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游》教案(第二課時)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發布時間:2017-12-18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陜西省佛坪縣中學  王寶杰  輯

教學要點:了解莊子相關知識及本文思想。

一、莊子和《莊子》簡介 

    莊子,名周,約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戰國時宋國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與老子并稱為“老莊”。“我寧可游戲污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記. 老莊申韓列傳》)一語可見其性格特點。 

   《莊子》一書現存33篇。有內篇7篇,外篇15篇,雜篇11篇。內篇7篇大體上是莊子自撰,外篇、雜篇可能是莊周門人和后學所作。 

    莊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無為”,相對的認識論,無條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屬于唯心主義體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對性,否定客觀事物的差異,否定客觀真理,在認識論上走向相對主義。從這種認識論出發,他對待生活的態度是:一切順應自然,安時而處順,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張無為而治,反對一切社會制度,擯棄一切文化知識。 

    《莊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義色彩,擅長用寓言故事來說明道理,《史記》載:“其著書十余萬言,大抵率寓言也”。如丑女效顰、望洋興嘆、鯤鵬展翅、不龜手之藥等,都是巧妙雋永、妙趣橫生的寓言。 

二、背景介紹 

莊子天才卓絕,聰明勤奮,“其學無所不窺”(《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并非生來就無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雖有祈向,不可得也”(《莊子天地》)。一方面“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胠篋》)的腐敗社會使他不屑與之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的現實處境又使他無法一展抱負。人世間既然如此沉濁,“不可與莊語”(《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靈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絕對自由的境界里尋求解脫。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寫出了苦悶心靈的追求之歌《逍遙游》。 

本篇是《莊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滿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說理于寓言和生動的比喻中,形成獨特的風格。“逍遙游”也是莊子哲學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闡述無所依憑的主張,追求精神世界的絕對自由。在莊子的眼里,客觀現實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類本身都是對立而又相互依存的,這就沒有絕對的自由,要想無所依憑就得無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順乎自然,超脫于現實,否定人在社會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類的生活與萬物的生存混為一體;提倡不滯于物,追求無條件的精神自由。   

    所謂想象,從心理學的角度說,是指在知覺材料的基礎上,經過新的配組而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從文學的角度說,則是對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體模樣,創造出它的形象來。--在這里,二者具有共同的閃光點,那就是創造! 

《逍遙游》充滿著想象,極富創造性。請同學們思考一番,第一,作者通過想象,怎樣描寫了鯤鵬之大?第二,為了闡明“世間萬物都需要依托外力才能有活性”的哲理,作者運用了哪些比喻?第三,如何把莊子的豐富想象力,汪洋恣肆的文學才華移植到自己身上?

三、本文主題思想探究:

   討論并明確 

1、 提問:題目《逍遙游》的含義是什么? 

   .明確:就是無所羈絆,無所依靠,無所憑借,悠游自得的意思 

2、 作者用眾多的比喻所描寫的物和人是不是就是無所羈絆,無所依靠,無所憑借,悠游自得呢?第1段中哪些句子描寫饗鵬之大? 

   明確:鯤之大,。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3、 提問:形體碩大無比的輥鵬如何飛上九萬里高空的?《齊諧》書里如何寫的? 

   明確:“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 

   《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 提問:這說明鯤鵬上九萬里,非逍遙,有所待。有所待的是什么? 

   明確:是海運時的六月巨風。 

5、 提問:課文用了哪些比喻說明世間萬物都要憑借外力才能活動?也是非逍遙的? 

   明確:“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 

   無力。覆杯水于拗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 

6、 蜩學鳩是怎樣嘲笑大鵬的?作者是怎樣解釋的? 

   明確: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至以之九萬里而南為?’”作者反駁:“適莽蒼者,三飡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區之二蟲又何知!” 

7、 提問:蜩與學鳩“槍榆傷而止,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說明什么? 

   明確;照樣講明它們也不逍遙,都是不自由的。 

8、 提問:作者為了說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這個道理,舉了哪些例子? 

   明確:“朝菌不知晦朔,編站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 

   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教師點評:在五彩繽紛,變幻無窮的大千世界里,有動物、有植物、有云氣、有人類。其物種形狀,其所占時間,所占空間,大者大,小老小,絕不相同。自然界如此,社會亦然。作者以上寫的都是物,它們都不是自由的,即非逍遙的。 

9、 提問:第三段作者提到的兩個人說明什么? 

   明確:所提到的宋榮子、列子,同樣說明兩人也還未逍遙。 

10、 提問:那作者所認為的真正的逍遙到底是什么?這是怎樣的境界?哪種人能達到種境界? 

   明確:“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也只有課文最后提到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達到這種境界,因為他們“無己、無功、無名。” 

   11、要求學生讀后回答:這篇文章用什么方法來說明哲理,這個哲理是什么?莊子散文有時像風行水上,自然成文;有時像萬搬源泉,隨地涌出,汪洋恣肆,先破后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但是《逍遙游》中所表達的思想是一種主觀唯心主義的幻想,是不滿現實的自我超腿的空虛。他企圖以此達到逃避現實、保存自己的目的。實際上這種境界是不存在的,只能是一種主觀唯心主義的幻想。我們青年人應該拋棄一切私心雜念,勇于面對生活,敢于挑戰生活,要去拼搏,去創造更好的明天。 

   

四、總結 

   1、通過對本節課內容回顧,歸納寫作方法,先破后立,從而明確莊子散文善用比喻、想象奇特的特點。(由學生概括、歸納,最后再由教師明確。) 

   2、體會莊子散文的特點。 

五、布置作業 

   做練習三。 

   寫一篇短文,說說你對莊子《逍遙游》中“無所待”思想的認識。 

   板書設計 

   逍遙游 

   莊子 

1、 世間萬物有所待:(1)、鯤鵬 ------形體的變化(描寫) 

   ----有所待 

   ------依賴巨風(六月息) 

   (2)、野馬、塵埃 

   也有所待 ----善用比喻 

   (3)、大舟、草芥 --想象奇特 

   (4)、蜩與學鳩-- 也有所待 

   物 

   2、世間萬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之辨:(自然界) 

   (1)、小知不及大知 

   (2)、小年不及大年 

   ----補充驗證前文 

   (3)、湯之問棘 

   (4)、斥yan 鴳之語 人 

   3、真正的逍遙游是不受外物的限制--無所待 人世間) 

(1) 知、行、德、征(耐)四種人 

(2) 宋榮子、列子--仍有未樹,猶有所待者 

(3) 至人-神人-圣人-- 無己、無功、無名-逍遙者 

   --追求絕對的自由(主旨)     

汪洋辟闔,儀態萬方   --魯迅

   

 

王寶杰

[《逍遙游》教案(第二課時)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相關文章:

1.橋的第二課時教案

2.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

3.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4.英語必修五第二單元課件

5.人教版必修五英語課件

6.高一必修五數學教案

7.高二第二學期物理必修2教學計劃

8.人教版英語必修五第五單元課件

9.高二語文必修3諸子喻山水教案

10.日月水火課時的教案

中文无码日韩欧免费视频手机,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精品大屁股美女白浆网站,国产久re热视频精品
中文乱码在线波多野结衣 | 肉体暴力强奷在线播放 | 婷婷色中文在线视频 | 最新在线精品国自产拍视频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色五五月影音先锋在线视频 |