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華社 2001-03-09 張景勇 呂鵬
朱镕基總理在向九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作關于“十五” 計劃綱要的報告時指出,要著力推進素質教育。使我國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在每次政協大會上都是委員關注的熱點問題。落實素質教育,到底難在哪?
“推進素質教育,就要改進現行考試制度,特別是升學考試制度。如果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制度不改革,從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便顯得有些‘根基’不穩。”邢福義委員說。
他們指出,人事制度與教育有很密切的關系,如果素質教育不與國家的人事制度和工資制度改革結合起來,高考的指揮棒問題就很難改變。現在勞動就業、提升、晉級都與學歷掛鉤,各行各業都看重學歷而忽視了勞動者的其他因素。因此,必須改變這種社會用人制度和傳統的人才觀念,用人單位不應盲目追求人才“高消費”,對職業資格證書和學歷證書應等同對待。
“可以通過要進一步溝通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樹立終身教育觀念,建立教育的‘立交橋’,使人們有多種成才渠道,沒有必要非走高考獨木橋。”蔡克勤委員提出自己的建議。
一些委員認為,教師教育觀念的變革是素質教育的先決條件。長期以來學校習慣于“教師教得越多,學生學得越多;學習時間越長,學習效果越好”等傳統教學觀念。而實施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必須從以往的教知識轉移到教學生學會學習,并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引導者和指導者,最終使學生變成一個愛學習、會學習的人,一個能終身學習的人。這樣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提高教師素質和教學水平,也是一個迫切的話題。” 相從智委員說,“應加強教師培訓,在師德、教學方法、教學技巧等方面多下功夫,師范院校也要把好入口關。”
相從智委員說,全社會都要對素質教育有一個全面認識的過程,不能一談現代科技和知識經濟就做加法,一談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就做減法。素質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并不只是減輕課業負擔、多搞校外活動這樣簡單。它不只是對學生在校期間負責,更要對孩子的一生負責。
[政協委員:素質教育落實到底難在哪?]相關文章:
1.素質教育論文
2.我國素質教育論文
3.有關師德素質教育論文
4.素質教育的論文
7.幼兒素質教育論文
8.公民素質教育論文
10.職業素質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