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前兩分鐘,聽歌曲《我想去桂林》歌詞如下:
在校園的時候曾經(jīng)夢想去桂林
到那山水甲天下的陽朔仙境
漓江的水呀常在我心里流
去那美麗的地方是我一生的祈望
有位老爺爺他退休有錢有時間
他給我描繪了那幅美妙畫卷
劉三姐的歌聲和動人的傳說
親臨其境是老爺爺一生的心愿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時間的時候我卻沒有錢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了錢的時候我卻沒時間
師:這歌叫什么名字?
生:《我想去桂林》
師:歌里是這樣唱的:我想去桂林,可惜有時間的時候……
生:我們沒有錢。
師:有錢的時候……
生:我們沒時間。
師:那么我們什么時候去桂林?
生:有錢又有時間的時候。
師:歌里有沒有這樣的人啊?
生:有!一位退休的老爺爺!
師:看來人生無奈啊。當我們有錢又有時間的時候--老了!
(出示文字:一個現(xiàn)代人的一生)
師:一個普通現(xiàn)代人的一生據(jù)說是這樣度過的:努力讀書--拼命工作--攢錢買房--結婚生子--供子讀書。當子女長大成人的時候,這個現(xiàn)代人已經(jīng)怎么樣了?
生:老了!
師:是啊,已經(jīng)老了!看來人生很無趣啊,是不是?
(學生有說“是”,有說“不是”的。)
師:看來大家意見很不一樣,我們現(xiàn)在來看一個人,讓這個人告訴我們?nèi)松欠駸o趣。
(邊說邊出示引號中文字)
師:今有一人,此人跟我們一樣讀書--“閉門書史叢,少有凌云志”。讀書非常努力。然后他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饑”。誰能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生:就是說他讀的書都沒什么用,連肚子都填不飽。
師:可憐啊,是不是?我們接著看,他也買了房,“只影自憐,命寄江湖之上”。房子在哪里?
生:好象是四海為家。
師:是啊,飄零江湖。好不容易買了房了,他又“驚魂未定,夢游縲紲之中”。縲紲,是捆人的繩索,象征著牢房。這個人好象連住在家里都不得安寧啊。他當然也娶了妻子,可惜30歲的時候,他妻子就過逝了,多年以后,他寫下這樣的句子紀念早逝的妻子--“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大家說這個人的一生怎么樣?
生:很凄涼。
生:非常不幸。
師:我們來看看他到底活的怎么樣?
(出示文字,念):他頻遭貶謫,一生歷典八州,身行萬里,走過無數(shù)窮山惡水,卻都如處天堂,他說:此心安處是吾家。他被無數(shù)小人中傷下獄,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見識了人間萬千丑態(tài)卻說:“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是好人。”
師:這個人去世很久很久以后,有一個作家仔細地研究了這個人的一生,然后為他寫了一本傳記,在傳記中,這個作家給這個人下了如下結論,大家一起念。(出示文字)
生(齊讀):他的一生是載歌載舞,深得其樂的。
師:這個人是誰啊?
生:蘇東坡!
(出示蘇軾圖片)
師:蘇東坡!剛才大家都說了,蘇東坡的一生比之常人的一生應該說是非常不幸的,但他活得十分快樂,而我們很多人平平常常的過日子,卻說人生無趣。看來我們真的該好好的學一學蘇東坡,問問他為什么能過得如此快樂。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蘇東坡的《記承天寺夜游》,希望下課的時候大家能從東坡這里取到快樂人生的真諦。
(出示圖片,課文)
師:我們請一位同學來把課文讀一下,誰來?推薦一下。
推薦的學生讀課文。
師:讀的相當不錯。不過我請大家注意一下這個標點符號,(用手指著“水中藻、荇交橫”中的“、”號)這是什么號?
生:頓號。
師:頓號前后什么關系?(指“藻”“荇”二字)
生:并列關系。
師:那我們應該怎么讀?
生:水中藻、荇交橫。(藻、荇連讀,荇后面停頓一下)
師:好,念古文就是要讀準停頓,讀出節(jié)奏感。我們?nèi)帻R讀一遍,注意停頓。
生齊讀。
師:東坡為何深夜起行?
生:看月色。
師:看月色在家里不能看么?
生:他是去找朋友。
師:為什么找朋友?
