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親
主備人:桑開兵 ,執筆:桑開兵 ,審核:語文組
課型:新授 ,時間:十月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截取人物表現中最典型的經歷來表現人物。
2、理解作者通過對母親生活片段的回憶,為我們塑造了一位感人至深的普通而偉大的母親形象。
[重點難點]
1、重點:截取人物中最典型的經歷來表現人物。
2、難點:語言細膩、真摯、深沉。
[教學時數] 二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預習:掌握重點的字詞句
1, 注音:憧憧: 蒙朧: 循循善誘: 瞥見:
惺忪: 唏唏噓噓: (躡)手躡腳: 娓娓動聽:
輾轉反側: 妹(仔): 凄慘: 萬籟俱寂 :
女(紅): 歉疚: 葬送:
2, 多音字:蒙:{ 查:{
3, 詞語解釋:憧憧:
躡手躡腳 :
娓娓動聽:
循循善誘 :
飲泣吞聲:
感念:
輾轉反側:
萬籟俱寂:
歉疚: 才具:
惺忪:
莫名其妙:
4、作者簡介
鄒韜奮, 、 和 。名恩潤,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1921年畢業于上海圣約翰大學。自1926年在上海主編《生活》周刊起,畢生從事新聞出版工作。1932年創辦生活書店。1936年與沈鈞儒、李公樸等七人被國民黨政府逮捕。先后在上海、漢口、重慶主編《抗戰》、《本民抗戰》等刊物,積極宣傳團結抗戰,反對妥協投降。著作編有《韜奮全集》《韜奮文集》等。
鄒韜奮也是一位散文家。著有 , 等散文作品。
5閱讀全文,用簡潔的語言概述全文內容:
6,作者深情地回憶了關于母親的四個片段,請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
四個片段:1、 2、
3、 4、
在這四個情節中,哪些細節描寫最讓你感動?這些細節分別表現了母親怎樣的性格特征?
1,
2,
3,
4,
新授:導入
有人說過:“父母對子女的愛,尤其是母愛,是人類最高尚純潔的、美好的感情。”同樣是至愛親情,朱自清的《背影》是寫父愛,而課文是寫母愛。讓我們來欣賞作者如何寫一位普通而偉大的母親形象吧。
1,文章的作者是如何評價他的母親的?
2,為什么母親的這些才華都得不到施展呢,為什么?
課堂鞏固:體會下列句中括號里的字詞的作用:
1,說起我的母親,我只(知道)她是“浙江海寧查氏”,(至今不知道)他有什么名字!
2,三個人的衣服鞋襪(沒有一件不)是母親做的。
3母親死的時候(才)二十九歲,留下了三男三女。
總結:本文深情回憶了關于母親的幾個片斷,表現了母親的 ,
同時也介紹了母親的才能沒有得到發揮的原因:
中考鏈接:2006年廣東省佛山市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考試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 )
A敵人被打跑了,但戰士們知道,他們不會甘心,一定會重整旗鼓的。
B.房租、郵費、電話費等,每個月都要近千元,若再開展活動,開支是左右為難了。
C.我相信他說的話是真實的,為什么要懷疑別人、杞人憂天呢?
D.對各種自然災害不能麻痹大意,必須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
每月第一個禮拜五
迪茲
我用指甲刮去玻璃上的凝霜,朝窗外望去,除了大作的狂風和刺骨的雪花,什么都看不到。沒有人敢在這樣寒冷的冬夜冒險出去,除非他們別無選擇。而我的母親就是那些人中的一個。她正在趕往工作地點的途中,去芝加哥城市商業區打掃辦公室。
在母親出門之前,我慵懶地沖她和弟弟說再見。在她的舊毛線圍巾和帽子下,是一雙略顯疲憊的眼睛。而弟弟瑟薩也被從頭到腳裹了起來,他大大的黑眼珠閃耀著光芒,仿佛要去做的,是一件很神氣的事。每個月的第一個禮拜五,媽媽被允許帶著孩子一起去工作。那年我大約十二歲,我的弟弟十歲。媽媽要在禮拜一至禮拜六的晚上11點至次日早晨6點工作,而從家到工作的商業區需要換乘三輛公共汽車。每月的第一個禮拜五,瑟薩都穿得嚴嚴實實跟著媽媽去上班。而我,總是很忙。如果沒有棒球訓練、籃球預賽或電影,我也總能找出其他借口。我不敢想象自己一晚上不睡覺而在打掃辦公室的情景。瑟薩和媽媽有時會請求我一起去,但一段時間之后他們就不再開口,因為我一定會說,不。
