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峰 于炳霞
據“當今我國中小學教師心態及行為調查”結果顯示,近八成(78.8%)的教師對“我認為教師應向學者型、科研型教師轉變”(以下稱“教師轉型”)持肯定態度。然而,對其中的差異分析顯示:在學校類型上,普通校、薄弱校教師的認可度比重點校教師的認可度要高得多,他們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這應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差異。為什么會出現與常理分析呈逆反的態勢呢?
筆者綜合與調查密切相關的其他數據,并結合我市城區及縣城、鄉鎮、農村的具體實際認為:
其一,普通校、薄弱校教師對舊教育體制、環境條件的批判和對新教育體制、環境條件的渴望是他們對“教師轉型”認可度較高的原因之一。目前,我國的普通校、薄弱校(尤其是地處鄉村、城鎮的廣大學校)教師的教育條件、物質條件及其社會地位都處于劣勢。長期以來,他們的職業勞動缺少科研性,缺少社會的認同和尊重。他們對舊的教育體制、環境條件充滿著批判。他們迫切希望向學者型、科研型教師轉變,以創建新的教育體制、環境條件,改變他們的處境。這一點是處于優勢中的重點校教師所體驗不到的。
其二,普通校、薄弱校教師順應社會要求,忠誠黨和國家教育事業的敬業精神是他們對“教師轉型”認可度較高的重要原因。新世紀的教育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學者型、科研型教師已是黨和國家對教師的時代要求。目前,剛從傳統應試教育中走出來的廣大普通校、薄弱校教師的業務素質還比較低,與新世紀的教育要求還有相當的距離。可作為支撐著我國基礎教育大半壁江山的普通校、薄弱校教師們(尤其是廣大鄉村、城鎮的教師),他們對教育的敬業精神,他們純樸的品格,他們對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忠誠,使他們在矛盾的沖突中,毫不猶豫地站在了積極的一面。這一點也是重點校教師所想像不到的。
其三,對重點校教師而言,一方面,他們多元的思想觀念、較高的業務素質及優勢的教育條件、物質條件,使他們對教師是否轉型已顯得漠然。另一方面,他們維持“重點”的重負和困惑也是影響他們對“教師轉型”認可度的一個重要因素。據筆者了解,目前許多重點校在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過程中,仍相當嚴重地存在著應試教育的遺痕。許多重點校以學生的升學率、考優率作為維持自己“重點校”聲譽的根本。在他們看來,“重點”就是學生的升學率、考優率保持“第一”。學生的考試分數幾乎成了教師的“命根”。盡管從理論上講科研型教師同樣能促進學生考試分數的提高,可這畢竟需要一個長期探索的艱苦歷程,誰敢去嘗試?更何況他們早已是應試教育的“高手”,他們已慣于應試教育的技藝,甚至已達到爐火純青、得心應手的嫻熟程度。因此,重點校的教師們面對“教師轉型”,更多的是感到力不從心或無所謂。他們盡管有著普通校、薄弱校教師所不能比擬的優勢條件,可他們的困惑和壓力也是普通校、薄弱校教師所體驗不到的。(王培峰 于炳霞)
《中國教育報》2003年1月12日第3版
[對教師轉型認可度差在哪里?]相關文章:
3.描寫天氣差的成語
4.偏差的反義詞
5.
6.培優轉差總結
8.數學培優輔差總結
9.小學培優輔差總結
10.語文培優扶差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