生:一起欣賞月色。
師:能不能從文章里面找一個字回答?
生:樂。
師:請這位同學來完整的回答一下這個問題,東坡為何深夜起行?
生:東坡想找朋友與他一起分享月色帶來的快樂。
師:說的非常好。我們知道東坡“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是好人”,他有很多朋友,為何獨尋張懷民?
生:因為張懷民跟他一樣,也是被貶到黃州的,兩個人同病相憐。
師:剛才我們說了,東坡深夜起行為的是與朋友分享“樂”,那他為何找一個被貶的人?兩個人同病相憐,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
學生笑。
師:我們來看一段資料。(出示文字)
師:男同學一起念一下。
生(齊讀):張懷民:1083年貶黃州,初寓居承天寺。張懷民雖屈居主簿之類的小官,但心胸坦然,絕不掛懷于貶謫之事,公務之暇,以山水怡情悅性,處逆境而無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師:現(xiàn)在可以告訴我“東坡為何獨尋張懷民”了吧?
生:東坡與張懷民都被貶但都不把被貶放在心上。
生:他們兩人都愛“以山水怡情悅性”,是志同道合。
師:說的真好,現(xiàn)在我們知道了,東坡找張懷民真是找對了,現(xiàn)在我們來齊讀一遍課文,仔細看看他們的樂是什么?
學生齊讀課文。
師:說到樂,人們總是想到“吃、喝、玩、樂”,東坡他們的快樂是什么呢?
生:是欣賞美景。
師:我們具體來找一下,東坡二人看到了哪些景物。
生:月色,竹柏。
師:有補充嗎?
生:不是竹柏,是竹柏影。
生:還有水,藻、荇--水草。
師:有不同意見么?
生:不是水,是月色。
師:文章里有一個字告訴我們了這里沒有水,哪個字?
生:“如”。
師:“如”是什么意思?
生:“如”是“好象”的意思。“如積水”就是“好象是水”,其實不是水,是月色。
師:很好,另有一個字告訴了我們這里同樣沒有“藻、荇”,是哪個字?
生:“蓋”。
師:“蓋”是什么意思,誰來解釋一下這句話?
生:蓋是“原來是”的意思。句子意思是“原來是竹柏的影子”。
師:很好。原來是竹柏的影子,原來不是水草。現(xiàn)在我們搞清楚了東坡所看到的景色,他看到的是“月色與竹柏影”,東坡看著這美景開始發(fā)感慨了:“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但他說的這句話我不大明白,請這個同學來幫我解釋一下。
生:哪一夜沒有月光?哪里沒有竹子和松柏?只是沒有像我倆這樣的閑人罷了。
師:譯得很好,很標準。但我還是有些不懂:“哪一夜沒有月光?”下雨的晚上有么?“哪里沒有竹子和松柏?”好象我們這個校園里就沒有竹子啊。這句話是不是有點邏輯問題?它是一個病句?
生:不是病句。蘇東坡只是打個比方罷了。
師:打比方?打什么比方?
生:蘇軾是說哪里沒有像月光、松柏一樣的美景,只是缺少閑人罷了。
師:照這位同學的意思,這句話中的月光、松柏并不是月光,竹柏,它們只是一個象征--美景的象征。(出示文字)原句=哪里沒有美?只是缺少閑人罷了。這我就明白了。不過我還有點困惑:書上注釋“閑人”是“清閑的人”的意思,也就是“沒什么事做的人”。我找了一點資料,請這個同學給我們念一下。
(出示資料)
生(念):蘇軾以犯人身份貶黃州,無薪俸,故租50畝荒地經(jīng)營。有詩曰:“不令寸土閑,饑寒未知免。”“去年東坡拾瓦礫,自種黃桑三百尺。今年刈草蓋雪堂,日炙風吹面如墨。”又有“自笑平生為口忙”之句。
師:大家看,蘇東坡要養(yǎng)活一家老小,好象很忙啊。要開荒種地,要種黃麻桑樹,還要造房子,為糊口奔忙。他是閑人?
生:這里的“閑人”不是“沒事做”的意思。
生:“閑”還可以解釋為“閑趣”“閑情雅致”。這里的“閑人”應該是“有閑情雅致”的人。
師:說得好。東坡不是閑得無聊之人,他是富有閑情雅致之人。讓我們再來讀一下這篇短文。不過這一次我希望大家能讀的更好一點,在讀出節(jié)奏之外,我們還需要讀出什么呢?
