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課 阿炳在1950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理解“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新中國就沒有阿炳,就沒有阿炳的藝術。
2、了解電視系列專題片的文字稿屬于報告文學,因此,它具有真實性。
3、輸理文章結構,了解阿炳的經歷和他的《二泉映月》
4、細讀文章,將解說詞與人物同期聲融合起來讀,理解同期聲有多人,多角度、多方面地介紹阿炳。
教學重難點:
重點:1、了解電視媒體聲畫結合的特點,將解說詞與同期聲結合起來敘事寫人。
2、閱讀課文,理清思路,了解課文內容,理解文章表現的中心。
難點:理解阿炳的生活經歷和藝術生涯,為阿炳寫一篇100字左右的小傳。
教學課時:一課時
一課時
一、教具準備
投影儀 、投影片、錄音機和磁帶
二、教學過程
(一)課前起跑線
1、導入課文,板書課題。
2、放《二泉映月》磁帶,欣賞這首名曲。
(二)學海拾貝
1、簡介電視專題片文字稿
2、簡介《二泉映月》
3、分角色朗讀課文
4、閱讀,理清思路,梳理結構
全文可分三部分,概括段意
5、講析第一部分
(1)默讀這部分,思考這部分的內容。
(2)提問:這部分寫了哪部分內容?
明確:A、《二泉映月》被發現的過程。
B、阿炳因自編自演《金圓券害煞老百姓》被勒令不準再公開場合賣藝。
C、阿炳的坎坷人生和藝術生涯。
D、阿炳的性格特點。
提問:在寫法上,本段有什么特點?(同桌討論回答)
明確:A、用倒敘的方法引出〈二泉映月〉被發現的過程。
B、用插敘的方法介紹阿炳的藝術生涯和坎坷人生。
(3)老師小結
6、講析第二部分
(1)默讀課文,思考這部分寫的是什么?
(2)提問:這部分寫的是什么內容?
明確:寫錄音的經過和錄音三個月后阿炳去世。
提問:錄音的經過重點寫了什么?
明確:寫錄制〈二泉映月》的經過,簡略寫錄制其他五首曲子。在寫《二泉映月》時又重點寫了“倒帶”時,阿炳聽自己的演奏錄音,阿炳欣喜、高興的神情和動作。
(3)教師小結
7、講析第三部分
(1)中心思想
(2)寫作特點
A、作為電視專題片的文字稿,本文在敘事方式撒謊能夠顯著的特點是:由多人、多角度地敘事。增強人物的真實性;眾多人物的同期聲采訪既增添了歷史感,也增添了現場效果;同時,增添了電視畫面的可看性。
B、解說詞中綜合運用記敘、議論、抒情的多種表達方式,更加突出主題。
[阿炳在1950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5.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6.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10.《為學》教學設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