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春艷
〖導學創意〗
《綠》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膾炙人口的美文。文章記述了作者游覽仙巖梅雨潭的見聞和感受。朱自清先生善于像畫家一樣用精雕細刻的筆法繪制一幅幅精美動人意味雋永的畫面。全篇文章緊緊圍繞梅雨潭的“綠”展開,盡情描摹梅雨潭綠色美景,抒發了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激情。行文吐露綿密深厚真摯熱烈的心靈之聲的同時也處處洋溢著青春的詩意。雖然文章篇幅不是很長,但構思新穎,結構精巧,語言優美而富有詩意,顯示出鮮明的藝術特色。
教學這篇文章,應在加強朗讀的基礎上,圍繞音韻美、畫面美、語言美,情感美,藝術美,引導學生理解文章所傳達出來的思想意義,賞析字里行間所蘊涵的真摯情感,感悟文章表現的綠色神韻。從而培養學生理解、欣賞優美散文的基本能力,學會用圈點批注的方法讀書。
〖教學目標〗
1.閱讀感知,領略梅雨潭的美景。
2.品讀欣賞準確生動的語言,感受作者筆下綠的美,培養審美能力。學會用圈點批注的方法讀書。
3.感悟理解,體會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感受作者筆下綠的美,培養審美能力。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情感。
課前先學
1、反復朗讀課文,利用字典等掃除文字障礙。
2、收集朱自清的有關資料。
3、學習課文示例圈點批注的方式,根據自己的理解,對自己感悟較深或疑惑的地方作適當的圈點批注。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同學們,生活中你們喜歡什么顏色呢?(學生思考回答)是什么原因讓你對綠色那么癡迷?(針對學生回答略作評價)大自然的綠色美景無處不在,在朱自清先生眼中,梅雨潭的綠是如此的可愛而醉人。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他的散文名篇《綠》,領略那一幅幅精美動人意味雋永的畫面。
二、認識作者,了解寫作背景
1、結合預習查找的資料給大家介紹朱自清先生。(必須用自己的話語結合資料說出自己心中的朱自清。)
2、學生自己介紹作者寫作本文的時代背景。認識當時朱自清先生的思想狀況,與之在作品中的反映。
三、朗讀,感受音韻美。
1、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把握文章的語氣、語調、語速、重音、節奏等,感受全文的音樂美。
文中需重讀的詞語,課本已作好了提示,應正確朗讀。
文章第一節應讀出驚異之情。第二節可讀得歡快些,讀出喜悅之情;第三節應讀得柔和些,讀出陶醉之情。
2、文章很多句中運用了許多疊字,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討論后明確:文句中運用的疊字,不但傳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時也有一種音韻美。“微微”的云,“深深”的梅雨潭,“紛紛”“點點”的水花,寫出輕柔的情態,“濕濕”的山石,“油油”“滑滑”“清清”的綠意,都給人以嬌嫩、透明的質感;描摹梅雨潭的水聲用“花花花花”更是悅耳動聽,韻味無窮。
3、按照上面的體會,全體同學自由朗讀課文。
四、熟悉課文,想像體會畫面美
1、學生閱讀課文。
2、你認為文章描繪了怎樣的美麗的畫面?
A、美在梅雨亭。用“蒼鷹”這個直接展示景物形態的比喻, 作者對美的用“踞”、“展”、“浮”等動詞,逼真地刻畫了梅雨亭上下懸空和亭角翹向空中的動態形象。
B、“美在梅雨瀑。微微的云在我們頂上流著,巖面與草叢都從潤濕中透出油油的綠意。” “走到山邊,便聽到花花花花的聲音,抬起頭,鑲在黑邊兒里的,一帶白而發亮的水便呈現與眼前了。”以天、草來襯托梅雨瀑布的壯觀。“那瀑布從上面沖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幾綹,不復是一幅整齊而平滑的布。”“巖上有許多棱角;瀑布流經過的地方,作急劇的撞擊,便飛花碎玉般亂濺著了。”“那濺著的水花,晶瑩而多芒”,“像一朵小小的白梅”既寫出了水花的形狀,細、輕、冷、滑的質感, 又寫出了它的活潑可愛,有靈性,突出了作者對祖國山山水水所傾注的無限熱愛之情。
C、美在梅雨潭。美在她無邊的醉人的綠色。梅雨潭的美來自梅雨瀑布的烘托。在山、巖、亭、天、草、瀑的映襯下,梅雨潭綠得汪洋恣勢。
她松松地皺纈著,像少婦拖著的裙幅,她松松的擺弄著,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她又不雜些兒塵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你卻看不透她!本句以一連串生動形象的比喻,從不同的角度對梅雨潭的漣漪以及綠的亮度、純度等加以表現,寫出了梅雨潭的醉人的綠和醉人的美,寄寓了朱自清先生的愛。
作者以北京什剎海綠楊的“淡”,杭州虎跑寺“綠壁”的濃,西湖波的“明”,秦淮河的“暗”來說明梅雨潭的綠是明暗適度、濃淡相宜,綠得實在恰到好處。
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師生評議。
五、、賞讀,品析語言美
1、準確、精練。
①梅雨潭閃閃的綠色招引(吸引)著我們;
--“招引”緊扣“閃閃的綠”,似乎它本身用閃閃的綠光在主動招呼誘引游人,動態感強。這正是“驚詫”的原因之一。反襯了“我”急于賞綠的迫切心情。“吸引”則顯得一般。
②我們開始追捉(追逐)她那離合的神光了。
--“追捉”含有欲捕捉那“閃閃的綠”的意思,點點閃光如星星螢火蟲,似伸手可捉。“追逐”則沒有這層含義。
③揪著草,攀著亂石,小心探身(彎)下去,……
--“探身”與“小心”相呼應,準確的描寫了向下走時腳試探性的朝下伸的樣子。
2、形象、生動
①比喻:
梅雨亭 -- 展翅的蒼鷹
梅雨瀑 -- 被扯散的布
水花 -- 白梅、楊花
碧綠的潭水-- 極大極大的荷葉(形色)
少婦的裙 (漣漪)
初戀處女的心 (蕩漾)
涂了“明油” (波光)
軟嫩的雞蛋清 (軟嫩)
溫潤的碧玉 (清澈)
蔚藍的天空 (鮮潤)
小姑娘 (可愛)
②擬人 踞、透、扯、送、鉆、招引、擺弄
學生評議,教師小結。
六、體悟情感美
提問:請問你從文中讀出了朱自清的什么樣的感情呢?這種感情是如何抒發的呢?
