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結合律課件

時間:2024-03-10 18:40:10 詩琳 課件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加法結合律課件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課件,一個優秀的課件,采用的形式其產生的效果應該是高于傳統教材的,也就是說,如果連傳統教材的效果都沒有達到,那也就沒有必要做成課件了。如何把課件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加法結合律課件,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加法結合律課件

  加法結合律課件 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探索加法運算律的過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并初步感知加法運算律的價值,發展運用意識。

  2、學會用字母表示運算律,初步培養符號感和歸納、推理的能力。

  3、在數學活動中,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

  理解并掌握運算律,并進行運算。

  教學方法:

  主動探索法

  教學用具:

  掛圖、卡片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談話:同學們喜歡玩嗎?玩什么?(師生做游戲進入新課)

  2、出示情景圖,仔細看圖,讀懂圖中的信息。

  (1) 同桌間說信息,提加法問題。

  (2) 展示學習成果(師相機貼出問題卡)

  (3) 教師小結進入課題并板書:加法運算律

  二、探索加法交換律

  1、解決問題“跳繩的有多少人?”

  (1) 學生自練,展示學習成果。(指兩名用不同方法計算的同學展示)

  (2) 說說自己的發現。(同桌交流,展示)

  (3) 師小結并板書28+17=17+28

  (4) 讓學生舉例(自練)展示教師相機板書

  2、討論交流:

  A每組中的兩個算式的異同。

  B這幾組算式是不是都具有這樣的特點?

  C說說自己發現的規律。(用自己的話或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

  D用字母a、b表示兩個加數,怎樣表示?(師生交流總結并板書)

  E a+b=b+a(說說字母各表示什么?)

  3、練習

  357+218(計算并驗算)

  三、探索加法結合律

  (1) 出示問題二“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學生自己練習,師巡視指用不同方法

  計算的同學上臺板演)

  (2) 讓學生觀察比較得出結果,師板書:(28+17)+23=28+(17+23)

  交流自己的發現

  (3) 出示兩組算式,觀察并探索其中的規律。

  用學習例1的方法總結出加法結合律,說說其中的字母及識字的含義。

  四、鞏固理解運算律

  卡片出示課后“想想做做”中的'練習題(自練,指名說)(同桌交流,展示)

  五、總結提高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加法的哪兩個運算律?說說自己的收獲。

  2、教師小結:

  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率都是加法運算中存在的規律,涉及到的數都是加數。加法交換率涉及到的加數只是交換了位置,和不變;加法結合率涉及到的加數位置不變,只是改變了運算順序,和也不變。

  六、布置作業

  完成課后未完成的題目 板書

  運算律加法交換律:a+b=b+a加法結合律:(a+b)+c=a+(b+c)

  加法結合律課件 2

  教學內容:

  蘇教版小學數學第七冊第七單元運算律

  第56――58頁例題,“想想做做”的第1――5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探索加法運算律的過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會運用加法交換律進行加法驗算,初步感受到應用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

  2.在探索運算律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分析、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符號感。

  3.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獲得探究的樂趣、成功的喜悅,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

  發現規律,理解和掌握運算律。

  教學難點:

  概括運算律并用字母表示。

  教學過程:

  一、師生合作,探索加法交換律

  1.創設情境,解決問題

  (1)談話:隨著學校開展的“植根童趣,放飛童心”的活動以來,課間同學們的活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了。(出示掛圖)

  提問:從這張圖片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2)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一些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

  指名口答。

  (3)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其中的這兩個問題

  (出示問題)

  (4)先解決第一個問題:參加跳繩的一共有多少人?

  ①應怎樣列式計算?

  指名回答,教師板書:28+17=45(人)

  ②追問:還可以寫成什么?

  指名回答,教師板書:17+28=45(人)

  2.觀察、比較、發現規律

  (1)這兩道算式都是求什么的人數?結果都是多少?

  (2)你能用一個符號把它們連接起來嗎?

