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愛菊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09高考新增題型--時文短評的特點與類型
2、把握概括與短評的一般要求
能力目標:
1、掌握一句話概括的主要寫法與答題規范
2、掌握短評的主要寫法與答題規范
【教學重、難點】
掌握短評的主要寫法與答題步驟
【教學方法】
多媒體課件、討論法、分析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課前準備】
1、印發課堂要做的練習給學生
2、上課前播放歌曲--化學版的《青花瓷》。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剛剛大家所聽的歌曲是廣東的一位化學教師為方便學生記憶而改版的《青花瓷》,大家對他這種做法有什么看法嗎?(學生回答后展示《新民晚報》 2009、08、08上刊登的一些學生和老師對這件事發表的評論)
像這種對最近發生的新聞或現象進行評論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時文評論》。
課件投影:
時文:時效性比較強的網絡、報刊文摘。(捕捉社會熱點)
短評:“短”是指它篇幅短小,“評”評說,文體上屬于議論文的范疇。
二、介紹09年高考對時文短評的要求及其題型
這道題是09年1月份的省質檢才出現的新題型,它的題型設置一般是:
提供兩則簡短時文
(1)用一句話概括以上材料的內容。--準確捕捉基本信息
(2)對材料所闡述的內容(現象、觀點)有何看法?請闡述。--做出自己的評判
今天我們主要就是針對這兩種題型來學習時文短評主要的寫法和答題規范。現在我們先來學習第一道題--一句話概括。
三、一句話概括
1、師生一起做示例:《09龍巖質檢卷》
材料一 中國科技大學計算機系的貧困生小方在入學的第二個月,意外發現自己的就餐卡上多了一筆錢。原來,科大采用“校園一卡通”網絡技術,對學生的就餐情況進行監控,若學生在食堂月均用餐60次以上,消費總額卻在150元以下者,則無需申請,其就餐卡上就會多出一筆由學!半[形”提供的補助。
材料二 “這房子能住嗎?”“飯能吃嗎?”2月10日,30多名小學生寒假期間在老師的帶領下慰問貧困生,當他們走進一名叫關鶴琳的學生家時,發出了這樣的感嘆,F場捐助770余元的愛心款能解決關鶴琳半個學期的費用,但是 參觀式的慰問卻讓關鶴琳很受傷。
問題:用一句話概括以上材料的內容。
(1)、請大家拿出紅筆,先通讀材料,后畫出材料的關鍵詞語與關鍵句子,共同點與不同點。最后整理歸納出一句話。
關鍵詞:材料一:貧困生、補助、“隱形”提供
材料二:貧困生、捐助、參觀式的慰問
共同點:陳述對象都是貧困學生的扶助
不同點:材料一:“隱形”提供補助
材料二:參觀式的慰問
(2)、概括答案:對貧困學生的扶助存在不同的觀念和做法
2、強調:
(1)、概括要注意整體性原則,概括出來的內容要涵蓋整體,避免過窄或過寬的錯誤。
(2)、概括材料必須是一個句子,而且要用陳述句。
區別句子與短語:
例如:對貧困學生的扶助存在的不同觀念和做法
對貧困學生的扶助存在不同的觀念和做法
我寫的作業。
我寫了作業。
(3)、概括的句子不需要加入自己的主觀評價,只需客觀概括材料事實即可 。
3、概括兩則材料的關系
這兩則材料陳述對象相同,都是講對貧困學生的扶助,但方法不同,所以我們說它們是相對型的材料關系,概括時要著眼于他們的不同點。
4、練習1:《三明市2009年普通高中畢業班質量檢查》
材料一:一天,甲乙相逢,甲說:“你很靚很精神,一定做俯臥撐了,又腰肌挺好,比豬堅強多了。是股奴,還是車奴、房奴?打醬油嗎?”乙回答道:“我什么奴也不是,也不打醬油。--你說的什么亂七八糟的,我聽不明白。”
材料二:調查發現,經常使“頂”“囧”“雷”“粉絲”等網絡語言的人群中,20歲以上的超過90%,30歲以上的也達到了37.66%。
問題:用一句話概括以上材料的內容。(2分)
參考答案:網絡語言“疾風撲面”。(網絡語言悄然興起。網絡語言成為時尚。)(2分)
這兩則材料與上一題不同,陳述對象相同,內容是互為補充的。所以我們說它們是互補型的材料關系,概括時要著眼于相同點
