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教學設計
滬新中學 唐 敏
執教班級:高二(1)班
【教學目標】
1. 學生能夠認識到作者借草莓來表達自己對生活哲理的感悟。并學習掌握其中運用的相似聯想的寫法,理清文章思路。
2. 學生體味生命在變化中不斷成熟豐富的哲理,體悟珍視過往,正視現在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學生學習探究本文采用的相似聯想的手法,理清文章思路。
【教學難點】學生體悟本文所蘊涵的“變化”哲理和作者的人生感悟。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諸子喻山水》《前赤壁賦》的學習中,我們了解到古代先人們由山水而生發出奇思妙想,感悟到各種人生哲理。今天,我們要來學習波蘭作家伊瓦什凱維奇的《草莓》,了解作者從一顆草莓中領悟到怎樣的人生哲理:
二、學生在預習基礎上用自己的話概述文章大意:
作者由一顆草莓想到了人生青春時代已去,迎來的是人生的成熟期。生命演變是大自然的規律,我們要珍惜青春,正視現在。
作者由草莓之變想到季節之變,最后領悟到人生之變。
三、師:文章的第1段與第3段都描寫了秋天的景物。第1段看上去似乎與“草莓”無關,是否可以刪去?
學生散讀課文第1--3節,思考回答:
1.內容上:
(1) 第1段:“夏意正濃”,以為是六月,認為“一切基本上都沒有變”。
(2)其實不變中有變化。“個別地方略見疏落、這兒或那兒有一片葉子顏色稍淡”
(3)變化“并不起眼、不去仔細尋找便難以發現”,變化很細微、是漸進的,所以造成了不變的錯覺。
2.作用上:為下文抒發人生哲理感悟作鋪墊。
四、學生閱讀課文第3節,思考交流:
1.請個別同學朗讀課文第3節。
2.學生思考:文中的省略號省略了什么內容?請試著補出所省略的內容,并結合文章內容說出你的理由。
(1)省略內容:也許三天、也許再過幾天就會改變。(“每一月、每一周、每一天都有它獨特的色調”)變化是自然規律,是不可抗拒的。不變中隱藏著漸變。
(2)省略內容:也許馬上就會改變。(“頃刻之間、不久、只不過”) 漸變中孕育著突變。
3.師生共同小結:
(1)變化是必然。(省略號的內容:一切終將會改變。)
(2)作者由認為“不變”到“變”,是由一顆草莓觸發的。
五、師:剛才我們講到,作者由草莓想到季節的變化,由季節的變化想到人生的變化,課文的第4、5節,作者想到了怎樣的人生感悟?作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悟?
1.學生思考回答:
(1)“還是妙齡十八”是錯覺。
由第1節中以為季節的“一切基本上都沒有變” 引發對人生的感悟:常以為自己還是妙齡十八的青年、一切都沒有發生任何的突變。
(2)“成年期的到來”是必然。
由第3節中“幾個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獨特的色調”引發對人生的感悟:與今天我們呼吸的已大不一般、每一天時光都賦予了我們不同的色彩和形態”。
2.師生共同小結:草莓--季節--人生何其相似。作者抓住三者的相似點,表達出對人生哲理的感悟,這就是聯想手法的運用。
3.ppt展示:什么是聯想?
(聯想思維就是由此及彼的思維過程,即由一個事物想到另一個事物。事物與事物之間有所聯系,或相近,或相關,或相似等。)
草莓、季節、人生的相似點觸發了作者的聯想。
回憶學習過的聯想手法:《諸子喻山水》從山水的特點與求學、立志、用兵的相似點展開聯想,闡述哲理。在寫作中聯想手法的運用,可以使文章的內涵更為豐富、深遠。
六、研讀課文三句話,品味文章主旨:
1.師:季節更替,生命演變,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但每個人對此都會有不同的觀察和感受。朗讀課文5、6節,結合具體語句,談一談作者是如何看待這種人生的變化,并說明理由:
2.學生集體朗讀第5、6節:
3.學生討論交流:
(1)有所剝奪,也有所增添。
剝奪的是心性和容顏、愛好、思想和情感,激動不安、若明若暗、惴惴不安的青春思緒。
增添的是成熟的思慮、從容不迫的有節奏的生活、日益豐富的經驗、內心信仰和理性。
作者如何看待這種“剝奪與增添”?
1. 隨著時間流逝,我們會逐步形成相對穩定的美好品質,會有堅定的信仰、成熟的理性,更加睿智的人生態度和價值判斷的標準等。隨著歲月不斷沉淀成為我們的美好品質和特性。
2.(用文中的話來照應觀點:大凡成為我們的稟賦的東西都經得起各種變化和時間的考驗。變化是漸進的、細微的,美好的東西不斷沉淀了下來,經受住了考驗,我們自身更成熟了,更完善了。)這樣的成熟是美好的。
(2) 當然,今天我們還很年輕--只不過是“還很年輕”!
第1個:相對于老人而言 第2個:相對于比自己年紀小的人而言,已經不年輕了。
1. 告訴我們年輕的日子很快就會過去,感傷惋惜時光的流逝,要珍惜時間。
2. 同時也表現了一種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還有許多的事情在前面等著我們去辦。”
(3) “然而,六月的氣息已經一去不返了。它雖然曾經使我們惴惴不安,卻浸透了一種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種妙齡十八的馨香。”“六月的氣息” “妙齡十八的馨香”指的是人生最美好的青春韶華。
1. 表達了作者對于青春時代的艷羨,青春之美的歌頌。
2. 隱含著對于韶光流逝的淡淡的感傷。
為什么要感傷?(青春歲月是最美好的,“一去不返了”是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它的流逝總讓人惋惜。我們要學會珍惜。)
為什么又只是淡淡的?(生命的演變是必然的,每一個人生階段都有它獨特的色彩。我們要學會享受。)
七、草莓在課文中出現有兩處,第2節是九月草莓、第6節是六月草莓,你認為作者到底喜愛哪一顆?(在文中找到依據)
1.學生思考回答:都喜歡。
六月草莓象征蓬勃的青春時代,最珍貴、值得回味的,對過去生活的熱愛(不可取代、妙齡十八的馨香)
九月草莓象征一種日益成熟的人生,含在嘴里讓人越品嘗越有滋味。(那樣的香、那樣的甜、稀世的佳品)
2.學生集體朗讀課文5、6節。
3.師:生命的演進是大自然的規律,自然萬物與人生“變化”之理息息相通。除草莓之外,你還能在哪些自然萬物上體會到“變化”的哲理呢?
(水與月: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4.教師小結:
作者由一顆晚熟的草莓生發聯想:生命之“變”是必然的。
正如《前赤壁賦》中蘇軾所說: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生命的變化是必然的,青春時代要學會珍惜,成熟的成年期要能夠享受,做到珍視過去,正視現在。
八、作業布置:
1.課外閱讀詩歌《青春》《隨時間而來的真理》
2.以“變化”為話題,寫一篇短文。
3. 觀察你喜歡的某一種植物,寫一篇短文,形象具體地寫出它的特征以及自己的人生感悟。 (2、3題選做一題)
附 板書設計:
草莓 不變 變化 珍惜過去
錯覺 必然
人生 還是妙齡 日益成熟 正視現在
[草莓(滬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4.繪畫草莓活動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