  板書:28+17=17+28

  (3)仔細地觀察這個算式,在等號的兩邊,什么變了?什么不變?你有什么發現?

  同桌交流

  (4)你們能夠自己模仿寫出幾個這樣的算式嗎?試試看。

  追問:這樣的算式能寫幾個?

  指名回答,教師板書。

  (5)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我們發現的規律簡單明了地表示出來嗎?可以用符號、字母、文字等。

  學生試著寫一寫。

  指名回答,教師板書。

  (6)談話:剛才同學們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了我們發現的規律,這些規律叫運算律。但是自己創造的符號只有自己明白,還要學習數學界公認的'表示方法,那就是用字母a、b分別表示兩個加數,我們發現的規律就可以寫成a+b=b+a,這個規律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加法交換律。

  (7)誰來說說加法交換律用字母怎樣表示?用語言怎樣表達?

  齊讀。

  (8)其實加法交換律我們早就會用了,想想看,什么時候我們用過?

  指出:在驗算加法時用的就是加法交換律。

  3.練習:

  96+35=35+()

  204+57=()+204

  a+45=45+()

  二、學法遷移,探索加法結合律

  1.解答例題,發現規律

  (1)剛才通過解決第一個問題,我們得到了加法交換律,現在我們再來研究第二個問題,看看有沒有新的發現?

  (2)齊讀問題。你會列式解決這個問題嗎?

  你打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

  學生匯報,教師板書:(28+17)+23=68(人)

  28+(17+23)=68(人)

  (3)比較一下這兩道算式,他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4)這兩道算式結果相同,我們可把它寫成怎樣的算式?

  2.板書(28+17)+23=28+(17+23)

  (5)練習:

  下面的○里能填上等號嗎?

  (45+25)+23○45+(25+23)

  (36+18)+22○36+(18+22)

  (6)觀察這三個等式,每組的兩個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從這些等式中能發現怎樣的規律,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和不變,這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的第二個運算律――加法結合律。

  3.練習

  (45+36)+64=45+(□+□)

  560+(140+70)=(560+140)+□

  a+(27+b)=(□+□)+b

  三、組織練習

  1.第58頁想想做做第1題。

  仔細觀察,同桌交流后匯報。

  重點討論第四個等式,引導學生發現這里同時運用了兩種加法運算律。

  2.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計算第1小題,并用加法交換律驗算,請學生板演。

  評講,讓學生體會加法交換律的價值。

  3.想想做做第4題

  (1)下面我們來比一比誰做得對又快。

  男生計算每組題中的第1小題,女生計算每組題中的第2小題。

  (2)交換題目再來比一比。

  (3)問:如果讓你來選,你愿意做哪一題?為什么?

  (4)小結:因為運用了加法運算律可以使計算簡便,而每組中的第2小題都運用了加法運算律,所以第2小題做得快。

  4.想想做做第5題

  (1)談話:在做第4題時,大家覺得先把和是100的兩個數加起來,下一步就容易算了,那么什么樣的兩個數和是100呢?下面我們來做第5題,你能很快找出哪兩片樹葉上數的和是100嗎?

  (2)學生獨立連線,同桌互相校對。

  (3)提問:什么樣的兩個數和是100?

  (4)小結:看來,在計算過程中,要有一雙敏感的眼睛,看到數字就能很快地判斷出能不能湊成整百數。

  四、回顧總結

  有個成語叫“學有所成”,請同學們說說看,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新的收獲?

  五、作業:想想做做第3題剩下的題目。

  教學反思:這節課主要教學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讓學生根據信息自由地提問,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以及問題意識,同時也符合新課程“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理念。在教學中通過對兩個算式的觀察比較,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使學生感知加法交換律,組織學生寫出類似的等式,幫助學生積累感性材料,豐富學生的表象,同時鼓勵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總結出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學生能較快的體會出這兩種運算律,使學生體會到符號的簡潔性和概括性,發展學生的符號感。通過幾個層次的練習,使全體同學都參與到有趣的數學學習中,體會到數學的樂趣,又復習鞏固了全課的內容,為以后教學應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作好鋪墊。

  加法結合律課件 3

  【教學內容】

  國標本蘇教版四年級上冊P56—57例題,完成P58的“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過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初步感知加法運算律的價值,發展應用意識。

  2、使學生在學習用符號、字母表示自己發現的運算律的過程中,初步發展符號感,初步培養歸納、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維能力。

  3、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播放《朝三暮四》視頻)師:同學們,聽了這個故事你想說什么?猴子很笨,同學們很聰明,栗子的總顆數有沒有變化呢?什么發生變化?

