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環境成本控制論文
一、企業環境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經濟和環境兩者是不可分割并互相影響的關系。企業的存在在于滿足社會需求,并以獲得利潤作為回報,如果企業的目標違背了社會需求,從長遠看將無法獲得回報。因為自然環境的支持系統在提供人類豐富資源的同時,也接受著廢棄物的回歸,地球環境雖有強大的供給性和包容性,但它也存在著兩個有限性:一是資源的有限性,資源并非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尤其是提供給企業作為原材料的物資及能源等有限性;二是接受垃圾、污染物排放、自然凈化、恢復機能的有限性。人類的各種經濟活動超過了地球環境的承受能力,生態平衡就會被逐漸破壞。
環境問題的產生與企業的生產經營存在著密切的關系,據有關專家對各種污染物來源分析發現,目前自然環境所接受的污染物中有80%來自企業,而且有不斷增加的趨勢。因此,國際社會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戰略,用各種方式加強環境保護教育使公眾環保意識有了很大的提高,企業對環境污染的各種行為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約束。不管是從國家的長遠經濟利益考慮,還是從企業自身的長遠利益著想,加強環境成本的核算和控制是勢在必行的。
二、企業環境成本的形成及特點
。ㄒ唬┢髽I環境成本的形成。環境成本是指企業本著對環境負責的原則,為管理企業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采取或被要求采取措施的成本,以及因企業執行環境目標、環境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
可見,環境成本是由于企業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形成的,企業進行環境成本控制就是要減輕或是消除這種影響。因此,這影響貫穿于整個生產經營過程。以我們比較熟悉的制造業為例,可以從企業經營的三個階段分析環境成本的形成:(1)采購階段的環境成本。某些資源稀缺或某些原材料被管理當局限制使用或禁止使用時,企業在利用這些資源、原材料的時候必然要付出更大的成本;(2)制造階段的環境成本。指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為消耗材料、能源向環境排放廢棄物時應承擔的環境責任所付出的各種費用。如,治理污染設備的投資、環境污染的防治費用、排污費、罰金及對周圍居民的賠償費等等;(3)銷售階段的環境成本。主要指產品包裝物等廢棄物的回收處理費用。
(二)環境成本的特點。環境成本是企業為了保護企業而發生的各項支出,主要包括改善設備支出、日常環保費用及開發環保產品的各項措施所發生的費用等。根據環境成本的形成可為環境成本概括成以下幾個特點:
1、不可預知性。環境成本的支出不像其他項目(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那樣均衡地發生在產品生產過程中,它往往具有突發性和一次性,如某個時候違反環境法規受到罰款而導致的支出、環境破壞之后的修復支出、環保設施的投資等方面。
2、隱蔽性。一般情況下當期生產經營活動對環境破壞可能并不明顯,也沒有觸犯相關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企業很可能不能明顯地看到某些經營活動對環境的破壞。因此,企業在當期就不會去核算這方面潛在的支出,但并不意味著企業不負擔任何環境成本,因為最終還是要企業付出這樣或那樣的代價。
3、連續性。雖然環境成本的支出具有突發性但并不影響其支出的連續性。因為環境成本的支出貫穿于產品開發、生產、銷售直至淘汰整個產品生命周期。
4、不斷增長性。隨著人類環保意識的不斷加強,環境支出也日益增加。因此,企業對環境污染后要承擔的責任就會不斷地加大。而且,公眾對企業產品的環境質量的要求標準越來越高,必然使得企業的環境支出費用呈不斷上升的趨勢。
三、企業環境成本控制現狀分析
企業環境成本控制是指企業運用一系列的手段和方法,對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涉及有關生態環境的各種活動所實施的一種旨在提高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約束化管理。而傳統會計所依賴的成本觀念屬于狹義的成本概念,不包括環境成本,成本中一般只包含直接消耗的料、工、費,對企業損耗的資源和環境費用沒有進行考慮和核算。所以,企業的收益產生虛增,這樣就間接地鼓勵了企業以犧牲環境、透支未來為代價來謀取當前的經濟利益。
目前,我國對環境成本計量也比較簡單,只考慮如綠化費、環境污染罰款、環境廣告支出等簡單項目,在實際發生時一般都是直接計入期間費用或營業外支出,金額較大時作為待攤費用處理,所以這些環境成本存在的缺陷,并產生了比較嚴重的后果:(1)直接影響企業財務成果的真實披露。目前,多數企業只是在環境成本實際發生時才將其列作費用,而對潛在的環境成本忽略不計,使當期收入和費用配比不真實,虛增當期利潤,增加稅負,同時也影響企業的成本管理;(2)缺乏規范的成本確認和計量方法,導致成本的可比性差。因為我國目前并沒有環境成本核算的相應準則或是相關制度,以致各個企業的實務處理不一樣,企業間缺乏橫向比較的基礎;(3)環境成本發生的動因被模糊,不利于企業挖掘潛力,降低成本。企業一般都是把環境支出費用計入期間費用,這不利于企業管理當局對成本發生的前因后果進行分析,或者導致企業管理當局因為成本動因的模糊而互相逃避責任,從而使企業對環境支出的控制不力,進一步導致成本上升。因此,企業要對環境成本必須進行有效控制,而且不應再停留在事后處理階段,應建立先進的污染預防系統。這樣可以同時產生經濟和環境兩方面的效果,而且進一步加強環境成本的核算和控制,而創造環境成本控制的新思路、新方法將有助于企業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四、建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環境成本控制
