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紅
平時作文中,我們常常自卑于自己的語言--平實有余而生動形象不足;閱讀中,我們
也往往羨慕別人的語言--那些作家的語言總是能讓我們觸摸到形象,感受到親情、溫
情,品味到酸甜苦辣,體驗到真善美、假惡丑……產生這些感覺的原因是什么呢?一個
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們的語言不夠美,不夠“靚”。
要想讓作文語言“靚”起來,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運用一些寫作技巧進行嘗試。
恰當地運用一些修辭手法。修辭是指依據題旨情境,運用各種語文材料,各種表現手法
,恰當地表現寫作者所要表達的內容的活動。它的運用不但使文章語言生動活潑,而且
能調節音節,增強語言的音樂美,增強語言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提高語言的表達效果。
例如:“春天的腳步近了”一句,意思是說“春天快要到了”。但是作者使用了擬人的
手法,把春天當作美麗的小姑娘,邁著輕盈的步伐向我們走來,這樣一說比“春天快要
到了”更能表現出春天的可愛和多情。
再如:“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一句,作者運用比喻的手法
,寫出了遠處山峰的起伏連綿、高低不平而又具有動態的特征,語言生動形象,富有表
現力。
又如《誰是最可愛的人》中的“親愛的朋友們,當你坐上早晨第一列電車馳向工廠的時
候,當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時候,當你喝完一杯豆漿、提著書包走向學校的時候,當
你坐到辦公桌前開始這一天工作的時候,當你往孩子口里塞蘋果的時候,當你和愛人一
起散步的時候……朋友,你是否意識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一句,作者運用排比的手
法,描寫人們平凡而又幸福的日常生活,提醒人們必須認識到并珍惜這些幸福,只有這
樣,才能理解志愿軍戰士在朝鮮的戰斗和生活。此處的排比句的使用,不但句式整齊,
使文字具備了節奏的美感,同時又方便了感情的抒發,一舉多得。
當然,修辭手法的運用要以語言環境的需要為原則。寫作中的修辭手法還很多,像對
偶、夸張、反問、設問等等,如果能恰當地運用,一定能使作文的語言活起來。
準確地運用一連串的動詞或形容詞,會使你的作文中的形象美起來、凸現出來,使文字
具有音樂美。
魯迅先生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描寫雪地捕鳥是這樣寫的:“掃開一塊雪,露出
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
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篩子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其中運用了這
樣一系列動詞:掃開、露出、支起、撒、系、牽、看、拉、罩,細致地描寫了雪地捕鳥
時的各種不同的動作,準確生動而有層次地描繪出了捕鳥的全過程,寫出了兒童捕鳥時
的驚喜和興奮。
再看《松鼠》一文中的一段文字:它們面容清秀,眼睛閃閃有光,身體矯健,四肢輕快
,非常敏捷,非常機警。布豐在介紹松鼠的時候,運用了“清秀”、“閃閃有光”、
“矯健”、“輕快”四個形容詞,分別描寫“面容”、“眼睛”、“身體”、“四肢”
,準確地描寫了松鼠的外部特征,使松鼠的形象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疊詞的使用,不僅能使描繪說明更加準確,而且能使語言具有節奏感,從而讓語言富有
音樂美。如朱自清的《春》中的“微微”、“漸漸”、“軟綿綿”、“輕悄悄”、“稀
稀疏梳”,冰心的《小橘燈》中的“仄仄”、“輕輕”、“微微”、“慢慢”、“漸漸
”等等,都是極好的例子。
注意句式的變化和多樣化。如《大豆搖鈴曲》中“車老板兒穩穩地、悠悠地站在車上,
由它顛,由它晃,鞭子在空中一顫顫,猛地又抖出一個漂亮的狐形”,按著長句-短句
-長句的格式,表現出北大荒人民在大豐收時的喜悅,行文上有了節奏感。
在作文中還可以使用一系列的同義詞、近義詞或反義詞,使得語言富有變化;注意詞語
感情色彩的變化,使得作文語言的感情明確。
以上只是在寫作文過程中的一些語言運用的技巧。而真正提高語言運用能力,除了技巧
外,根本的還得注意平時的觀察思考,學習積累,寫作運用。
[讓你的作文語言靚起來(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2.蛋寶寶跑起來教案
5.形容語言的成語
6.語言教案活動
7.語言活動小班教案
8.語言故事教學反思
9.語言教案畫畫
10.關于語言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