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北師大八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2-1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一、導入新課,簡介作者

同學們,我們曾學過朱自清先生的敘事散文《背影》,見過那飽含深情的父親的背影;也曾學過他的寫景散文《春》,領略到那五彩斑斕的美麗的春光。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學習朱自清先生的另一篇著名游記散文《綠》,體會那綠意盎然、充滿活力的秋水之美。好,讓我們再次走近朱自清。

名: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華, 字佩弦,號秋實。

地:原籍浙江紹興,自稱是江蘇揚州人。

著名的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毛澤東稱頌他是“表現我國民族的英雄氣概的愛國知識分子。

作:《綠》、《春》、《背影》、《荷塘月色》、《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

過度:

那充滿活力、綠意盎然的秋水之美,美在什么地方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文本,聽課文朗讀錄音,完成以下兩個任務

二、披文入境,整體感知

   1.聽朗讀錄音,完成以下任務

    (1)劃出你認為文中重要的字詞。

(2)作者寫景的立足點有哪幾個?每個立足點的觀察角度是什么,分別寫了什么景物?

2.投影出示字詞

xiāng    jù   bó        liǔ  qióng  shū      xié      zǐ

鑲       踞   薄陰    幾綹   穹    倏     皺纈    塵滓

yì     jū    shíchà   yùn     léng        móu lài

挹    掬     什剎   蘊蓄     棱角     明眸善睞

三、合作學習,問題探究

1.作者寫景的立足點有哪幾個?每個立足點的觀察角度是什么,分別寫了什么景物?

   明確:

第一個觀察點:山邊

觀察角度:仰視

觀察的景致:梅雨瀑

聽- 花花花花的聲音 

看- 一帶白而發亮的水鑲在兩條濕濕的黑邊兒里

第二個觀察點:亭邊

觀察角度:平視

觀察的景致:梅雨潭周圍的環境:從亭,山,云,巖,草,瀑布,水花等方面勾勒出梅雨潭雄奇,幽峭的環境。

第三個觀察點:潭邊

觀察角度:俯視

觀察的景致:梅雨潭的綠

教師:把三個立足點所繪之景合在一起,就是一幅懸瀑、飛亭、流云等作背景的“梅雨潭圖”。

2.問題探究一:這篇散文的文眼是什么?

我驚詫于梅雨潭的綠了。

    3.問題探究二:文章開頭就直抒胸臆:“我驚詫于梅雨潭之綠了”,但卻沒有直接寫梅雨潭之綠,而是先寫了梅雨瀑等梅雨潭周圍的環境,到了第三段才濃墨重彩的寫梅雨潭的綠,這是一種什么寫法?

       明確:襯托,這是一種烘云托月的寫法。作者以梅雨潭周圍的亭、山、云、巖、草的美來襯托梅雨瀑的美,再以梅雨瀑的美。

(描寫梅雨潭周圍的環境,交代梅雨潭的綠的成因;

       描寫“梅雨瀑”是用來作陪襯,以顯出“梅雨潭的綠”尤其令人驚詫。)

       追問:這種襯托手法我們以前還在不少課文中學過,比較典型的是《愛蓮說》中,用菊、牡丹從正反兩方面來襯托蓮,還有我們將要在九年級下學期學習的魯迅的《雪》。

過度:

作者又是如何寫出梅雨潭的綠令人驚詫的。(教師可以穿插對“招引”改為“吸引”的詞語妙用的賞析)

4.學生自由朗讀第三段,思考作者對綠的總的感受是什么?(提示學生從第三段中找出兩個形容詞)

   明確:醉人、奇異

5.作者怎樣對“奇異”“醉人”的綠展開描寫的?

   明確:多方設喻精雕細刻 

         運用對比突出表現 

         大膽聯想升華意境 

比喻: 仿佛一張極大的荷葉鋪著,滿是奇異的綠,厚積著的綠;--形狀、深度

       她松松的皺纈著,像少婦拖著的裙幅;    --漣漪(靜態)

她輕輕的擺弄著,像跳動的初戀的處女的心;--微波蕩漾(動態)

她滑滑的明亮著,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亮度、質地

她又不雜些兒塵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色彩(純凈)

5.學生自由朗讀這些比喻句,假如讓我們來賞析這些比喻句,你如何回答?試舉例說明。

她滑滑的明亮著,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

賞析: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梅雨潭水綠的波光的明亮和質地的柔軟的特征,也寫出了梅雨潭水綠的醉人的美,寄寓了作者對它的喜愛之情。

6.作者把梅雨潭的綠與哪些景物進行對比來突出表現梅雨潭的綠的招人喜愛的?對比的作用是什么? 

