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段的認識課件

時間:2022-06-20 16:40:01 課件 我要投稿

線段的認識課件(精選12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課件,課件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課件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線段的認識課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線段的認識課件(精選12篇)

  線段的認識課件 篇1

  教學內

  蘇教版第五冊48-49頁及練習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觀察、感知線段,體驗線段的特征:直的和可度量,初步認識線段,會判斷線段;

  2.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會用刻度尺量線段的長度,會按要求的長度畫線段

  3.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識以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用直觀、描述方式認識線段的特征。

  教具:

  課件、直尺或三角板、各種直的,彎的實物。

  學具:

  直尺、各種直的,彎的實物。

  教學過程:

  一.認識線段,度量線段。

  1.觀察,總結線段特征

 。1)請小朋友把你們帶來的東西拿出來,看一看,摸一摸,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觀察、匯報)哪些東西是直的?把它們放在一起

 。2)請小朋友再看一看、摸一摸在這些直的東西中,除了直以外,你還有什么發現?(都有兩頭,可以摸得到)

 。3)如果我們把盒子邊的一頭看作一點,另一頭看作一點,從一點到另一點直直的,就是線段,桌子上的什么東西可以看成線段?(注意講“邊”)請觀察你周圍還有那些物體上有線段?學生說一說、評一評。其實在我們教室中的黑板邊、桌子邊、書邊等等都可以看成是線段。

 。4)剛才我們從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線段,那關于線段,你還有什么問題嗎?(學生提問,質疑)

 。5)誰會把線段從它們身上搬下來?試一試,學生動手在紙上畫

  展示學生的作品,你覺得誰畫的是線段?為什么?

  小結:大家說得不錯!象這樣直直的,有兩個端點的平面圖形就是線段。

 。6)出示(不同位置的線段):瞧,這些都是線段。這是線段的端點,它表示不能再繼續延長。

  2.練習鞏固

  (1) 數一數,下面的圖形中各有幾條線段?

  學生打手勢表示,并說說你是怎么想的?(3號為什么只有2條線段?4號有3條線段,怎么看?)

  3.度量線段長度

  (1)我們已經認識了線段,并且也會判斷了,那么線段可以量出長度嗎?

  (2)線段有兩個端點,長度固定,所以線段的長度可以量出來。

  (3)說說量線段的方法?請你用量物體長度的方法量出書上的線段的長度。

 。4)訂正答案。

  二.畫線段。

  1.嘗試畫線段

  (1)現在請你畫一條長為3厘米的線段,你能畫嗎?試一試。(書上有畫的方法,可以讓學生自己發現)

 。2)展示,訂正畫的結果。(怎樣判斷畫的對嗎?○1是不是線段?○2線段是不是3厘米長)

  2.示范講解:因為線段的長是3厘米,所以只要把尺子放平,鉛筆緊挨尺子有刻度的一邊,從尺的“0”刻度開始畫起,畫到3厘米的地方,最后在兩邊點上端點。

  3.再次畫線段:你能用這種方法畫一條7厘米的線段嗎?巡視指導。

  三.鞏固反饋。

  1.基礎練習:

 。1)練習一的7題(說明理由)

 。2)練習一的8題

 。3)練習一的10題:

  估一估,哪一條線段長?怎么驗證?(用尺子量)分析為什么會出現不同的認識呢?同樣長的線段我們會覺得豎著放的比較長,那是視覺的誤差,小朋友在生活中要注意這個問題。要得到正確的答案,還是得量一量,比一比。

  2.全班在作業本上畫:

  (1)畫出長5厘米的線段;

 。2)畫出比5厘米短3厘米的線段;

  (3)畫出比5厘米長4厘米的線段;

  四.擴展練習

  在每兩個點間畫線段。(試一試)

  思考:3個點能畫幾條線段?

  4個點能畫幾條線段?

  5個點能畫幾條線段?

  五.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關于線段你了解了什么?

  《認識線段》教學反思

  線段對學生來講是比較抽象和難以理解的,我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操作、歸納等活動,使學生主動建構,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獲得學習的成功體驗。

  “片斷一”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讓學生觀察、比較!捌瑪喽弊寣W生通過拉一拉、比一比,體驗線段“直”的特點和線段有兩個端點,直觀形象地幫助學生形成線段表象!捌瑪嗳币龑W生觀察直尺、課本、黑板等物體的邊,找一找、摸一摸,加深對線段的感受!捌瑪嗨摹惫膭顚W生尋找、利用身邊的工具畫線段,讓學生經歷畫線段的過程,通過交流,探索畫線段的方法。整個過程教師始終是以學生發展為主,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第一,創設了讓學生主動觀察和動手操作的數學活動,努力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把思維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見解。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調動了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激發了求知欲。

  第二,尊重學生的認知水平,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捌瑪嗳焙汀捌瑪嗨摹背姓J學生之間存在差異,允許學生按自己的方式學習。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使學生成為主體,教師必須大膽放權:給學生一個權力,讓他自己去選擇;給學生一個機會,讓他自己去體驗;給學生一個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自己去探索;給學生一個條件,讓他自己去鍛煉;給學生一個方向,讓他自己去前進;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自己去創造。這樣的教學過程才能從真正意義上把學生的最大潛能釋放出來。

  線段的認識課件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操作活動和觀察線段的過程,初步認識線段,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特征,會數簡單圖形中線段的條數,會畫線段,認識線段。