5、總結:
A、如何概括 材料
抽出新聞材料五要素(時,地,人或物,事,因,果)中的核心二要素人或物及事展開信息重組,形成“何人或物做何事”的概括模式!爸亟M”方式依材料則數、性質而定:單則的直接進行;兩則及以上的,按材料“似”或“異” 的組合展開同或異向合并。
B、概括材料主要信息的答題思路:
第一步: 通讀材料
第二步:分析關系(相對型、互補型)
第三步:提煉篩選(異同點)
第四步:整合表達
四、短 評
1、師生一起做示例:《09龍巖質檢卷》
材料一 中國科技大學計算機系的貧困生小方在入學的第二個月,意外發現自己的就餐卡上多了一筆錢。原來,科大采用“校園一卡通”網絡技術,對學生的就餐情況進行監控,若學生在食堂月均用餐60次以上,消費總額卻在150元以下者,則無需申請,其就餐卡上就會多出一筆由學!半[形”提供的補助。
材料二 “這房子能住嗎?”“飯能吃嗎?”2月10日,30多名小學生寒假期間在老師的帶領下慰問貧困生,當他們走進一名叫關鶴琳的學生家時,發出了這樣的感嘆,F場捐助770余元的愛心款能解決關鶴琳半個學期的費用,但是 參觀式的慰問卻讓關鶴琳很受傷。
針對上面的現象,提出自己的觀點并加以簡要分析。(100字左右,至少兩個理由) (4分)
提示:(1)、短評的主要寫法有:
A、從正面肯定。
簡明扼要亮出觀點。再用簡單論據進行論證。
B、從反面否定。
簡明扼要亮出觀點?梢灾苯臃瘩g錯誤的見解,也可以間接反駁錯誤的見解。
C、可以采用多分法進行分析,既肯定正面,又否定反面。要注意不要自相矛盾。
(2)、時文短評的答題步驟
1、亮觀點(旗幟鮮明)
2、講道理(兩點為宜)
3、總述(或重申觀點或提出建議)
(3)、評說的對象可以從捐助者或貧困生兩個角度。
答案示例①資助貧困生要顧及他們的自尊心。(從“施事”角度總說作肯定觀)∣因果 如果在給貧困生資助的同時卻在客觀上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那么,這樣的資助會給其內心留下陰影。(從事件結果角度分說理由)∣因果 科大的做法不僅是一種關愛,更體現了一份尊重(從事件做法角度回應總說再作肯定觀)。
答案示例②貧困生接受資助應有平常心。(從“受事”角度總說作肯定觀)∣因果 經濟上的貧窮并不等于地位的低賤。∣∣遞進 再說,他人對你的資助是出于真誠的。(從事件起因做法角度分說理由)∣因果 對此不應有自卑心理(回應總說再作肯定觀)。
2、練習1:《三明市2009年普通高中畢業班質量檢查》
材料一:一天,甲乙相逢,甲說:“你很靚很精神,一定做俯臥撐了,又腰肌挺好,比豬堅強多了。是股奴,還是車奴、房奴?打醬油嗎?”乙回答道:“我什么奴也不是,也不打醬油。--你說的什么亂七八糟的,我聽不明白!
材料二:調查發現,經常使“頂”“囧”“雷”“粉絲”等網絡語言的人群中,20歲以上的超過90%,30歲以上的也達到了37.66%。
問題:你對網絡語言的使用有何看法?請簡述。(5分)
參考答案:(5分) ①使用網絡語言無可非議。網絡新詞語增強了漢語的表現力,豐富了漢語詞匯。如果往前看的話,我們會發現,一些曾經陌生的網絡語言現在已經非常熟悉,如“下載” “鏈接”“復制”等等,早已被我們接受。
②我不贊成使用網絡語言。網絡語言規范性差。它是對傳統語言的破壞、顛覆,漢語的純潔性也會因之受到影響。
3、總結:
注意幾個禁忌問題:
(1)沒有觀點或者觀點含糊其辭。
(2)大量轉引原材料,沒有分析,說理不透。
(3)條理不清,語無倫次。
(4)字數嚴重超標。
(5)觀點偏激,強詞奪理,令人無法接受。
五、課堂練兵
自設題:10月23號《廈門商報》上有一則關于學校如何處理學生儀容儀表的新聞,就將之整理為兩則相對型的材料。
材料一:為規范學生的儀容儀表,一學校不允許學生留長發,老師甚至校長在門口站崗,一發現不規范的,就用剪刀剪掉,一時間不少學生為飄落的頭發傷心至泣;佛山一所中學要求女生不得留長發,否則不得進學校。
材料二:廈門某學校在全校集會時,校長發布新規---凡是期末各科成績進入年段前20名的學生都允許漂染頭發。全校嘩然的同時,染發的學生都乖乖地“返彩歸黑”。因為成績好的學生不會漂染頭發,而他們也禁不起輿論壓力。因為同學看到了會說,“幾日不見,學業大長,進入年段前20名,可喜可賀啊!”