。ㄒ唬┛沙掷m發展戰略對環境成本控制的要求?沙掷m發展是這樣的發展,它滿足當代的需求,而不是以損害后代利益滿足其需求的能力。自1992年以來,我國陸續頒布了一系列與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有關的政策、方案和計劃,不僅對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環境保護行為有約束和規范作用,而且某些條文已明確了對環境成本的內在化要求。在《中國21世紀議程》中,強調“將環境成本納入各項經濟分析和決策過程,改變過去無償使用環境并將環境成本轉嫁給社會的做法”。因此,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要求估量各種經濟主體的活動對環境產生的影響。會計具有對經濟活動的計量、反映和控制的職能,有責任對環境方面的支出、收益進行反映和控制。西方會計理論界已經把環境問題、可持續發展理論與會計理論結合起來研究,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環境會計,企業加強環境成本控制的緊迫性越來越強。但是,我國目前還沒有出現較好的環境成本控制體系,如何在可持續發展戰略下對企業環境成本進行控制已是一個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
(二)如何建立可持續發展戰略下的環境成本控制
1、政府方面。(1)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制度,加強執法力度,使企業的經營活動有法可依,使其信息披露有統一的標準,減輕或杜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2)加強環境保護的教育、宣傳,增強全民的環境保護意識,使全民把環境保護當成是責無旁貸的責任和義務;(3)加強環境成本控制的考核力度。由于目前對環境成本相關指標考核不突出,致使很多企業為了眼前利益不惜犧牲環境,因此政府必須加強企業環境成本的考核,這樣也能使國家對企業環境成本控制的評價更加全面、客觀;(4)充分發揮宏觀調控作用,控制有限資源使用,堅持有償使用的原則。國家利用價格手段,沖破加以成本的束縛,在商品的成本中加入資源成本,使商品的價值得到客觀的反映,充分發揮價格的資源配置和宏觀調控作用。這樣,企業在生產經營中會逐漸形成珍惜利用資源的`良好習慣。
2、企業方面。(1)運用價值鏈的分析方法,制定整體戰略規劃。價值鏈是企業由為生產產品或提供勞物而發生的,從原材料采購開始至銷售給客戶為止的一系列價值生產作業而構成的。因此,價值鏈分析的實質是對構成價值活動進行價值分析,明確增值的目標和環境,做到具體發展規劃,將企業視為各項活動的集合體,考慮產品生產和運行過程中所發生的環境成本,使成本和其相關的活動緊密聯系在一起。因此,運用價值鏈的分析方法對企業的環境成本控制有很大的幫助;(2)確定企業環境成本目標,采取各種渠道控制環境治理成本。在采購、生產、銷售各環節盡量減少、回避加大環境負荷而追加的成本,盡量控制污染處理系統的建造和營運成本;(3)善于利用信息管理系統來進行成本控制。在如今信息產業快速發展的時代,利用現代成本控制原理,把控制成本的思路和方法建立在以計算機為中心的信息管理系統的基礎上,能把企業的各項成本更加客觀、全面地反映出來,提高企業進行成本控制的效率,同時也為企業進行環境成本控制提供基礎。
3、其他方面。如今,廣大人民群眾在生活消費中都非常注重“綠色”的環保用品,一切追求人性化,要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穿得舒心。因此,廣大公民在要求社會、企業提供各種環保用品的時候同樣也需要他們對國家在制定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提供各種可行的好建議,或是對管理當局的環境管理進行監督、對企業生產經營的監督。廣大人民不斷地從真正意義上增加環保意識,利用發言、投訴、檢舉等權利,對政府和企業的各種行為有了民意的監督,是企業生產經營更加符合我們可持續發展戰略下的需求。
在可持續發展戰略下,不僅要考慮人類勞動的補償,而且要從戰略發展的角度充分地考慮自然界各種物資資源的消耗和補償。所以,政府、企業、公眾都要為保護自然環境努力,特別是企業,要把企業的環境成本控制提高到另一個高度——可持續發展戰略下的環境成本控制,以促進企業和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建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環境成本控制論文】相關文章:
論可持續發展戰略下的環境成本核算論文05-15
企業環境成本控制研究論文04-12
基于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成本管理分析的論文05-29
略析可持續發展戰略下的環境本錢控制論文05-07
租機管理系統的建立及成本控制論文01-14
經濟型酒店戰略的成本控制論文05-23
關于成本控制的論文04-11
工程造價成本控制研究的成本控制論文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