  引入:這個故事的名字叫《朝三暮四》,在數學中也有類似《朝三暮四》故事里的規律,同學們想不想研究一下?

  二、創設情境,聯系生活

  談話:天氣漸漸轉涼,學校要組織大家參加冬季比賽了,看,四年級同學正在操場上開展體育活動。

  (課件出示例題情境圖)

  提問:從圖中你了解到哪些數學信息?(指名說一說)

  提問:你能提出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

  學生提到的問題可能有:跳繩的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

  談話: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都非常好,下面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

  三、探索加法交換律,初步感知

  課件出示問題(1)要求參加跳繩的有多少人?

  提問:應該怎樣列式?

  指名口答,教師板書:28+17=45(人)

  提問:還可怎么列式?板書:17+28=45(人)

  提問:這兩道算式都是求什么的人數?(跳繩的人數)結果都是多少?

  談話:既然得數相同,我們就可以把這兩個算式用“=”連接起來。改寫成28+17=17+28

  板書:28+17=17+28(學生齊讀這個等式)

  提問:比較這兩個算式,你有什么發現?(引導學生說出:加數相同,得數也一樣,只不過是把加數的位置調換了一下)。

  提問:你能照樣子再寫出幾個像這樣的等式嗎?試試看。(學生動筆寫,指名學生回答,教師把學生說的等式有序地板書在黑板上,板書三個)。

  提問:像這樣的等式你能寫得完嗎?

  談話:既然寫不完,可以用省略號表示(板書省略號)

  提問: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等式,你發現每一組的兩個算式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同桌交流)?

  提問: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出像這樣的等式嗎?可以用符號、字母、文

  字等等表示,試試看。

  學生寫在練習本上,教師巡視,并作相應輔導。教師實物投影出學生寫得情況。

  師:在數學上,我們通常是用字母a、b來表示兩個加數,說來說說怎么表示?

  生:a+b=b+a

  提問:a和b分別代表什么?

  小結:兩個數相加,交換這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這是加法運算律中的一條很重要的規律,我們這節課就是來研究加法運算中的規律。

  板書課題:加法的運算律

  師:下面老師想考考大家。

  考考你:(1)您能在()里填上合適的數字嗎?

  96+35=35+()204+57=()+204

  指名回答,為什么?

  (2)下面的'等式符合加法交換律嗎?為什么?

  75+25=25+75 46+59=46+59 90+10=5+95

  (沒有交換加數的位置;等號兩邊的加數不同。)

  (3)同學們學的真不錯,接下來我們來玩個游戲,看看同學們的反應快不快。

  游戲:對口令

  師:83+17=生:17+83=

  97+44=35+65=

  88+75=300+600=

  a+b=785+68=

  (4)提問:同學們,想一想:過去我們學過的計算中,哪些地方應用過加法交換律?

  下面一道題357+218,請同學們計算并用加法交換律進行驗算。

  四、探索加法結合律,自主合作

  談話:同學們,剛才我們通過解決“跳繩的有多少人”這個問題,得到了加法交換律,現在我們再來研究其他同學提到的問題,看看有什么發現。

  出示問題(2):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

  提問:你會列綜合算式解決這個問題嗎?