生:感情。
師:對。那么讀這篇文章要有什么樣的感情。
生:樂。
生:悠閑。
師:那么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語速?
生:稍微慢點。
師:好,那么我們一起讀。
學生齊讀課文。
師:現(xiàn)在讓我們再來聽一遍《我想去桂林》,大家邊聽邊思考一下,老師為什么要在這節(jié)課里反復給大家聽這首歌曲?這首歌與課文有什么關系?
(播放《我想去桂林》)
師:這首歌與課文有什么關系?誰來說說。
生:這首歌說的是歌手想去一個理想的地方,但總也去不了。課文寫的是蘇東坡想去一個地方,他成功的到了。歌手之所以到不了是因為他缺少蘇東坡有的那種“閑”。
師:我們來填兩個空吧(出示題目:“桂林”=課文中的=。)
生:“桂林”=課文中的月色、竹柏=美景。
師:好,那么讓我們再回到開頭。什么時候我們能去“桂林”?
生:應該是什么時候都能去。
師:要不要加幾個條件?用一下這個句式:只要……,就……。
生:只要你有閑心,就什么時候都能去桂林。
師:為什么“只要你有閑心,就什么時候都能去桂林”?
生:因為桂林只是美的象征,而美是無處不在的。就像東坡所說“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師:說得好,美是無處不在的,只要你有閑心,就什么時候都能去桂林!現(xiàn)在讓我們來看看現(xiàn)代人去得了桂林么?
(出示資料)
師:請女同學齊讀一下。
生(齊讀):
現(xiàn)代人的旅游
他們穿著為出去玩而特制的衣,戴著草帽和太陽鏡,提著野餐水壺以至于急救用的藥品箱等等,鄭重其事地出發(fā)。但是。他們一路只是馬不停蹄地跟著大隊的人們,象競走一樣,又象要趕著去參加什么非去不可的重要會議一樣,目不斜視地匆匆趕路,并不停下來留神一下周圍的景色。他們在做什么呢?難道他們這樣裝扮了出來一趟,只是為趕路嗎?
師:現(xiàn)代人去得了“桂林”么?
生:去不了。他們是身在“桂林”,心不在。
師:這個同學說現(xiàn)代人是“心不在焉”。
生:他們雖然去了,但去了等于白去,因為他們沒有欣賞到“桂林”的美景。
師:他們在干什么?在旅游么?
生:他們在“趕路”。
師:換個更好一點的詞語。
生:“競走”。
師:好。我們同學剛才說了,去“桂林”的條件是“閑”。現(xiàn)代人呢?給他們找一個“閑”的反義詞。
生:“忙”。
師:是啊,“忙”,他們忙得傻到在“桂林”競走。我們真應該好好勸勸他們。阿爾卑斯山谷中有一條公路,兩旁景物極美,可惜人們只是匆匆而過。后來有有心人在路邊插了一個標語牌,上寫大字:“慢慢走,欣賞啊!”看來在“桂林”,我們也應該做一些這樣的牌子,大家一起把這六個字念一下吧。
學生齊讀。
師:“閑”,看來很難做到啊。怎樣才能“閑”?東坡有沒有在文章里告訴我們?
生:好象沒有。
師:沒有么?有人說“有”啊。(出示文字)這個人叫王國維,他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就是說作者無意識中寫下的景色會透露他的內(nèi)心世界,比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大家能讀出李白當時的心境嗎?
生:思鄉(xiāng)。
師:是啊。霜是冷的,外面冷,心里也冷,我們不用李白告訴我們他思鄉(xiāng)就可以知道他思鄉(xiāng)了。那么蘇東坡呢?東坡的景語透露了他怎樣的內(nèi)心世界?我們先把他的景語念一下。哪幾句啊?
生(齊讀):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師:東坡的景語透露了他怎樣的內(nèi)心世界呢?現(xiàn)在大家思考1分鐘,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小組交流)
生:蘇軾心如止水,非常非常的寧靜。
師:你是從“積水”得出來的吧?(學生點頭)非常好,還能看出什么?
生:蘇軾當時心無雜念,這可以從“庭下如積水空明”看出來。
師:“空明”是什么意思?
