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妄言之隨筆

時間:2021-03-13 17:35:59 隨筆 我要投稿

姑妄言之(隨筆)

  《姑妄言之》是作者面對信息爆炸、網絡文字紛紜的今天對為文更是為人做出的一種深刻的思考,展現了一個熱愛文字的正直之士理性的思考與睿智的思辨,振聾發聵 。

姑妄言之(隨筆)

  如此作家,不理也罷

  這QQ呢,該算是一個知識型社交平臺,使用也因人而異,因此QQ空間也是異彩紛呈。我應該是空間的受益者,因為自從有了它,我覺得自己視野開闊了,見識增長了,業余生活也更充實了。

  我Q齡三年,也算能獨立下地的幼兒了,雖說還稚嫩,步伐也不穩,但起碼有了初步的判斷。三年來我按自己的興趣建立起一個知識素材庫,這全仰仗我這些博學廣才的好友,他們是我潛在的老師,我很感謝他們。跟著他們,我覺得很開心,覺得學習是件很幸福的事。

  我性喜閑散,閑情逸趣是我所愛。音樂書畫,旅游攝影我都愛極,但若說起最愛,恐怕還得數文學。文字的魅力,實在難以抵擋,所以每每遇到寫作的朋友,都會格外驚喜珍惜。

  不久前偶然點進一非好友個人空間,據其自稱是一位農民女作家,很早便在知名刊物發表作品,并且獲獎不少,在她所在的城市還曾轟動一時,心中敬意不免油然而生。我雖說也是文學愛好者,職業也是跟書打交道,但要說起作品,說起作家,總感覺那有點遙不可及,須仰視才見。在我心里,寫作還能發表就很不簡單了,能做到稱“家”,不是神人也是天才,用老人們的話說那是天上文曲星下凡了。所以,聽說此人是作家,還是農婦,我的驚訝可想而知,正如當初得知那位人稱“二十世紀中國最后一位散文家”的劉亮程其實就是一個真正的農民一樣。不由感嘆,如今社會,一切皆有可能,很多看似不可思議的事情都能順理成章地發生。

  我一向好奇,便想一探究竟。

  不過瀏覽其空間主頁卻有些大失所望,感覺此女不是生活在現實里,而是生活在網上,生活在文字中,似乎她就是為文字而生。空間動態里充斥著其家里的生活照片,鍋碗瓢盆,吃喝休憩,家人朋友,應有盡有,甚至還配上文字嬉笑怒罵,感慨萬端。我素駑鈍,不懂如此曬照嘮嘮叨叨,所為何來。更讓人不解的是,偏偏還有不少人圍觀留評,饒有興致,人聲鼎沸,宛如一堆老媽子聚在一起飛短流長。

  失望既生,便想退出。可轉念一想,頂著個作家頭銜,哪怕只是個業余,也肯定自有一套,若此刻退出,未免操之過急。不有人說嗎,文人大都是瘋子,有些怪癖能理解。于是靜下心來,決定看看再說。點開空間日志目錄欄一看,嚯,洋洋大觀,一百多頁,基本都是原創。一看時間,歷時不短,始信所言不虛,確實有料,想必作家就是這么煉成的,厲害!于是容端言寂,點開日志,逐一瀏覽。詩歌散文小說劇本一應俱全,鄉土氣息外加奇特想象,還真是不簡單。不過看著看著就有些糊涂,先前看空間動態諸多生活照,覺得其三口之家,應該算其樂融融,喜劇味道濃厚,而且就年齡而言,該是可以做奶奶抱孫子的級別了吧。可看其作品,無論散文還是詩作,都儼然一癡情少婦,且情感外溢,豐富多彩,變化之快,數量之多,令人咋舌,只是不懂若其夫看了會做何感想。虧她還大曬其夫照片,狂吐自己如何賢惠顧家,也不知她怎么說得出口。雖說兩面做派的人,我不是沒見過,但如此大言不慚我還是感到不可思議。再看其小說作品,竟也大都充斥著惡俗露骨的婚外畸戀,心想,這樣的作品,不看也罷。

  其空間也有個別人對此表示反感,認為不妥。留言善意提醒,說這樣暴露隱私,自己樂意尚無話可說,連帶別人就不好了。話很在理,也很得體,卻不料往往招來空間主人乃至一些死黨的`惡言相向。其理由是自己的空間自己做主,旁人不應指手畫腳,說不喜歡可以滾,沒必要自作聰明。這讓人很是無語,不由想起影視劇中那古代呆笨書生,無意間踏進煙花柳巷,見一模樣還算周正的女子被人調戲,便忍不住上前欲來一場英雄救美。但不料卻被女子一手甩開,斥其莫名其妙,反問與他何干,由此引來大家一片哄笑。

  于是想說,如此作家,不理也罷。遂退出,不復進。

  如此文字,讀它作甚

  近年瀏覽網絡,見到不少情感美文,尤其是一些女性作者的情感美文。那些文章情感不能說不真,因為讀后能感覺她們糾結于心的纏綿悱惻的戀戀情深。那些文章也確實堪稱美文,因為它們往往穿上了婉約如宋詞的語言外衣,那外衣精致得如竹心薄膜吹彈可破,而那隱約可見的是那種不能不說又不好明說的風情萬種的曖昧。

