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案 (人教版高一)

發布時間:2016-8-2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朱自清

教學目標

1學會朗讀抒情散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養“研究探討、深入領會”的閱讀習慣

3培養學生“于無疑處生疑”的能力

教學方法朗讀式教學法,課堂以學生討論、釋疑為主。

教學重點

1學會朗讀抒情散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養“研究探討、深入領會”的閱讀習慣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于無疑處生疑”的能力

教學時數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設想

1熟悉課文,掌握作者感情變化的脈胳

2學會朗讀抒情散文,掌握相關朗讀要領

一 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在夏季的一個夜晚,月亮升高了,是一輪圓月,我們的主人公心情郁悶,想散散       心,于是想到荷塘去走一走。月光下的荷塘是那樣的美,荷塘上的月色也令人陶醉,那景色就象一幅靜謐、安詳、優美的圖畫。作者將這幅畫給我們描摹了下來,成為一篇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我們讀他的文章就象看到了那幅畫一樣。那篇文章就是著名的《荷塘月色》,作者就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先生。美的畫面總是叫人怦然心動,而美的文章更是叫人回味無窮。今天,我們來學習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感受朱自清散文的魅力。

二 整體感知課文(10分鐘)

1提問: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的感情思路是怎樣的呢?

2要求學生邊聽配畫朗讀,邊跟著默讀,體會文章的感情基調,并找出表現作者感情變化的語句,老師再歸納、總結(投影)

(“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 文眼)

 “我也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便覺是個自由的人”

 “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但熱鬧是他們,我什么也沒有”

“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

三 課文朗讀 

1學生自由朗讀; 選擇一兩個學生朗讀第1段和第4段;

2讓學生針對朗讀中存在的問題作評價;

3老師補充、歸納:朗讀時除了要字正腔圓,不能結結巴巴外,因為朗讀是一種對文本的再創造過程,體現了你對課文的理解。所以要想讀得好,就要把自己當作朱自清,進入他的內心,把文章的語言變成自己的心聲自然而然地流淌出來,來充分展現他的感情基調: 不靜     暫時的寧靜     再次的不靜

不寧靜部分語調要低沉,語速要顯得緩慢,而寧靜部分則應讀得比較輕快,不能從頭到尾都是一個語調、語速,要有抑揚頓挫感。

4老師范讀第一段、第四段,并講解相關注意點,然后再抽幾個學生朗讀,來鞏固朗讀效果。

三 老師小結 :對教學要點進行小結 (2分鐘)

四 布置作業:背誦課文四、五、六段,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第二課時

教學設想:

1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2培養學生“研究探討、深入領會”的閱讀習慣

3培養學生“于無疑處生疑”的能力

一 集體背誦《荷塘月色》第4自然段。

二 請兩位同學各背誦一遍第4自然段。 

三 自主、合作、探究               

  A讓學生上臺展示自己課前已經提出的問題,然后嘗試讓其他學生自己解決,若其他學生解決不了的,再由本人給予解答,老師認為需要加以補充的再介入。學生提出的問題大致如下:(屏幕投影)

1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作者為什么要用裙來比喻葉子呢?”

2第三段中,作者說:“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是不是有點矛盾?

3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一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既然只有“一絲”,為什么會“像閃電一般”呢? 

4第七段中,“采蓮人不用說很多”是否有歧義?

5第五段開頭寫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我認為描寫月光用瀉字好像不太好,改為照字才比較好,老師、同學們,你們贊同我的意見嗎? 

6為什么作者說“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7為什么作者要說“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 

8“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 

9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的似的。我不明白作者在寫的香味,怎么又突然寫到歌聲了。我認為用歌聲比喻清香不太合適,哪一位同學能說一下理由? 

10作者為什么這幾天心情頗不寧靜?

11作者在前面都是寫荷塘,為什么在最后幾段卻寫起了《采蓮賦》、《西洲曲》?這幾段可以刪掉嗎?為什么? 

