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衛慶
闡釋學認為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任何一種看法都有可能是經典,這就是所謂的片面的深刻性。我們要反對那種學了以后才可以去欣賞的觀點,如果這樣的話,文學就沒有任何價值了。文學作品是那種憑直觀感覺就能感受的東西,就像大自然一樣,我們是不必先學習了百科全書上的知識后再去認識這個大自然的,每個人,不論是最聰明的,還是最愚蠢的,都可以去欣賞,這一點可以證明上帝是偉大的。所以,你對已有作品的再創作的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建立足夠的自信心。(本專題贈語)
那些走出去的人(專題課)
《<寬容>序言》第二課時教學簡案
浙江省桐廬中學 宋衛慶
【教學目標】
1、了解讀者的閱讀創作,對“想要走出去”的形象進行多樣化的解讀。
2、在閱讀時建立起足夠的自信,甚至相信自己的見解可以成為對作品的一種經典解讀。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入
1、姚明走出國門,到NBA打球,提升了球技,增強了籃球意識。
2、“井底之蛙”的故事。
這是一個關于固守家園的故事,青蛙始終相信自己的家最好,拒絕了多次的搬遷誘惑。
3、《<寬容>序言》里也有一個走出去的人--漫游者,他--走出山谷,尋找幸福家園,最后被殺了,而村民卻依靠他留下的記號走出了山谷,離開了家園。
二、創造性閱讀,引入問題
(一)舞臺劇表演
1、表演要求 合理表現劇中形象的心理、神態。
2、實施形式 自主合作,模擬探究
3、表演內容
《鯉魚跳龍門》(故事,見材料一)
《愿望》(改編于“井底之蛙”的故事,見材料二)
(二)學生評說表演,解讀形象和現象。
結合《<寬容>序言》和兩個舞臺劇,我們一共提供了三種“想要走出去”的形象,你是如何看待他們各自的行為的,或者你覺得還有其他情況還能說明“想要走出去”的形象的精神狀態?
三、教師小結
《寬容》,這個書名已經一覽無余的說明了房龍創作的目的,他主張先進思想的自由,譴責反動分子對新思想的鎮壓,用他生動的文筆敘述了人類思想的發展史。房龍還在這本書里提到了“忌諱”這種行為,“忌諱”是一種野蠻人喜歡采用的手段,忌諱就是“你不能……”的意思,也就是不寬容的意思,而讀者在閱讀的時候大可不必去忌諱什么,包括對《寬容》這本書作者本意的反叛。這就是作者創作與讀者創作的絕對自由,絕對寬容。
四、作業
課后寫作研究性論文:《李白,漫游者的精神分析》
2003/4/20
那 些 走 出 去 的 人
--《<寬容>序言》教學引用材料
浙江省桐廬中學 宋衛慶
【材料一】
鯉魚跳龍門
這是一個關于走出去的故事,鯉魚一次又一次的去跳龍門是為了走出自己的家園去尋找新的生活,最后他成功了,變成了一條龍。
【材料二】
愿 望
一口水井里生活著一只快樂的青蛙,他覺得井里的日子很愜意。除了歌唱飽食,青蛙還稱贊一個又一個閑庭信步的日子。
一天,青蛙正在洗澡的時候,一只烏龜爬到井沿看到了他,就問他:“青蛙,青蛙,井里好玩嗎?”青蛙得意地說:“好玩極了。我的井很大很大,平時我可以散步,又可以自由地游泳。”說著,他就夸張地來回游了一圈。
“你的井太小了,外面的世界才大呢,天空比你的井大多了。”烏龜搖搖頭。
“天空才多大,不就是一個圈嗎?”青蛙不服氣地停了下來。
“天空很大很大,大極了,你出來看看就知道了。”烏龜說完便慢慢地爬走了。
青蛙抬頭只看見井口的一圈很小的天空,但是當烏龜消失的時候,他不由納悶了:天空難道真的很大嗎?要不然烏龜怎么一轉身就看不見了呢?
第二天,一只小鳥停在井沿上。
“井高嗎?”小鳥問井里的青蛙。
“井高極了,非常非常高。”
小鳥低頭看了看,說:“井太淺了,天空才高呢。”
青蛙不相信。后來,小鳥飛了起來,越飛越高,越飛越遠,最后變成了一個小黑點,青蛙仰直了脖子也看不見。于是,青蛙想:天空難道真的很高嗎?要不然小鳥怎么會越來越小,一轉眼就不見了?
井不高,井也不大,青蛙越想越難受。他認為井太小太淺了,他想出去看看。而出去的唯一機會便是等待雨季的到來,等到井水漲高了,他才能跳出去。
那年雨季下了罕見的大雨,井水越漲越高,越漲越高。于是青蛙欣喜若狂地一跳--差了那么一寸。
于是,青蛙一年一年地等,一年一年地跳,一年一年地失望,一年一年地難受。
其實,青蛙本來是很快樂的。
2003/4/20
作者郵箱: tongluxianling@sina.com
[那些走出去的人(專題課)《寬容序言》第二課時教學簡案(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4.橋的第二課時教案
5.搭石第二課時課件
7.六國論第二課時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