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阿敏◎用現在的舌頭說話系列)
人多處,高建群是個極其沉默寡言的人,從任何一個角度看,他都不像是個作家,倒像個武夫,不標準的普通話有股子陜西臨潼北京腔。“幾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南腔北調人”或許正是他的自我寫照。率性是他骨子里的本質,他為了描寫大漠,數月在羅布泊里風餐露宿,被譽為當代文壇罕見的具有崇高感和理想主義色彩的作家、浪漫派文學最后的騎士。
與陜西眾多的文人一樣,近年來寫作之余,高建群突然喜歡上了書畫。《文心雕龍》中有:“詩不能盡,溢而為書”。高建群則言:“書不能達,變而為畫”。書與畫相比,我更愛他樸拙的書法,一派書到好時方為畫的意境。高建群自詡是個一只腳在體制內一只腳在體制外的作家……這樣做的目的,一是給自己一個站在全人類立場上的寫作角度,二是想使自己的作品能盡量長久一點。
寫小說者的書畫從專業的角度講,其基本功和書寫“規矩”無章無法,但它們卻具有超乎尋常的率真,沒有一絲匠氣,全然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品。佛洛伊德曾斷言,藝術品是藝術家精力過剩的產物,更是力比多的一種宣泄(說復制更確切些)。高建群曾這樣詮釋自己為書為畫的信念:我的每一幅畫都是我狂傲生命的噴濺,是我用文學和學養作為后盾的詮釋生活,是我對人類大苦難的關注。
記得在高建群《一聲哈欠》的畫中他旁注道:“爺爺留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是六零年困難時期,吃了油渣后拉不下屎,爺爺提著褲子在東墻根叫我。我去用手掏,掏著掏著,爺爺的屁股眼像警報器叫了起來,那稀屎就噴了我一臉。爺爺一生的招牌動作是在南墻根曬太陽時候,舒服地打一聲哈欠”。用詼諧調侃的語言述說歷史的一段橫截面,實乃高建群固有的風格。無論怎樣,高建群希望在走,至于怎樣走他絕無強求。我想,只有信馬由韁地橫行四方,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浪漫主義騎士。
[素描浪漫派文學最后的騎士高建群]相關文章:
2.素描教學課件
3.素描教學計劃
4.素描實習報告
5.尋找黑騎士讀后感
6.寬容騎士閱讀答案
7.素描學期教學計劃
8.素描基礎教學計劃
9.設計素描教學計劃
10.小學素描入門教學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