  2、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使學生具有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心理傾向,以及與同伴合作的良好情緒,進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數學事實。

  教學重、難點:

  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特征,會畫線段。

  教學過程:

  一、 認識線段

  1、 談話引入:

  剛才田老師和大家一起玩了什么游戲,開心嗎?你們知道嗎,這條好看的毛線不但好玩,還隱藏著數學知識呢!想不想研究它?(引起學生興趣。)

  2、 操作觀察,并小結:

  a、請小朋友拿出這條毛線,往桌上一放,你看到這條毛線形狀是怎樣的?(讓學生感知放松的線是彎的。

  b、大家把這條毛線拉緊。和原來比,它的形狀有了什么變化?(讓學生感受到拉緊的線形狀變直。板書:直的)

  c、為什么它會變成直的?(把它拉緊了。)對,我們掐住了線的兩端,把它拉緊了。(感知線頭的兩端。)

  d、生演示,師說明:

  把線拉直,兩手之間的這一段就是線段。(板書:線段,領讀兩遍。)

  我們手掐住的線的兩端就是這條線段的兩個端點。(板書:兩個端點。齊讀端點兩遍。)

  (3)體驗感知,認識線段:好,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

  a、請坐在左邊的小朋友拉緊毛線,坐在右邊的小朋友用手摸一摸這條線段從哪兒到哪兒?指一指它的兩個端點在哪兒?

  b、好,交換!請坐在右邊的小朋友拉緊毛線,坐在左邊的小朋友用手摸一摸這條線段。它的兩個端點呢?

  c、現在,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線段是什么樣兒的嗎?

 。4)那,表示線段的圖形是怎樣的呢?請小朋友看老師畫一畫。(師畫線段。)

 。5)尋找身邊的線段。

 、倌阒绬?在生活中處處有線段。引導學生觀察直尺、黑板、課本的每條邊,動手摸一摸每條邊和端點,使學生知道這些邊都可以看成線段。

 、谙旅嬲埿∨笥褌冋乙徽,我們身邊還有哪些物體的邊可以看成線段?看誰先找到!(可動手摸一摸)

 、坌〗Y:為什么這些物體的邊都可以看成線段?你記住線段的樣子了嗎?你能告訴大家嗎?好,下面老師就考考你。

  2、練習:

  (1)47頁想想做做第一題,說一說下面哪些是線段? (理由呢?)與所處的方向位置無關。

  (2)看來大家真的記住了線段的特點,那你能數出圖形中的線段嗎?

  47頁想想做做第三題,下面的圖形各由幾條線段圍成的?填在()里?凑l填得又對又快!

  二、嘗試創造,學畫線段

  1、嘗試畫:小朋友數線條數得又對又快,說明線段已經成了大家的好朋友。你能把這位好 朋友的樣子畫下來嗎? 自己試一試,畫一條線段,千萬別畫走了樣。

  2、交流畫法?隙ú煌嫹,喜歡怎樣畫就怎樣畫,只要別走了樣。(直的線。)

  3、創造畫:除了用尺可以畫線段,請小朋友想一想還能用其他的工具畫線段嗎?(提示:能利用你手邊的一些物體嗎?)請你用最喜歡的工具再畫出一條線段,看誰畫得又好又快!(巡視時要指出有的不行。)

  三、由淺入深,鞏固新知

  1、聽說小朋友們會畫線段了,豌豆先生急著要考考大家。

 。1)47頁想想做做第五題,下面有三個點,在每兩點之間畫一條線段。畫好后看一看,是什么圖形?

  引導:每兩點其實就是線段的兩個端點,所以畫線段兩頭不能超過端點。

  在每兩點之間畫一條線段,三個點,畫了三條線段。

 。2)47頁想想做做第六題。給你四個點,在每兩點之間畫一條線段,你能畫幾條呢?四人一小組,先猜一猜交流一下,再畫一畫驗證一下。

  2、小朋友們,你們平時喜歡折紙嗎?下面我們要玩的這個折紙游戲可是要動腦筋的,想試試嗎?(47頁第四題。)

  請小朋友拿出長方形紙,照老師的樣子折一折,再打開。(摸。)折痕就是一條線段。你能折出比這條線段長的折痕嗎?你能折出最長的一條嗎?你還能折出比原來這條線段短的折痕嗎?(每次折好后摸一摸。)

  感知線段有長有短。

  四、總結全課。

  好了,有趣的折紙游戲到此結束。

  請小朋友想一想,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五、走進生活,發散練習。

  1、還記得田老師剛上課時說的話嗎:這條好看的毛線不但好玩,還隱藏著數學知識呢!由它,我們就學到了有關線段的知識。

  2、請小朋友看好(師生演示),如果拿這條毛線這樣咔嚓咔嚓剪兩次,你猜猜會得到幾條線段?動手剪一剪,看看你的猜想對不對。得到了幾條?為什么?(線段的特點。)那剪三次得到幾條?四次呢……

  3、看,我們又從這條毛線上學到了有趣的知識。其實,數學知識隱藏在我們身邊每一個事物上,如果你細心觀察,善于思考,一定會發現它。

  線段的認識課件 篇3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直觀認識線段,知道它的特征。

  (二)使學生能辨認線段,初步學會畫線段。

  (三)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空間的想象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線段的特征。

  教學準備:

  人手一根毛線、一張長方形紙、一把直尺、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新朋友,想認識它嗎?它的名字就叫“線段”。

  (板書課題:認識線段)

  (二)新授

  (1)初步感知

  1、你覺得線段是怎樣的?(生:直直的;一段一段的;彎曲的……)

  2、能不能想辦法變出一條線段?

