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國寧
分層遞進教學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學的組織形式。為了從根本上改變一個老師面對全班學生的管理狀況,充分發(fā)揮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作用,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仍將全班學生分為A、 B、C三層,只是從B層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可再分為兩層,即B1和B2層。 B1層是由接近A層而又可能降至A層的學生組成,B2層是由接近C層而又可能升入C層以及處于中等水平的學生組成。這樣,在全班就出現(xiàn)了四個不同的層次。據(jù)此,在教師總體把握、分層指導和學生自我管理、自我?guī)椭⒆晕姨岣叩脑瓌t下,將分為四個層次的學生再進行組合。
組合的原則主要是C層對A層、B2層對B1層,目的是讓高層學生管好和帶動低層學生,這樣就為全班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奠定了較好的組織基矗這種方法就叫“分層組合法”。其組織形式大致可分以下四種:
一、個人對個人的組合
這種組合是一名高層學生與一名低層學生組成兩人小組,由教師授權高層學生管理低層學生,在座位安排上,讓他倆坐在一起。
管理的內(nèi)容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新課預習。高層學生可根據(jù)老師的要求,幫助低層學生完成預習。二是幫助完善課堂答題。當?shù)蛯訉W生上課答題答不出或答不完整時,高層學生要及時舉手幫助解答,使低層學生及時了解和掌握答題的內(nèi)容與方法。三是監(jiān)督完成作業(yè)。
四是幫助進行總復習。大考前的復習要講究實際效果,幫助掌握基本的復習方法和抓住復習內(nèi)容的要點。
這種組合方式適合于C層對A層。兩人小組的優(yōu)點就在于讓c層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直接影響A層學生,以達到共同遞進的目的。
二、個人對小組的組合
當高層學生同低層學生的距離不是非常大,而低層學生又有一定的學習能力時,可采用個人對小組的組合方式,一般是由一名高層學生對二到三名低層學生,由高層學生任組長,座位的安排可采用前后左右的形式,以便于課堂的討論和平時的監(jiān)督檢查。
高層學生的管理工作主要有:一是檢查低層學生的預習情況,幫助解答并探討有關問題,力求上新課前得出共識;二是注意低層學生上課答題的情況,課后幫助他們進行總結(jié),及時消化上課內(nèi)容;三是關心低層學生的作業(yè),指導他們解答不懂的題目,并督促他們按要求完成作業(yè);四是大考總復習時,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復習,理解一些重要課文和關鍵題目中的問題。
這種組合方式適合于B層中的兩個層次。
個人對小組的組合有兩個明顯的優(yōu)點,一是縮短了高低層學生間感情上的距離,增加了低層學生的學習機會,增強了學習信心,創(chuàng)造了一個個良好的學習小環(huán)境。二是激發(fā)了小組中每個成員的集體責任感和榮譽感,大家考慮的不光是自己的成績和進步,更多關心的是集體的成績和進步,這樣就促使每個人為集體而不懈努力地學習。從而,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的質(zhì)量。這樣,就會帶動全班自然地形成濃厚的學習氣氛,為共同遞進創(chuàng)造良好的主客觀條件。
三、小組對個人的組合
為了促使少數(shù)學習困難學生有所遞進,宜采用小組對個人的組合方式,就是集C層和B2層的二到三名高層學生同一名A層學生的組合。
具體做法主要是:一是高層學生配合老師,同低層學生交朋友,逐步改變他失敗者的心態(tài),喚起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二是在學習上關心他,幫助他。高層學生可以進行分工,以語、數(shù)、外為主攻方向,一人把一關,與他共同學習、探討,逐步排除他在學習上的障礙;三是發(fā)現(xiàn)肯定學習困難學生的長處和進步,一旦發(fā)現(xiàn)其特長和成績,就應該多做宣傳表揚。在老師的幫助下,創(chuàng)造條件,給他以施展的機會,由此消除他的自卑感,激發(fā)其好勝心和進取心。
小組對個人組合的優(yōu)點在于以人數(shù)和質(zhì)量上的優(yōu)勢對學習困難學生形成外部幫助圈,不斷對幫助對象施加正面影響,調(diào)動并發(fā)揮他潛在的學習能力,促使其內(nèi)因的變化,以達到同班級共同遞進的目的。
四、小組對小組的組合
如果在分層中出現(xiàn)B層中B1和B2的學生人數(shù)基本相等,就可采用小組對小組的組合方式,即由二到三名B1層和二到三名B2層的學生進行組合,組合后的管理內(nèi)容可參照個人對小組的組合管理內(nèi)容。
以上所述,是“分層組合法”的四種組合方式。在具體實施中,四種方式一般不宜同時采用,要根據(jù)實際情況擇而用之。這里要著重指出的是:在實行“分層組合法”的組織管理方式時,班主任老師必須是整個實施過程的組織者、參與者和管理者,要自始至終以極大的熱情積極進行組織、落實、指導、協(xié)調(diào)、檢查、總結(jié)等工作,幫助學生開展自我管理工作,可開辟遞進專欄,以新聞、小結(jié)、經(jīng)驗介紹、圖表等形式報道、展示各組以及每個學生的表現(xiàn)情況,以此來鼓勵先進,推動后進。過一段時間(以半個學期為好),同相關任課老師一起進行分層遞進工作經(jīng)驗總結(jié),從教學和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對分層遞進的組織形式做適當?shù)恼{(diào)整和改進,不斷完善各種管理方法,為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xiàn)創(chuàng)造最佳條件,使全體學生在分層教學中能共同遞進。
[分層組合以高帶低共同遞進]相關文章:
1.共同的需要課件
2.英語分層教學計劃
4.地理分層教學計劃
5.組合的同義詞
7.初三分層教學計劃
10.6的組合分解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