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的毀滅--世界性災難》教案(2課時)

發(fā)布時間:2016-6-21 編輯:互聯(lián)網 手機版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掌握“瀕臨、棲息、灰燼、攝取、海藻、白堊紀、意猶未盡、刀耕 火種”等詞語的音、形、意。

2.過程與方法:理清文章結構安排的邏輯順序,掌握列數字、作比較的說明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使學生了解雨林對于維護世界生態(tài)環(huán) 境的重要性,增強保護環(huán)境,愛護自然的意識。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的使用的說明方法及說明和議論相結合的表達方式。

教學難點 

學習本文說明和議論的表達方式。

教法學法

整個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對話、討論等授課方式,指導學生梳理文中 信息,分析文章內容及其結構特點,理解說明方法和表達方式的運用及其作用。通過拓展延伸,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探討社會熱點問題,增強其環(huán)保意識,訓練其創(chuàng)新思維。并且學以致用,讓學生在訓練中掌握和運用由淺人深、由果溯因、先主后次等組材行文方法,學會閱讀和寫作事理說明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小黑板  關于雨林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課前準備

查找關于雨林的資料,回顧說明方法,以便上課時使用。

二、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跟著我的敘述想象:有一天,當我們走出家門時,發(fā)現小區(qū)里貼滿了洪水即將到來的告示,上街要像威尼斯人一樣劃著小船出行,因為街道水深四尺,售賣皮膚的商店比比皆是,據說皮膚癌的發(fā)病人數達5億,盛夏時節(jié),最后一片綠葉從枝頭翩然而下,留在我們眼中的將是一片昏黃……這是不是危言聳聽?(生答)不一定。為什么這樣說?由于狂妄無知、貪得無厭,人類在聚集財富的同時,也正以同樣的速度破壞著生態(tài)平衡,生態(tài)失衡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在生態(tài)中,熱帶雨林是 重要的一部分,被稱為“地球之肺”,如果雨林毀滅了,將會有什么樣的結果?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英國作家齊莫爾曼等人撰寫的《雨林的毀滅--世界性災難》這篇課文,看看這 篇作品帶給我們哪些知識和思考。

三、初讀課文

1.快速閱讀全文,積累字詞.

讀準加點字的讀音并掌握加線詞的含義 :

瀕臨(bīn)   棲息(qī)   灰燼(jìn)   攝取(shè)   海藻(zǎo)  

白堊紀(è)       意猶未盡(yóu)        刀耕火種(gēng)

2.讀后思考:本文的文體屬于哪一類?(生答)說 明文。帶領學生回憶七年級下冊關于說明文的文體常識,閱讀說明文的方法。

小黑板出示:①掌握文章的說明對象及說明對象的特征②理清文章結構,掌握說明順序③分析說明方法及其作用④分析說明文的語言

明確本課的學習目標:完成①②③

四、梳理結構

第二次閱讀課文,帶著問題邊讀邊思考

文中說了哪幾層意思?你能否以最快的速度找到體現各層中心意思的句子?(先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 

師生討論后板書:雨林正在急劇減少→雨林的消失給人類會帶來怎樣的損失→人類為什么會摧毀雨林→雨林的毀滅將使人類面臨災難。 

引導學生說一說本文所采用的說明順序:邏輯順序

五、拓展延伸

1.你讀了課文之后有何感想?

2.你 還知道那些環(huán)境保護的組織?

六、小結

文中科學的說明,使我們知道了雨林的消失,最終意味著人類災難的降臨。為了人類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保護雨林,保護濕地,是我們每個地球公民的責任。

七、作業(yè)

當草原變成沙漠,當森林沒有鳥鳴,當河流不再流淌……我們將怎樣生活?展開想象,以《悲慘世界》為題,寫一篇400字左右的作文,寫在摘記本上。

八、板書設計

雨林的毀滅--世界性災難

邏      雨林正在急劇減少                  

緝      雨林的消失給人類會帶來怎樣的損失   

順      人類為什么會摧毀雨林              

序      雨林的毀滅將使人類面臨災難          

第2課時

一、導入設疑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雨林毀滅的驚人速度,也知道了雨林毀滅的可怕后果。而作者運用恰當的說明方法增強了說明的效果。