每跟媽媽去工作一次,瑟薩就會激動地告訴我,他怎么用吸塵器幫媽媽清掃地毯,除去塵土,并把垃圾倒掉.而最有趣的事,莫過于在晚上和其他工人的孩子玩捉迷藏。和母親一起工作的大都是移民,他們來到這個國家的時候都不會講英語。能找到的唯一工作只能是體力勞動。我的母親也不例外。盡管如此,母親從沒抱怨過大忙或太累。每天早晨她做好早餐,然后總要等我們放學后,確定我們平安地上床睡覺后她才動身去上班。
我逐漸長大了,升上了高中。我問弟弟,為什么他那么喜歡跟母親去打掃辦公室,用吸塵器吸地毯和倒垃圾真的很有趣嗎?他的回答竟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不是喜歡跟在別人后面收拾東西,而是喜歡和媽媽待在一起。每天晚上母親動身去工作時我都會感覺很悲傷,我一直希望她可以不再需要這樣工作了,所以每月難得的一次機會,我都要和母親待在那里,陪著她。”
我一時間羞愧難當。我從沒想到弟弟的答案竟是這樣。對我來說,打掃辦公室是些日常小事,做起來很容易,但我要很奢侈地說不。弟弟卻那么樂意陪伴著母親。戲劇性的,大學畢業拿到會計學位后,瑟薩在母親以前打掃了幾年的商業區大廈里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
上班的第一天,瑟薩穿著一身職業裝,看起來非常精神帥氣。母親把他的領帶打得挺直,親吻著他的面頰祝福他。但在去停車場的途中,弟弟突然停下來又奔回了房子。他扔下他的公文包,緊緊地抱著母親開始哭泣。母親也啜泣著把他擁抱得更緊。她說,清潔女工的兒子長大了。
我在一邊看著他們擁抱,突然很后悔。母親和兒子之間流淌的這種愛和溫情,讓我向 往,讓我感動。當我的弟弟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他所理解的東西已夠我花費很多年的時間去學習。他知道怎樣向他的母親表達愛及感恩之情。而且他意識到,某些機會一生中只會出現一次,如果你不去抓住它們,它們就會永遠消失。
媽媽幾年前去世了,我錯過了全心全意和母親待在一起的那些機會。
過去要是我去打掃那些辦公室多好啊。
(選自《讀者》2006年第9期,有刪改)
11.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第一自然段的內容并說說它的作用。(3分)
12.“我”對“跟媽媽一起去工作”一事在思想上有三次變化,請用文中的詞句加以概括。 (3分)
13.弟弟對“跟媽媽一起去工作”的態度是怎樣的?你認為弟弟是一個怎樣的人。(3分)
14.文中劃線句子給你什么啟示?請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加以說明。(4分)
D(A“重整旗鼓”是褒義詞,應改為“卷土重來”B“左右為難” 指人不指事C.“把人憂天”應改為“庸人自擾”)
11.寒冷的冬夜,母親為了生計仍要外出工作。其作用是突出當時自然環境的惡劣,暗示“我”家的生活現狀。 12.找借口拒絕;羞愧難當;后悔 13.態度:弟弟“仿佛要去做的是一件很神氣的事”,樂意跟著媽媽去工作。由此可以看出弟弟是一個富有愛心,懂得抓住機會表達對母親的愛及感恩的人。 14.啟示: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說
明:如“我們要把握目前學習的大好時光,光陰一去不復返”或“我們要懂得珍惜與父母(朋友、同學等)在一起相處的日子”等。
我的母親
第二教時
(一)復習舊知:
1,作者的身份: , , 。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2, 母親具有很優秀的才能,但卻被埋沒了,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二)預習:
仔細閱讀第五段,思考下列問題:
1, 用一句話概括本段內容:
2,到年底,父親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課。這句中的“清算”表現了 什么?
3, 母親含淚把我抱上床,輕輕地把被窩蓋上,向我額上吻了幾吻。這段描寫有什么作用?
(三):新授:
1,母親見我被打也唏唏噓噓地哭著,又為什么時時從嗚咽的斷斷續續的呻吟勉強說著“打得好”
2,“背完半本梁惠王,又手掌被達的發腫,有半寸高,偷向燈光中一看,通亮,好像滿肚子裝著已成熟的絲一樣”。這段對手掌的描寫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閱讀第六段:
4, 作者寫夜深人靜,“只聽得滴答的鐘聲可以微聞到母親的呼吸”有什么作用?
5, 我當時的心理狀態母親始終不知道,而我又不敢說,為什么?
(四)鞏固練習:
體會括號中的字所表達的感情:
1:(不幸)又有一處中斷,背不下去了。
2,嗚咽地背著那位(前世冤家的)“見梁惠王“的”孟子!
