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能力訓練方法談

發布時間:2016-5-21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遼寧 崔學峰 

     

    從教于語文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歷史了,除了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備教留批輔之外,我將更多的精力花在了語文教學方法的研究上,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思路及做法被實踐證明是科學的和行之有效的。例如:近七年來對學生進行的“古詩文背誦”,被寫入今年的語文教學大綱;在去年(2000年)中考前夕的復習中,一篇模擬試卷的作文“夜宿張家界”(游記),與遼寧省2000年中考作文的體裁“游記”不謀而和;任教(1993-1996)學年從初一至初三的語文,任艷群和邵俊軍同學喜獲1996年凌源市中考語文科第一、第二名;任教(1997-2000)學年從初一至初三的語文,李巖、張宏曄、任尚杰同學喜獲2000年凌源市中考語文科第一、第二名、第三名。……回想自己走過的教學道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路是發揮學生能動作用的主要環節,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歷年中考成績不敗的靈丹妙藥。因為中學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具備聽、說、讀、寫的能力。能力未成,要想取得好的語文成績,是不現實的。語文能力,必須靠一點一滴的積累。然而,我們的許多語文教師至今仍沿襲封建科舉制度建立起來的語文教學模式,亦步亦趨,不敢越雷池半步。不改革這種舊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就是一句空話。于是,我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摸索出一套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方法,寫下來與各位語文同行們探討。我的具體做法是: 

     一、變教師評改作文為學生互批互改,訓練學生的“讀、寫”能力。 

     1、每兩人結為一組,同組互改。 

     要求學生對作文的字、詞、句、篇以及中心思想、表現手法、修辭等全面評改。初一開始,第一篇作文評改時,教師把評改符號交給學生,引導學生明確評改的內容,然后,要求學生每頁眉批不少于3處;寫出250---300字的總評語(優、缺點分開寫),以后每次遞增一行,到一頁零十行為止,保持下去。評改結束后,評改人簽名。這一步在30分鐘內完成。 

     2、每四人結為一組,同組交換審查。 

     要求學生在兩人一組評改結束后,再把作文交四人組交換審查。要求審查人寫出審查評語,第一次為十行,以后每次遞增一行,滿一頁為止,保持下去。審查人要把原作及評語認真看一遍,然后肯定評改人評改的優點,指出不足。審查人也要簽名,要求30分鐘完成。 

     3、作者與評者及審查者商榷。 

    評改及審查結束后,交還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針對評改評語和審查評語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一次為十行,以后每次遞增一行,滿一頁為止,保持下去。作者也要簽名,要求20分鐘完成。下次評改時,評改人和審查人首先看原作者上次的商榷意見,有不同見解的,課下可以商討,爭執不決的,由老師評定。 

    4、教師驗收打分,寫出“裁判”意見。 

     學生評改、審查、商榷之后,把作文交給老師,由老師給作文、評改評語和審查評語打分,對作文中有爭議的問題作出比較合理的評判。 

     經過這四步評改,一篇作文的優劣之處就比較清楚了,再由原作者重新修改、潤色、謄寫,一篇較好的作文就產生了。這種變教師評改作文為學生互批互改,訓練學生的“讀、寫”能力的做法,有以下幾點好處: 

     1、擴大了學生的閱讀范圍。在評改、審查、商榷的過程中,學生的閱讀貫穿始終。通過閱讀,了解了同學作文的思路,并且使自己的作文思路更清晰,從而起到了提高寫作能力的目的。 

     2、加大了學生的寫作量,增加了課堂作文教學的容量。過去,一個題目只寫一篇作文,現在要寫四篇(作文、評改評語、審查評語、商榷意見),每兩周多寫3篇作文;如果每個學期按16周計,每個學生一學年多寫作文48篇,初中3年就多寫作文144篇!這是正常作文量的3倍!這還不算其他活動、征文等寫文章的數量。有位語文教學專家指出,寫作練習多多益善,學生的寫作能力是練出來的,而不是教師改出來的。采取這種方法后,學生的寫作能力會很快提高,一般在初一下半年就可以寫質量較高的作文了。 

     當然,在這個作文及評改過程中,從寫前的指導,到評改、審查、商榷,教師始終都要處于主導地位,并非撒手不管。 

     3、通過作文及評改作文這個系列過程,培養了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寫作習慣。學生具備了這種能力和良好習慣,可以受益終身。 

     二、通過課前“詩文朗誦”和“聽記故事”,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 

     每節語文課授課之前,首先由三名同學上講臺,朗誦詩詞或散文。朗誦的內容可提前準備好,但要求朗誦時脫稿。這樣學生有說有聽,說者鍛煉了記憶力和口頭表達能力,聽者鍛煉了聽話能力,并通過聽朗誦學到了自己不知道的知識,可謂一舉兩得。然后,由一名同學上講臺講故事(限一分鐘之內講完),其他同學在下面邊聽邊記錄。故事講完一分鐘后,找三名同學讀自己的記錄,對內容全面,語言概括性強,中心突出的記錄,教師要給予肯定、表揚,以鼓勵學生“聽”的積極性。這樣訓練之后,很多同學能夠臉不變色心不跳地到講臺上朗誦詩文,甚至有的同學朗誦的詩文是自己創作的。很多同學能簡明扼要地記錄下故事的主要內容,而且能歸納出故事的中心思想,“弦外之音”。 

     課前“詩文朗誦”和“聽記故事”的訓練,鍛煉了學生的記憶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注意力,培養了積極思維的習慣,改變了學生在“聽、說”方面的消極狀態,是培養語文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具備“聽、說、讀、寫”的能力很重要,但這些能力不是孤立地形成的,更不是教師越俎代庖所能奏效的。這就要求語文教師不但要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更要注重基本技能的培養。所以,改革舊的語文教學模式,實行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科學的教學方法勢在必行。

[初中語文能力訓練方法談]相關文章:

1.談生命讀后感初中700字

2.談初中生感恩教育論文

3.思維與職業教育中的語文能力訓練相關論文參考

4.淺談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的整合論文

5.淺談初中英語情景教學論文

6.淺談初中英語教學論文

7.談“死亡”話題

8.《談讀書》課件

9.《談生命》課件

10.談讀書的課件

中文无码日韩欧免费视频手机,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精品大屁股美女白浆网站,国产久re热视频精品
日韩欧美一级一中文字幕 | 亚州三级久久电影 | 亚洲不卡另类在线 | 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久久 | 自拍亚洲日韩一区 | 日本免费三区激情视频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