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報 2003-07-28 顧泳 沈亦文 楊立群
解放日報7月26日消息: 暑假一到,以整復美容而知名的上海市第九人民醫院門診量直線上升,前往整形美容的人群居然以學生居多,整復科平均每天要接待學生70多人,中學生占了30人左右,項目則多為開雙眼皮、去眼袋、整鼻及整耳這樣的小手術,手術費用平均在1000元左右,也有少數做像下頜骨整形之類的高額手術,手術費用則在2500元以上。
整容熱衷對象從年輕白領或即將畢業的大學生,轉為年紀尚小的中學生,這種整容低齡化的傾向到底好不好?
學生聲音:整容為自信
小劉(本市某中學學生,曾在初中時作了整容手術):當時是媽媽叫我去的。我快要升初三了,面臨升學,進有些學校需要面試,媽媽希望我能改變形象以有更大的優勢,并在新的環境中給別人留下更好的印象。后來我就去九院開了雙眼皮,效果挺好的,覺得自己的自信心增加了。
社會也理解
小羅(中專一年級):我覺得學生整容沒有什么不可以的,只要他們覺得對自己有利,能增加些美感和信心,就是件好事。要是我的鼻子長得不好看,我也會去做整鼻手術,能讓自己更漂亮有什么不好呢?現在做整容的人越來越多了,不像以前那么罕見,即使我的同學整過容,我也不會用異樣的眼光看待。
【家長意見】
經濟能承受,何樂而不為?
王女士(女兒在初二時做了開雙眼皮手術):女兒各方面的條件都還不錯,我覺得唯一遺憾的就是一雙單眼皮。現在醫生的技術很到位,做這種手術也沒有什么風險,再說經濟上也有條件,這點小缺憾是完全可以彌補的。能讓女兒以后對自己的形象更有信心,不是很好嗎?
花季年齡,應以學習為重
陶女士(女兒今年高中畢業):我女兒沒有做過整容手術,我也不會讓她去。小女孩天生就是美的,和諧就能帶來美感,根本不需要什么修飾。而且我覺得這種花季年齡還是應該多學習、多看些書才是,把太多的心思花在外表上容易影響學習,因此我做家長的是不會讓她去整容的,如果她要去整容的話我也會阻止。
【專家觀點】
外貌矯正應該有個度
楊雄(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長):我個人是反對年輕人去做整容手術的,當然,現在觀念開放了,生活條件好了,稍微有所修飾也未嘗不可,但是也有個度的問題,整容太過分了我就很討厭。這種不理智的行為正是社會競爭過于激烈而產生的。我特別反感中學生整容,青春就是美,那些中學生把自己自然的美感破壞掉,盲目跟風,極力模仿那些國外的人工美女,搞得過于成熟反而不美,其實一個人的個性美、修養和氣質重要得多。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應該給中學生正確的引導。
太重整容是不成熟的表現
蔣薇美(靜安區教育學院心理健康指導中心副主任):中學生,尤其是初中生處于一個特殊的年齡段,他們剛剛開始長大成人,自我意識開始萌發,因此他們特別在乎個人形象,注重別人的評價,以及在同學心目中的位置;再者,很多初中生都是追星族,他們常常拿自己和崇拜的偶像作比較,并渴望在形象上向明星靠攏。出于這樣的心理,再加上各種廣告的宣傳攻勢和父母的寵愛,中學生去整容的越來越多,這是青少年不成熟的表現。
理性對待整容
孫寶珊(上海市第九人民醫院整復外科副主任醫師):現在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變得更漂亮,能在社會上有更強的競爭力,而孩子自身對美的要求也逐日遞增。因此很多中學生利用中考、高考后的長假來做手術。由于暑期天氣炎熱,細菌滋生得快,就診者在手術后須注意保持傷口干燥,以防感染。另外,對待整容要采取理性的態度,比如16歲以下的孩子不適宜做整鼻手術,未發育完全的青少年不適宜做隆胸之類的大手術等。對此,家長應正確引導孩子,避免走入盲目整容的誤區。
【記者手記】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本也無可厚非,更況且現在確是個越來越注重包裝的年代。但當我們看到九院整復科門外候診的學生眼中充滿希冀的目光時,記者實在如骨鯁在喉、不吐不快:社會競爭確實日趨激烈,社會上也確實存在少數單位、個人以貌取人的現象,但畢竟,實力是最重要的,自身素質才是最終能否成功的關鍵。
我們希望,社會在有能力創造全新外在美的同時,還能引導思想尚未完全成熟的孩子們去追求“含金量”更高的內在美,因為,只有內在美才是永恒的,才是不會隨時光流逝的東西。
[九院整復科日接待學生70人 整容低齡化令人憂]相關文章:
1.院感科試題及答案
2.牙科前臺接待禮儀
5.令人傷感美文
6.接待總結報告
7.院學生會辭職報告
8.院學生會工作計劃
9.院學生會發言稿
10.校院學生會交流會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