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有所別,游非同趣--古代游記散文比較閱讀(人教版八年級必修)

發布時間:2016-9-2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始得西山宴游記》、《醉翁亭記》、《滿井游記》和《峽江寺飛泉亭記》這四篇山水游記,是分別代表了唐宋明清各時期游記散文風格的典范之作,并且都有著深刻的思想內容和極高的文學造詣。

但是因為作者們所處的朝代不同,各自的經歷不同,所以出游原因、心情也不同,當然這四篇古文的風格以及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亦不相同。

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記》突出一個“豪”字。“外與天際,四望如一”。將西山之高突出的尤為大氣。然而,根據資料記載我們知道,西山并無此特點。柳宗元故意將其寫的高大,一覽無余,將豪氣和恢弘的氣勢加于西山,只是為了借景抒情,為了發泄被貶的忿忿之情。《始》文作者柳宗元,被貶至永州后,只好寄情山水,聊以忘憂。其間寫成《永州八記》。作者通過《永州八記》開篇之目的《始》文,將自己遭貶謫之后抑郁憂憤的情懷小心翼翼地表露出來。特別是游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為什么呢?因為一旦從這物我兩忘的美好境界中回到現實,就得回到自己罪人的身份,再次墜入“惴栗”之中。懷才不遇呀,怎能讓人心潮平靜。面對自然,面對山水,不禁高誦“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作者欣賞“西山之怪特”,實是一處曲筆。表面說山怪,實則指自己性格怪異,與眾不同。柳宗元的傲世情懷溢于言表。

“悠”字與歐陽修的個性及其《醉翁亭記》恰為適合。同樣是被貶,醉翁與柳州的心境卻大相徑庭。做小官也有好心情,能造福一方,使百姓安居樂業,其樂融融,自己又與民同樂,這便是太守之樂,醉翁之意。也許是心情合一吧,眾人也愿和這位和藹的老翁共享人間美好的景象。歐陽修被貶后,仍能悠悠自得,這海般的胸襟又豈是當時的皇帝及眾奸臣所能及的呢?《醉》文的點睛之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便是為文章寫景抒情定下基調。比起柳宗元心情沉重地“施施而行,漫漫而游”,那樣步履緩慢、意態散漫,毫無目的,《醉》文中卻是有“歌于途”、“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往來而不絕”。歐陽修是游于其中,樂在其中了。

《滿州游記》處處洋溢著“新”的氣息,春回大地的景象新,作者的心情新,更有文章的技藝新。袁宏道的創作是與前兩篇頗為不同的,它只有單純的創作沒有復雜、多變的情感。喜悅,就是喜悅,不夾雜任何其它的東西。《滿》文中,作者把自己的喜悅之情寄于所觀各處景物: “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就頗有體現。作為“公安三袁”之一的袁宏道主張在自己的文章中“獨抒靈性”。《滿》文中,作者通過對滿井水光山色,柳枝麥苗、游人歡欣、魚鳥之樂地細膩描寫,表現了自己早春出游,如脫籠之鳥那種歡快愉悅的心情和感受。為官清閑的袁宏道大有李白的作風,游山玩水,抒發豪情壯志更是到了“戀軀惜命,何用游山”的境界。也正因為這樣,讓后人的思想有了借鑒,才創作出了更為流傳的佳作。讀此作品,沏壺好茶在身邊,更覺有鬼斧神工之妙,讓人之氣暢通。

袁枚的《峽江寺飛泉亭記》繼承了袁宏道的風格,“清”是最主觀的感受。沒有濃濃的修飾,沒有深奧難懂的文字,寥寥之筆,幾句明白曉暢的語句描繪出了“絕妙”的飛泉寺。“天籟人籟,合同而化”,表達出人與自然和諧美好的聲音。讀它,似乎真有清涼的水珠噴到臉頰,沁人心脾。歸隱隨園的袁枚繼承了明代“公安三袁”的文學思想,通過《峽》,道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在他的描寫中,那聲勢浩大的瀑布以及瀑旁安逸的飛泉亭聳然眼前,宛若仙境般的世外桃源,有山有水,還有怎樣更好的世界呢?作者陶醉其中,以人之逸,待水之勞,讓心與大自然得到交匯。實謂“人籟不如地籟,地籟不如天籟”。

