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1)、學習電視解說詞的一般知識;(2)、發散思維,提高信息收集的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標:(1)、回顧課文、師生互動、設疑解疑、感悟課文;
(2)、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道德與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關心國家大事,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學生要有在祖國危難時候為祖國排憂解難的精神。
教學重點:了解電視新聞的特點。
教學難點:體會電視解說詞用準確、生動、簡明的語言所表達的思想內容。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抗洪錄像、歌曲《為了誰》。
教學過程:
一、進入新課
同學們,著名作家魏巍曾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叫《誰是最可愛的人》,大家知道這“最可愛的人”指的是誰嗎?觀看抗洪錄像。
解放軍戰士們,在我們的國家、人民有危難時,是他們挺身而出,鑄成血肉長城,保衛著我們。他們是當之無愧的“最可愛的人”。
二、創作背景
1998年夏天,我國南方遭遇一場特大洪水的襲擊,在這人命關天的緊急時刻,解放軍和武警戰士,不分晝夜,冒死搶救受災群眾。電視新聞報道了很多抗洪搶險中的動人事跡,本文就是當時一則電視報道的解說詞。
三、體裁簡介
電視新聞是利用電視傳媒工具傳播新近發生、發現和變動的事實,以供觀眾視聽的報道。除了一般新聞共有的基本特點外,電視新聞還具有自己的特色。
大家想想,電視新聞與報紙上登載的,廣播里播放的,有什么不同?
電視新聞:聲畫合一
報紙新聞:看
廣播新聞:聽
優點:聲畫合一采用時間順序展開報道大眾化口語言簡意賅
缺點:對硬件設備要求較高,不易保存和播放。
四、整體感知
1、速讀課文,請用一句話概括這則電視新聞報道的主要事實。
(1998年簰洲灣發生潰口后)解放軍和武警戰士前往營救被困群眾。
2、劃分課文段落。
本文可分為導語、主體和結語三部分:
導語:(1-2段)簰洲灣潰口,記者隨軍開始營救群眾。
主體:(3-8段)重點解說戰士營救小江珊的驚險場面。
結語:(9-10段) 總結這次營救行動的效果。
3、課文朗讀
學生分角色朗讀。第一組讀導語部分,第二組讀同期聲,第三、四、五組,讀主體部分,第六組讀結語部分。
4、課文分析
(1)、說說導語部分交代了些什么內容?
導語交代的新聞時間是:8月1日晚8點20分
導語交代的新聞地點是:湖北嘉魚簰洲灣
導語交代的新聞人物是:舟橋某旅和公安消防總隊官兵
導語交代的新聞事件是:湖北嘉魚簰洲灣突然發生潰口、奉命趕往現場營救
導語在新聞中的作用是:概括新聞主要事實
③閱讀新聞的主體和結語部分,回答問題:
(2)、A主體部分具體寫--( 救助過程或戰士解救被困人員)
重點選擇了兩個畫面加以表現:(救助戰士茍峰)和(救助小女孩)。
B、小女孩處境怎樣?營救工作進展如何?
正緊緊抱著樹干
洪水已淹到她的腰部 情況緊急、危在旦夕
洪水仍在肆虐
幼小的生命在抗爭
C、結語的作用是(總結救助行動,點題)
(1)、為什么最后一段要詳細紀錄所營救的群眾人數?這說明了什么?
文中最后詳細介紹被營救的群眾的人數,有力地說明了戰士們與洪水做斗爭的行動之迅速,效率之高。
(2)、為什么群眾要稱這些沖鋒舟為“生命之舟”?
解放軍、武警戰士們冒著生命危險在激流中駕沖鋒舟,勇救被困群眾,所以稱他們駕駛的沖鋒舟為“生命之舟”,這表達了人民群眾對他們的無限感激與贊美之情。
五、知識擴展
長江流域在1998年發生特大洪水,給國家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大家知道造成這次洪水的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嗎?如何才能避免這樣的悲劇再一次發生?
造成1998年長江流域特大洪水的主要原因是生態平衡被破壞、水土嚴重流失。如果要避免這樣的悲劇再次發生,我們就要保護大自然,禁止亂砍濫伐,植樹造林等。
六: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聽歌《為了誰》:兩個多月里,我們流了太多的淚--不是因為受了太多的苦,而是因為承受了人間太多的愛,經歷了世上太多的感動。當千萬雙泡白了的手緊緊握在一起,千萬張曬黑的臉掛滿歡喜的淚珠,災難而激情的98,令人感慨萬千…… 此時,你最想說什么……寫一篇文章表達此時的心情。
七、板書設計
人民子弟兵
生命之舟 鋼鐵鑄成
當地群眾
眾口贊譽
[生命之舟(語文版八年級)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3.再塑生命教案
6.熱愛生命教案
7.語文版小學課件
10.春曉教學設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