總結:作者深情地回憶了兒時母親對我的關心和疼愛。
中考鏈接: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 )
A.斯韋思林杯終于回到了我們的懷抱!當普天彈冠相慶時,人們不由得不佩服蔡振華在用人上的眼光與膽量。
B上海一個鋼廠廠長,偽裝清廉好些日子,直到被捕那天還在座談會上夸夸其談他反腐倡廉的經驗體會呢!
C.石獅人愛讀書絕非有錢人的附庸風雅,而是在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中謀生存、求發展的一種需要。
D.不論什么時候,她都是如坐春風,自由自在地發表她的觀點。
讀書人是幸福人
⑴我常想讀書人是世間的幸福人,因為他除了擁有現實的世界之外,還擁有另一個更為浩瀚也更為豐富的世界。現實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個世界卻為讀書人所獨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閱讀機會或不能閱讀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們的喪失是不可補償的。世間有諸多的不平等,如財富的不平等,權力的不平等,而閱讀能力的有無卻體現為精神的不平等。
⑵一個人的一生,只能經歷自己擁有的那一份欣悅,那一份苦難,也許再加上他耳聞目睹的周圍人的經歷和經驗,然而,人們通過閱讀,卻能進入不同時空的諸多他人的世界。這樣,具有閱讀能力的人,無形間獲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無限可能性。閱讀不僅使他多識了草木蟲魚之名,而且可以上溯遠古下及未來,飽覽存在的與非存在的一切。
⑶更為重要的是,讀書加惠于人們的不僅是知識的增廣,而且還在于精神的感化與陶冶。人們從讀書學做人,從那些往哲先賢以及當代才俊的著述中學得他們的人格。人們從《論語》中學得智慧的思考,從《史記》學得嚴肅的歷史精神,從《正氣歌》學得做人的原則,從馬克思學得入世的激情,從魯迅學得批判精神,從列夫托爾斯泰學得道德的執著。歌德的詩句刻寫著智慧的人生,拜倫的詩句呼喚著奮斗的熱情。一個讀書人,是一個有機會擁有超乎個人生命體驗的幸運人。
⑷一個人一旦與書本結緣,極大的可能是注定了與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聯系。說“極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讀書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詐者;況且,并非凡書皆好,在流傳的書籍中,并非全是勸善之作,也有無價值的甚而起負面效果的。但我們所指的書,是以其優良品質得以流傳的一類,這類書對人的影響總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讀書幸福,是從喜愛文學書的親身感受而發。一旦與此種嗜好結緣,人多半因而向往崇高,對暴力的厭惡和對弱者的同情,使人心靈純凈而富正義感,人往往變得情趣高雅而力避風俗。或博愛、或溫情、或抗爭,大抵總引導人從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著人間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爾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這就是說,讀書使人向善。雨果說:“各種蠢事,在每天閱讀好書的影響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樣漸漸熔化。”這就是說,讀書使人 。
⑸所以,我說,讀書人是幸福人。
23.第⑴段中的“另一個”世界是指 。
24.概括第⑵段要論證的觀點 。
25.你怎么理解第⑶段中“超乎個人生命體驗”的含義?
26.聯系自己的讀書實際,仿照第⑶段劃線句子,寫一句話。
我從《 》學得。
27.請在第⑷段空缺處填上恰當的詞語,寫在下面。
讀書使人 。
28.談到讀書,一位家長說:“我兒子現在讀初中,一直是班里的前幾名,我從來不給他買課外書,因為那樣會分散他的精力!”你贊同他的看法嗎?請談談你的見解。
C(A“彈冠相慶”多含貶義B.“夸夸其談”改為“高談闊論”D.“如坐春風”應改為“滿面春風”)
23.精神的世界 24.閱讀使人獲得超越有限生命的無限可能性 25.從那些往哲先賢以及當代才俊的著述中學得他們的人格 或:眾多作者在作品中對生命的體驗 26.示例:從《童年》學得對待苦難的態度 從《西游記》學得神奇的想像 27.避惡 28.示例:不贊同:①讀書可以增廣知識,陶冶情操,從根本上提高人的素養,對學習大有幫助。 ②學習之余看文學作品既讀有所得,又緩解疲勞。 贊同:①讀書的好處不言而喻,但現在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客觀上不具備良好的讀書條件。 ②初中生還不具備太強的鑒別力,一旦看到不利于他成長的壞書,可能引他走上邪路。
[《我的母親》講學稿,絕對實用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我的母親胡適教案
2.我的母親教案
6.我的母親優秀教案
7.我的母親老舍教案
8.老舍我的母親教案
9.我的母親課堂教案
10.《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