  生嘗試。

  師(出示準備好的毛線):把毛線拉得直就出現一條線段。

  請一生上來摸一摸。演示:這直的一段叫線段。

  3、同桌合作:一個拉,另一個指出這條線段在哪里。

  請兩生演示。

  一生想辦法拉出線段,另一生指出:兩手之間的距離就是線段。

  演示,問:垂下來的這一段是不是線段?為什么?

  4、小結:線段是直直的。(板書:直直的)

  (2)認識端點

  1、兩頭粘上去的叫做線段的什么?(端點)(師把毛線拉直粘在黑板上)

  2、一條線段有幾個端點?(兩個)(板書:有兩個端點)

  (3)總結概念

  現在,小朋友認識線段了嗎?線段是怎樣的?

  讓生記線段: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把線段印在自己的腦子里。

  (4)找線段

  其實,在我們身邊,有許多物體的邊都是線段。小朋友找找看,看誰的小眼睛最亮?生:課桌邊、黑板邊……(讓生用手感知)

  (5)折線段

  1、指出白紙中哪些邊是線段?

  2、在白紙中折出一條線段。(折痕)

  3、再折比剛才短一點的線段。

  4、在這張紙中折出最長的線段。(擺擂臺,讓擂主說出理由和折的方法)

  (6)小結

  通過剛才的拉、折、指,你認識線段了嗎?

  (7)畫線段

  1、生自由畫在白紙上,然后反饋評價。

  2、指定條件畫。

  A、畫一條3厘米長的線段。

  說說你是怎樣畫的?(師演示方法:用0刻度尺示畫出3厘米長的線段)

  B、畫一條比3厘米長1厘米的線段。

  反饋:要求非常準確。(進行認真做事的思想教育)

  3、小結:線段有長有短。(板書)

  (三)鞏固

  1、找一找,下面那些是線段?(小黑板出示)

  2、數一數,下面的圖形是有幾條線段組成的。

  3、過任意兩點,能連起幾條線段?

  3點能連幾條線段?

  4點呢,每兩點連起來,共有幾條線段?(生思考,動筆畫。)

  4點位置方向有不同。

  思考:

  4、比較:看看哪條線段長?

  演示:一樣長。(生活中經常用到這樣的數學知識。如:穿豎條衣服的人看上去瘦一些,穿橫條衣服的人看上去胖一些等)

  (四) 總結

  這節課,小朋友有哪些收獲?

  線段的認識課件 篇4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初步認識線段,知道線段的特征。

  2、會畫線段、會量線段,會比較線段的長短。

  3、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體會數學幾何的美。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認識線段,會量、會畫線段。

  探究線段的特征。

  三、教學準備:

  尺、課件

  四、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認識線段

  1、(1)出示:

 。2)從學校去小丁丁家有3條路,你想走哪條?為什么?

  (第2條,因為它最短)

  2、認識線段

 。1)仔細觀察,它是什么樣子的?

  (2)自己說一說

 。3)匯報

 。4)揭示概念:象這樣直直的,有2個端點的線叫做(線段)

  說明:

  選擇生活素材引入課題,讓學生從道路的選擇中感悟“線段”的概念,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特征,更深刻地形成“線段”概念。

  3、判斷:哪些圖形是線段?

  出示:

  4、聯系生活

  走進小丁丁的房間,看一看,找一找,哪些物體的邊可以看成是線段?

  同桌說一說

  匯報

  找到的這些線段,你發現它們的方向怎樣?

  那它們為什么都是線段呢?

  說明:

  創設小丁丁的房間有趣地情境,通過學生找一找、數一數等活動,活躍學生思維,激發求知欲,在判斷線段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線段”的特點,使學生感受到數學離我們并不遠就在我們身邊。

  二、量線段

  由于學生已經掌握了“度量”的方法,所以量線段這一環節,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嘗試著量線段,通過量的過程,提醒大家量線段的注意點,從而發現兩條線段長度一樣。

  三、畫線段

  1、嘗試畫線段

 。1)會量線段了,想不想自己也來畫一條線段呢?

 。2)自己試一試

  演示——說說你是怎么畫的?

  2、畫指定長度線段

  你能畫一條4厘米長的線段,試一試

  和你的同桌交流畫法。

  匯報:有沒有辦法驗證呢?

  小結:通常我們是從刻度“0”開始畫到刻度“4”就是4厘米。

  說明:

  由學生嘗試著畫線段,再通過電腦演示規范畫法,掌握畫線段的方法。

  在學生嘗試學習的過程中,選擇存在的一些問題如“畫長是4厘米線段的方法”,引導他們操作、展開討論,學會歸納。

  四、拓展小實踐

  1、(1)小胖不小心折斷了一把尺,它缺少了“0”刻度,你能用它量出練習本的長嗎?

