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一波
教育和道德一樣,往往憑慣性向前,而說不清為什么,所以也就有了許許多多的當然。比如教師的備課,嚴格的說是寫教案。
什么是備課?打開任何一本教學法教材或是當地的教學常規,關于備課的一般要求至少要有這么幾項:
(1)備大綱:明白教學大綱對這部分內容及每一個知識點的具體要求;(2)備教材:理解教材編寫者的意圖及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3)備學生:明確學生的心理狀態、知識能力基礎,預測學生的學習困難等等;(4)設計教學流程:根據以上幾點的分析,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再加工、再創造,使教學過程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5)書寫教案。
看來書寫教案是備課過程的最后一個環節,而不是備課的全部。教案應該是前面幾個環節的文字記錄。如果沒有前面幾個環節,這教案也就無從寫起,我理解的應該沒有錯吧?
如果我理解不錯的話,那我們就來看看我們老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許多的教師(包括我本人,注意我沒有說全部教師)的備課過程就只有書寫過程,前面都不要了。所謂備課過程往往是教材和已有教案的復制過程,幾乎沒經過自己大腦的過濾。這樣的教案,除了浪費黨和人民的財產,消耗自己的體力,浪費自己的生命,還能有什么價值?這樣的教案,我看不寫也罷。
為什么要寫教案?我個人理解寫教案不外乎有以下幾個目的:
1、記錄自己的教學設計,留下一個文字材料,供自己以后反思,也算是個經驗的總結,為以后改進自己的教學留下參考的材料;
2、供同行之間互相學習交流;
3、由于教學內容過多或教學過程復雜,單靠大腦記不住,在課堂教學中靠教案來提醒;
4、供領導檢查,以做為自己已經工作的證明材料。
其中第四項作用應該是最不重要的?涩F實情況是,它已經成為我們教師書寫教案的最重要的目的,甚至是唯一目!所以也就出現了抄教案、補教案等等司空見慣的現象。時間一長,大家都這樣,也就成了習慣,為領導和教師們所認可。
領導們為什么要檢查教案?領導們經常在大會上講:我們XX月XX日要檢查備課,請大家做好準備。我想這話意思有二:一層意思是說沒抄夠的趕快抄,到時間抄到我所規定的數量就行了,至于你上課用不用我不管;第二層意思是表明在這些領導們的眼里,寫了教案就等于備了課,就等于干了工作。所以他們明明知道這些備課(嚴格來講是教案)是假的,他們還是一本正經的檢查,然后還要給上一個分數,美其名曰“量化”。由此看來,領導們檢查教案不是出于教學目的,更多的是出于管理目的,不是為教學服務,更多的為管理服務。
外一首:本人曾目睹過這樣一幕:在一次級別比較高的教學研討會上,一個很另類的教師講完公開課,在課后的交流中提到他本人不寫教案,成績也很好。當場有位老教師就提出來:你不寫教案,省下了時間,所以你有更多時間輔導學生,你的教學成績就應該比別人好(當時他說得理直氣壯)。這位另類教師問他:你寫教案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寫教案浪費了你的時間,耽誤了你的教學,影響了你的成績,那你寫教案還有什么用呢?這位老教師。。。。。。。不知現在這位老人家是否對這位另類教師的言論找到了有力的反駁依據。
外二首:當年我畢業實習時,由于上課沒有拿備課本到教室(當時倒是認真備了。因為認真備了、寫了,一到講臺都丟三落四,不備課、不寫教案就更不敢上講臺了。沒有現在這膽量),我的指導教師就告訴我,上課要把備課本帶著。我說內容我都知道了,備課本拿了我也不用。他指導我說:不用也得拿,要不顯得不嚴肅。我在參加工作后嚴肅了一段時間,由于黨性不強(如果哪個黨想要我,請與我聯系,我的確想找個組織),慢慢也就不嚴肅了。后來,多年的媳婦熬成婆,我也成了指導教師。我在輔導我的實習生時,也告訴他們:你們到課堂要帶著教案,即使你不用,否則顯得不嚴肅。至于他們嚴肅了多長時間,由于沒再調查,也就無從知道了。
說了大半天,我所要表達的意思是:
1、不備課就是不能上課,這應該成為為師者的鐵律;
2、寫了教案不等于備了課;
3、如果這個教案對你沒有用,那不寫也罷;
4、領導檢查教案,更多是出于管理目的,對教學的促進并沒有達到。既然這樣,我看這教案不查也罷。
[我與寫教案--不得不說的故事(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1.
2.我與書的故事日記
3.
5.
6.
7.
8.
9.
10.我與地壇(節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