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圖書館學專業人員職業生涯的開發設計論文
教育部2002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規定:“高等學校圖書館應加強圖書館的專業隊伍建設,按照合理的結構比例,有計劃地聘任多種學科的專業人員。專業人員應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其中本科以上學歷者應逐步達到60%以上”,這是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對高校圖書館專業人員的原則性規定。在我國高校圖書館的工作人員中既有專業人員又有非專業人員。取得相應學歷分配到圖書館工作的人員稱為專業人員,非圖書館專業人員指從事維修、清潔、裝訂等工作的人員。專業人員又可分為圖書館學專業人員和非圖書館學專業人員,圖書館學專業人員指大學圖書館學專業及相關的情報學專業、檔案學專業、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畢業在圖書館工作的人員,非圖書館學專業人員指非圖書館學專業及相關專業畢業在圖書館工作的人員。圖書館學專業人員和非圖書館學專業人員共同構成圖書館專業人員。據調查目前我國高校圖書館在專業人員的構成中非圖書館學專業人員所占比例較大。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部分人的工作水平決定著高校圖書館的工作水平和發展前途。對這部分人力資源如何開發,在管理上形成何種態勢,怎樣發揮非圖書館學專業人員的人力資源優勢,構建非圖書館學專業人員人力資源再生和良性循環體系,更好的設計這部分人員的職業生涯,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一、高校圖書館現狀
《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規定:“高等學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是為教學和科研服務的學術性機構,是學校信息化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等學校圖書館的工作是學校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學校圖書館要履行教育職能和信息服務職能”。對這個規定,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耳熟能詳,也非常認可這個規定。我們經常強調圖書館是辦好大學的三大支柱之一,是學校學術水平的象征。實際上圖書館現在遠達不到我們想象的那樣高的地位。從多年來的實踐來看,學校層次越高,例如北大、清華等研究型大學,對圖書館的依賴性越大,圖書館在高校里確實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絕大多數高校的圖書館地位就沒有那么理想,甚至還有點尷尬,處在高校里的第三世界,排在教學和行政人員之后,這在高校絕不是個別現象。
圖書館人員中非圖書館學人員所占比重大,同時還存在著人員外流、隊伍不穩定的問題。現在有相當一部分在圖書館工作的人員思想不穩定,特別是一些非圖書館專業畢業的人員,工作熱情不高,鑒于目前就業的壓力,僅僅把圖書館當作跳板,工作只求應付,不去鉆研圖書館業務,一有機會就另謀高就。天津高校圖工委曾對32所高校圖書館職工做過調查,發現非圖書館學專業分配到圖書館工作的人員中,80%的人對圖書館工作不感興趣,50%的人已經跳槽。據了解,這種現象在高校圖書館中普遍存在著。
實際上因為圖書館收藏有多種學科的文獻資源,也就需要多學科的專業人員,正如《規程》規定的':“圖書館要根據需要聘任多種學科的專業人員”。圖書館學專業人員和非圖書館學專業人員互為補充共同完成圖書館工作。在圖書館里常規的業務需要圖書館學專業人員,尤其是專業知識與工作經驗相結合的人才,例如采訪、分類、編目、一般參考咨詢等。而學科參考咨詢和學科信息服務需要圖書館學專業與學科知識相結合的人員,這也正是體現非圖書館學專業人員價值的地方。但現在在圖書館里這種體現學術性的高層次工作被事務性的借借還還、開門守攤所掩蓋,且非圖書館學專業人員很少有機會參加系統的圖書館學專業知識的進修學習。非圖書館學專業人員到館后由老館員指點,采用師傅帶徒弟式的方式傳授工作經驗和相關知識,缺乏系統的理論指導。美國圖書館學家謝拉曾說:“最精銳最有實力的館員是那些帶著廣博知識或一門專業知識背景而進入圖書館行業的人”。因此,對非圖書館學專業人員的職業生涯開發就很有必要,既可以提升圖書館的服務層次,又能穩定圖書館專業人才隊伍。
二、非圖書館學專業人員職業生涯開發設計
為了最大限度地調動非圖書館學專業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開發員工潛力,開展切實可行的圖書館工作人員的職業生涯開發勢在必行。具體來說,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非圖書館學專業人員職業生涯的自我開發設計;二是圖書館對他們職業生涯的開發與規劃。
(一)圖書館員個人職業生涯的開發與規劃。職業生涯開發就是結合所服務的單位及所從事的職業工作,并結合社會需要的人才制定自己的目標,并將這個目標付諸實踐。非圖書館學專業人員從事圖書館工作,就要結合圖書館發展實踐制定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和目標,并持之以恒地為該目標而奮斗。每個人都有追求更高目標的愿望,只有具備了遠大目標才有工作的動力。正如前面所分析的,圖書館是多種學科文獻資源的總匯,要求有多學科人才研究文獻、開發文獻。現在的問題是,分配到圖書館的非圖書館學專業人才缺乏系統的圖書館學知識。圖書館學是一門具有近200年歷史的社會科學,有一套成熟的理論和方法,非圖書館學專業人員只有系統地學習圖書館學理論知識,才能為自己的職業生涯開發注入活力。