  (2)匯報

  五、總結

  線段的認識課件 篇5

  本課教材內容包括直線、線段、射線和角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線段、角和直角的基礎上教學的',是幾何形體知識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認識三角形等圖形的知識以及進一步學習幾何形體知識的基礎。

  學生學習長度單位和角的初步認識時,已會直觀描述它們的特點。本課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從“有限”到“無限”,引導學生認識直線和射線,掌握角的概念。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直線、線段;認識射線;知道直線、線段、射線的區別;認識角和角的符號,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比較角的大小。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觀察、對比、綜合、記憶及動手協作能力。

 。场⑶楦心繕耍

  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思考的學習習慣,增強合作探究意識,教學生用科學的眼光觀察事物,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1、重點:認識射線,知道射線與直線、線段的區別和聯系;在射線概念的基礎上說明角的概念,滲透運動的觀點。

  2、難點:角的形成。

  學生準備:活動角、一副三角尺。

  說教法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動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思維特點,我選擇了以學生操作為主,輔以談話啟發法、引導發現法、講練結合等方法的優化組合,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重點、難點,使所學的新知識不斷內化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充分發揮教師的點撥作用,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去學習、去探索,從而達到訓練思維、培養能力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習興趣,從而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

  在學法上,選用指導學生觀察、操作的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學習。

  說教學程序:

  1、 注重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

  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活動經驗,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經歷知識的形成和探究過程。注重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空間,學生通過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做一做,在各種感官協調參與下初步認識角。倡導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分組合作討論,全班展示交流,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既發展了求異思維,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認識。

  2、巧妙運用多媒體,變抽象為直觀,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在初步認識角時,教師運用多媒體,先在實物上閃動角,再去除實物中非本質的屬性,抽取出角的本質屬性,引出角的圖形,幫助學生清晰地建立了角的表象。

  說教學程序

  一、評價欣賞線條美

  1、同學們,你覺得今天老師穿的衣服怎么樣?漂亮在哪里?

  2、人們用線條創造了美,給大家以美的享受,你們有興趣走進線的王國,去研究有關于線的數學問題嗎?

 。ǚ治觯航處焺撛O學生喜歡的線條情景圖,引出了直線概念,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認識射線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寶貝,想知道是什么嗎?(出示手電筒)

  你用數學的眼光看它是一條什么線?

  你能把這條線段畫下來嗎?

  介紹一下線段。

  2、打開手電筒,請看,這線穿過窗戶、透過云層、射向宇宙……

  張開你想象的翅膀,你能想象出這是一條什么樣的線嗎?

  你能把他畫下來嗎?(指名畫出不同的)

  你覺得誰畫的比較合理,為什么?

  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見到過這種線嗎?

  我們把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得到的線叫——射線。

  三、認識直線

  老師這里還有一個寶貝,想知道是什么嗎?(另一把手電)

  你猜猜老師會怎么玩這兩個寶貝?能玩出什么來?

  1、拼、打開成一直線,有什么想說的嗎?(兩端無限延長)

  2、你能畫下來嗎?

  3、現在我們已經認識了三種線,你能用動作和語言相結合把他們表示出來嗎?大家一起來做一做。

  4、在你看過的書或看過的電影中有沒有象直線這樣兩端可以無限延長的情況?

  四、認識線段、射線與直線之間的關系

  1、 看黑板上的圖說一說,射線、直線是怎樣得到的?

  2、 線段和直線有什么關系?(線段是直線的一部分)

  3、線段、射線與直線之間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4、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獨立判斷,并說明理由

  5、兩點確定一條直線。

 。1)剛才我們已經認識了線段、射線和直線,經過一點能畫幾條直線呢?

  學生動手操作。說明:過一個點可以畫無數條直線。

 。2那么經過兩點能畫幾條直線呢?

  學生動手操作。說明:過兩點只可以畫出一條直線。

 。3)打開書16頁,了解這個知識的實用性,并指名說說生活中的例子。

 。ǚ治觯涸诔橄蟪鼋堑膱D形后,引導學生再回到生活情境中,在周圍的物體上找角。這樣不僅豐富了學生對角的表象積累,而且進一步感受了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6、完成想一想

 。1) 學生獨立觀察圖并小組交流:哪條最短?你還能想像出連結A、B兩點的其他線嗎?那些線與線段AB相比,長度怎樣?

 。2)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兩點中間的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連結兩點的線段的長度叫做這兩點間的距離。

  7、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集體交流

  五、認識角

  老師還要玩這兩個手電筒,你再猜猜老師還會玩出什么?

  1、拼成角。打開電筒。

  2、你想象得出這個圖形嗎?(板書:角)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有關角的知識。

 。场⒔處熯呏v解邊演示畫角:先點一個點,再從這一點出發引出兩條射線。

 。、角是怎樣組成的?

 。、畫角時應該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教師演示

  6、學生練習畫角(指導學生畫不同方向的角)

  7、介紹角的各部分名稱。

 。浮⒔堑膬蛇吙梢匝娱L嗎?為什么?角的大小改變了嗎?

  9、教師說明角的符號的寫法。

 。保啊W生練習書寫。

 。ㄈ┫胂胱鲎龅3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小組交流。

 。ǚ治觯航處熛茸寣W生通過制作活動角判斷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然后制造認知沖突,想辦法比較兩個大小不明顯的角,再演示教材上的比較方法,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又學習了新的比較方法。最后教師設計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長方行去掉一個角,還剩幾個角”,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通過設計讓學生在身體上找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達到了高潮。)

  六、課堂小結

  1、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2、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線段的認識課件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

  2.學會用尺子量的長度;學會按要求的長度畫.

  3.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滲透“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觀念.

  教學重點

  用直觀、描述的方式幫助學生認識的特征.