  指名回答,教師板書:28+17+23

  加法結合律課件 4

  設計說明

  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突出以下幾點:

  1、加法結合律這部分內容是在加法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繼加法交換律之后加法的第二個運算定律。學好加法結合律,對于加法的簡便計算,提高運算速度和準確程度都有很大的幫助。創設連貫的生活情境,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

  在生活情境下學習知識,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因此,加法結合律的教學同樣在李叔叔騎車旅行的情境下進行,讓學生根據筆記本上記錄的三天行程的數據提出要解決的現實問題。在這一過程中,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

  2、調動已有的學習經驗,自主發現規律。

  因為本內容的'學習是在剛剛學習了加法交換律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引導學生遷移運算定律學習經驗是學好本內容的基本策略。教學中,利用情境引導學生理解兩種運算順序的意義,在比較運算意義和計算結果的基礎上得到等式,并請學生根據此等式的特點,舉一些例子,對此類等式的特點展開討論,然后初步小結得到加法結合律的內容。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課堂活動卡

  學生準備學情檢測卡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根據加法交換律填空。

  20+34=()+20

  36+()=64+()

  a+700=()+()

  2、下面的算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換律?

  (1)230+270=300+200

  (2)60+80+40=60+40+80

  (3)48+d=d+48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加法交換律,知道了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那么加法還有沒有其他運算定律呢?這些運算定律又有什么用途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加法結合律。(板書課題:加法結合律)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加法交換律,喚起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回顧,同時激發學生探究加法的另一個重要運算定律

  加法結合律課件 5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現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學會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2.在探索運算律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分析比較、歸納概括的能力,滲透建模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的符號感。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結合律。

  教學難點:

  歸納、概括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師生談話。

  同學們,你們喜歡跳繩和踢毽子嗎?我們班哪位同學跳繩比較強?誰踢毽子比較強?

  學生自由發言。

  2.課件出示教材第55頁例題1情境圖,你能從圖中獲取哪些數學信息?(學生自由說)

  追問: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哪些用加法計算的問題?

  (1)跳繩的有多少人?

  (2)參加活動的`女生有多少人?

  (3)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

  3.導入新課。

  在過去的學習中,我們進行過很多的加法運算,你知道在加法運算里有哪些基本規律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索加法中

  的運算規律。(板書課題)

  二、交流共享

  1.加法交換律。

  (1)提出問題:求跳繩的有多少人,應該怎樣列式計算?

  (2)列式解答。

  指名學生回答,教師板書:28+17=45(人)

  追問:還可以怎樣列式?

  教師板書:17+28=45(人)

  (3)觀察發現。

  提問:這兩道算式都是求什么的人數?結果都是多少?再觀察算式,說說它們有何相同點和不同點。

  引導學生發現:這兩道算式都是求跳繩的總人數,加數相同,得數也一樣,只不過是把兩個加數的位置調換了一下。

  引導:我們可以用什么符號將這兩道算式連起來呢?(等號)

  師板書:28+17=17+28

  (4)照樣子寫一寫。

  讓學生試寫等式,并投影展示。

  提問:觀察這些等式,你有什么發現?

  (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

  (5)指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出這種規律。

  學生在各自的練習本上表示規律后,交流各自的表示方法。

  (6)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

  明確:如果用字母a、b分別表示兩個加數,上面的規律可以寫成:

  a+b=b+a

  教師指出:兩個數相加,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這就是加法交換律。(板書:加法交換律)

  2.加法結合律。

  (1)課件出示問題:跳繩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

  (2)學生獨立列式計算。教師巡視,注意不同的解答方法,并指名兩人板演不同的方法。

  (3)組織匯報交流。

  解法一:先算出跳繩的有多少人。

  (28+17)+23

  =45+23

  =68(人)

  解法二:先算出女生有多少人。

  28+(17+23)

  =28+40

  =68(人)

  提問:這兩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學生觀察、比較這兩個不同算式的計算結果。

  追問:這兩道算式的結果相同,我們可以把它寫成等式嗎?怎樣寫?