1、熱愛圖書館工作。圖書館是反映人類知識和科學進步整體水平的重要場所,是人類知識與信息的主要集散地。熱愛本職工作,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敬業樂業、甘當人梯的奉獻精神,是圖書館員素質的首要前提。如果認為圖書館的工作是 “低人一等”或認為整天借借還還,是大材小用,沒意思,這樣就干不好本職工作。克魯普斯婭說:“擺在圖書館員面前的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要愛圖書館事業”。圖書館工作人員要自己看重自己的工作。從表面上看,圖書館的工作好像不直接創造價值,其實他們所創造的財富和價值正是反映在人的科學知識和文化素養的提高上。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就曾對圖書館的工作予以高度評價,稱“圖書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源,在信息時代它將發揮出前所未有的中心作用”,并稱 “微軟圖書館是一個我們員工的加油充電站。雖然人們可以上網來獲取大量的信息,但是圖書館所做的大量的不可代替的工作更有利于人們提高工作效率。” “微軟的網頁就是圖書館員制作的”。
2、認真學習圖書館學相關知識。高素質的圖書館員應具備扎實的圖書情報理論知識,廣博的現代科技知識,高超的現代信息技術和較高的外語水平。假設沒有分類學知識,就不會迅速地為讀者提供特定的文獻資料;沒有相關目錄學、版本學方面的知識,就不會為讀者準確地提供某一專題或某一學科的最佳文獻資料等等;熟練掌握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知識以便能熟練地使用計算機進行借還圖書,檢索圖書及各類數據處理。只有責任感和事業心,沒有淵博的知識和業務技能,也不能做好本職工作。圖書館收藏的圖書內容十分廣泛,古今中外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包羅萬象,現代學科相互交叉滲透,知識不斷更新,特別是當今形勢下圖書館服務工作已開始朝著現代化和社會化方向發展,對圖書館員的知識背景、知識結構、思想素質、處理工作的能力都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總之,只要非圖書館學專業人員滿懷熱情地工作,認真學習相關知識,提高業務水平,在圖書館工作中就大有用武之地。
(二)圖書館進行職業生涯開發與管理的措施
1、建立“以人為本”的激勵機制。激勵的形式分為物質和精神兩類,物質激勵滿足人生理上的需要,而精神激勵是滿足心理上的需要。現代心理學理論認為,人的行為是一個可控的系統,借助心理學理論對人的行為進行研究和分析,并給予肯定和激勵,有利于工作,也有利于行為得到社會的承認,達到定向控制的目的。非圖書館學專業人員能否有效地工作,是否會對圖書館及其組織目標萌生出責任感、忠誠和熱情以及他們能否從自己的工作中得到滿足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圖書館組織對其的激勵。激勵是組織通過設計適當的外部獎酬和工作環境,以一定的行為規范和處罰性措施,來激發、引導、保持和歸化組織成員的行為。因此,激勵機制設計的好壞及其能否滿足非圖書館學專業人員的各種需要,是能否激發他們為圖書館積極貢獻,實現圖書館工作目標,兌現自己內心對圖書館承諾的關鍵。他們更重視關心自己的職業生涯和事業發展,希望自己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渴望在自己的業務領域內有所建樹,同時他們注重追求自主化、個性化、多樣化和創新性,他們要求圖書館能夠給予一定的自主權,以便能夠以發揮自己才干的方式工作并出色完成工作任務。因此,圖書館在進行激勵制度設計時,應針對他們的特殊需要來激發其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具來說應注重以下幾種激勵方式:目標激勵、獎勵激勵、關懷激勵、公正激勵、榜樣激勵、表率激勵等。
2、建立有效的測評體系和加強人員培訓。圖書館應有創新、有計劃、有針對地組織館員對圖書館的發展目標、個人的發展目標開展討論,引導館員正確評估自己及圖書館現狀。通過測評,使館員了解自身的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自己的能力及結合圖書館的需求應注意何種提升;圖書館管理者通過對館員的測評,結合圖書館的發展整合出館員個人職業計劃,并不斷為館員提供幫助。讓館員意識到,在圖書館內部,不僅可以公開地提出自己的理想,而且自己的目標在未來也是可以實現的。測評后需要對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館員不斷發展的目標需要足夠的能力和知識作為基礎,而自發的學習是不能適應這種需求的,這就要求圖書館要有組織、多樣性地進行培訓,如學歷教育、崗位培訓、短期培訓、學習考察、離職深造、學術交流等等。無論是何種形式的培訓,都要注重培訓內容的選擇,單單技巧技能方面的培訓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有把培訓重點放在培養館員總體策劃能力、自我學習能力的提高和圖書館文化方面,才能激發館員內在的發展潛力,建立起館員對圖書館事業的忠誠,給館員更多的事業發展機會。這實際上是一種通過持續的人力資源開發,提升館員人力資源價值的方法。同時,需要對館員在館內實行輪崗制度,讓館員在不同的崗位上都有體驗,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館員的綜合技能,另一方面也為館員尋找最適合的崗位提供機會。同時,也加強了不同崗位館員的相互了解,有利于不同工作環節之間互相溝通與合作。
3、發揮學科優勢,實行學科館員制。目前,在我國高校圖書館界廣泛實行的學科館員制度對非圖書館學專業人員的職業生涯開發是一種非常好的形式。學科館員的職責包括加強圖書館與服務院系之間的溝通和聯系,為院系提供文獻檢索、定題服務、課題咨詢、圖書館資源使用指導、用戶培訓、建立學科導航等服務,沒有學科背景知識這些工作是很難開展的,提升圖書館的服務水平,很大程度上依賴這些既有學科背景又有圖書館學知識的復合型人才。目前的關鍵是要讓這部分非圖書館學專業的人才學到必要的圖書館學專業知識。高校圖書館要有計劃地、分批地對參加圖書館工作的非圖書館學業專業人員進行培訓,以利于他們的職業生涯開發,提升圖書館的服務層次和圖書館的地位。
【非圖書館學專業人員職業生涯的開發設計論文】相關文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論文10-01
我國非物質設計發展的論文02-06
紫蟹包裝開發與設計論文04-20
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管理與開發論文10-07
網絡應用程序的開發與設計論文04-22
關于非遺展示館空間設計探析的論文04-23
軟件開發多元化設計論文04-21
小議地鐵上蓋物業的開發設計論文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