二、討論探究

1.探討本文的說明方法及其說明效果

看文中用了哪些說明方法?這些方法對說明事理有何幫助?(先讓學生分組思考歸納.后發(fā)言。 采用邊說邊議的方式,側重探討說明效果。)

2.探討本文中說明語言的運用。學生討論句中加點詞的說明效果

①如果雨林按照這種速度減少,到本世界末,大部分雨林都將消失。

②到目前為止已經發(fā)現 150萬種不同物種的生物……

③在雨林區(qū)……做法也很普遍,然而這種做法的效率極低。

④到下世紀中葉,地球很可能會經歷第6次大規(guī)模滅絕。

3.討論文章表達方式的運用。

教師引發(fā)議論:全文采用多種說明方法說明雨林的毀滅及其嚴重影響。但文章首尾引用了著名科學家和學者的話,其用意何在呢?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指導:首尾兩段引言,實是巧發(fā)議論,意在向世人發(fā)出警告。首段引言在警示世 人的同時,又能為下 文展開說明作鋪墊;尾段引言更具警示作用,使人在思考中增加對環(huán)境的憂息意識,進而逐步樹立正確的環(huán)境觀。

教師點撥:采用說明與議論相結合的表達方式闡釋事理,更能突顯主旨,引人關注。

三、拓展延伸

1.雨林被摧毀是因為有人伐木銷售。根據你的了解,生活中除了一次性筷子,還有哪些木制日用品?它們可以用別的材料替代嗎?你有什么好的建議?

學生各抒己見。鼓勵創(chuàng)造性發(fā)言。參考:火柴、木制牙簽等可用竹材代替。

2.你知道世界上有一個與此文內容相關的環(huán)保類節(jié)日嗎?能否說出幾個世界著名的環(huán)境保護組織?

小組討論后全班交流。(“世界綠地日”;“綠色和平組織”、“捍衛(wèi)環(huán)境基金”等。)

四、課堂練習

1.討論附文的組材特點。

師生交流小結:文章組材行文的順序是先果后因,由果導因的邏輯順序。

深入探討:洪災原因有哪兩大類?為什么詳說間接原因,其他則略說或輕點而已?間接原因中的三條順序可否打亂?

小組交流后教師點撥如下:探索事物因 果鏈的事理說明文,在組材時一般遵循如下原則:主要原因詳寫,寫深寫透;次要原因略寫,點到為止。按照從主要到次要的順序排列。附文中的間接原因都是最主要的,所以詳寫;間接中的三條原因是由主到次排列的,不可打亂順序。

五、本課總結

人類要生存,要發(fā)展,要提高生活質量,必須有強大的經濟做后盾,而從長遠的眼光來看,人類的生存離不開生物的多樣性,目前,人類正面臨著人口、糧食、環(huán)境、資源及能源 等五大危機,所以保護環(huán)境,維護生態(tài)平衡是具有前瞻性的行為,也是目前必須首先解決并納入實施的長遠決策。 開展環(huán)境的綜合治理,協(xié)調人和自然的關系,提高國土環(huán)境質量,使經濟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 

六、布置作業(yè)

請完成《課時作業(yè)本》習題一、二、四

七、板書設計

雨林的毀滅--世界性災難

說 明 方 法

(一)引資料 列數字 舉 例子 作比較

(二)舉例子 列數字 引資料

(三)舉例子 列數字 作比較 

(四)作詮釋  舉例子

 

雷真民

[《雨林的毀滅--世界性災難》教案(2課時)]相關文章:

1.雨林的毀滅世界性災難教案

2.《秋天》第2課時教案

3.《語文園地八》第2課時教案

4.日月水火課時的教案

5.圓明園的毀滅教案

6.故都的秋教案兩課時

7.《圓明園的毀滅》的優(yōu)秀教案

8.圓明園的毀滅教學教案

9.2017關于圓明園的毀滅教案

10.圓明園的毀滅說課教案

中文无码日韩欧免费视频手机,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精品大屁股美女白浆网站,国产久re热视频精品
日本欧美亚洲综合久久久 | 亚洲第一影院中文字幕 | 亚洲一本大道中文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露脸 | 思思99re6国产在线播放 | 日本中文有码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