明確:文章第二節文中充溢的是朱自清看到梅雨潭的綠后的驚喜之情。第三節,作者調動了比喻、擬人、排比、反復、呼告等修辭手法和聯想、想像、襯托等寫作技巧,從多層面多角度極富情致的將梅雨潭的一汪清水描寫得奇異溫潤柔和,把自己的傾慕歡愉陶醉神往之情融匯與一片綠色之中。 以情馭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學生再次朗讀,體會感情。
七、質疑,探究藝術美
這篇散文具有哪些藝術特色?請你就感受最深的一點談談你的發現。
1、作者謳歌贊美的綠是梅雨潭,寫梅雨瀑的目的是什么?梅雨潭的綠“明暗適度,濃淡相宜,恰到好處”的特點是如何得出呢?
討論后明確:作者描繪梅雨瀑來突出“梅雨潭的綠”,以更充分地顯示綠的“令人驚詫”。文章運用了襯托手法。即以美的事物襯托更美的事物。作者以北京什剎海綠的“淡”,杭州虎跑寺綠壁的“濃”,西湖波的“明”,秦淮河的“暗”襯托梅雨潭的綠,說明梅雨潭的綠是明暗適度,濃淡相宜,綠得實在恰到好處。
2、寶石之中有“祖母綠”,“女兒綠”是是什么?作者為什么把潭水呼做“女兒綠”?
討論后明確:一是說運用了仿詞手法,仿“祖母綠”的構詞方式而給綠一個飽含深情的命名。二是紹興有酒名曰“女兒紅” ,“女兒綠”大概由此而來。作者送給潭水“女兒綠”的美名,讓潭水像女兒一樣年輕嫵媚嬌美水靈,飽含著濃厚的純潔真情。或者說滿眼醉人的綠惹得朱自清涌起傾慕與癡戀之情,他不由得產生聯想并把她想像成自己的心愛的寶貝女兒。我們在閱讀“我若能……我若能……”這幾句就能發現文章采用了聯想和想像手法,強烈地表達了作者綿密深厚真摯的愛戀之情。
學生交流、評議,教師小結。
八、布置作業
讀了《綠》,你一定感嘆綠的豐潤;讀了《綠》你一定為作者細膩的筆觸感染;讀了《綠》你一定為綠的活力而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其實不同顏色都有其不同的內涵、不同的的象征,請以〈〈我愛 色〉〉為題,寫不少于150字的小短文,談談自己對你所喜歡的顏色的理解。
〖教學反思〗
新的語文教學大綱把培養學生審美能力作為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學生語文素質的形成也有賴于健康正確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的形成,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就決定了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地獲取和增強語感的過程。《綠》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美文,從的語言到所描寫的景物都具有強烈的審美因素,為此,本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為,通過具體感受文章精美的語言,進而領略文章的美,引領學生走進審美之中,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態度和審美感情,學會感受美,激發創造美的欲望。在教學思路上,就把引導學生進行審美欣賞作為貫穿教學的主線,讓學生在加強朗讀的基礎上,圍繞音韻美、畫面美、語言美,情感美,藝術美,引導學生理解文章所傳達出來的思想意義,賞析字里行間所蘊涵的真摯情感,感悟文章表現的綠色神韻。從而培養學生理解、欣賞優美散文的基本能力,學會用圈點批注的方法讀書。在教學方法上,重視學生的閱讀和品讀,讓學生在全文的閱讀中獲得美的感覺。圍繞問題,引導學生深入品味課文,進而獲得美的感悟。但是本課的教學中,教師的活動顯得過多,而學生的主體活動不足,學生的主動探求研究學習的時空還需擴展。
[《《綠》》教學設計(蘇教版九年級必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1.囚綠記教案設計
8.化學必修金屬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