四作者游賞之趣各不相同--

《始》文開始講到與朋友漫無目的地游山玩水,偶然間被“不與培樓為類”的“怪特”西山所吸引。于是“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在最后感嘆“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作者欣賞的是卓爾不群之山。

《醉》文中,作者被“蔚然而深秀”的瑯琊山吸引,被醉翁亭一年四季之變幻美景所陶醉,游于斯,醉于斯,注重的是 “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

《滿》作者則抓住了“乍暖還寒”、萬物復蘇的特點,對初春景物柳、土、天空、水面、山、風、麥田、鳥、魚、人進行惟妙惟肖的刻畫。

《峽》文作者袁枚把對瀑布、飛泉亭的描寫與自己的所感結合起來,最終留連難舍,發出“惟他日余之魂夢,或飛來耳。”的感嘆。

他們的嗜酒之趣也不同--

《始》文中作者柳宗元是“傾壺而醉”,“醉而夢”,或“引觴滿酌,頹然就醉”,無論是醉酒,還是入夢,都是將自己的愁緒消融在山水中,求得對世物的遺忘,散漫放任,苦中作樂,可謂是“借酒澆愁愁更愁。”

《醉》文中有“肥魚”,有“山肴野蔌”前陳,有清香甘洌的酒和眾賓客共飲。沉于宴酣之樂,在于各得其樂。不愧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更可謂“酒不醉人人自醉。”

《峽》文中,作者則是泡一壺清茶,坐于亭,“笑看花開花落,坐看云卷云舒”。

寫作技巧和筆法也風格迥異--

《始》文作者柳宗元是“古文運動”倡導者之一,他提倡學習諸子散文長處,避免文章綺麗、浮躁、媚俗的詞句堆砌。所以《始》文語句或長或短,或偶或散,或上下鉤連,一唱三嘆,有曲折回環之美。特別是長短句搭配,上句末尾與下句開頭字詞連接,有一氣呵成,抑揚頓挫之感。筆觸可謂是巧奪天工,窮微入妙。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繼承了“古文運動”的理論,提倡文章應“言簡而意豐”。代表作《醉》遣詞凝煉、流暢婉轉、抑揚錯落。

《滿》文作者袁宏道的文字可謂是“健若沒石之羽,秀若出水之花。”此文多用比喻句,頗有新意。

《峽》文作者袁枚主張詩文創作不要抄襲古人。因此《峽》文中不用典故,語言大多通俗易懂。如“其體不適,勢不能久留”中的“不適”,“久留”如“以人之逸,待水之勞”即成語“以逸待勞”。

總觀這四篇文章,確是各有千秋,四大家的典范之作,讓人拍案叫絕。他們文中個性張揚的特色,清麗自然的風格,音節和諧的語言,都是值得我們今天吸取、借鑒的。

 

[意有所別,游非同趣--古代游記散文比較閱讀(人教版八年級必修)]相關文章:

1.文言文閱讀之古代山水游記類散文

2.古代山水游記類散文

3.古代山水游記散文的特點

4.古代著名的游記散文

5.婺源游記散文

6.優美游記散文

7.山水游記散文

8.游記美文散文

9.清明游記散文

10.旅游感想游記散文

中文无码日韩欧免费视频手机,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精品大屁股美女白浆网站,国产久re热视频精品
亚洲精品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尤物 | 亚洲狠狠丁香婷婷综合久久久 | 在线欧美日韩乱码中文电影 |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精品在线视频一区 | 亚洲综合乱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