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貴
課 題 課時 2 授課日期
教學目標
1、學會用研究和討論的方法,解讀文章豐富而深刻的內涵。
2、理解“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這一重要命題,領會創新精神的內涵和意義。
教學重難點
理解“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這一重要命題,領會創新精神的內涵和意義。
教、學具
預習要求 認真閱讀課文, 理解創新精神的內涵和意義
教 師 活 動 內 容 、方 式 學生活動方式、內容 旁 注
一、引導學生讀課文,引導學生理解創新精神的內涵和意義
1、 從世界科技發展的趨勢來看創新的意義。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迅速興起,它“給各國人民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也帶來了嚴峻挑戰”,要迎接這一挑戰,必須“堅持創新”。
2、 從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的角度來看創新的意義。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不緊緊跟上科技進步的時代潮流,不結合本國發展的實際努力提高科學技術水平,就會落后,就會陷入極為被動的境地。”
3、從江澤民同志闡述的我國科教興國戰略指導思想和實施情況來看創新的意義。
(1)中國是世界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中國的教育和科學都有過輝煌的歷史。以著名的四大發明棗造紙術、火藥、印刷術、指南針為標志的中國古代科學技術,曾經極大地影響人類文明發展的進程,深刻地改變了世界文明的面貌。--這是創新的結果
(2)新中國成立以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二十年來,中國政府一直高度重視發展科技和教育事業。A、“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中國發展的主要指導思想)B、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現代化建設中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C、建設國家知識創新體系的試點工程(搞出中國的創新體系)
二、研讀課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理清文字的思想含義和段落間的邏輯關系
1、第四段的思想意義:科學技術發展的特點及其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作用日益明顯,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程。因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2、邏輯關系:第5段是以過去的歷史為觀照對象,第6段是以現在的科技發展為明證,闡明“人類文明的進程越來越深刻地證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科學技術的發展“使人類文明顯示出光明燦爛的前程”。 第4段是總說,第5、6段是分說。
三、討論和拓展: 研讀課文結束后,引導學生思考討論:
1、 你是如何領會創新精神的內涵和意義的?
2、你將如何努力學習,解放思想,自覺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動力?四、介紹江澤民同志有關創新精神的論述文字:“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的講話》(1995.5.26 )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重要搖籃。無論在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和專業人才方面,還是在提高創新能力和提供知識、技術創新成果方面,教育都具有獨特的重要意義。《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1999.6.15五、作業:見《導學與同步訓練》 引導學生讀課文,思考創新精神的內涵和意義。 引導學生讀課文4、5、6段
教后記
[《在新西伯利亞科學城會見科技界人士時的講話》第二教時 (教師中心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6.成功人士年輕時的故事
8.2017教師節講話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