  當然也有些直率的,標榜自己不藏不掖快意恩仇,一邊夸耀自己美麗賢淑家庭幸福,一邊將情感的枝條伸出墻外,演一出“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有那高明玩家還能故作姿態演繹“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惹得那墻外多情人士苦于“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進而感嘆“天涯何處無芳草”。當然也有入戲太深弄假成真者,演一出“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以為自己就是那琵琶女遇上了白居易,也能贏得知音一聲長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說實話,每當看到此類文章,我總會聯想到如今流行的“小三文化”。我不懂這“小三陣營”到底有多龐大,到底還有哪些人急于擠進這個隊伍,但看到這種文章鋪天蓋地席卷而來,我想那數字大概很驚人。我實在佩服這些人的勇氣,她們不但敢想,還敢寫,敢招搖,甚至還敢付諸實施,從文字走向現實,再從現實走向文字,且沉迷其中,樂不思蜀。她們大概試圖尋求理解,獲得輿論支持,所以往往寫得非常魅惑,非常動人,其殺傷力是不言而喻的。但我每每見了,總會好笑,我笑她們情感游戲玩得如此執著,如此癡迷,甚至連自己都騙過了,以為那就是真的了,以為自己就是多才女子朱淑真了,以為文字翻飛就能飛出一個多情柳永來。她們甚至也看見了,甚至相信他比真實的還要真,因為文字中的人兒沒有了俗世中的是非紛擾而顯得飄逸灑脫,完爆自己身邊那個一身缺點的家伙。

  我沒有辦法祝福她們,盡管有些文章寫得哀怨感傷聽起來如泣如訴。因為我每每讀時就會想起她身后的家,以及她所眷戀的那個人的家,我會替他們憤怒,憤怒于她的背叛,她的入侵,尤其是她還標榜自己家庭幸福的時候。在我看來,那些唯美的文字后面藏著一顆半路殺出橫刀奪愛的并不唯美的心,而那看起來凄婉的文字大概也只是指望哀兵必勝的伎倆罷了。曾經就有那么一位多情女子大言不慚宣稱,自己所寫不過是一種引誘手段而已,之所以這么做,無非是檢驗一下自己的魅力。事實上呢,也確實有不少中招者意亂情迷魂不守舍,最終弄得夫妻貌合神離甚至反目成仇勞燕分飛。

  所以呢,別怪我偏激,從某種意義上說,婚外畸戀凄婉就對了,若是婚外曖昧笑了,那婚姻與家庭就要哭了。我想,這種自導自演的情感游戲,最好的歸宿就是讓她們把自己玩進去,最終落得個自怨自艾自尋煩惱自作自受。

  這沒有現實土壤的虛無,這隱去了生活本真的偽飾,這沒有生活原初味道的游戲,這偏偏還有些妖冶之氣的誘惑文字,讀它作甚?

  記憶真的那么美嗎

  教書二十幾年,學生一波又一波,作文寫了無數,批閱也無數,但有一種文體繞也繞不開,那就是寫人記事的記敘文。

  也是奇了,學生碰到“我的老師”“我的同學”之類的題目時,幾乎不約而同會倒向過去,展開記憶大搜索,或者干脆來個玄想夢幻添個未來,而極少面對現實寫眼下天天見面的某位老師或同學。

  學生們的解釋也幾乎千篇一律:寫不喜歡的會得罪人,寫喜歡的會被指拍馬屁,不痛不癢的又沒意思,還是寫過去寫未來,自由自在。因為如此一來,可以半真半假,甚至全憑虛構,反正又不會有人去追究去核實去考證,既回避了尷尬,又拓寬了寫作空間和想象空間,再說經過時間的打磨歲月的沉淀,寫起來會更客觀更準確。

  唉,這樣的說辭,誰又能說不是呢?理是這個理,寫是這么寫,但說實話,看多了,卻難免失望麻木甚至有些生厭了。于是偶爾見到直面現實,寫眼前人眼前事的作文無論優劣褒貶都會大加贊賞,認真點評,甚至范文誦讀,以鼓勵學生消除顧慮,大膽表達,就算是錯覺,就算會有冒犯,就算會被人拿來品評詆毀,但起碼它不是夢囈,不是玄想,不是無關痛癢。

  如今人們寫文,似乎也喜歡懷故戀舊的題材,而且一旦陷進去,久久不愿出來。在他們的文字里,過去的一切都很美好,就連落后貧窮愚昧都成了記憶中的珍寶,他們立在現實土壤上,大發今不如昔的感慨,他們似乎忘記了自己曾經是那么拼了命地想要擺脫,他們如今懷戀的其實或許就是當初想要忘記的。那個時候他們不回頭,因為那時他們必須向前看朝前邁,而當他們終于安定下來,他們卻似乎更愿意去有選擇地去回顧去品咂曾經的擁有或曾經的苦樂,而把現在的生活現在的處境隱藏起來,把現在的真實感受模糊起來。至于那未來等來了或再成為過去再說吧,因為就算說了又有什么意義呢?我不敢斷言,他們就是這么想的,但讀那些作品,我確實有這種感覺,而那玄幻穿越類的就更不用說了。

  相比之下,我是更愿意相信并接受寫現實的作品的,道理很簡單,你是相信逝者墳前煞有介事的祭拜還是生前的平淡真誠和睦的相守呢?所以,在我看來,一味懷舊者等于是坐在歲月的巷道背對來人漠視當下,并眼睜睜讓他們成為不可挽回的過去里去。

【姑妄言之(隨筆)】相關文章:

姑妄言之成語故事11-25

大二隨筆_大二隨筆12-07

平凡隨筆11-12

信仰隨筆11-09

中秋隨筆08-09

玉米隨筆07-09

蛻變隨筆07-01

往事隨筆06-30

入夜隨筆06-30

500字抒發心情隨筆-隨筆作文01-23

中文无码日韩欧免费视频手机,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精品大屁股美女白浆网站,国产久re热视频精品
亚洲日韩精品国产三区 | 在线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午夜性爱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欧美自拍 |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中文字幕 | 五月天久久综合国产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