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蘇東坡說過:文章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理自知。今天我們就扣住讀和思這兩個字來合作學習女作家張之路的《羚羊木雕》.我們一起來讀文章的標題題(板書).標題是作者與讀者的第一接觸點,好的標題是文章的眼睛,而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大家讀了標題后好好地思考一下,看看就標題能提出哪些問題.好,同學們踴躍的發言,提出了許多問題。有的說:羚羊木雕的主人是誰?課文是圍繞著羚羊木雕發生了什么事了嗎?這羚羊木雕名貴嗎?不知羚羊木雕的形狀是什么樣的?同學們的猜想不一定是正確的,但是合理的。這樣的疑問會提高同學們的閱讀能力。
現在就請同學們帶著剛才提出來的疑問,大聲地、自由地朗讀課文.遇到字詞攔路虎,借助工具書或同學之間合作解決.
好,大家認認真真地讀了一遍后,有什么想說的嗎?好,有同學舉手了.有的同學說:羚羊木雕是我爸從非洲帶回來送給我的.老師追問:那么羚羊木雕貴重嗎?貴重.有的同學說:我把羚羊木雕送給我的好朋友萬芳了,我的父母逼我把羚羊木雕要回來.我硬著頭皮只好開口向萬芳要回來.還有的同學說課文圍繞著要回羚羊木雕的態度展開的。
剛才有同學說我把羚羊木雕送給我的好朋友萬芳了,從文中看,萬芳是一個怎樣的女孩子呢?請用萬芳是--------的女孩子,因為從文中------------(句子)看出來的句式來說說.現在請大家默讀課文,拿出筆來劃一劃.默讀思考后可以組成四人小組進行探討合作。站起來回答的同學可以提出自己的觀點,也可以是同小組同學的意見。同學們各抒己見,都很有道理。
是的,誠如同學們所說,萬芳是一個多么仗義而情深義重的好朋友啊。這主要集中在課文的確17-22段。這幾段跟標題羚羊木雕有關系嗎?能不能把它們刪去。為什么?或者把它們放在文章的開頭會怎么樣呢?同學們試著換著讀讀如何?同學們的回答都很到位。是的,這幾段文字交代了我把這么貴重的東西送給萬芳的原因,所以不能刪去。如果把它們放在文章的開頭,就是按時間的推移來寫,這種順序叫做順敘。而文章這樣處理,這幾段文字放在中間,就是插敘。這使文章結構更緊湊,一開始母親的問話就能吸引住讀者的注意力。
我把如此貴重的羚羊木雕送給了好朋友,我的父母的態度是什么樣的?文中通過什么描寫來體現?請同學們再一次的讀課文的1-15進行思考。在同學們自由朗讀的基礎上,我們還可以進行分角色朗讀。 覺得他們讀得不錯的請給他們鼓掌。
除了爸媽和我,課文還寫了哪些人物,他們對這件事的態度又分別是什么樣的呢?你從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來?同桌之間可以討論。(板書)整合同學們的意見,看出我的父母逼著我要回羚羊木雕,奶奶想幫我可在家中地位是沒有決定權的。可以從文中24段看出來。而萬芳的媽媽的立場跟我的父母是一樣的,覺得如此貴重的東西小孩子不該互相贈送。
板書如下:
羚羊木雕
張之路
父母(逼)
↓
(理解我要回) 萬芳媽媽 →我← 萬芳 (不理解到理解)
↑
奶奶(幫)
上面我們講得都是文中的人物對要回羚羊木雕的態度,文中的最后一句:這能全怪我嗎?我想問同學們一句,這句話是不是說一點都不能怪我?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以后在送東西之前,應該怎么做才合理?如果你是我的父母,孩子已經送出東西了,你如果實在想回來,那怎樣做才最大程度減輕對孩子的傷害?怎樣做更合理?那么作者的態度可在字里行間出現?請大家思考一下,并說說理由。
是的,作者的態度是有感情傾向的。作者認為孩子的心比任何東西都貴重。而不理解孩子的心是不對的。他要人們理解少年的心,尊重他們的友誼。如果明天本文作者張之路做客電視臺《情義天下》節目,討論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代溝問題,請你回家再好好地讀課文,發一個E-mail給張之路,說說你的見解。
[羚羊木雕(教師中心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3.羚羊木雕課件
5.如何突出中心教案
8.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9.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10.小數除以整數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