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形成語感。
2、掌握常用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3、品味文中的優美語言,理解作品意境,體會文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4、學習本文抓住特征描寫景物及寫景抒情的方法。
教學重點:
1. 反復誦讀,形成語感。
2、品味文中的優美語言,理解作品意境,體會文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學習本文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及寫景抒情的方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用具:月夜圖片、多媒體
預習要求:
1、 解決生字詞注音;
2、看注釋、查工具書試翻譯課文;
3、查資料了解蘇軾的生平及《記承天寺夜游》的寫作背景。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投影月夜圖作為背景,播放鋼琴曲《春江花月夜》。(由圖片及音樂營造一種濃濃的學習氛圍,從而引入課題。)音樂很美,景色也很美,下面讓我們跟隨著這優美的旋律,踏著這融融的月色,一起來賞析蘇軾的寫月名篇《記承天寺夜游》。
《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月夜圖 幻燈片1
二、整體感知。
1、 明確學習目標(投影幻燈片2,學生齊讀目標,教師再作強調。)
2、 簡介蘇軾的生平及寫作背景。(主要由學生根據搜集的資料介紹,重點是了解本文的寫作背景;然后由老師點評、補充。)
--投影幻燈片3(蘇軾的生平及寫作背景。)
3、請個別學生作示范性朗讀,然后讓學生互相點評。
4、聽錄音范讀課文,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
a、朗讀的節奏
b、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5、組織學生以4人小組為單位,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合作翻譯全文。
6、以小組匯報的形式,把在討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無法理解的字、詞、句提出來,在堂上共同解決。(方式:質疑--解疑)
7、以練習的方式,檢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及掌握程度。(投影幻燈片4)
a、解釋下列加點的詞,并說說該句的意思。
⑴月色入戶 窗戶
⑵欣然起行 高興地
⑶念無與為樂者 思考、想到
⑷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于是、就
⑸相與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
⑹庭下如積水空明 清澈、透明
⑺水中藻、荇交橫 交錯縱橫
⑻蓋竹柏影也 原來
⑼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只是 罷了
b、試比較下列兩組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是否一樣
意將遂入以攻其后也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遂至承天寺 蓋竹柏影也
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三、研讀及賞析。
1、 文章開頭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幻燈片6)
明確:時間: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點: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張懷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優美
2、 文章是如何描繪月色的?試把文章中寫月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并說說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3、 你覺得作者筆下的月色具有什么特點,給你怎樣的感受?請簡要談談。(提問點評后投影幻燈片7并插入板書,然后有感情地朗讀該部分。)
月光如水 皎潔 空靈
4、 探究:在作者寫景的基礎上我們來續寫一句,大家看哪句合適?為什么?(學生分組討論后提問。)--幻燈片8
(a、叢中蛙鳴不斷。b、村中狗吠雞鳴。c、幾處納涼人笑語陣陣。)
明確:這3句,任何一句續在后面都不合適,破壞了文中寧靜幽閑、清麗淡雅的氣氛。
6、文章的最后一句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當時的寫作背景具體談談自己的想法。(提問明確后投影幻燈片9并插入板書,然后有感情地朗讀該句。)
明確:賞月的欣喜
貶謫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達觀
7、你認為文中的“閑人”包含了哪兩層意思?(幻燈片10)
明確1、指具有閑情雅致的人2、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涼心境。
四、小結。(幻燈片11)
作者在這篇文章中以詩一樣的筆觸描繪了月色之美,
創造了一個清冷皎潔的意境,同時也流露出遭貶生涯中
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它好像一首清冷的月光曲,每一
個音符都閃耀著銀色的寒光,都傾訴著作者皎潔而悲涼
的情懷;同時也表達了作者面對逆境達觀處世、瀟灑人
生的難能可貴。
五、拓展延伸。
作者在描繪“承天寺”月夜下的景色時,寫得十分出色。相信在你們的身邊也不乏這樣的月夜美景。試采用文中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發揮你們豐富的想象力,描繪月夜下你們認為最迷人的那一剎那。(要求學生用5分鐘左右進展開討論,然后在書面上起草,10分鐘以后,老師推薦一些寫得比較好的同學在班上宣讀,進行美文共賞。老師可作適當的點評。)
六、布置作業。
1、 把拓展延伸的練習“月夜下那最美麗的一剎那”重新修改并續寫完畢。
2、 背誦并默寫《記承天寺夜游》。
3、收集有關寫月的著名詩句及篇章,并作好摘錄。
附:板書設計
繪景: 月色--積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橫
抒情: 賞月的欣喜
貶謫的落寞 瀟灑、達觀
自我排遣的達觀
李菊芬
[記承天寺夜游(蘇教版八年級必修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4.化學必修金屬課件
5.記承天寺夜游教案
10.必修一英語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