B 對于前面9個問題,在課堂上學生都可以給出恰當的解釋,而對于后面三個問題,因為有些問題比較難,而且是課文的關鍵之處,所以由老師補充歸納:(5分鐘)

1讓學生找出清香與歌聲兩者相似之處;

2介紹通感的概念,以進行必要的知識傳授:(投影)通感是一種特殊的修辭,它是把人們的各種感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通過比喻或形容詞溝通起來的修辭方式。這種修辭手法能生動地描繪出事物的形象。

3舉例

(1)她笑得很甜。(視覺轉為味覺)

(2)人靚歌甜。 (聽覺轉為味覺)

(3)錢鐘書《圍城》:“方鴻漸看唐小姐不笑的時候,臉上還依戀著笑意,象音樂停止后裊裊空中的余音。許多女人會笑得這樣甜,但他們的笑容只是面部肌肉的柔軟操。”(視覺轉為聽覺)

4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相似的例句,并進行欣賞。

  關于朱自清心情不寧靜的原因,有人認為是源于對蔣介石412反革命政變的憤懣,聯 系到朱自清當時的思想背景和這篇文章的寫作時間,這不能說沒有道理;也有人認為是源于作者的思鄉之情,因為結尾作者說“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還有人認為源于作者作為一名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面對人生十字路口而產生的苦悶、彷徨;甚至還有人根據一些史料,認為朱自清的“不寧靜”是源于家庭生活的不和諧;如此等等,還有其他的說法。我認為,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必要規定一個權威性的統一答案,應該允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過去、今天和未來的每一位讀者會因年齡、閱歷、所處時代等等因素,而從同一篇《荷塘月色》中讀出屬于自己的一片荷塘月色。正所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就是創造性閱讀。

5提問:《采蓮賦》、《西洲曲》里所描寫的是怎樣的情景?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2)當時作者心情是怎樣的?

(3)引導、歸納:這是文學上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用樂景寫哀情,來反襯作者當時心情的沉重、郁悶。

四 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

1  教師引導:(屏幕投影)作者心情郁悶才想到去荷塘散步,那么為什么一定要選擇去荷塘,去別的地方可以嗎?為什么? 

(1)讓學生背誦李白的詩《靜夜思》,引導學生明白到文學作品中的某些景物被賦予了特定的意象--月亮代表著思鄉懷人,又如我們熟悉的蓮花代表著“出于淤泥而不染”,菊花、梅花象征高潔,芭蕉代表著傷感等。

(2) 借景或借物抒情:作家對某種景象或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 、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

 2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荷塘、月色二者共同點是什么?寄托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3  學生討論完畢,每組派代表發言。

4  老師總結:在作者筆下,荷葉清純,荷花素潔,荷香清淡,月色如水,月光如霧,月景如歌……這一切,無不是作者那高尚純潔、樸素無華的品格的象征。作者原名“自華”,后更名“自清”,由此我們可以讀出荷月之美景與作者之品格的相通處,這就是一個“清”字:出于淤泥而不染!而作者一生都無愧于“自清”二字:清正、清貧、清白、清廉…… 

四 教師小結 (2分鐘)

五 布置作業:根據文章第4、5、6段,寫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字數300字左右,以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張五

[《荷塘月色》教案 (人教版高一)]相關文章:

1.高一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

2.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3.高一語文《荷塘月色》教案

4.《荷塘月色》教案

5.荷塘月色教案優秀教案

6.荷塘月色課件人教版

7.關于《荷塘月色》的教案

8.有關于《荷塘月色》的教案

9.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

10.荷塘月色教案課件

中文无码日韩欧免费视频手机,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精品大屁股美女白浆网站,国产久re热视频精品
日久精品不卡一区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综合专区精品 | 婷婷色爱区综合五月激情 | 亚洲第一页A∨在线 |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精品视频99 | 亚洲理论在线中文字幕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