  教學難點

  認識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導入環節

  1.拿出一根線,貼在黑板上.(要貼成彎彎的)

  2.再拿出一根線,貼在黑板上.(要貼成直直的)

  3.問:這兩根線有什么不同?(這兩根線的形狀不同,一根是直的,另一根是彎的)

  4.在生活中,有許許多多向這樣的的線.(指著直的說)

  5.分別用一本厚書、一個長方體的盒子比著,在黑板上各畫一條.

  6.將黑板上的幾條圈起來,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樣的幾何圖形,這種圖形叫做.”(板書課題:)

  二、新授與操練

  1.問:誰來說說,你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還見過?(桌子的任意一條邊,都是一條;我們數學書的任意一條邊也都是一條;生活中許多直的物體的邊都是.)

  2.師:大家說得都很好,生活中可以發現很多的,是可以量出長度的。量一量數學書上P14最上面的三條的長度.

  3.練習

  ① 指出下面圖形中哪一個是.

 、 下面每個圖形是由幾條組成的.

  4.師:大家已經認識了,會測量了,如果讓你畫一條,你會嗎?

  5.講解畫的方法:在尺子的0刻度上點一個點,要畫的是幾厘米,就再在幾厘米的刻度上點一個點,然后再把兩個點用一條直直的線連起來.

  6.練習:畫一條4厘米長的.

  三、鞏固練習

  1.基本練習(練習四1,2)

  (1)指出下面哪些是.

 。2)下面每個圖形是由幾條組成的?

  2.操作性練習

  從以下三個題目中任選一個題做.

  畫出長5厘米的.

  3.思考性練習

  右面給出五個點,在兩個點之間畫.

  你能畫出幾種不同的圖形?每種圖形畫了幾條?

  四、歸納質疑

  通過今天的學習,大家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

  線段的認識課件 篇7

  教學內容:

  教材第6頁的例7及“做一做”。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學會畫指定長度的線段。

  過程方法

  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探索畫指定長度線段的要點,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仔細、準確地畫出指定長度的線段,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用刻度尺畫線段。

  難點:畫指定長度的線段。

  教法與學法:

  教法:嘗試指導。

  學法:實踐操作法。

  教具準備:

  直尺

  教學過程:

  一、 探索新知

 。1) 鞏固量線段的長度。

 、 觀察,初步感知。

  出示課本第6頁“做一做”第1題線段。

  教師強調:測量線段時,這條線段的一端要對準刻度線0,看另一端對準刻度線幾,就是幾厘米。

  ② 演示,直觀感知。

  ③ 操作,親身體驗。

  讓學生量一量自己數學課本的長。

  (2) 學習畫指定長度的線段。

  ① 觀察,初步感知。

  出示課本第6頁例題“畫一條3厘米長的線段”教學情境圖。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畫法。

 、 演示,直觀感知。

  老師演示,強調在畫線段時一定要在線段的兩端表示出端 點。

 、 操作,親身體驗。

  學生畫完后,教師組織全班交流。

  二、 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6頁“做一做”中的第1、2題。

  集體訂正。

  三、 全課總結。

  板書設計

  線段的認識課件 篇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實際的觀察和操作。初步認識線段的一些特征,能在一些簡單平面圖形中識別線段,會數出簡單圖形中線段的條數。會選擇合適的工具畫線段。

  2、使學生在注重體驗、感悟知識的探究活動中,逐步建立表象,支撐理解,在深化認識的同時發展自己的數學學習能力。

  3、進一步培養對數學的好奇心,增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認識線段的特征。

  教學難點:

  線段表象的建立。

  學具準備:

  一根毛線,一把學生尺,一張正方形紙,

  教學過程:

  一、通過操作,初步認識線段

  1、感受線段的“直”。

  (1)出示跳繩和拔河的情景圖。師:看,小朋友們在干什么?

  請問跳繩的繩子和拔河的繩子看上去有什么不一樣?(沿繩子畫出曲(直)線)

  跳繩甩出的繩子是彎的,拔河的繩子看上去是直的。

 。2)毛線由曲變直。

  A請觀察你桌上的毛線,你發現什么?

  B你有辦法把它變直嗎?試試看。學生自己動手拉直曲線。

  C(屏幕出示)講述:把線拉直,兩手之間的一段可以看成“線段”。(板書:線段)學生齊說。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線段。

  D追問:這樣拉出來的線與原來的那根線有什么不同?(板書:直的)線段都是直的。

  2、感受線段的“兩個端點”。

 。ㄖ该鲆粭l線段)問:兩手之間的一段可以看成?(線段)

 。ǚ砰_一只手)現在毛線怎么了?(彎了)要讓毛線再變直必須怎么樣?(捏住線的兩頭把它拉緊)現在繩子又怎么樣了?(直了)

  一定要兩頭都捏住拉緊,兩只手捏住毛線的兩頭在數學上叫做線段的端點。(板書:端點)學生讀一遍。

  追問:請問線段有幾個端點?(板書:兩個)

  請大家拉出一條線段,同桌互相指一指對方手中線段的端點在哪兒。

  3、感受不同方向的線段

 。ㄖ该鲆粭l線段,豎起來)問:看,線直嗎?可以看成線段嗎?它的兩個端點在哪兒?

  斜著放,問:這可以看成線段嗎?為什么?只是什么發生了變化?