通過對比,把與北京的綠楊、杭州的綠壁、西湖的波、秦淮河的波進行對比,突出表現了梅雨潭之綠的濃淡相宜、明暗適度。

7.作者由梅雨潭的綠聯想到了什么,找出相關語句。

我若能裁你為帶,我將贈給那輕盈的舞女, 她必能臨風飄舉了。

我若能挹你為眼,我將贈給那善歌的盲妹,她必能明眸善睞了。

教師:作者由“綠”的輕盈、嫵媚聯想到輕盈、嫵媚的舞女,如果輕盈的舞女再配上“綠”裁制的帶子,便會“臨風飄舉”了。由“綠”的明澈,更想象出這明徹回使盲妹的眼睛復明,“明眸善睞”了。這新奇的想象和聯想,又使“綠”展現出新的意境。

8.請以“我若能……”的句式仿寫一個句子。

我若?莧∧鬮料,我將贈給那失意的畫家,她必能妙手丹青?br>我若能編你為曲,我將贈給那美麗的啞女,她必能高歌歡唱了

教師追問:結合課文內容,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你能想象出一幅怎樣的畫面?

明確:舞女翩翩起舞,綠帶隨風飄動;盲妹雙目復明,顧盼神采飛揚。這綠真是太神奇了。

9.文中作者還聯想到了什么?

    明確:作者還想到了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

追問: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有什么樣的性格特征?(活潑可愛)

10.作者滿懷深情地為潭水起了一個名字-‘女兒綠’,是仿造玉石‘祖母綠’而成的一個名字,將‘女兒綠’換成‘祖母綠’,如何?

明確:“祖母綠”給人一種老氣橫秋的感覺,如同一個歷經滄桑、面目枯槁的老夫人;而“女兒綠”清純、鮮活、靈動,美貌可人,神韻悠長,充分的表達出作者對那“醉人的綠”的熾熱而奔放的愛戀之情。

11.同學們再看看課文這里和前面在人稱上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因為一開始作者的感情還是比較收斂的,是站在旁觀的角度,用相對冷靜的筆調在描繪梅雨潭的“綠”,隨著感情的迸發和投入,作者已失去了原有的冷靜,而把自己完全融進了文章之中,完全融進了梅雨潭的“綠”之中。強烈的抒情需要使作者不自覺的改變了人稱(因為這樣更能表達自己對“綠”的愛戀)。

12.本文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教師補問:“綠”一般是什么的顏色,

  綠是生命的色彩,是大自然的色彩。由此可見表現了作者對生命的熱愛,對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教師:這篇短小的游記散文,通過對梅雨潭生機勃勃、綠意盎然的自然景觀的描繪,表現了作者對生命的熱愛,對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四、結語

葉圣陶先生說過:“文學鑒賞猶如采礦,你不動手,自然一無所獲;只要你動手就會采到晶瑩的寶石。”

五、初當評論家

1、學習示范批注,課后給本文補充作批注。

2、和同學交流自己的批注,對別人的批注提出不同的看法。

3、在受到啟發的基礎上修改自己的批注。

批注要點:用批注的常用符號,針對揭示文章中心、表達豐富的含義和情感、運用一定的修辭手法等語句進行批注;批注一般寫在文章的空白處。

 

[綠(北師大八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北師大高一英語必修一relaxing教案

2.北師大高中必修1英語課件

3.北師大跳繩教案

4.朱自清的綠教案

5.囚綠記的教案

6.愛綠護綠主題班會教案

7.《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8.北師大高一英語必修2教學課件

9.北師大高一英語必修3課件

10.北師大版《圖形與幾何》教案

中文无码日韩欧免费视频手机,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精品大屁股美女白浆网站,国产久re热视频精品
亚洲欧美另类综合偷拍 | 香蕉啪视频在线看视频久 | 人摸人摸在线视频 | 亚洲成亚洲成网中文字幕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动漫 | 五月天伊人久久大香线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