(1)用一句話概括以上材料的內容。(2分)
(2)你對學生染發有何看法?請簡要闡述。(5分)
(1)答案示例:規范學生的儀容儀表,不同學校有不同做法。
(2)答案示例1:中小學生染發存在很多不好的問題。①因為染發劑是化學用品,對身體發育可能會有負面影響。 ②且有些學生因為過分追求打扮、穿著,而產生攀比心理,增加心理壓力,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所以,中學生不要染發。
答案示例2:學生染發是時代潮流發展帶來的結果。 ①染發的學生不一定都是問題學生,學生染發只是“求異”心理起作用,只是想體現自己的個性而已。 ②染發只是學生愛美心理在作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中學生染發并不是需要一味制止的。
六、強調:寫作中有幾點須注意
1、先吃準現象;
2、注意報道者對新聞現象的評價有褒有貶,這給觀點提煉暗示正反等方向。不過,仍應“開放性”地牢固樹立正、反、正反結合等多向醞釀觀點的寫作意識。
3、以直接亮出觀點的總―分、總-分―總兩種結構為宜。
4、 結構以直接亮出觀點的總―分、總-分―總兩種結構為宜。語法層次是因果關系。
亮出觀點應旗幟鮮明,決不含糊?伞伴_放性”地作肯定觀、否定觀、肯定否定兼及的辨證觀;應單刀直入,一針見血,不能有廢話和太多的曲折。在分說部分,強調富有邏輯自圓其說地說理,不作事例列舉;強調發散思維,聯系事件的起因、結果、做法等對事理多從橫向及縱深“探究性”地挖掘,鋪排語法層次以句群和復句中的并列、遞進等關系為主。
七、復習建議
1、多關注
2、多思考
3、多訓練
八:推薦
新聞節目:《焦點訪談》、《今日關注》、《時事辯論會》等有新聞評論的;
報刊 :《雜文報》、《雜文選刊》、《諷刺與幽默》等;
時評:
人民時評:http://opinion.people.com.cn/
西岸時評:http://www.fjsen.com/bbs/
南方時評:http://opinion.southcn.com/
大河網評:http://www.dahe.cn/xwzx/txsy/
大江時評:http://www.jxnews.com.cn/jxcomment/
新華時評:http://www.xinhuanet.com/comments/
九:作業--2009年4月省質檢
閱讀下列兩則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據俄新社報道,塔吉克斯坦3月10日推出了一個措施:所有中小學師生今后在學校禁用手機,目的在于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
材料二 一位中學教師在他的博客中寫道:我在上課時總是把手機調到靜音狀態,不接電話也不打電話,沒課時還真離不開手機;家長為學生配手機,是為了方便聯系。
(1)用一句話概括以上材料的內容。(2分)
(2)你對上述材料有何看法?請簡要闡述。 (5分)
參考答案:
(1) 對中小學校園里使用手機有不同看(做)法。
(2)示例一:用行政手段禁止在校園內使用手機的決定太過僵化。(觀點)有違資訊時代人們及時溝通、及時獲取信息的需要,只要能夠協調好學習工作與資訊溝通的關系,(分析)手機進校園也不是不可以的。(總述)
示例二、中小學校園內不應該使用手機。(觀點)校園內師生因為工作學習的特性,對資訊獲取的及時性要求并不太高。隨身帶著手機進入校園,會讓師生在工作學習中分心,降低工作學習效率。(分析)所以校園內應該明令禁止使用手機。(總述)
十、補充練習:
1、2009年福建高考語文試題
閱讀下面兩則材料,回答問題。(7分)
材料一:近年來,清明節祭奠親友,一些地方從燒冥鈔、紙人、紙馬,發展到燒紙電視機、紙數碼相機,甚至燒紙汽車、紙別墅……
材料二:今年清明節前,某市首個在線祭祀網站開通。清明節時,許多市民紛紛登錄該網站,上傳紀念圖片,發布紀念文章,祭奠逝去的親友,表達哀思。
(1)用一句話概括以上材料的內容。(2分)
(2)你對上述現象有何看法?請簡要闡述。(5分)
(1)答案示例:清明節祭奠親友的方式發生了變化。(或,清明節祭奠親友的方式體現了不同的觀念。)
(2)答案示例:贊同網祭,摒棄陋習。通過網站祭奠已逝的親友,既便于表達哀思,又省時省力,減少環境污染,值得提倡。對于燒冥鈔、紙汽車、紙別墅等陋習,則要加以正面引導。
(可側重某一方面闡述,其他觀點言之成理亦可。)
2、2009年泉州市高中畢業班質量檢測
16。閱讀下面兩則材料,完成后面題目。(7分)
材料一:以下是某中學老師推薦給學生的部分書目:《繁星春水》《愛的教育》《伊索寓言》《童年》《宗璞散文》《論語》《莫泊桑短篇小說選》《西游記》《豐子愷散文集》《人類的群星閃耀時》《老人與!贰秳④髌愤x》。
材料二:以下是最受中學生喜歡的部分書目:《哈利波特》《小王子》《伊索寓言》《誰動了我的奶酪》《神雕俠侶》《花季雨季》《男生賈里》《流星花園》《麥田里的守望者》《草樣年華》《幻城》《西游記》。。
(1)請用一句話概括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現象。(不超過25字)(2分)
(2)你對上述材料所涉及的問題有何看法?請簡要闡述。(5分)
(1)答案示例:中學老師推薦的書目和中學生喜歡的存在較大差異。
(2)答案示例1:作為知識和文化的傳播者,老師有責任引導學生走進經典,讓學生通過閱讀經典,陶冶情操,磨礪意志,傳承文化;但老師在推薦書目的時候也要注意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實際需求。
答案示例2:中學生有權選擇自己的閱讀書目,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多讀一些書;但只憑興趣愛好閱讀,不利全面發展,所以在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之外,還要擴大閱讀面,加強對經典的閱讀。
[時文短評(人教版高三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7.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識字1》教案設計
8.時文選粹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