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發給歐內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評語是:由
于他對小說藝術之精湛--這點在其近著《老人與海》中表漏無遺--同時亦由于他對當代
文體之影響。當時,海明威并沒有親自領獎,而是委托當時美國駐瑞典大使卡伯特(John
Morse Cabot)朗讀了他從古巴寄來的致答詞。至今,我仍忘不了其中的一句話--“比須
天天面對永恒的東西,或者面對缺乏永恒的狀況!蔽矣X得,他寫的大部分作品都可以通
過這句話來了解。
這篇也不例外。
顯而易見,那位美國太太精神很空虛--丈夫埋頭看書,她自己沒有什么別的消遣,只是
盤算著該怎樣梳理頭發。所以,當她看到那只在雨里的貓時,潛意識里頓時起了同病相憐的念
頭,可以說那只貓,就代表著她自己。她要把那只貓抱在懷里,撫摸她,愛護她?赡埽要
給貓洗個澡什么的。這是一種非常女性化的情緒。她帶著這種情緒,下了樓,找貓。所以,當
她發現貓不在的時候。可以理解,她相當失望?梢哉f,她失去了精神寄托。當她上樓的時候,
她看到了旅館老板。這是一位十分認真負責的老板。這位老板讓她覺得自己十分無聊。是啊,
別人都在忙著工作,而她卻要找什么貓。同時,這位老板又讓她覺得自己十分偉大,因為,她
覺得自己有一種非常崇高的思想,不是像老板那樣的實際的小市民可以理解的思想。
上樓后,這位美國太太同丈夫有一段對話,這段對話太奇妙了,你將發現這段對話一個字也
不能刪。其中,插進了一段寫景:他妻子往窗外望。這會兒,天很黑了,雨仍在打著棕櫚樹。
金圣嘆要是讀到這里,肯定要加上這樣一句點評:我都要哭出來了。
最后,關鍵的事情發生了。老板差那位侍女把一只大貓撲通一聲放到了地上。老板認為客人
需要貓,我就得滿足她。可是他那里想得到,我們這位美國太太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只貓那么簡單。
再說,她要那只大貓有什么用?味全變了!當時,她會怎么想,留給讀者自己去想。
仔細想想,生活中充滿了這樣的讓人苦笑不得的尷尬事件。
這就是永恒和不永恒。
( 因為搬家,我有意無意的遺失了自己的大部分習作,但是這篇上初中時寫的習作我卻一直沒扔。
到現在我都不知道為什么。)
盡管有些評論家認為這只可憐的貓代表著什么,可是我一直不相信像海明威那樣的人會寫出什么
寓言式小說!這本身就是評論家的"會錯意"。
[生活中的尷尬--會錯意]相關文章:
1.生活中的來不及
2.生活中的數學周記
3.生活中的禮儀常識
6.人生何處不尷尬語錄
10.男人生活中的經典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