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 2003-01-24 郭莉
何家慶,一個想起來就讓人心疼的名字,在讀完《我的1998--何家慶西行日記》后,刀刻一樣留在記憶的深處。
這是怎樣一個純粹的人吶!一個大學教授,不好好地待在校園里、待在實驗室、待在講堂上,通過自身的價值讓小家先富起來,輕松優越安穩地度過一生,卻偏偏往最偏遠最貧困的深山老林里鉆,不圖名,不圖利,花掉了自己14年29000元的積蓄,就為了傳授魔芋種植技術,使像自己父母一樣窮苦的父老鄉親過上富足日子,并不惜付出健康的代價,冒著生命的危險。如果不是看了他親筆寫的日記,你相信現在還有這樣的人嗎?
這是怎樣一條扶貧的路啊!歷時305天,行程31600公里,徒步8000余里,途經8省108縣,寫了19萬字的日記,做了40萬字的資料,拍了3000多張照片,途中不僅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夜不成眠,飽受饑餓、傷痛、疾患的折磨,還被惡狗咬、被毒蛇襲、被驅趕、被收容……讀何家慶的日記,越讀這樣的畫面越清晰:一層又一層走也走不完的崇山峻嶺中,一個形銷骨立的男子,拄著一根打草打蛇打狗的拐杖,穿著用龍須草搓的麻繩綁住的開了口的草鞋,腳脖子上磨起了大泡,被尖利的山石劃開的胳臂上或被隱蔽的毒蛇咬傷的腿上敷著當地野生的草藥,背上是沉重的行囊,身后是長長的腳印……
如果說對自然界的傷害和肉體上的痛苦何家慶都有著充分的心理準備,憑著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可以化解或能夠承受的話,那么,來自地方政府的冷漠、麻木和拒絕卻是他行前無論如何沒有想到的。他常常被各地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像一只皮球一樣踢來踢去,這些實在不理解“不掙錢到這個地方干什么”的手握公章的人們,一臉蔑視地對眼前這個衣冠不整“形跡可疑”的人動動嘴揮揮手,他都不知又要拖著虛弱的身體,背起30公斤重的行囊多跑多少路。有時就因為“政府”的不支持不引見,這位魔芋專家就會與芋農失之交臂。那些深山里的地方實在是太難走到了,就是何家慶,恐怕也不一定能再去了,那里的農民喪失的,也許是他們一生唯一可以改變現狀的機會了。
像丹柯一樣,何家慶已經把自己的心掏出來高高舉起點亮了走出森林的道路,但同時點亮的,更該是一顆又一顆火熱的心。如果我們的科技工作者都能這樣身體力行,讓自己掌握的科技知識與亟需它們的弱勢群體發生直接的聯系;如果我們的教師都能這樣做出表率,讓自己不僅在知識上而且在行動上影響莘莘學子做事和做人;如果我們的基層干部都能這樣把人民裝在心里,把帶領他們擺脫貧困走上小康之路作為自己為官一任的重要任務,那么,百姓何愁不富足?中國何愁不發展?民族何愁不強盛?
讓我們跟上何家慶吧。讓我們面對這個名字不僅只有感動。
[讓我們跟上何家慶 做個好教師]相關文章:
2.做個幸福的人說說
3.做個幸福的班主任
10.做個誠實的孩子周記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