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談新課程理念下語文課堂教學的特征(網友來稿)

發布時間:2016-2-3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江蘇省海門市教育局教研室 張永林 郵編:226100

隨著語文課程改革的逐步推行,新課程理念、新課標思想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漸漸顯示出來,而作為語文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更是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新氣象,煥發出勃勃生機。與傳統的語文課堂相比,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教學具有以下幾個鮮明的特征。

1、 語文課堂教學目標的整合性

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目標側重于知識和技能,很少關注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的過程與方法,以及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學習態度。這種教學目標的設計折射出的教學理念就是重結論,輕過程;重認知,輕情意;重智能變化,輕心理變化。培養出來的學生大多只知記憶,不知思考;只知接受,不知創新,活脫脫是一個個盛裝知識的容器。再加上教學過程中忽視情感因素的誘發,更使學習變得索然無味,苦惱至極。而語文新課程強調課堂教學目標應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有機結合。如《我的老師》(蘇教版初中語文第二冊)一文,以前設計的教學目標常常表述為

⑴體會關鍵詞語的作用

⑵了解細節描寫、心理描寫對表達中心意思的作用

⑶理解課文圍繞中心取材的特點

而現在設計的教學目標表述為

⑴能從課文中找出描寫作者對“蔡老師”愛戴、依戀和思念之情的句子

⑵能指出課文中主要敘述了哪些事件,說明哪些事件略寫,哪些事件詳寫及其對表現中心的作用

⑶能用自己的話概述“蔡老師”是怎樣的人

兩相比較,不難發現,現在的教學目標設計真正兼顧了三個緯度,學生在找出句子、整理內容的過程中,就逐漸理解了作者記憶中的蔡老師形象,也體驗到了作者魏巍與蔡老師之間純潔的師生之情。

2、 語文課堂教學內容的開放性

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常常以課本為中心,抱著課本,進行字詞句篇語修邏文的分析與講解,試圖通過這一舉措,讓學生記住知識,形成能力。殊不知,這樣就文論文,不及其余,不僅弱化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而且因為脫離了學生的心理需求,往往收效甚微,達不到預定的目標。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教學充分利用母語社會背景這一得天獨厚的條件,走“開放式”的語文道路。具體地說就是以學生的認知需求和原有認知結構為出發點,以語文課文為信息之源,縱橫延伸,立體展開,引進與課文相關聯的信息,為課文知識的學習、能力的訓練、情感的體驗架設橋梁,構建認知框架,最后達到同化課文,改變并發展學生認知結構的目的。如教古詩《渭城曲》,一教師讓學生課前搜集有關送別的詩詞曲,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結合課文比較同是送別作品的內在感情的差異,同時補充背景,讓學生領悟詩情,走進詩人的心靈世界,最后再聯系現實生活,深切感悟古人之別與今人之別內涵的不同。通過這些有機聯系,使得語文課由單一而轉向輻合,由平面而轉向立體,由封閉而轉向開放,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濃厚興趣,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3、 語文課堂教學方式的互動性

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方式常常以教師講解為中心,運行的是一種師對生的單向傳輸,即師講,生聽;師問,生答;師給,生收。教多少,學多少,不教則不學。教師與學生之間沒有平等、沒有民主,只有權威和專制。在這樣的課堂里,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地被消磨,以致扼殺。而走進語文新課程,撲面而來的是師與生的和諧、民主、平等的氣氛。在課堂上,不管是自主性學習、合作性學習,還是探究性學習,呈現的都是師生雙方以平等的心態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補充,分享著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著彼此的情感、體驗和觀念,豐富著教學內容,獲取著新的發現,最終達成共識共享共進,實現著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在這樣的課堂里,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

4、 語文課堂教學過程的活動性

在重結論、輕過程的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用自己精心細致的教代替學生的學,整個課堂始終充滿著一種聲音,沉悶而壓抑,學生在下面只有聽的份,記的份,很少用自己的頭腦思考,更談不上調動自己的情感去體驗。這種缺乏情感體驗的知識對學生來說,只能是死知識,假知識。而新課程語文則倡導教學過程的活動性,教師要盡可能把過去由自己包辦的講析提問轉化設計成學生的多種活動,不僅讓學生讀一讀、寫一寫、說一說,而且讓他們畫一畫、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過學生的自主活動,讓學生掌握知識,并融會貫通,爛熟于心。如教《變色龍》一課,有教師讓學生在課上扮演小說中的人物。要求一提出,學生情緒高昂,非常活躍,一頭扎進課文中,去琢磨人物的言行,體察人物的感情,最后通過小組討論明確人物的思想性格。這堂課因有學生的全面活動,學生很快理解了人物形象,把握了文章的主旨,這比單純的講析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倍。