生:澄澈,形容水非常干凈。就好象心非常干凈一樣。
師:說的很好。不過大家是否真的“看穿”東坡了呢?讓東坡自己來告訴我們吧。
(出示文字)
師:大家一起念一下。
生(齊讀):吾兄弟老矣,當以時自娛。世事萬端,皆不足介意。所謂自娛者,亦非世俗之樂,但胸中廓然無一物,即天壤之內(nèi),山川草木蟲魚之類,皆是供吾家樂事也。
師:怎么樣?我們同學的看法對么?
學生沒反應。
師:這里有一句話,跟課本里一句話意思幾乎一樣。誰能找到。
生:“天壤之內(nèi),山川草木蟲魚之類,皆是供吾家樂事也。”等于“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師:找的好。不過,我說錯了,不是一句,而是兩句。還有一句更類似的,能找出來么?
生:“胸中廓然無一物”等于“庭下如積水空明”
師:非常好。“胸中廓然無一物”能解釋一下么?
生:就是說心里很開闊,沒什么雜念。
師:剛才我們同學說了,“空明”是澄澈的意思,形容水非常干凈,就好象心非常干凈一樣。現(xiàn)在東坡自己告訴我們了,要欣賞山水,就是要心胸開闊,心無雜念。那么我想問一下大家:常人有什么雜念呢?或者說心里忙什么呢?
生:追名逐利。
師:司馬遷有句名言(出示文字)“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世人往往利欲熏心,心被錢塞住了,心盲了,致使有眼無珠看不到美景。蘇軾正是因為不汲汲于名利,所以才能“閑”啊。我們來看看外國人對蘇軾的評論吧,大家一起念。
生(齊讀):2000年,法國《世界報》評論蘇軾:“居廟堂之高,心憂黎民,勤于政務;處江湖之遠,盡職盡責,為善一方。在朝期間,他直言敢諫,不懼權貴;在貶期間,他抗洪滅蝗,賑貧救孤,頗多政績。他俯仰無愧于天地,心無名利雜念,遂有閑心領略江山風月,寫下無數(shù)傳世杰作。”
師:現(xiàn)在讓我用三句話來總結一下這篇文章。第一句,雕刻大師羅丹說的:“美,是到處都有的!”(出示文字)這句話相當于文中哪一句?
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師:如何才能欣賞到無處不在的美呢?蘇軾告訴我們: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出示文字)這句話相當于文中哪一句?
生: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師:如何才能心閑呢?還是東坡告訴我們,要“胸中廓然無一物”。(出示文字,這句出現(xiàn)在最上方)這句話相當于文中哪一句?
生: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師:好。現(xiàn)在大家看著屏幕上這三句話,把課文最后這四句話背一下,看誰第一個背出。
(屏幕上從上到下排列:“胸中廓然無一物”,“美,是到處都有的”,“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三句話。學生很快就舉手了)
師:這位同學背一下。
生(背誦):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師:非常好。這位同學試一下。
又一學生背出。
師:看來大家都會背了,那我們一齊背。
學生齊背最后四句。
師:德國有位大詩人荷爾德林說過:“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生活中到處都有詩意,到處都有美。我希望同學們能好好的去領略生活。最后送給大家一段話。
生(齊讀):“慢慢走,欣賞啊。”讓我們把這句話也放在杭州的路標上,讓我們都像蘇軾一樣淡薄名利,有一個詩意人生。
師:好,最后讓我們來較為詳細的看看東坡。我給大家?guī)砹艘粋東坡小傳,是寫東坡黃州時期的,現(xiàn)在發(fā)下來給大家看。
(發(fā)資料)
師:向大家推薦幾本書,想更詳細的了解東坡的同學可去看一下。一,王水照教授寫的《蘇軾傳》,這書相當詳細的介紹了東坡的人生與創(chuàng)作。二,林語堂的《蘇東坡傳》,這書比較薄,網(wǎng)上能找得到。三,東方龍吟的文俠小說《萬古風流蘇東坡》,此書有點像武俠,應該很合大家的口味。下課。
李菊芬
[記承天寺夜游(蘇教版八年級必修課堂實錄)]相關文章:
3.化學必修金屬課件
4.記承天寺夜游教案
8.木蘭詩課堂實錄
10.魯迅故鄉(xiāng)教案課堂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