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1.通讀全文,概括出課文的故事內容;小組合作,跳讀重點語段,感受杜小康牧鴨過程中的心路歷程。
2.賞析環境描寫的語句,明確環境描寫的作用,并能模仿著用環境描寫來表現自己的一種心情。
3.學習主人公勇于戰勝磨難的可貴品質,并能內化成自己的品德。
二、教學重難點:
1.小組合作,跳讀重點語段,感受杜小康牧鴨過程中的心路歷程。
2.賞析環境描寫的語句,明確環境描寫的作用,并能模仿著用環境描寫來表現自己的一種心情。
三、教學準備: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前播放歌曲《陽光總在風雨后》,直到上課。)
問:同學們知道這首歌的歌名嗎?
是的,正如歌曲中所唱的那樣:陽光總在風雨后,只有經歷了風雨,才能感受到陽光的明媚、彩虹的絢麗。的確,人生旅途并非一帆風順,有人在歡樂幸福中成長,也有人在孤獨艱辛中長大。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曹文軒的《孤獨之旅》,去體驗少年杜小康孤獨的放鴨生活。
(出示文中插圖)
請同學們看這樣一個處在浩浩蘆蕩中的孤獨少年,假如你就是這個少年,你會用什么方法克服孤獨的心理呢?
那文中的他是如何戰勝孤獨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乘著小木筏去拜訪這個同齡人。
二、朗讀課文,感知“孤獨”
1、速讀課文,初步感知內容,掌握下列字詞:
軒(xuān)嬉鬧(xī)凹地(āo)
摻雜(chān)膽怯(qiè)給予(jǐ yǔ)
一落千丈 置之不理 歇斯底里
2、瀏覽課文,按照小說情節發展的四個階段(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給課文的每個部分擬一個小標題。并用一句話概括這個故事的內容。(提示:課文以自然間行的形式已經把課文分成了幾個部分)
明確:
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失學離家→孤獨行程→風雨尋鴨→少年長大
概括:小說寫了杜小康因故失學,被迫與父親離家前往蘆葦蕩放鴨的經歷。
三、跳讀課文,理解“孤獨”
按照杜小康與父親牧鴨的四個階段,劃出杜小康心理變化的標志性語句,體會杜小康心理變化的歷程。
明確:
出發--到達--安頓(時間久了)--暴風雨后
茫然恐懼→害怕膽怯→不再恐慌→長大堅強
概括:杜小康由茫然恐懼到孤獨害怕到勇敢戰勝孤獨、戰勝困難,杜小康長大了,堅強了。
四、精讀課文,感悟“孤獨”
瀏覽課文,找出文中環境描寫的語段,體會環境描寫與杜小康性格之間的關系。
明確:
(1)對鴨群呈扇面形的描寫(略):幼弱、孤獨
(2)“綠色的浪潮直涌到天邊”;“蘆蕩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十多天遇不到一個人,無人和他們說話”:膽怯、害怕、孤獨
(3)對暴風雨的描寫語段。
思考:
①用一個詞語概括天氣的特點。
②面對暴風雨杜小康有什么感受?
③本語段對刻畫杜小康的性格有何作用?
五、速讀杜小康暴風雨中尋鴨這一段。討論:
(1)面對惡劣的天氣,杜小康不去尋鴨行不行?
(2)杜小康暴風雨中尋鴨表現怎樣?
(3)你從小說主人公杜小康身上發現了什么?
歸納:
a、要勇敢地面對現實、面對困難。
b、人的成長總會經歷一個痛苦的階段。
c、要敢于面對磨難,磨難鍛煉人,造就人。
d、人定勝天。
e、戰勝自然,必須先戰勝自己。
………………
六、聯系生活,暢談“孤獨”
1、把個人親身經歷過的“孤獨”說出來。
2、每位同學用“孤獨是……”寫一句話。
七、拓展延伸
1.請你搜集8條對你的人生有啟示的名人名言。
2.請從文中找出描寫蘆葦蕩、暴風雨、鴨群的句子進行賞析(各兩句)。
示例:
句子 (第21段)蘆蕩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
賞析 運用比喻、夸張的修辭手法形象的地寫出了蘆蕩的幽深繁茂(原句景色),反襯出小船的孤小,突出了杜小康那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的真切(環境描寫的作用)。
八、以贈言結束本文(配歌曲《壯志在我胸》)
苦難是人生的老師 --巴爾扎克
好的木材并不在順境中生長;風越強,樹越壯。 --馬里歐特
在寒冷中顫抖過的人倍覺太陽的溫暖,經歷過各種人生煩惱的人,才懂得生命的珍貴。 -- 懷特曼
[《孤獨之旅之二》(人教版九年級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3.孤獨之旅優秀教案
4.九年級人教版《 雨說》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