  你會把手中的線段變變方向嗎?自己試一試。

  4、感受線段有長有短。

  師:老師手里的線段和他手里的線段比,有什么不同嗎?對,線段有長有短。那你有辦法讓老師手里的這一段變得再長一些嗎?你來做做看。能再把你們手中的線段變短一些嗎?試試看。

  師:我們兩只手捏的地方也就是線段的兩個端點分得越開,這條線段就越怎樣?反過來呢?對了,線段有長有短,(板書:有長短)。

  5、抽象出線段的圖形。

  小結: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線段是(直的),有兩個(端點),有(長短)。那么請你來判斷一下,下面那幾條是線段?

  二、鞏固線段的特征

  1、識線段。(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

  老師這兒有一些圖形,哪些是線段,不是的說說為什么?

  2、找線段。

  A談話:看來,小朋友們已經認識了線段,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能找到線段。請在我們的教室里,在你的身邊找找看?

  B小朋友只要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就會發現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能找到線段。

  三、由淺入深,鞏固新知

  1、數線段。

  A談話:其實有很多我們以前學過的圖形就是由不同方向的線段圍成的。(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請看,這些是什么圖形?它們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請你用手勢表示出來。

  B匯報時:請你來指一指?(教師指著其中一條線段)這條線段的端點在哪里?(教師指著與這條線段相交的一條線段)那么這一條呢?說明:當兩條線段相接時,它們相接的那一點就是它們的端點。

  C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四邊形是由四條線段圍成的,五邊形是由五條線段圍成的。你發現了什么?那么有六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是幾邊形?

  2、折線段

  (1)(取出正方形紙)正方形紙上有線段嗎?有幾條?在哪里?

  (2)請你拿出你的正方形紙對折一下,打開看看,紙上有線段了嗎?在哪里?

 。▽嵨锿队俺鍪荆 對,這條折痕也可以看成是一條線段。請你指一指它的兩個端點分別在哪里?

 。3)你還能折出一條比剛才那條短的線段嗎?試試看。(實物投影出示)

 。4)下面請同桌兩人各自折一條線段,然后兩人再比比折出的兩條線段的長短。

  3、畫線段。

  (1)、嘗試畫

  那你會把線段畫出來嗎?你準備用什么工具畫?拿出紙,試一試畫一條線段。

  學生試畫,教師巡視指導。

 。2)、交流畫法。

  說說你是怎么畫的?根據學生回答師在黑板上畫出線段。還可以怎么畫?

  在畫線段時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呢?

  (3)、再次畫

  請你聽了提醒后再畫一條和剛才方向不同的線段,看誰畫得又快又好。

  請同桌互相欣賞一下對方的畫的線段,如果他畫得很好,就豎起大拇指表揚他,如果有畫得不太對的地方,也請你給他指出來。

 。4)、你還能用其他工具幫助畫線段嗎?為什么這些工具都能畫出線段呢?(這些工具都有直直的邊)

  4、由點連線

  (1)連結兩點畫線段。

 。ê诎迳袭嬌蟽蓚點)問:連接這兩個點可以畫出幾條線段?小結:連結兩點只能畫一條線段。

 。2)有三點,連接每兩點畫一條線段?猜一下,能畫出什么圖形?請你在老師給的作業紙上畫畫看。

  問,你們畫成的是什么圖形?投影學生作品。

  師問:你是哪兩個點連成了線段?

  指出:上面這個點和下面的左邊的點連成了一條線段,和下面右邊的一個點也連成了一條線段。

 。3)那想想這樣四點,連結每兩點最多可以畫出幾條線段呢?快動手試試看。

 。ㄏ犬嫵鲞^第一個點的所有三條線段,接著畫出過第二個點兩條線段,再畫出最后一條線段。向學生滲透有序思想,為高年級進一步學習排列組合的知識做好鋪墊。)

 。4)那想想這樣的五個點,連結每兩點可以畫幾條線段?又能畫出什么圖形呢?動手試試。

  (依次用不同顏色畫出4+3+2+1條線段)

  四、小結學習收獲

  談話: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一位新朋友叫線段,你知道了什么?學會了什么?

  線段的認識課件 篇9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38—39頁

  二、教學目標:

  1、認識線段、射線和直線,了解它們的表示方法,能正確區分線段、射線和直線,掌握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引導學生利用觀察和實踐活動,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概括的能力,比較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和結果。通過觀察,操作學習等活動,讓學生親生經歷線段、直線和射線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關于直線、射線和線段的空間概念。

  3、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歸納的綜合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線段、射線和直線以及它們的表示方法。

  難點:線段、射線和直線的特征及三者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四、教學準備:

  線、手電筒、直尺

  五、教學過程:

 。ㄒ唬﹦撛O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看我手上拿的是什么?(準備好的線)

  生:線

  師用雙手捏住線的兩頭且拉緊

 。ò踩逃寒斘覀冊谟镁玩耍的時候,請不要用線來勒住同學或者玩伴的脖子,甚至自己的脖子,這樣會威脅到他人及自己的生命安全。)

  師:剛才老師手中的線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

  生:變直了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線,他們也都是直直的線。(板書課題)

  (二)通過觀察,操作、學習等活動,讓學生親生經歷線段、直線和射線的形成過程,從而認識線段、直線和射線。

  1、認識線段

  出示情境:老師捏住線繩的兩端且拉直讓學生觀察。

  提出要求:請同學們把你看到的線畫出來。

  暴露資源:學生畫的圖可能是線段圖也可能是直線圖。

  提出問題:老師的兩只手你怎么表示的?

  生:兩個點

  組織研討:像這樣的線是什么線?生:線段(板書:線段)

  師:它有幾個端點?它有多長能知道嗎?

