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學習的教學小論文
第一篇
一、建立良好的教學環境
為學生創設有效的教學環境,可以把枯燥的體育教學內容置于某種特定的情景教學之中,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有效地激起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逐步培養學生愛好體育的學習情感。
1.在學習“雙杠”技術的時候,教材對學生的要求是“杠端跳起成分腿坐―――分腿坐前進至遠端,前擺轉體90度下”。在講解時,我讓學生在沙坑正面弧形進行集合,在現場為學生們進行示范和講解動作的要領:(1)助跑的距離一般為5-7步(或6-8步)比較的合適;同時助跑的方向與橫桿垂直面所成的角度約為30°-60°為宜;如果學生中有習慣地用左腳起跳的學生,要善于從右側助跑,開始三、四步的時候要跑得放松自然,有彈性等。通過這種真實的情景教學,可以增強學生的上肢、肩帶、胸部以及腰腹肌肉群的力量,有效地促進學生韌帶和骨骼的健康發展,此外還有效地增強學生們的身體協調性。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學習這項技術的時候,要確保學生的安全性。
2.教學方法靈活多變。初中體育教師要善于更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模式多樣化的改革,有效地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和主動性。例如,在上“立定跳遠”這一課時,我改變了以往慣用的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了類似于“動物王國運動會”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學習模仿“動物園”中各種動物的雙腳起跳、雙腳落地(立定跳)的基本方法,并且讓學生間多進行交流探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創造―發現―學習”等步驟,基本上掌握了“立定跳遠”的技能,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跳躍能力的提升。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學生激發出對學習體育的熱情,為學生打好身體素質的基礎以及學習“立定跳遠”的助跑和起跳的技術都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二、建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體育健身活動充滿著樂趣,當學生真正體味到這種樂趣時,也就激發出學生對體育健身的興趣。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征積極地將學生的體育教學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學有機地相結合,認真學習“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標準,根據學生的好奇心理、求知欲望的特點,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為目標,發展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終身體育的意識。這樣,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能夠加強其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有效地促進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1.很多學生對于體育與健康理論的知識認識比較的薄弱,體育教師就要針對這樣的問題向學生疏導一些健康理念。比如,學生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的主要標志是:具備較強的應變能力,同時還能夠適應外界的各種變化等;抗病能力強,他們能輕易地抵抗普通的感冒和傳染病等。教師還應定期讓學生進行身體素質測驗,對學生的身體健康問題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2.學習“廣播操”,能夠讓多數學生學會基本的動作和方法,而且還能獨立地進行練習;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身體協調的能力,而且還能促進身體健康的發展。在進行“廣播操”練習的時候,要結合科學合理的健身意識,促進學生良好的體育健身習慣的形成。愛好加科學合理的健身鍛煉是養成良好健身習慣的根基和支柱,可以激發學生熱愛體育運動,熱愛生活以及渴望健康的熱情。
3.初中階段,很多男學生都比較喜歡運動,并且喜歡對抗性比較強的運動項目,諸如籃球、足球以及排球等項目,女生則恰恰相反,她們比較偏愛娛樂性、柔韌性以及游戲性比較強的項目。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體育教師要把握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進行分工教學。教師可以安排男生去練習籃球等項目,安排女生去學習一些武術、跆拳道等。這樣可以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去。所以說,這樣的體育教學在鍛煉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
體育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的時候,要始終把“快樂”教學理念貫徹在體育知識的始終,靈活恰當地開展教學,同時要以系統的體育知識技能的學習為教學目的,讓學生在學習體育的過程中,享受到體育帶給他們的趣味性,從而使學生真正學到知識,掌握技能,提高身體素質。
第二篇
一、教學管理不夠嚴格
有的教師對體育課的重視程度不夠,認為體育課就是自由活動,只要學生放松了就行,對學生的管理松散,對上課的進程也沒有嚴格規定。學生活動也比較隨意,很多學生上體育課就是盡情地玩,不愿意運動的話就坐在一邊。體育課是要有嚴格的課堂紀律的,學生不應有遲到早退或偷懶現象,學生要有良好的.集體觀念和時間觀念。同時,教師要把握好課堂節奏,利用有限的時間進行充分的體育活動,這樣才能提高課程效率。
二、改進體育教學的策略
初中體育新課程標準要求體育教學方式要引起學生足夠的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要使學生體會到體育教學帶來的快樂。因此體育教學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是教師一味地講解如何運動,這種單純的講解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逐漸地對體育課失去興趣。學生有興趣了才愿意去上課并用心學習,才會感到學習是一種樂趣并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因此教師要采取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式,如邊講解技術要領邊進行示范,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如何做才規范;之后讓學生具體操作,教師指出不足,這樣的效果會比呆板的講解好得多。另外,教師也可以運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通過圖文并茂的展示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
(二)增加互動,營造氣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增加和學生的互動環節,通過互動營造濃厚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主動投入到活動中。如講解籃球運動時,教師如果只是簡單地講解,會使課堂氣氛單調,使學生不容易掌握;教師如果邊講解邊和學生一起互動,現場教給學生如何上欄、傳球、搶球等,會使學生更感興趣,更有積極性。同時,教師的現場示范和師生間的互動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學生也會學得更快,印象會更加深刻。另外,教師也可以運用分組討論學習法,如教學生如何打乒乓球,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通過小組實地練習進行討論,這樣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討論中學到知識。
(三)因材施教,分層次教學每個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因興趣愛好、接受能力不同而吸收和掌握知識的程度不同。有的學生天生對體育感興趣,那么他學起來就會更快、水平也會高一些,因此,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層次教學,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如在進行長跑訓練時,對體質好的學生可以適當增加訓練時間和距離;而對于體質較差的學生則不可強求,要在其能力范圍內適可而止、循序漸進,使其逐漸進步。教師要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分類教育,這樣學生才不會有心理壓力,才能慢慢地適應,增加自信心和成就感。
總之,體育教師要創新教學理念,積極探索適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要有完整的教學結構、穩定的教學過程和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使課堂教學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以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在教學中教師要采取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