5、 語文課堂教學手段的多樣性

我們現在面對的學生處在一個視聽信息非常豐富的環境里,單憑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一本書這些傳統語文課堂教學手段來吸引學生確實有點勉為其難。而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應跟上時代的步伐,引進錄音、電視、幻燈、投影、計算機及互聯網在內的信息化教學手段,使學生從單一枯燥的學習中解脫出來,去領略課堂里的精彩世界。如教《聽潮》可來一段配樂朗誦,讓學生感受大海的雄壯美和偉大力量;教《統籌方法》可設計一段簡單的動畫片,來體現運用統籌方法的意義;教《在烈日和暴雨下》可放上一段錄象,來感受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車的悲慘生活;教唐詩宋詞盡可以播放聲、文、圖、像為一體的《唐之韻》《宋之韻》。通過以上這些多樣化教學手段的外部刺激,不僅增強了語文課的吸引力,而且加速了學生的感知過程,促進了認知的深化。

6、 語文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靈活性

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比較單一,往往是在固定的時間和空間里教師講,學生聽,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不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而語文新課程的實施改變了傳統語文課堂組織形式的弊端。廣大語文教師認識到學生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是學生自主進行知識建構的過程;學生不僅是受教育者,而且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學生之間存在著差異,但在具體問題上卻存在很大的互補、互助性┅┅這些觀念上的更新帶來了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巨大變化。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想方設法組織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等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在活動主體上,既有教師講,學生聽;也有學生講,師生聽;既有小組合作探究,也有組間爭辯對抗。在座位方式上,既有馬蹄式,也有圓圈式;既有秧田式,也有小組式。在學習空間上,既有室內封閉式課堂,也有室外開放式課堂。一切變化都根據教學內容、學生身心發展靈活而定。

7、 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多元性

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評價以教師為主體,以考試結果為主要方式,而對于學生的參與程度、交往情況、思維狀態、情感變化等很少關注,因而學生也只重視考試成績,而對于課堂問題的回答、合作討論的參與缺少熱情,缺乏興趣。而語文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評價則呈多元化態勢。在評價主體上,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可以是學生自我評價,也可以是學生相互評價。如一名學生朗讀課文之后,可以先讓學生自我評價,再讓其余學生評價,這中間可穿插教師的見解。通過評價,不僅讓朗讀者明白了得失,明白了原委,而且使其余學生加深了印象,獲益不少。在評價原則上,消除了非錯即對的絕對化評價。對教材中的課文,尤其是文學作品的閱讀向來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里面固然有一個相對確定、相對客觀的理解,但閱讀是一種主觀體驗,由于各人的認知結構、生活經驗等差異,他們所獲得的感受或結論也是不同的,對此評價當以定性評價為主。在評價方式,也由過去以考試成績為主的單一性評價轉變為作品展示、成果匯報等多種評價方式并存。這種多元性的評價不僅促進了教師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而且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促進了學生個性的健全發展。

總之,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教學的種種特點是廣大語文教師學習新課程、新課標、新教材的結果,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這一課程改革主旨的生動體現。愿我們的學生在充滿生機、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上逐漸變得樂學、善學、要學。

作者郵箱: haimen4315@sina.com

[試談新課程理念下語文課堂教學的特征(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種群的特征優秀教案

2.語文課堂教學隨筆范本

3.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論文

4.語文課堂教學案例論文

5.我的語文課堂教學隨筆3篇

6.一年級語文課堂教學課件

7.小學語文有效課堂教學的心得體會

8.語文課堂教學課件模板

9.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優化研究論文

10.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隨筆

中文无码日韩欧免费视频手机,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精品大屁股美女白浆网站,国产久re热视频精品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欧美精品 | 日韩欧美自拍中文字幕 | 日韩中文字幕网先锋资源 | 午夜一日本级频 | 亚洲变态另类天堂AV手机版 | 亚洲偷精品国产五月丁香麻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