  生:它有兩個端點,可以用尺子量出它的長度。(板書:有兩個端點、可以測量)

  提升認識:我們現在就可以得到了線段的定義:一根拉緊的線或者弦,都可以看作線段,線段有兩個端點,有頭有尾,有始有終。(課件演示)

  在數學上為了更方便表述,可以用端點的字母表示線段,例如線段AB或者線段BA請同學們畫一條長5厘米的線段AB。

  2、認識射線

  (1)通過激光演示射線

  出示情境:將激光燈的光線射向教室的墻上。

  提出問題:墻上的亮點與光源之間的光線可以近似看成什么?

  為什么?

  生:線段,墻上的亮點與光源的光線可以近似看成線段的兩個端點,兩個端點之間的光線可以近似看成線段。

  師展示:將激光燈的光線射向窗外(或門外)。

  提出要求:現在我們把光線射向窗外,如果光在傳播的過程中沒有被物體擋住,你們能把這束光線畫出來嗎?

  暴露資源:展示學生的作品(可能有的學生會點兩個端點)

  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想象,如果激光燈的能量足夠大,那么激光燈射出的光線將筆直地延伸出教室、然后延伸出校園、延伸出北京、延伸出中國乃至地球。

  提出問題:你們能用言語描述這束光的特點嗎?

  學生用不同的詞語描述光線的特點:如:只有一個端點,沒有盡頭,不能度量長度等。提升認識:像這樣只有一個端點,筆直地向一端無限延伸的線,在數學上我們叫射線。有始無終,有頭無尾。(課件演示)歸納射線的特征:直的;一個端點;無限長,無法測量。

 。2)畫射線

  師:你們能畫出一條射線嗎?自己試試,再仔細想想你是怎樣畫的。學生試著畫射線學生展示:學生畫的射線有長有短,是對比兩個學生畫的射線——一條長一些,一條短一些,請學生思考它們是否還是射線。

  師總結:射線可以用端點和射線上的另一個點來表示。例如:射線AB。同學們所畫的線只要具備了射線的特點,無論畫得長一些或者短一些,它們始終都是射線。在學生的回答中讓學生明確射線的畫法:先畫一個點,然后向一邊畫線。只要另一端沒有端點,就表明另一端在無限延長。射線可以用字母表示:

  師:如果給你一個點,你能畫幾條射線?

  學生試著在紙上畫且交流

  生1:一條

  生2:很多條

  ......

  師總結:一個點能夠畫出無數條射線

 。3)舉例生活中射線的例子

  師:剛才激光燈射出來的光線我們可以近似的看成射線,其實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你能舉一個例子嗎?

  學生舉例:太陽光、汽車燈光、探照燈光等。

  師:看來我們只要抓住“從一點出發,筆直地像一方無限延伸”這一特點,就可以將這種現象理想化的看成射線。

  3、認識直線

  出示情境:請兩學生和老師用皮筋共同展示一條直線且兩端無限延伸提出問題:你們能想象出它是什么樣子并畫出來嗎?

  暴露資源:展示學生的作品

  組織研討:學生想像這條直線有多長且描述直線:沒有端點,向兩端無限延伸、無法測量(沒有長度、量不出來)。

  提升認識:結合學生匯報,師:沒有端點,向兩端無限延伸,我們把這樣的線叫做直線。

  (課件演示)歸納直線的特征:直的,沒有端點,向兩端無限延伸,無法測量。

  提出問題:你們能畫出一條直線嗎?

  師:你們準備怎么表示直線呢?

  學生試畫直線且展示,

  學生相互交流表示方法。

  提升認識:師適當總結:只要具備了直線的特點,不管位置、角度怎么變換,都是直線,就是把線段兩端無限延伸,就得到了一條直線,無始無終、無頭無尾。直線可以像線段那樣表示,還可以用小寫字母表示。例如直線AB或直線l。

  師:請同學們思考并畫一下,經過一點能畫出幾條直線?

  生:無數條

  4、比較線段、射線和直線

  師:線段、射線和直線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呢?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我們一起完成這份表格。(請學生回答完成)

 。ㄈ┩ㄟ^練習加強學生對于直線、射線和線段的認識。

  做課件里面的練習

  六、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們有什么收獲?學習到了什么?

  七、板書設計:

  線段射線直線

  線段:直的;兩個端點;可以度量長度

  射線:直的;一個端點;無限長。

  直線:直的;沒有端點;無限長。

  線段的認識課件 篇10

  教學目標:

  1、從生活中出發,通過動手畫一畫,初步建立射線直線的概念。

  2、能說出線段與射線直線的關系。

  3、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愿意就數學問題開展討論,學會借助數學語言來表達與交流。

  4、培養學生將數學思想應用于實際,實現科學的創造與應用的能力。

  教學重點:建立射線直線的概念,知道它們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根據要求畫出正確數量的線段射線或直線。

  教學準備:

  多媒體、練習卷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復習引入

  1、從生活中抽象出線段、射線、直線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線條,看:

  a、豎琴、激光――線段

  b、毛線——曲線

  c、角——射線

  d、馬路——直線

  2、線段的特征

  它們當中,哪些是你們學過的?(線段)

  你能回憶一下線段有哪些特征嗎?

  a、線段是直的,并且有2個端點。

  b、線段是可以度量的。

  c、線段可以用兩個大寫字母表示,如:線段AB或線段BA。如用小寫字母來表示如用小寫字母b就可以表示成線段b。所以我們說線段一共有幾種表示方法?

