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 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
2、 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同學們,不知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鮮花和我們的生活關系越來越密切了。大家知道這是為什么呢?(生答略)因為鮮花除了具有繽紛的色彩和馨香之外,它們還具有美麗、圣潔、華貴等不同的精神氣質(zhì)。人們用鮮花來傳遞情感,表達問候,人們愛什么花,也反映了他們不同的心態(tài)和志趣。古代有愛梅如妻的林逋,有以菊自勵的陶淵明,那么宋朝的哲學家周敦頤為什么特別喜愛蓮花呢?他是怎樣描繪蓮花,抒發(fā)自己的心志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愛蓮說》
板書課題及作者:愛蓮說 周敦頤。點撥“頤”字的寫法。
二、體裁作者
1、釋題:在講課文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本文的體裁和作者。“說”這種文
我們還沒有接觸過,預習的時候我們是否注意到課本哪里介紹了“說”這種文體的特點呢?(指明同學朗讀“說”的知識。)
這位同學預習時注意了讀注釋,很好。我們知道,“說”這種文體可以靈活地運用說明、記敘和議論的表達方式,偏重于議論。那么題目的意思是什么呢?
明確:說說愛好蓮花的道理。周敦頤要告訴我們,他愛蓮花有什么道理呢?作者究竟為什么愛蓮呢?作者想通過“愛蓮”表達自己怎樣的情懷呢?這都是我們等一會將要討論的問題。我們再來看一下本文的作者。
2、介紹作者。
周敦頤(1017~1073),宋代著名哲學家,字茂叔,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他任職南康郡(今江西星子縣)時,曾率屬下在府署東側(cè)開辟-四十余丈寬的蓮池(后被稱為“愛蓮池”),池中建“賞蓮亭”,南北曲橋連岸。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清香撲鼻。作者觸景生情,寫下《愛蓮說》,借花述志。
周敦頤非常博學,而且人品很高,胸懷磊落,為官清正,深得民心,為百姓所愛戴。《愛蓮說》是他在公元1068年擔任南康郡守時寫下的。他曾帶領屬下在官署的一側(cè)挖池種蓮,后人稱為“愛蓮池”。每當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風吹過時,田田荷葉輕搖,朵朵鮮花頷首,陣陣馨香撲面。周敦頤憑欄放目,觸景生情,深感官場的黑暗,深愛蓮花的高潔,寫下了著名的《愛蓮說》。
三、檢查預習情況
1、詞語注音并釋義 蕃 褻 濯 鮮
2、指定同學朗讀課文,其余學生注意正音、糾正語氣等。
3、請同學疏通文意。
四、研讀課文:
1、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
作者在文章的開頭就寫道:“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既然各種各樣的花都很可愛,為什么作者偏偏喜愛蓮花呢?課文的第一節(jié)有沒有列出理由來?
討論完成下列表格:大家現(xiàn)在數(shù)一數(shù),這段話里有幾個短語?這七個短語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來寫出了蓮花怎樣的特點,反映了蓮花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質(zhì)?
角度 特點 品質(zhì)
環(huán)境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潔身自好
外形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品行端正
味道 香遠益清 美名遠揚
姿態(tài) 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儀態(tài)莊重
[愛蓮說(人教版七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5.愛蓮說課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