  根據學生的回答,師板書:(28+17)+23=28+(17+23)

  (4)加深認識、探索規律。

  ①課件出示下面兩道算式,讓學生算一算,判斷下面的○里能不能填等號。

  (45+25)+16○45+(25+16)

  (39+18)+22○39+(18+22)

  ②組織觀察:這幾組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從這些例子中可以發現什么規律?

  學生交流得出:這兩個算式中,三個加數分別相同,加數的位置也相同;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

  追問:如果用字母a、b、c分別表示三個加數,這個規律可以怎樣表示?

  師板書:(a+b)+c=a+(b+c)

  小結: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這就是加法結合律。(板書:加法結合律)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56頁“練一練”。

  讓學生說說每個等式各運用了什么運算律及判斷的依據。

  第三小題既交換了位置,又改變了運算順序,所以該小題運用了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

  2.完成教材第58頁“練習九”第1、2、3題。

  (1)第1題中的最后一小題運用了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

  (2)第2題是運用加法交換律進行驗算,這在過去的計算過程中有學習過,通過這幾題的練習加深學生的認識。

  (3)第3小題讓學生通過計算和觀察、比較,進一步認識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讓學生計算,并說說每組中兩題的聯系。

  比較每組中的兩題,說說哪一題計算起來更加簡便。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加法結合律課件 6

  教學目標:

  1.理解和掌握加法結合律,并應用加法結合律使計算簡便。

  2.培養觀察、歸納、概括的潛力。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加法結合律。

  教學難點:

  加法結合律的'推導。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20+34=()+()

  36+()=64+()

  A+700=+

  二、新授

  1、出示準備題:

  37+26+63、37+(26+63)

  59+38+732和59+(38+732)

  討論:比較兩式題的異同。剛才的兩個例子說明了什么?

  2、上述兩題貼合猜想,可能是偶然。請同學們自己來找一找貼合猜想的式題。

  (學生自由舉例,小組交流結果。匯報結果,找到許多式題貼合猜想。

  3、能證明猜想正確,還有我們身邊的一些生活實例。

  請同學們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李叔叔騎車旅行第一天騎了88千米,第二天騎了104千米,第三天騎了96千米,這三天李叔叔一共騎了多少千米?

  三、小組展示

  1.學生先匯報

  A、口頭列式:

  (88+104)+96

  88+(104+96)

  B、分別說說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C、決定,得數會相同嗎?(相同)

  D、計算結果。得出(88+104)+96=88+(104+96)

  2.提問:以上幾個加法算式中,每個算式等號的左邊和右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用字母表示加法結合律。

  (1)誰能用符號(任意選3個符號)表示加法結合律?如:(□+△)+○=□+(△+○)

  (2)如果用字母a、b、c分別表示3個加數,怎樣表示加法的結合律呢?

  三、練習

  1.下面哪些等式貼合加法結合律?

  a+(20+9)=(a+20)+9

  15+(7+b)=(20+2)+b

  (10+20)+30+40=10+(20+30)+40

  2.簡便計算。

  273+352+648

  64+36+81+19

  3.五(1)班有學生51人,四(1)班有學生47人,四(2)班有學生41人,三個班共有學生多少人?(用兩種方法解答)

  板書設計:

  加法結合律

  37+26+63=37+(26+63)

  59+38+732=59+(38+732)

  (88+104)+96

  88+(104+96)

  加法結合律:(a+b)+c=a+(b+c)

【加法結合律課件】相關文章:

《加法結合律》說課稿12-27

加法結合律說課稿11-25

《加法結合律》教學反思09-21

加法結合律評課稿11-03

《太陽》課件03-08

《風雨》課件08-24

春曉課件09-24

挑山工的課件08-23

《加法結合律》的教學設計(精選17篇)05-25

加法結合律教學設計(精選8篇)07-15

中文无码日韩欧免费视频手机,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精品大屁股美女白浆网站,国产久re热视频精品
久久99九九精品久久久久齐齐 | 日本真人作爱视频免费大全 | 亚洲精品综合精品自拍 | 亚洲国产手机电影在 | 亚州精品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V日本 伊人精品成人久久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