  二、情景再現,探究新知

  師:同學們說得真不錯,大家看老師這兒有跟教棒,打開它就看見有一束激光投射在窗戶上,把這束激光可以看成是一條——線段,F在老師把窗戶打開,把這束激光從天空方向投射出去,那會怎樣呢?

  1、認識射線

  a、射線的概念

  像這樣的圖形你知道叫什么嗎?

  板書:一條線段,將它的一端無限地延長,所形成的圖形叫做射線。

  b、射線的表示方法

  這條射線的端點我們可以用大寫字母表示,如A,在射線上任意取一點,如B,我們就可以用AB表示這條射線,記作射線AB。

  c、拓展

  (1)媒體演示從另一端延長,這又是什么圖形?(射線)那我們可以把它記作什么?(射線AB?射線BA?)

 。2)請說對的同學說說理由(端點是起始點)

  2、認識直線

  a、直線的概念

  請你閉上眼睛想一想,如果將線段的兩個端點都無限地延長,那會又會怎樣呢?(請一個同學到黑板上來畫一畫)(師先同步畫好一條線段)

  板書:將一條線段的兩端無限地延長,所形成的圖形叫做直線。

  b、直線的表示方法

  任意的在直線上取兩點用大寫字母A和B來表示,所以可以將這條直線記作:直線AB或者直線BA,或者用一個小寫字母表示為:直線l。

  板書:直線直線AB,直線BA或者直線l

  3、引出課題

  同學們學的真棒,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線段、射線、直線。

  板書:線段、射線、直線。

  4、師:接下來老師請同學把書翻到79頁,看79、80頁上的內容完成練習紙上的表格。

  三、鞏固新知,應用提高

  1、請你分分類(金仕達多媒體)

  2、用正確的方法表示下面圖形。

  3、判斷

 。1)線段有兩個端點,射線只有1個端點,直線沒有端點。

  (2)這是一條5cm的射線。

 。3)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四條邊都是線段。

  (4)直線比射線長

 。5)射線AB和射線AD是同一條射線。

  同一條射線:同一個端點且方向相同

  此處可以追問:那射線AB和射線AC

  是同一條射線嗎?

  4、畫一畫(書上P80試一試)

  5、拓展(金仕達多媒體)

  線段的認識課件 篇11

  教學目標

  1、結合圖形認識線段間的數量關系,學會比較線段的大小;

  2、利用豐富的活動情景,讓學生體驗到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的性質,并能初步應用。

  3、知道兩點之間的距離和線段中點的含義。

  教學重點

  線段大小比較,線段的性質是重點。

  知識難點

  線段上點、三等分點、四等分點的表示方法及運用是難點

  教學準備

  棉線、中國地圖等

  教學過程(師生活動)

  創設情境

  1、多媒體演示十字路口:為什么有些人要過馬路到對面,但又沒走人行橫道呢?

  2、討論第124頁思考題:

  學生分組討論:從A地到B地有四條道路,如果要你選擇,你走哪條路?為什么?

  在小組活動中,讓他們猜一猜,動動手,再說一說。學生交流比較的方法。

  除它們外能否再修一條從A地到B地的最短道路?

  為什么?

  小組交流后得到結論: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結合圖形提示:此時線段AB的長度就是A、B兩點之間的距離。

  3、做一做:

  測量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四個直轄市之間的距離。

  (小組合作完成)

  線段的認識課件 篇12

  教學目標:

  使學生理解的含義,會根據線段比例尺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

  教學重難點:

  根據線段比例尺求圖和實際距離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我們學習了一些比例尺的知識,我們學過的比例尺都是用數值來標明的,除了數值比例尺外,還有線段比例尺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二、新課

  1、線段比例尺是在圖上附有一條注有數量線段,用來表示和地面上相對應的實際距離,同學們可以翻開教科書第51頁,看右下角有一幅地圖,地圖的下面就有一條線段比例尺,它上面有0、50和100幾個數,還注明了長度單位“千米”,這些數和單位表示什么意思呢?

  2、如果知道了兩個城市之間的圖上距離,你能不能計算出這兩個城市之間的實際距離?讓學生在地圖上找到沈陽和長春這兩個城市,并量出它們的距離是多少厘米,再想一想:要求地面上這兩個城市之間的實際距離大約是多少千米,該怎樣計算?讓學生說怎樣列式。

  50×5.5=275(千米)

  3、你能不能把這個地圖上的線段比例尺改寫成數值比例尺?怎么改寫?

  三、課堂練習

  完成練習十五的第4~8題

  四、課堂小結

  五 、創意作業:

  在地圖上找出我們的家鄉和北京,并計算出它們離多遠。如果用50千米的線段比例尺,你能畫出它們在圖上的距離嗎?同學們試一試。

【線段的認識課件】相關文章:

認識線段課件03-31

《認識線段》的說課稿10-21

認識線段的教案03-07

認識線段的經典教案08-07

《認識線段》說課稿01-24

認識線段教學反思02-24

《認識線段》說課稿范文09-03

《認識線段》優秀說課稿03-03

《線段的認識》教學反思09-30

中文无码日韩欧免费视频手机,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精品大屁股美女白浆网站,国产久re热视频精品
亚洲午夜成人精品不卡在线 |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 制服丝袜中文丝袜点击进入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国 | 制服丝袜亚洲经典中文字幕 | 亚洲欧洲日本无在线码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