穎是今年的新生,是我們班很文靜的女孩子。有許多她這個年齡不該有的特點。她性格孤僻、害怕、愛哭,很少與人交談、交往,我發現她總是一個人蜷縮在座位上,怯生生地看著周圍的一切。對于教師的主動接近,她總是顯得恐慌、緊張。從自我觀察、家長反響及側面了解,我認為她怯懦、畏縮性格構成的原因有以下幾種可能:
首先是心理承受潛力弱。因為看到同伴被老師批評產生了心理壓力,害怕自我也受罰,所以時時處處留意。
另外,被家長過度嬌慣、保護著她,日子長了,這種怯懦、畏縮的性格也就自然構成了。
采取措施:
在游戲開始,全班幼兒都會主動地參加游戲,而且還有了自我的主見,但主角意識不夠強,有的幼兒只會擺弄玩具,不明確自我所扮演的主角,與的有幼兒能按主角要求行動,但表演一般。還有一些幼兒不遵守游戲規則。
在知識準備方面我們做得還不夠,繼續請家長配合我們的'工作,帶幼兒去理發店參觀。老師帶給有關的資料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在區域活動中,帶給玩具分組開展活動。增強幼兒對主角的理解。
中班個案觀察記錄15
中八班小朋友中也有那些比較令人記憶深刻的人物,比如杰小朋友就是一位讓人時時要注意到他,讓接觸后不能忘記的一位。他長得圓頭圓腦的,胖乎乎的身材,一看就是個大塊頭。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比較調皮,果不出所料,在后來的生活中,他的確是一位調皮搗蛋得不行的小朋友。一天中帶班老師總是會好幾次叫到他的名字。不只是因為他上課的時候總是坐不住,不是去弄別人,就是自己坐不牢東倒西歪,有時更甚至把他的一只肥肥的腳連鞋子一起翹到桌子上,你說能不讓老師著急嗎?
說到他的調皮的事,那可是信手拈來,歷歷可數啊。有一次,老師把小朋友們第一次的繪畫作品發給他們,等我一轉身,發現他的地上一大堆碎紙屑,可是桌上的作品已經不翼而飛了,不想也知道,一定是作品成了犧牲品了。你說你著急不著急,這可是小朋友在開發區幼兒園的第一張作品呢,如果說他畫的時候沒有費心思,老師在指導的時候可是很用心的呢。在我們認為值得珍藏的作品,在他看來,不知道是一件什么東西,為什么他就那么不珍惜呢?我實在是想不明白。后來,我讓他把碎紙屑帶回家,目的是讓他的父母教育一下,不知道他們是怎么做的,因為他們也沒有再來告訴我。
還有一次,他從臺上走下來,走過桌子旁邊的時候不知怎么就摔了一跤,我看著他自己摔跤的,但是沒想到的是,很快起來后,他做了一個讓我猜想不到的動作,他提起腿就去踢了一下旁邊的一位小朋友。真是讓我大跌眼鏡!當然免不了被我批評一頓。
像這樣的“杰作”還有很多呢,我也不一一累述了。但是你要是想發現他的.長處,也是可以找到的,而且還不是一般的長處呢?比如他很喜歡做事情,我們就派了他一個任務,就是每次做操的時候,請他把小朋友們的皮球推出來,做完操之后,再推回去。這件事情,對他而言,好像是得到了重用一樣,他可是完成得一絲不茍呢。每次可用心了,而且每天都記得很牢,只要我們一整隊,他馬上就會想到要去推皮球車,每次做完都會把皮球整理好,推回來放到指定的樓梯下,才放心地回教室。每天這樣,一天都沒偷懶過,也一天都沒松懈過。看他干事情的勁頭有多大,就可見一斑。
看來,每個孩子都是有可用之處的,我們要善于發現他們,要重用他們,一定能夠發揮他們的長處的,揚長避短也是一門技巧那!
【中班個案觀察記錄】相關文章:
中班個案觀察記錄【精選】07-22
中班個案觀察記錄10-13
中班個案觀察記錄09-20
(優)中班個案觀察記錄12-31
(推薦)中班個案觀察記錄03-25
(集合)中班個案觀察記錄03-26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中班04-07
[精華]中班個案觀察記錄12-30
(精)中班個案觀察記錄12-29
中班個案觀察記錄(精)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